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謝濟民自小讀四書五經,後來又接受西方教育,文字功底極其深厚,謝茉被各方誇獎的文筆在他眼裡雖屬尚佳,但令他動容的確是文章字裡行間透出的那股銳意開來的氣魄。
「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魄。
未來被她描繪的美輪美奐,讓人震顫嚮往。
她透出的堅定信念很難不讓他們老一輩革命人共鳴。
雖然已經被無數人誇獎過,但全抵不上謝濟民「很不錯」三個字。
謝濟民完全符合謝茉對父親、對老一輩革命人、對人民公僕的所有想象。他是溫情脈脈,關愛子女,豁達開明的家長;他是棄筆從戎,拯救家國於戰火泥淖的先驅;他是矜矜業業、鞠躬盡瘁,一心為民的執權者。
謝茉對他愛戴、崇敬、孺慕。
他於她,是高山。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再沒比他的認同更好好的了。
謝茉臉頰悄然浮現紅暈。
像幼時被老師當堂表揚。
「謝謝爸爸。」謝茉輕聲不自在說。
謝茉知道,這年代因能刊印文章的報紙刊物很少,所選的每一篇文章皆經過精選,想冒頭特別困難,她沒被退稿還被選上,甚至被評為一等獎,她內心深處不是不自得的。
謝濟民的誇獎令她莫名羞窘,潛藏的浮躁隨之一掃而空。她不能原地踏步。她需要更踏實,精益求精,才能心無旁騖地不斷前行,才能愈發坦然面對父親的誇讚。
謝濟民笑道:「爸爸很驕傲,也很自豪。」
可不是驕傲。
報紙擱在辦公桌上,被來談事的同志瞧見,一讀之下連聲誇讚,對方念叨「謝茉」這個名字時,目光不由地轉向他,他微微一笑,帶著幾分謙虛大方承認:「是我姑娘。平日愛讀書寫文章,見省報徵文,便嘗試投稿,沒想到被選上了,打電話給家裡,我便抽空看看。」
然後對方生生恭維了半刻鐘。
按他脾性,他最不耐聽人吹捧,但那天的吹捧,他卻沒制止。
謝茉抿唇笑,問:「那,爸爸對我有什麼指導嗎?」
頓了片晌兒,謝濟民說:「筆桿如槍桿,要善加使用,言辭如刀,可傷人,亦可傷己,所以下筆前要深入思考。」
「這並非束縛你的手腳,而是要你千錘百鍊文字,寫具有力量感的文章。」
「文以載道,要言之有物,要有深度。這就回到你離家前我對你的叮囑,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脈搏,深刻思考。」
「嗯嗯!」謝茉小雞啄米般不停點頭,「您跟媽媽的叮囑我都記在心上。」
電話換到章明月,母女倆對話就日常許多。
「前段時間我們單位一姑娘去海城出差,說要買大衣,我就讓她給你捎帶了一件。天氣越來越冷,等衣服寄過去,你正好穿。」
沒兩天謝茉便收到章明月的包裹,裡頭除了一件黑色女式長款大衣,還有不少青城那邊的特產乾貨,倒是給最近漸趨單一化的餐桌增色不少。
大衣款式經典,放到後世也不過時,謝茉穿上身,長度剛好在膝蓋下,裡頭套一件毛衣,脖子上圍一條紅圍巾,謝茉一到公社大院便被三三兩兩的女同志湊上來打聽。
「大衣哪裡買的?」
「哎呦,這款式可真時髦,縣城商場可沒見過。」
「……」
謝茉能透露的,她一一耐心回答。
下午易學英就湊過來給她說:「因為你這件大衣,不少人犯了眼紅病,嚼嚼咕咕說酸話呢。」
如今辦公室兩男兩女,性別平衡,氛圍也很平和。短腿男同志叫何家喜,是個很開朗活躍的年輕人,能言善道,很會做人。廣播室如今就是他與謝茉分管,兩人配合愉快。
黃長明本就寡言,如今更沉默了。
易學英倒沒啥變化,風風火火,三不五時跟謝茉講點八卦。
謝茉聽見易學英的話,便道:「一件大衣就得了眼紅病,那我要去跟邢主任提議在咱們下一回大會上批判這股愛慕虛榮的風氣了。」
不知是不是易學英私下傳話的原因,謝茉始終沒聽見類似小話,當然會議議題的事也不了了之。
這只是偶然投入平淡工作里的一粒小石子,激起一圈漣漪就沉底了。
自從和謝濟民通話後,她心態益發沉穩。寫文章、廣播,餘下的時間翻資料,讀報刊,看經典書籍充實自己。
日光飛快,謝茉的大衣剛穿不久,氣溫就一降再降,霜凍鋪滿這片大地。
衛明誠朝家裡拿了一件嶄新的軍大衣,謝茉在家就穿著,又厚又長,整個人包裹裡頭,特別暖和。
謝茉正尋思做雙老式棉鞋呢,王嫂子主動上門了。
謝茉和王嫂子費勁拉扯,到底沒那厚臉皮白拿人一雙鞋:「我她出棉花和布料,嫂子你知道我手拙,鞋就勞煩你幫忙做了。」
王嫂子咂咂嘴,笑著點點她同意了。
這雙鞋做得異常用心,鞋底細密平整,鞋面厚實,還用多餘的棉花,添了點布料做了一雙棉鞋墊,穿上格外舒適暖和。
謝茉腳上穿著厚棉鞋,身上裹著軍大衣,縮在陽光下給自己和衛明誠各勾了一件毛衣。
雖然花樣簡單,針腳不大均勻,可衛明誠還是愛穿得緊,只要可以全穿它,直到元旦來臨,這毛衣都過兩遍水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魄。
未來被她描繪的美輪美奐,讓人震顫嚮往。
她透出的堅定信念很難不讓他們老一輩革命人共鳴。
雖然已經被無數人誇獎過,但全抵不上謝濟民「很不錯」三個字。
謝濟民完全符合謝茉對父親、對老一輩革命人、對人民公僕的所有想象。他是溫情脈脈,關愛子女,豁達開明的家長;他是棄筆從戎,拯救家國於戰火泥淖的先驅;他是矜矜業業、鞠躬盡瘁,一心為民的執權者。
謝茉對他愛戴、崇敬、孺慕。
他於她,是高山。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再沒比他的認同更好好的了。
謝茉臉頰悄然浮現紅暈。
像幼時被老師當堂表揚。
「謝謝爸爸。」謝茉輕聲不自在說。
謝茉知道,這年代因能刊印文章的報紙刊物很少,所選的每一篇文章皆經過精選,想冒頭特別困難,她沒被退稿還被選上,甚至被評為一等獎,她內心深處不是不自得的。
謝濟民的誇獎令她莫名羞窘,潛藏的浮躁隨之一掃而空。她不能原地踏步。她需要更踏實,精益求精,才能心無旁騖地不斷前行,才能愈發坦然面對父親的誇讚。
謝濟民笑道:「爸爸很驕傲,也很自豪。」
可不是驕傲。
報紙擱在辦公桌上,被來談事的同志瞧見,一讀之下連聲誇讚,對方念叨「謝茉」這個名字時,目光不由地轉向他,他微微一笑,帶著幾分謙虛大方承認:「是我姑娘。平日愛讀書寫文章,見省報徵文,便嘗試投稿,沒想到被選上了,打電話給家裡,我便抽空看看。」
然後對方生生恭維了半刻鐘。
按他脾性,他最不耐聽人吹捧,但那天的吹捧,他卻沒制止。
謝茉抿唇笑,問:「那,爸爸對我有什麼指導嗎?」
頓了片晌兒,謝濟民說:「筆桿如槍桿,要善加使用,言辭如刀,可傷人,亦可傷己,所以下筆前要深入思考。」
「這並非束縛你的手腳,而是要你千錘百鍊文字,寫具有力量感的文章。」
「文以載道,要言之有物,要有深度。這就回到你離家前我對你的叮囑,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脈搏,深刻思考。」
「嗯嗯!」謝茉小雞啄米般不停點頭,「您跟媽媽的叮囑我都記在心上。」
電話換到章明月,母女倆對話就日常許多。
「前段時間我們單位一姑娘去海城出差,說要買大衣,我就讓她給你捎帶了一件。天氣越來越冷,等衣服寄過去,你正好穿。」
沒兩天謝茉便收到章明月的包裹,裡頭除了一件黑色女式長款大衣,還有不少青城那邊的特產乾貨,倒是給最近漸趨單一化的餐桌增色不少。
大衣款式經典,放到後世也不過時,謝茉穿上身,長度剛好在膝蓋下,裡頭套一件毛衣,脖子上圍一條紅圍巾,謝茉一到公社大院便被三三兩兩的女同志湊上來打聽。
「大衣哪裡買的?」
「哎呦,這款式可真時髦,縣城商場可沒見過。」
「……」
謝茉能透露的,她一一耐心回答。
下午易學英就湊過來給她說:「因為你這件大衣,不少人犯了眼紅病,嚼嚼咕咕說酸話呢。」
如今辦公室兩男兩女,性別平衡,氛圍也很平和。短腿男同志叫何家喜,是個很開朗活躍的年輕人,能言善道,很會做人。廣播室如今就是他與謝茉分管,兩人配合愉快。
黃長明本就寡言,如今更沉默了。
易學英倒沒啥變化,風風火火,三不五時跟謝茉講點八卦。
謝茉聽見易學英的話,便道:「一件大衣就得了眼紅病,那我要去跟邢主任提議在咱們下一回大會上批判這股愛慕虛榮的風氣了。」
不知是不是易學英私下傳話的原因,謝茉始終沒聽見類似小話,當然會議議題的事也不了了之。
這只是偶然投入平淡工作里的一粒小石子,激起一圈漣漪就沉底了。
自從和謝濟民通話後,她心態益發沉穩。寫文章、廣播,餘下的時間翻資料,讀報刊,看經典書籍充實自己。
日光飛快,謝茉的大衣剛穿不久,氣溫就一降再降,霜凍鋪滿這片大地。
衛明誠朝家裡拿了一件嶄新的軍大衣,謝茉在家就穿著,又厚又長,整個人包裹裡頭,特別暖和。
謝茉正尋思做雙老式棉鞋呢,王嫂子主動上門了。
謝茉和王嫂子費勁拉扯,到底沒那厚臉皮白拿人一雙鞋:「我她出棉花和布料,嫂子你知道我手拙,鞋就勞煩你幫忙做了。」
王嫂子咂咂嘴,笑著點點她同意了。
這雙鞋做得異常用心,鞋底細密平整,鞋面厚實,還用多餘的棉花,添了點布料做了一雙棉鞋墊,穿上格外舒適暖和。
謝茉腳上穿著厚棉鞋,身上裹著軍大衣,縮在陽光下給自己和衛明誠各勾了一件毛衣。
雖然花樣簡單,針腳不大均勻,可衛明誠還是愛穿得緊,只要可以全穿它,直到元旦來臨,這毛衣都過兩遍水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