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謝松雲出來時,就見一大兩小蹲地整整齊齊,笑著上前,「阿儉哥,這倆小子沒鬧你吧。」
柏儉詫異,這已經是今天謝松雲第……七次還是八次叫他哥了,過去兩年可從沒叫過他哥。
「乖得很,我們吃核桃哩,來一個。」心里如何作想暫且不論,反正柏儉笑嘻嘻遞上一個核桃。
謝松雲接過,撩了撩衣擺蹲在一邊,打聽起縣裡鋪子的生意來,說著說著不知咋拐到修山路。
「承平哥能幹,修路跟著幹了那麼長時間,也不知咋入了縣令大人的眼,河邊山腳下不是修驛站麼,修好承平哥就能去當驛夫了。」
話里是藏不住的羨慕以及酸氣。
柏儉心里撇嘴,面上卻是笑道:「承平哥運道來了,不過我看那邊有驛站客棧的,松雲你識字會算,想來謀個營生不難,哪像我……」
謝松雲臉色僵硬,蹲的腿都麻了還沒說到正事,反倒聽了半下午柏儉倒苦水,什麼想買騾子配車拉人家裡不同意,想建客棧手頭沒錢,打獵又苦又累不想干啦……
院子支起桌子吃待客的席面時,謝松雲青著臉,扯出的笑比哭還難看。
晚上去了李家,又是一番熱鬧,尤其是李有田、張氏,對著柏峻、毛氏很是感激。
「都是阿蒼能幹,承平也就跟他去了幾次縣裡,不知咋入了沈大人的眼,這不村外開驛站,叫他去當驛夫,不干別的,就打掃馬廄餵個牲口,每月能有六百文。」
一年七兩多的收入,還不影響家裡春耕秋收,體面又實惠。
柏峻樂呵呵,「是孩子自個能幹入了大人的眼,阿蒼還不知道這事兒呢,知道肯定也樂呵。」又勉勵了一番李承平。
柏儉這才明白,合著謝松雲上趕著用熱臉貼他,是眼紅這驛夫的差事,想拉關係也當個驛夫,還想想當驛卒?
要知曉驛卒不用咋幹活,算是衙門差役,來公差官員了接待人,平時就來回縣衙和驛站,幫著傳達朝廷、縣衙的政令,幹得好再通通關係就能進三班。
皂班、快班進不去,可進壯班容易,壯班一個月八百文,且那些個尋求庇護的商鋪還會私底下塞孝敬,算是肥差呢。
可驛夫呢,不僅每個月的工錢是死的,而且打掃衛生修門窗這些粗活累活都是驛夫干,也就在縣衙的驛站冊子上記名,論實惠威望遠遠不及驛卒。
柏儉自個琢磨不透,便記在心里,想著等閒了找沒人的地兒跟八嫂說說。
只是比他速度更快的是翠兒,翠兒根本沒去謝家,一進村就去了張嬸家,聽了好些事兒,憋著忍著,一直到縣裡,和嫂子出門買菜時才找著機會說。
原來,謝松昱已經不在縣裡書院讀書了,此前,四房就念叨過好幾回開銷大,估摸是衝著謝老頭手裡的棺材本。
只是謝老頭鐵了心不私下補貼孫子,過年的時候,三十當晚給三個孫子一人二兩,然後重孫一人十文。
當時,除了二房,大房和四房都很不樂意。
謝家最小一輩的謝鋒、謝昱、謝錦可都是二房的,四房的謝松雲還沒成親,自然就沒兒子去謝老頭那兒領重孫輩的壓祟錢。
大房這裡,謝錚都能說親了,十文的壓祟錢,有點看不過眼。
這一出,四房雖白得了二兩,可心里依舊不樂意,二房的松瑋、松昱兄弟兩加起來四兩呢,然後說話的時候,話里話外就表露出不讓孩子去書院念書了。
還是謝松雲跪在地上求了好久,這才被允許再念一年,明年秀才試要沒考過,就給他說親成親,不再去縣裡書院。
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邊謝錚瞅好了親事要提親,謝老頭不願意,以生病為由把大重孫留在家,然後學堂那邊就讓大孫子松瑋去給孩子教書。
四房擔心謝家學堂就此易主成為二房的囊中物,火急火燎把兒子叫回來在家幫忙,謝松雲就從縣裡書院退學了。
結果,謝錚的親事謝老頭沒能做得了主又回去教書,謝松瑋還能做工掙錢,謝松雲可是放不下身段。
「因著這些事兒,張嬸兒說四嬸在村里指桑罵槐好些天呢,後來承平哥成了驛夫,四嬸還嚼舌根,說大嫂你是餵不熟的白眼狼,胳膊肘往外拐,大伯把四叔說了一頓,這才消停了。」
說起謝家的事兒,翠兒也是感慨,她大嫂之前在娘家過得啥日子啊,能長大嫁給她大哥,真是多虧了李叔張嬸心善照看了些。
兩人挎著籃子,手挽手往草市去。
那些過往,不論是原身的記憶,還是她自己曾經看到的小說情節,謝燁都覺得已經模糊。
現在說起謝家的事兒,她也是個旁觀者,沒有感覺。
謝家如何,與她關係已經不大,不過是些有交集日後還會繼續來往、相對熟悉的人罷了,已經不會再牽動她的情緒。
這次來縣裡,最主要的是給阿松提親定親。
昨兒到縣裡,傍晚四叔才跟隔壁方老闆搭上話聊了幾句,要想打探人口風,還得一兩日。
方老頭是有些心計的,見隔壁山貨鋪子呼啦啦來了一堆人,有老有少,聽著阿松叫人四叔四嬸時,便琢磨出是來說兩家的親事的。
畢竟,那小子一天恨不得往自家鋪子跑八百趟,就想著能見閨女一面,他又不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柏儉詫異,這已經是今天謝松雲第……七次還是八次叫他哥了,過去兩年可從沒叫過他哥。
「乖得很,我們吃核桃哩,來一個。」心里如何作想暫且不論,反正柏儉笑嘻嘻遞上一個核桃。
謝松雲接過,撩了撩衣擺蹲在一邊,打聽起縣裡鋪子的生意來,說著說著不知咋拐到修山路。
「承平哥能幹,修路跟著幹了那麼長時間,也不知咋入了縣令大人的眼,河邊山腳下不是修驛站麼,修好承平哥就能去當驛夫了。」
話里是藏不住的羨慕以及酸氣。
柏儉心里撇嘴,面上卻是笑道:「承平哥運道來了,不過我看那邊有驛站客棧的,松雲你識字會算,想來謀個營生不難,哪像我……」
謝松雲臉色僵硬,蹲的腿都麻了還沒說到正事,反倒聽了半下午柏儉倒苦水,什麼想買騾子配車拉人家裡不同意,想建客棧手頭沒錢,打獵又苦又累不想干啦……
院子支起桌子吃待客的席面時,謝松雲青著臉,扯出的笑比哭還難看。
晚上去了李家,又是一番熱鬧,尤其是李有田、張氏,對著柏峻、毛氏很是感激。
「都是阿蒼能幹,承平也就跟他去了幾次縣裡,不知咋入了沈大人的眼,這不村外開驛站,叫他去當驛夫,不干別的,就打掃馬廄餵個牲口,每月能有六百文。」
一年七兩多的收入,還不影響家裡春耕秋收,體面又實惠。
柏峻樂呵呵,「是孩子自個能幹入了大人的眼,阿蒼還不知道這事兒呢,知道肯定也樂呵。」又勉勵了一番李承平。
柏儉這才明白,合著謝松雲上趕著用熱臉貼他,是眼紅這驛夫的差事,想拉關係也當個驛夫,還想想當驛卒?
要知曉驛卒不用咋幹活,算是衙門差役,來公差官員了接待人,平時就來回縣衙和驛站,幫著傳達朝廷、縣衙的政令,幹得好再通通關係就能進三班。
皂班、快班進不去,可進壯班容易,壯班一個月八百文,且那些個尋求庇護的商鋪還會私底下塞孝敬,算是肥差呢。
可驛夫呢,不僅每個月的工錢是死的,而且打掃衛生修門窗這些粗活累活都是驛夫干,也就在縣衙的驛站冊子上記名,論實惠威望遠遠不及驛卒。
柏儉自個琢磨不透,便記在心里,想著等閒了找沒人的地兒跟八嫂說說。
只是比他速度更快的是翠兒,翠兒根本沒去謝家,一進村就去了張嬸家,聽了好些事兒,憋著忍著,一直到縣裡,和嫂子出門買菜時才找著機會說。
原來,謝松昱已經不在縣裡書院讀書了,此前,四房就念叨過好幾回開銷大,估摸是衝著謝老頭手裡的棺材本。
只是謝老頭鐵了心不私下補貼孫子,過年的時候,三十當晚給三個孫子一人二兩,然後重孫一人十文。
當時,除了二房,大房和四房都很不樂意。
謝家最小一輩的謝鋒、謝昱、謝錦可都是二房的,四房的謝松雲還沒成親,自然就沒兒子去謝老頭那兒領重孫輩的壓祟錢。
大房這裡,謝錚都能說親了,十文的壓祟錢,有點看不過眼。
這一出,四房雖白得了二兩,可心里依舊不樂意,二房的松瑋、松昱兄弟兩加起來四兩呢,然後說話的時候,話里話外就表露出不讓孩子去書院念書了。
還是謝松雲跪在地上求了好久,這才被允許再念一年,明年秀才試要沒考過,就給他說親成親,不再去縣裡書院。
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邊謝錚瞅好了親事要提親,謝老頭不願意,以生病為由把大重孫留在家,然後學堂那邊就讓大孫子松瑋去給孩子教書。
四房擔心謝家學堂就此易主成為二房的囊中物,火急火燎把兒子叫回來在家幫忙,謝松雲就從縣裡書院退學了。
結果,謝錚的親事謝老頭沒能做得了主又回去教書,謝松瑋還能做工掙錢,謝松雲可是放不下身段。
「因著這些事兒,張嬸兒說四嬸在村里指桑罵槐好些天呢,後來承平哥成了驛夫,四嬸還嚼舌根,說大嫂你是餵不熟的白眼狼,胳膊肘往外拐,大伯把四叔說了一頓,這才消停了。」
說起謝家的事兒,翠兒也是感慨,她大嫂之前在娘家過得啥日子啊,能長大嫁給她大哥,真是多虧了李叔張嬸心善照看了些。
兩人挎著籃子,手挽手往草市去。
那些過往,不論是原身的記憶,還是她自己曾經看到的小說情節,謝燁都覺得已經模糊。
現在說起謝家的事兒,她也是個旁觀者,沒有感覺。
謝家如何,與她關係已經不大,不過是些有交集日後還會繼續來往、相對熟悉的人罷了,已經不會再牽動她的情緒。
這次來縣裡,最主要的是給阿松提親定親。
昨兒到縣裡,傍晚四叔才跟隔壁方老闆搭上話聊了幾句,要想打探人口風,還得一兩日。
方老頭是有些心計的,見隔壁山貨鋪子呼啦啦來了一堆人,有老有少,聽著阿松叫人四叔四嬸時,便琢磨出是來說兩家的親事的。
畢竟,那小子一天恨不得往自家鋪子跑八百趟,就想著能見閨女一面,他又不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