第244頁
皇帝輕哼一聲,似乎對嚴孤山的話並不完全認同,他問道:「那懷寧之事,你又作何打算?」
嚴孤山微微低頭,沉思片刻後說道:「父皇,兒臣知道並無公主未成親便開府之先例,兒臣不敢逾矩。只是希望父皇能考慮將公主送出宮居住,哪怕是行宮也好。行宮環境清幽,亦能讓公主遠離後宮紛爭,安心度日。」
皇帝聽後,眉頭皺得更緊了,他審視著嚴孤山,試圖從他的表情中看出些端倪。嚴孤山卻神色坦然,毫無心虛之意。
這時,嚴孤山又接著說道:「父皇,兒臣還有一事想與父皇商討。如今,兒臣聽聞宮外有人拿兒臣從前被父皇冷落於行宮之事來詆毀父皇聖名。兒臣以為,父皇何不藉此機會,用行動和事實來證明,行宮並非他們口中所說那般不堪,其待遇亦屬上乘。」
皇帝聽聞此言,心中一驚,他有些意外地看著這個自己曾長時間冷落的太子。在他的印象中,嚴孤山或許會對他心懷怨恨,可如今看來,卻並非如此。
嚴孤山見皇帝的神情,趕忙恭敬地說道:「父皇,人心隔肚皮,在這宮廷之中,風雲變幻,波譎雲詭,能真正相信的,最後只有血親而已。兒臣如今已經是太子,唯一所想,便是維護父皇的統治,讓我朝繁榮昌盛,不受奸人詆毀。」
他的眼神堅定而清澈,話語中滿是對皇帝的忠誠和對國家的擔當。皇帝看著嚴孤山,心中五味雜陳,久久沒有說話,似乎在重新審視這個自己曾經忽視的兒子。
嚴孤山繼續道:「兒臣從前心術不正,讓父皇惱怒,這數月來已然想明白父皇的教導。兒臣斗膽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只要兒臣一直這樣安安生生的輔佐父皇,等到那一日……史書上會說父皇您垂愛萬民,寫兒臣孝順恭謹。兒臣就算是私心為了自己的名聲,都不會去做任何不利於父皇的事,更遑論父皇還有那樣深不可測的能力……」
皇帝聽嚴孤山的話說的真誠,但是還是眉頭緊鎖,他自從沒了鄭長憶這個「眼睛」之後,很多事都有些力不從心了,但為了維護他給自己安的設定,還是強裝高深莫測。
他現在有點擔心太子會在懷寧公主出宮後,藉助這一波攻勢,聯絡那些為自己說話的朝臣。可沒想到太子卻主動提出在這個節骨眼上遠離朝政。
他重重叩首:「父皇,兒臣數月來翻閱古籍,據說渤海之東的歸墟山上有羽化登仙的妙藥。兒臣為表忠心,願只身前往,為父皇探尋靈藥。」
太子這幾番話基本都說到了皇帝的心坎上,太子能不能取來藥無所謂,重點是他能主動離開京城。
如今皇宮裡的第一大要事就是帝後不和,雖然這次是周后的過錯,但本朝「帝後不和」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已經到了不處理不行的程度。
太子如果留在京城就免不了要表態,他這個身份插手父親和繼母的事實在是很尷尬,暫時離開反而是好事。而他自己開口離開,更顯得乖覺懂事。
皇帝長嘆了一口氣,揮揮手同意了,吩咐禮部去擬旨,派些暗衛跟隨護衛。
————
太子出行的日子定在了三月二十五,皇帝知道他是想給鄭長憶祭奠完再走,。
在皇帝看來,一個已經逝去的人就如同過眼雲煙,無關緊要了,便也就隨太子去了。
鄭鶴如今就在太子身邊,他也省的往洛湖跑了,直接帶著鄭鶴白日裡翻牆進了鄭府。
踏入鄭府後院,嚴孤山看到的是一片荒蕪之景,這裡仿佛已經許久沒有人踏足。滿地的落葉堆積,像是給地面鋪上了一層枯黃的地毯,隨著微風輕輕晃動,發出沙沙的聲響,宛如在訴說著曾經的繁華與如今的落寞。
嚴孤山默默地拿起掃帚,開始清掃後院。在清理完大部分的雜物後,他走到後廊下,那裡的竹子在經歷了一年的無人打理後,竟然又開花了。
那些竹花潔白如雪,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著一種清幽的氣息。嚴孤山輕輕折下幾朵竹花和幾片竹葉。
鄭鶴雖然只是靈魂之體,但看著熟悉的家,他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衝動。他發現自己竟能碰到自家的東西,於是也加入到清掃的行列。
在一個角落裡,嚴孤山找到了幾塊茶餅,那是鄭長憶從前沒喝完的。茶餅看起來普普通通,包裝極為樸素,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才沒有被那些抄家的人拿去充公。
嚴孤山拿起茶餅,輕輕拂去上面的灰塵,眼中閃爍著淚光。
他在院子中央找了一塊空地,默默地燃起紙錢。火焰在風中搖曳,吞噬著一張張紙錢,黑色的紙灰隨著熱氣升騰而起,在空氣中盤旋、飛舞,最後緩緩飄向天空。
做完這一切後,他坐在廊下,拿出小茶爐開始烹茶。當水開始沸騰,茶香漸漸瀰漫開來,嚴孤山的思緒也飄遠了。
他端起茶杯,輕飲下一口,那苦澀又帶著甘甜的味道在口中散開。他緩緩抬頭,透過那陳舊的紗帳望向天空。不知是紗帳的顏色還是他眼中的淚花,他感覺那原本碧藍的天空變成了朦朧的綠色。
他慢慢躺下,陽光透過陳舊的紗帳,灑下一道道金色的光線,那些細小的灰塵在光線中閃爍。
他靜靜地看著,眼神漸漸變得迷離,思緒也飄向了遠方,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起來,如同被一層薄紗所籠罩。
就在這時,一陣輕柔的腳步聲傳入他的耳中。模糊中,他看到鄭鶴一襲白衣,宛如從畫中走來的仙人。鄭鶴輕手輕腳地走近,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就像生怕打破這如夢似幻的氛圍。
嚴孤山微微低頭,沉思片刻後說道:「父皇,兒臣知道並無公主未成親便開府之先例,兒臣不敢逾矩。只是希望父皇能考慮將公主送出宮居住,哪怕是行宮也好。行宮環境清幽,亦能讓公主遠離後宮紛爭,安心度日。」
皇帝聽後,眉頭皺得更緊了,他審視著嚴孤山,試圖從他的表情中看出些端倪。嚴孤山卻神色坦然,毫無心虛之意。
這時,嚴孤山又接著說道:「父皇,兒臣還有一事想與父皇商討。如今,兒臣聽聞宮外有人拿兒臣從前被父皇冷落於行宮之事來詆毀父皇聖名。兒臣以為,父皇何不藉此機會,用行動和事實來證明,行宮並非他們口中所說那般不堪,其待遇亦屬上乘。」
皇帝聽聞此言,心中一驚,他有些意外地看著這個自己曾長時間冷落的太子。在他的印象中,嚴孤山或許會對他心懷怨恨,可如今看來,卻並非如此。
嚴孤山見皇帝的神情,趕忙恭敬地說道:「父皇,人心隔肚皮,在這宮廷之中,風雲變幻,波譎雲詭,能真正相信的,最後只有血親而已。兒臣如今已經是太子,唯一所想,便是維護父皇的統治,讓我朝繁榮昌盛,不受奸人詆毀。」
他的眼神堅定而清澈,話語中滿是對皇帝的忠誠和對國家的擔當。皇帝看著嚴孤山,心中五味雜陳,久久沒有說話,似乎在重新審視這個自己曾經忽視的兒子。
嚴孤山繼續道:「兒臣從前心術不正,讓父皇惱怒,這數月來已然想明白父皇的教導。兒臣斗膽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只要兒臣一直這樣安安生生的輔佐父皇,等到那一日……史書上會說父皇您垂愛萬民,寫兒臣孝順恭謹。兒臣就算是私心為了自己的名聲,都不會去做任何不利於父皇的事,更遑論父皇還有那樣深不可測的能力……」
皇帝聽嚴孤山的話說的真誠,但是還是眉頭緊鎖,他自從沒了鄭長憶這個「眼睛」之後,很多事都有些力不從心了,但為了維護他給自己安的設定,還是強裝高深莫測。
他現在有點擔心太子會在懷寧公主出宮後,藉助這一波攻勢,聯絡那些為自己說話的朝臣。可沒想到太子卻主動提出在這個節骨眼上遠離朝政。
他重重叩首:「父皇,兒臣數月來翻閱古籍,據說渤海之東的歸墟山上有羽化登仙的妙藥。兒臣為表忠心,願只身前往,為父皇探尋靈藥。」
太子這幾番話基本都說到了皇帝的心坎上,太子能不能取來藥無所謂,重點是他能主動離開京城。
如今皇宮裡的第一大要事就是帝後不和,雖然這次是周后的過錯,但本朝「帝後不和」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已經到了不處理不行的程度。
太子如果留在京城就免不了要表態,他這個身份插手父親和繼母的事實在是很尷尬,暫時離開反而是好事。而他自己開口離開,更顯得乖覺懂事。
皇帝長嘆了一口氣,揮揮手同意了,吩咐禮部去擬旨,派些暗衛跟隨護衛。
————
太子出行的日子定在了三月二十五,皇帝知道他是想給鄭長憶祭奠完再走,。
在皇帝看來,一個已經逝去的人就如同過眼雲煙,無關緊要了,便也就隨太子去了。
鄭鶴如今就在太子身邊,他也省的往洛湖跑了,直接帶著鄭鶴白日裡翻牆進了鄭府。
踏入鄭府後院,嚴孤山看到的是一片荒蕪之景,這裡仿佛已經許久沒有人踏足。滿地的落葉堆積,像是給地面鋪上了一層枯黃的地毯,隨著微風輕輕晃動,發出沙沙的聲響,宛如在訴說著曾經的繁華與如今的落寞。
嚴孤山默默地拿起掃帚,開始清掃後院。在清理完大部分的雜物後,他走到後廊下,那裡的竹子在經歷了一年的無人打理後,竟然又開花了。
那些竹花潔白如雪,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著一種清幽的氣息。嚴孤山輕輕折下幾朵竹花和幾片竹葉。
鄭鶴雖然只是靈魂之體,但看著熟悉的家,他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衝動。他發現自己竟能碰到自家的東西,於是也加入到清掃的行列。
在一個角落裡,嚴孤山找到了幾塊茶餅,那是鄭長憶從前沒喝完的。茶餅看起來普普通通,包裝極為樸素,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才沒有被那些抄家的人拿去充公。
嚴孤山拿起茶餅,輕輕拂去上面的灰塵,眼中閃爍著淚光。
他在院子中央找了一塊空地,默默地燃起紙錢。火焰在風中搖曳,吞噬著一張張紙錢,黑色的紙灰隨著熱氣升騰而起,在空氣中盤旋、飛舞,最後緩緩飄向天空。
做完這一切後,他坐在廊下,拿出小茶爐開始烹茶。當水開始沸騰,茶香漸漸瀰漫開來,嚴孤山的思緒也飄遠了。
他端起茶杯,輕飲下一口,那苦澀又帶著甘甜的味道在口中散開。他緩緩抬頭,透過那陳舊的紗帳望向天空。不知是紗帳的顏色還是他眼中的淚花,他感覺那原本碧藍的天空變成了朦朧的綠色。
他慢慢躺下,陽光透過陳舊的紗帳,灑下一道道金色的光線,那些細小的灰塵在光線中閃爍。
他靜靜地看著,眼神漸漸變得迷離,思緒也飄向了遠方,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起來,如同被一層薄紗所籠罩。
就在這時,一陣輕柔的腳步聲傳入他的耳中。模糊中,他看到鄭鶴一襲白衣,宛如從畫中走來的仙人。鄭鶴輕手輕腳地走近,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就像生怕打破這如夢似幻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