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閃電將房間照得恍若白晝,驚雷在耳邊炸開。混亂、模糊的記憶在逐漸回籠,祂的聲音像是硬生生從鏡中、水中穿過,直撞得最後一點決心鮮血淋漓。
指尖的鈍痛將她多少拉回了現實,無意間碰倒的玻璃杯已經染上血液的顏色。她冷靜地擰開水龍頭,讓最後一抹刺眼的顏色也被衝進下水道,得以清醒片刻。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她以為回到原先的世界一切都能如願——儘管這並非是她所許下的願望。那位從始至終都是驕傲的,好像自己作為造物合該祈求祂的施捨,將一切行為舉止都規訓成祂所期待的模樣。所以當事態超出祂的控制——如果這不在命定的因果之中,才會被算作是忍無可忍的挑釁。
水流嘩嘩作響的背景音里,她知曉窗外又作風雨。每晚的天氣都差不多,早上醒來時只會看見陽光,和昨夜殘花幾朵,證明著雨夜來過。然而到了下午太陽又會逐漸被陰雲掩埋,傍晚時分天際也許會呈現出一片壯觀的火燒雲。似乎違背了「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句諺語的特性。
但她為何會記得這麼清楚呢?腦海中的東西堆得太多太雜,哪一條信息從何處得來,其實早已分不清了。早過了每條通知都由輔導員轉發至群里的年紀,而今像是與過往徹底地劃清界限——她自己也做不到公平,如若捨棄過往的人生,那麼她又為何是她自己呢?
又回到這個問題上來了。
她好像陷入一個無比簡單卻又複雜的困境,參考答案給出的是循環論證,並且讓人在試圖一探究竟時附上「略」這個直白的字眼。有許多人,絕大多數人似乎不會思考這個問題,人為什麼是其自身,人又是為什麼而活,如若從出生的一瞬間起的所有都是在為了註定到來的死亡做準備,又為何不甘心碌碌一生。
似乎都是閒著沒事才會生出的話題——如若連溫飽都無法滿足,連最基本的乾淨水源都沒有又談何餘力去追尋虛無縹緲的答案呢?然而人總歸是要吃飯喝水睡覺的,頂多加上□□,滅人慾只是一句空談,滅到最後無非是將自人性一同滅了。
她於此時才窺得幾分活著的荒謬來。然而死了未必也好,既然有鬼魂的存在,那麼想必死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牢獄——魂魄散盡之後有無地方可去呢?可見總是一場又一場的牢獄將被造之物束縛。
她於是毫無徵兆地捂著臉笑起來,指尖傷口的血往下淌,幾* 乎是將人染得狼狽了,她後知後覺知曉舌尖綻開的是蜜糖一般的甜。那一瞬間周遭景象轟然破碎,她站在微光點點的海洋里,四周懸浮著數不清的塵沙。
她目睹了一個世界的破碎,只在眨眼的時間,就已經快要記不清它的模樣了。
神明垂著一條腿,坐於茫茫星海之間,祂的身下其實並無肉眼可見的支撐物,但姿勢甚為愜意。面上並無太多神色波動,甚至沒往顧無覓所在的方向看一眼。
顧無覓走過去,大抵是太近了,祂像是終於回過神來,沒有起身,半抬起眼帘看她:「比我預想中的早一點。」
顧無覓心說既然能夠通曉所有的過去與未來,又何來預想一說。
大抵是因為她的表情太明顯,神明微微笑了一下,瞭然:「你還不明白。」
她應當明白什麼?
「不必為已逝之物感到傷懷,」神明眨了眨那雙綠色泛著春日生意的眼睛,只有這時顧無覓才能從她身上捕捉到幾分熟悉的影子,「你總會習慣。」
顧無覓張了張口,沒發出任何聲音。
「由於情緒起伏過大而失聲了麼?可憐的孩子。」祂一手支著頭,神色卻並無語氣所表現出的憐憫,「你會習慣的。」
習慣什麼?習慣永遠活在不定性之中,還是習慣聽祂打啞謎?
「我說過,死亡沒什麼好怕的,」她倒了杯熱茶,水霧升騰,將那雙含著水波的眸子掩於熱氣之後,「有的世界人們相信轉世,相信靈魂會在死後去往另一個世界。她們將此體現為對死後世界的幻想——與生前居所無二的墓穴、飛升的壁畫、華麗的地下宮殿……」
「層層棺槨將靈魂鎖住,再用紅與黑困住不朽。」
「到頭來你會發現這是荒謬的,」她笑了聲,但顧無覓並沒有笑,「於是死後她們便在漆黑的宮殿裡打轉,永遠也出不去。」
造物的本質是圈養,圈養之所是一環套著一環的牢籠,逃出生天是認知之外的可能。凡人終死,於神明眼中甚至不值得關注,反倒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生與死最尋常不過,也並無差別。」祂抬手,在半空勾勒出一個優雅的圖案,霎時間周圍的光點都朝著同一個方向匯聚。
「此曰生。」
光點融為一體,短暫的時間中一個新生的世界已然成型,逐漸有生命孕育其中,眨眼間滄海桑田,是為神跡。
下一秒,神明微微收攏指尖,捏碎了它。
「此曰死。」
第150章 神啟
神啟
她在此時覺得這聲音簡直不是神明, 而合該是鬼魅了。生死只在祂的一念之間,作為規則本身,她亦不需要付出所謂代價, 不會為了世界中的千萬生靈而留下一滴眼淚。
那麼過往似乎是荒謬的。如若神明當真全知全能, 便應當預料到昨日之事、今日之事, 顧無覓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已被她瞧過、聽過,不免覺得噁心,仿佛自己是某種被養在籠里的寵物,寵物掙扎著想要逃離的模樣也是主人所希望見到的。
指尖的鈍痛將她多少拉回了現實,無意間碰倒的玻璃杯已經染上血液的顏色。她冷靜地擰開水龍頭,讓最後一抹刺眼的顏色也被衝進下水道,得以清醒片刻。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她以為回到原先的世界一切都能如願——儘管這並非是她所許下的願望。那位從始至終都是驕傲的,好像自己作為造物合該祈求祂的施捨,將一切行為舉止都規訓成祂所期待的模樣。所以當事態超出祂的控制——如果這不在命定的因果之中,才會被算作是忍無可忍的挑釁。
水流嘩嘩作響的背景音里,她知曉窗外又作風雨。每晚的天氣都差不多,早上醒來時只會看見陽光,和昨夜殘花幾朵,證明著雨夜來過。然而到了下午太陽又會逐漸被陰雲掩埋,傍晚時分天際也許會呈現出一片壯觀的火燒雲。似乎違背了「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句諺語的特性。
但她為何會記得這麼清楚呢?腦海中的東西堆得太多太雜,哪一條信息從何處得來,其實早已分不清了。早過了每條通知都由輔導員轉發至群里的年紀,而今像是與過往徹底地劃清界限——她自己也做不到公平,如若捨棄過往的人生,那麼她又為何是她自己呢?
又回到這個問題上來了。
她好像陷入一個無比簡單卻又複雜的困境,參考答案給出的是循環論證,並且讓人在試圖一探究竟時附上「略」這個直白的字眼。有許多人,絕大多數人似乎不會思考這個問題,人為什麼是其自身,人又是為什麼而活,如若從出生的一瞬間起的所有都是在為了註定到來的死亡做準備,又為何不甘心碌碌一生。
似乎都是閒著沒事才會生出的話題——如若連溫飽都無法滿足,連最基本的乾淨水源都沒有又談何餘力去追尋虛無縹緲的答案呢?然而人總歸是要吃飯喝水睡覺的,頂多加上□□,滅人慾只是一句空談,滅到最後無非是將自人性一同滅了。
她於此時才窺得幾分活著的荒謬來。然而死了未必也好,既然有鬼魂的存在,那麼想必死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牢獄——魂魄散盡之後有無地方可去呢?可見總是一場又一場的牢獄將被造之物束縛。
她於是毫無徵兆地捂著臉笑起來,指尖傷口的血往下淌,幾* 乎是將人染得狼狽了,她後知後覺知曉舌尖綻開的是蜜糖一般的甜。那一瞬間周遭景象轟然破碎,她站在微光點點的海洋里,四周懸浮著數不清的塵沙。
她目睹了一個世界的破碎,只在眨眼的時間,就已經快要記不清它的模樣了。
神明垂著一條腿,坐於茫茫星海之間,祂的身下其實並無肉眼可見的支撐物,但姿勢甚為愜意。面上並無太多神色波動,甚至沒往顧無覓所在的方向看一眼。
顧無覓走過去,大抵是太近了,祂像是終於回過神來,沒有起身,半抬起眼帘看她:「比我預想中的早一點。」
顧無覓心說既然能夠通曉所有的過去與未來,又何來預想一說。
大抵是因為她的表情太明顯,神明微微笑了一下,瞭然:「你還不明白。」
她應當明白什麼?
「不必為已逝之物感到傷懷,」神明眨了眨那雙綠色泛著春日生意的眼睛,只有這時顧無覓才能從她身上捕捉到幾分熟悉的影子,「你總會習慣。」
顧無覓張了張口,沒發出任何聲音。
「由於情緒起伏過大而失聲了麼?可憐的孩子。」祂一手支著頭,神色卻並無語氣所表現出的憐憫,「你會習慣的。」
習慣什麼?習慣永遠活在不定性之中,還是習慣聽祂打啞謎?
「我說過,死亡沒什麼好怕的,」她倒了杯熱茶,水霧升騰,將那雙含著水波的眸子掩於熱氣之後,「有的世界人們相信轉世,相信靈魂會在死後去往另一個世界。她們將此體現為對死後世界的幻想——與生前居所無二的墓穴、飛升的壁畫、華麗的地下宮殿……」
「層層棺槨將靈魂鎖住,再用紅與黑困住不朽。」
「到頭來你會發現這是荒謬的,」她笑了聲,但顧無覓並沒有笑,「於是死後她們便在漆黑的宮殿裡打轉,永遠也出不去。」
造物的本質是圈養,圈養之所是一環套著一環的牢籠,逃出生天是認知之外的可能。凡人終死,於神明眼中甚至不值得關注,反倒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生與死最尋常不過,也並無差別。」祂抬手,在半空勾勒出一個優雅的圖案,霎時間周圍的光點都朝著同一個方向匯聚。
「此曰生。」
光點融為一體,短暫的時間中一個新生的世界已然成型,逐漸有生命孕育其中,眨眼間滄海桑田,是為神跡。
下一秒,神明微微收攏指尖,捏碎了它。
「此曰死。」
第150章 神啟
神啟
她在此時覺得這聲音簡直不是神明, 而合該是鬼魅了。生死只在祂的一念之間,作為規則本身,她亦不需要付出所謂代價, 不會為了世界中的千萬生靈而留下一滴眼淚。
那麼過往似乎是荒謬的。如若神明當真全知全能, 便應當預料到昨日之事、今日之事, 顧無覓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已被她瞧過、聽過,不免覺得噁心,仿佛自己是某種被養在籠里的寵物,寵物掙扎著想要逃離的模樣也是主人所希望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