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早朝上有人提的敵國派人來行刺的話到底讓晟景帝上了心,儘管這種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他也不會放過。他現在回御書房,便是要找人來問問周邊列國最近的動向。

  晟景帝前腳走,後腳莫昌農帶著刑部官員前來。

  莫昌農先去的是四皇子那裡,雖說四皇子只是死了幾隻鳥,而寧遠面對的是人身安全的威脅,但沒有證據表明四皇子那裡的刺客是否有其他禍心,比如真實目的是行刺四皇子。

  對比之下,皇子比公主重要,且有死鳥為證,線索更好尋找,因而莫昌農選擇先從四皇子下手。

  響叔沒什麼隨身帶點兒表明身份或有紀念意義的物件的習慣,他能確定自己不曾在朝實宮留下任何線索,章文昭二人便不擔心莫昌農的調查結果。

  也確如他們相信的那般,莫昌農來後,麗妃便客氣地關心四皇子那裡的情況,莫昌農的回應是一籌莫展地搖搖頭。

  寶蓮給莫大人上了茶,莫昌農只喝了兩口,便親自去指揮刑部人員的搜證。這證據好收集,昨夜刺客落在寧遠屋子的屋頂上,那裡或許還殘留著腳印,叫人上去找一找便是。

  好在阿寶昨夜擲飛鏢迫使刺客躲閃,在屋頂上還真有兩個清晰的腳印留下。鞋底紋路與鞋子的大小,都能算作排查刺客的範圍。

  只可惜也只有這兩個腳印,沒有更多物證,莫昌農吩咐了下屬跟著阿寶順昨夜刺客逃跑路線繼續追查,自己回到屋內,開始從頭詳細詢問寧遠。

  不止詢問昨夜,更是要他想想近期可有什麼異常、得罪過什麼人等。

  這些當然是由章文昭代為回答,問來問去,倒是問到靜妃身上去了。

  即便章文昭不說,莫昌農問起別人也會問到,沒必要隱瞞。

  「非要說得罪……前一陣我與殿下帶著相留醉新研製的胭脂送給靜妃娘娘,她留我與殿下在她那裡用午膳,然我嘴笨說錯了話,惹得靜妃娘娘不快,將我們趕了出來。」

  「敢問駙馬是說了什麼話?」

  「這……這我確實不記得了,只是隨口一說,記著它做什麼?或許靜妃娘娘還記得?莫大人可以去她那裡求證。」

  「好吧。」莫昌農只得先在紙上記下這一點。

  「再有……再有就是……」章文昭吞吞吐吐起來,眼神飄向寧遠與麗妃。

  「你有什麼話便直說,這是為遠兒安危考慮的大事,沒什麼不能說的。」麗妃會意,給他一個台階。

  「是啊,駙馬還請知無不言。」

  「其實也不算什麼事,只是我突然想到,前兩日我在翰林院修撰地理書籍,偶然從書上看到一種青鳳鳥,寓意頗為吉祥,便與殿下商議後去找了四皇兄。四皇兄愛鳥我們都知道,我又得知了青鳳鳥的下落,便去告訴四皇兄我們要送他此鳥。」

  莫昌農不由凝重了幾分,既然章文昭提到,說不準兩宮的刺客也有關聯,或許這並非是單獨的兩件案子。

  「原本我也沒多想,哪知我們剛說要送鳥,四皇兄那裡就出了事。這也不能說明什麼,可怪就怪在四皇兄今日退朝後,陰陽怪氣非說青鳳鳥如何如何。我想……難道是四皇兄知道什麼,或是受了什麼人挑撥才來這般說?否則我們一番好意,怎的就被曲解了?」

  章文昭一番分析有理有據,將矛頭暗戳戳指向四皇子寧秋林。

  莫昌農還真被他這說法打動幾分,認為應當是有寧秋林沒交代的內情,他還得想辦法讓對方說出來才行。

  眼瞧著似乎沒有別的可說了,寧遠卻突然扯了扯章文昭的袖子。

  二人便相視片刻。

  莫昌農是沒能從寧遠的表情上看出什麼,但章文昭卻一個恍然。

  他補充道,「對了,昨日我出宮後,殿下受三皇子妃相邀,一同去了和樂公主與和嘉公主那裡,殿下的意思,昨日這兩處也有些情況發生,就不知這算不算得罪,與昨夜行刺是否有關。」

  「和兩位公主有關?」莫昌農有些意外。

  寧遠點點頭,朝寶蓮抬抬下巴。

  寶蓮會意拿來紙筆,寧遠便將昨日拜見兩位公主的大致情形寫了下來,也將兩位公主及其母妃的態度一併寫下。

  莫昌農看罷略有沉思:「雖說和嘉公主看上去嫌疑更大些,甚至得罪了三皇子妃,但和嘉公主就在華陽宮,與你們住在一處,她若是找來刺客,又何必這般曲折?況且華陽宮從昨夜起就被裡里外外搜了個遍,並未見刺客蹤跡。」

  照莫昌農的推測,刺客不管是誰的人,任務結束後也一定會躲回主子身邊,這是最安全也最保險的。但華陽宮被嚴加防範,要藏個刺客不太可能,要和嘉公主出去與刺客聯繫,也不大可能。

  而且華陽宮今日也就出去了一個寧遠,其他人都老老實實待在宮內沒有外出。

  於是,嫌疑又落回看似沒什麼問題的和樂公主身上,與之同樣被懷疑的,自然又有靜妃。

  「和樂公主……靜妃娘娘……下官必會詳細查證。」

  「有勞莫大人。」

  「職責所在。」

  第165章 錯綜複雜

  從寧遠這裡得到許多線索,不管有沒有用,總是一種收穫。莫昌農一掃在四皇子那裡一無所獲的氣餒,重新燃起破案的希望。

  不出意外,他接下來便要去青鸞宮好好會一會靜妃與和樂公主。

  就說事情發展總有它自己的道理,原本誰也沒想到會這樣,但現在的情況,便是即便不靠寧平江,想來以莫昌農刑部尚書的敏銳,未必不能發現和樂公主的些許不尋常,進而就挖出一段隱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