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要不是程瑜夏想為明家伸冤,按例以他的名次是要被留任京中的。遠離這些熟悉他的人,現在他也不會身陷囫圇。

  程瑜夏的案子現在早已在安城傳遍,這也算安城從未有過的大案子了。安城之人最近也是議論紛紛,許多人已經等著開堂審理。

  不過此案事關朝廷命官,是不會公開審理的。他們只能等著官府布告最後的結果。

  在兩方人馬的苦苦等待中,終於迎來了開堂的日子。史浩寧並未受到傳喚,在家焦急等待。史家與明家也是在焦急的等待消息。

  程瑜夏被帶到堂前,段巡撫作為主審高坐於正堂之上,左邊坐著幾名官員,還有衙門小吏。敦王端坐於右邊,那裡加了一張上好的雕花椅子和茶几。

  而程瑜夏的伯父程明生跪於大堂之下,只見他戰戰兢兢,臉上儘是遮掩不住的緊張與畏懼。

  程明生是被明二爺威逼利誘來的,再說他當年所做之事的確不厚道。現在他這侄子有出息了,說不定哪天就會來找他算帳。於是他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幫著這些人扳倒他,這樣自己的日子也能過得安心一些。

  不過他這不學無術之人,怎麼知道民告官,豈是那麼好告的。雖然這事幕後是段巡撫指使,但民告官最終都不會有好下場。即使告贏了,以後回鄉也會被官府視為刁民,日子不好過。

  程瑜夏見他這副模樣,露出一個嘲諷的笑容。他還沒去找他算帳,這人倒是先送上門來了。程瑜夏拜見過王爺和段巡撫,因為他還沒被定罪消官,除去功名,行禮之後也是立於堂下。

  「堂下何人,所告何事。」段巡撫見雙方都已帶到,一拍驚堂木,就要開堂審理。

  「草民程明生,安城寧縣人士,狀告安城知府程瑜夏欺君罔上,掩飾賤籍,考取功名。當年草民弟弟、弟媳家中遭逢大變,只剩程瑜夏一人。草民聽信遊方道士之言,認為此子命中帶煞,唯恐自家也受到牽連,就把他賣給了人牙子。之後聽說他被賣給了安城史家為奴。

  誰知前久卻得知,他考取功名,並成為了安城知府。草民心中惶恐,草民不敢欺瞞所以向段大人呈稟,望能將功贖罪。」程明生把明二爺教他的一字不漏的背出來,然後吁了口氣。

  程瑜夏一向知道自家大伯父不學無術,但是沒想到他會蠢到這樣的地步。要是他罪犯欺君,那可是要株連九族的。到時候未出五服的親戚都要遭殃,即便是聖上仁慈不願牽連過多,他大伯父這樣一告,絕對逃脫不了。

  敦王爺一臉詫異的看著程明生,覺得此人可真是厚顏無恥、蠢笨如豬。

  段巡撫可不管這些,他要的就是這種任人擺布的蠢貨。不過他不知道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程瑜夏,對於程明生所告之事,你可認罪?」

  「段大人,按律民告官,不是應先打後審?」程瑜夏覺得段巡撫也太過於急切了。

  段巡撫被問得一噎,但是敦王坐在一邊,而程瑜夏的確也是朝廷命官。不得已只得命人將程明生打三十大板。程明生一臉驚恐,當初可沒說會挨板子的。行刑之人可沒給他喊叫的機會,塞住他的嘴打了三十大板。

  不過堂上之人幾乎都是段巡撫的人,下手的時候看似兇狠,實際上只傷了點皮肉。原告要是被打死,接下來的戲就不好唱了。

  程瑜夏看著程明生被打得皮開肉綻,心裡說不出的舒暢。而剛開堂就被程瑜夏弄了個下馬威的段巡撫,心中就不是這麼痛快了。

  打完三十大板之後,程明生只覺得自己就像被剝了一層皮一樣,離死不遠了。早知這樣,他當初就聽明二爺的胡謅。這回那一千兩白銀怕是有命拿,沒命享了。

  不過明二爺也沒傻到家,他們給程明生安排了一個口才不錯的訟師。讓接下來的審理順利不少。不過程瑜夏也不是個好糊弄的,進退有度,對答入流。

  在段巡撫的偏袒之下,也能立於不敗之地。敦王爺微微笑著,覺得自己沒有白來,這案子審的還真是精彩。

  最後在召喚了一系列的人證之後,段巡撫以鐵證如山,就要定罪。雖然他此時面色嚴肅,但眼底確是忍不住的得意。

  「下官有話要說。」就在段知府要定罪之時,程瑜夏不慌不忙的說道:「科考之前,官府可是要對戶籍進行核實。段大人為何不核實戶籍,下官可是賤籍?且下官大伯誣告下官為史家二少爺身邊簽了死契的書童,為何不見史家二少爺出來作證?也不見史家少爺身邊的奴才前來作證?」

  「

  再者,剛才說道史家少爺在竹山書院苦讀多年,那書院中的先生、學子必定見過史家少爺身邊的書童,為何也不見他們作證。具下官所知,史家的當家夫人可是段大人家的庶女,想來隨便找幾個史家奴僕來污衊本官,也未嘗不可。」

  「休得胡言,本官也是你能隨便污衊的,況且本官與你近日無讎往日無怨,為何要誣陷於你。」段巡撫一拍驚堂木,滿臉怒色。

  敦王這時放下手中茶杯,看著程瑜夏怒斥。「大膽程瑜夏,你現在可是帶罪之身,怎可隨意污衊上官。」對於敦王的斥責,程瑜夏低頭認下,剛才是他太魯莽了。

  見到敦王痛斥程瑜夏,段巡撫心中很是高興,自以為敦王明察秋毫,還是站在自己這邊的。自己可是為官多年的老臣,那程瑜夏只不過是初出茅廬的黃毛小子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