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或許是因為對擬合液進行採集開發的技術超出了目前科技的上限,為了勉強做到這一步,他們不得不在其中投入驚人的資源和能量,用一個無比龐大的生產線來解決問題。
這註定了它無法被推廣,甚至無法被複製,因為光這條生產線,就是聯邦和機械體合作,用無數資源和能量堆出來的。
雖然如此,但至少生產線建造完成了。
眼下的情況,沒有人類挑剔的餘地。
在生產線建成時,對那片星雲的採集提上了日程。
因為時間緊張,雙方幾乎日夜不休,傾盡一切人力物力追趕死神。
沒有扯皮的餘地,沒有心疼砸下去的資源和能源的時間,埋頭一步步逆著不可能走向毀滅者一號。
對擬合液的開採是另一個難題,生產線勉強還能用砸錢砸資源砸出來,但這片星雲所處的特殊環境,限制了那些落後的開採技術的施展餘地。
在幾次試探性的採集中,他們甚至沒有深入星雲,僅僅只是那些試探的儀器觸碰到外圍的扭曲空間,就立刻產生了偏差,再稍微深入幾分,當即報廢。
科技差距擺在眼前,在緊迫討論後,人們兜兜轉轉,將目光投向了科技落差之外的唯一變量――也就是人類本身。
儀器容易被空間的扭曲影響,人類同樣如此,但跟純粹的工具不同的是,人類能在這種影響下,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適應它。
在多次討論後,最終確定下來的解決方案,是派人嘗試採集。
當然,他們不至於什麼都不準備,讓對方單獨去挑戰一片扭曲空間,這是送死。
在派人嘗試採集擬合液之前,他們做了更多準備,儘可能增加對方活下來的可能。
但誰也沒法保證對方一定能活著回來。
軍人接受了任務,開始第一次嘗試。
他帶上裝備和用來採集的儀器,穿著外骨骼機甲,步入了太空,緩慢靠近那片星雲。
第一次嘗試通常都是最危險的,因為他面對的是絲毫不了解的未知。
外骨骼機甲里裝備了通訊設備,龐大的專家團正在實時給予指導。
他步入扭曲空間,破碎的、扭曲的空間在一瞬間帶來了強烈的吸力,迫使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
所幸他及時開啟了裝備,穩定住了自己。
他打量前方的那片星雲,那是他此行的目標。
他試探著前行,四面八方的吸力變大了,與此同時,他體外的某個裝備發出一聲砰然巨響,宣告了損壞。
他異常冷靜的繼續靠近那片星雲,隨著距離的縮短,扭曲空間真正的危險也隨之浮現。
吸力的增減是隨機性的,它最強的時候,足以瞬間粉碎隕石,而在它最弱的時候,隕石四處飄蕩。
這種隨機性給他們的嘗試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第一次的嘗試失敗,突如其來的巨大吸力直接粉碎了對方。
但嘗試失敗並不意味著就此放棄,他們在之後陸續進行了數次嘗試,在多次失敗後,不斷吸收教訓的專家團隊,終於總結出了一個可靠的解決方案。
但通過扭曲空間並不是最終目的,他們的最終目的是採集擬合液。
在那片星雲觸手可及的時候,他們終於完成了對第一滴擬合液的採集――並不是毫無代價。
執行採集計劃的軍人在回到軍艦上後,就因為過度暴露在擬合液前而迅速死亡。
擬合液是一種具有高輻射性的危險物質,對它的採集非常困難,當然將原始狀態的擬合液進行開發使用更為困難。
生產線失敗了數次,機械體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更正生產線,人類一次又一次的砸錢,最終在他們最大的努力下,製造出了金給出的那張圖譜上的設備。
那並不是武器,或者應該說,那是一個超乎想像的武器。
引力裝載發射波,又名毀滅者一號。
在生產出來的最初,它被裝載在軍艦上,派往其他星系,對S001-4進行試探性攻擊。
好消息是,他們第一次對S001-4造成了有效攻擊。
壞消息是,軍艦並沒有回來,它跟毀滅者一號一起毀滅在S001-4的反擊中。
這意味著這個艱難生產出來的武器,成為了一次性消耗品。
但眼下,人們尚沒有找到其他辦法來加強它的使用壽命――畢竟,他們必須瞄準敵人,才能進行毀滅性打擊。
而當他們瞄準敵人的時候,敵人也已經看到了他們。
星際時代的遠程攻擊武器並不罕見,但毀滅者一號並非一步步探索升級的技術,它來自金,這導致他們對其進行修改和升級的難度無限拔高。
而在無數S001-4遊蕩在星系中的時候,他們沒有挑剔武器只能使用一次的餘地。
生產線日夜不休的運轉,採集隊伍仍然在冒著生命危險一次次進入扭曲空間,而派出去攻擊的隊伍也同樣以死亡為代價毀滅敵人。
在最初,這種犧牲對所有人來說,稀鬆平常。
他們沒有放棄降低死亡率的想法,只是沒法迅速找到升級的辦法。
英雄的犧牲,是激發命運共同體最好的催化劑。
犧牲的英雄里,不止有人類,也不止有機械體,為了讓更多人活下去而奮鬥的,是整個文明。
人類和機械體緊密相連,就如同荒星跟聯邦緊密相連一般。
他們注視著迫在眉睫的危機,注視著那些毀滅的星系,注視著伴隨著星系毀滅而死亡的人類。
這註定了它無法被推廣,甚至無法被複製,因為光這條生產線,就是聯邦和機械體合作,用無數資源和能量堆出來的。
雖然如此,但至少生產線建造完成了。
眼下的情況,沒有人類挑剔的餘地。
在生產線建成時,對那片星雲的採集提上了日程。
因為時間緊張,雙方幾乎日夜不休,傾盡一切人力物力追趕死神。
沒有扯皮的餘地,沒有心疼砸下去的資源和能源的時間,埋頭一步步逆著不可能走向毀滅者一號。
對擬合液的開採是另一個難題,生產線勉強還能用砸錢砸資源砸出來,但這片星雲所處的特殊環境,限制了那些落後的開採技術的施展餘地。
在幾次試探性的採集中,他們甚至沒有深入星雲,僅僅只是那些試探的儀器觸碰到外圍的扭曲空間,就立刻產生了偏差,再稍微深入幾分,當即報廢。
科技差距擺在眼前,在緊迫討論後,人們兜兜轉轉,將目光投向了科技落差之外的唯一變量――也就是人類本身。
儀器容易被空間的扭曲影響,人類同樣如此,但跟純粹的工具不同的是,人類能在這種影響下,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適應它。
在多次討論後,最終確定下來的解決方案,是派人嘗試採集。
當然,他們不至於什麼都不準備,讓對方單獨去挑戰一片扭曲空間,這是送死。
在派人嘗試採集擬合液之前,他們做了更多準備,儘可能增加對方活下來的可能。
但誰也沒法保證對方一定能活著回來。
軍人接受了任務,開始第一次嘗試。
他帶上裝備和用來採集的儀器,穿著外骨骼機甲,步入了太空,緩慢靠近那片星雲。
第一次嘗試通常都是最危險的,因為他面對的是絲毫不了解的未知。
外骨骼機甲里裝備了通訊設備,龐大的專家團正在實時給予指導。
他步入扭曲空間,破碎的、扭曲的空間在一瞬間帶來了強烈的吸力,迫使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
所幸他及時開啟了裝備,穩定住了自己。
他打量前方的那片星雲,那是他此行的目標。
他試探著前行,四面八方的吸力變大了,與此同時,他體外的某個裝備發出一聲砰然巨響,宣告了損壞。
他異常冷靜的繼續靠近那片星雲,隨著距離的縮短,扭曲空間真正的危險也隨之浮現。
吸力的增減是隨機性的,它最強的時候,足以瞬間粉碎隕石,而在它最弱的時候,隕石四處飄蕩。
這種隨機性給他們的嘗試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第一次的嘗試失敗,突如其來的巨大吸力直接粉碎了對方。
但嘗試失敗並不意味著就此放棄,他們在之後陸續進行了數次嘗試,在多次失敗後,不斷吸收教訓的專家團隊,終於總結出了一個可靠的解決方案。
但通過扭曲空間並不是最終目的,他們的最終目的是採集擬合液。
在那片星雲觸手可及的時候,他們終於完成了對第一滴擬合液的採集――並不是毫無代價。
執行採集計劃的軍人在回到軍艦上後,就因為過度暴露在擬合液前而迅速死亡。
擬合液是一種具有高輻射性的危險物質,對它的採集非常困難,當然將原始狀態的擬合液進行開發使用更為困難。
生產線失敗了數次,機械體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更正生產線,人類一次又一次的砸錢,最終在他們最大的努力下,製造出了金給出的那張圖譜上的設備。
那並不是武器,或者應該說,那是一個超乎想像的武器。
引力裝載發射波,又名毀滅者一號。
在生產出來的最初,它被裝載在軍艦上,派往其他星系,對S001-4進行試探性攻擊。
好消息是,他們第一次對S001-4造成了有效攻擊。
壞消息是,軍艦並沒有回來,它跟毀滅者一號一起毀滅在S001-4的反擊中。
這意味著這個艱難生產出來的武器,成為了一次性消耗品。
但眼下,人們尚沒有找到其他辦法來加強它的使用壽命――畢竟,他們必須瞄準敵人,才能進行毀滅性打擊。
而當他們瞄準敵人的時候,敵人也已經看到了他們。
星際時代的遠程攻擊武器並不罕見,但毀滅者一號並非一步步探索升級的技術,它來自金,這導致他們對其進行修改和升級的難度無限拔高。
而在無數S001-4遊蕩在星系中的時候,他們沒有挑剔武器只能使用一次的餘地。
生產線日夜不休的運轉,採集隊伍仍然在冒著生命危險一次次進入扭曲空間,而派出去攻擊的隊伍也同樣以死亡為代價毀滅敵人。
在最初,這種犧牲對所有人來說,稀鬆平常。
他們沒有放棄降低死亡率的想法,只是沒法迅速找到升級的辦法。
英雄的犧牲,是激發命運共同體最好的催化劑。
犧牲的英雄里,不止有人類,也不止有機械體,為了讓更多人活下去而奮鬥的,是整個文明。
人類和機械體緊密相連,就如同荒星跟聯邦緊密相連一般。
他們注視著迫在眉睫的危機,注視著那些毀滅的星系,注視著伴隨著星系毀滅而死亡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