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恐怕數重宮牆之外,他的母親令貴太妃、皇太后,和那幾位妃嬪,處境也頗艱難。

  許朝宗對著漆黑的夜空枯坐,直到天色將明時,才緩緩起身,而後到桌邊研磨鋪紙。寫廢的紙一張張丟在紙簍里,他寫得斷斷續續,直到傍晚時分,才寫成一份字跡潦草的罪己詔。他也不急著拿出去,睡了整宿後醒來,翻看了兩遍,覺得不會後悔了,才命宮人遞信於傅煜。

  這日的早朝上,銷聲匿跡數月之久的惠安帝,親自臨朝。

  枯瘦的身軀、憔悴的容貌,這位曾溫潤如玉、端貴瑰秀的帝王,已然沒了從前的風采。

  他孤身坐在帝位,明黃的衣裳空蕩半舊,被砍掉的扶手龍頭尚未修復,提醒著當日慘遭洗劫時的亂象。

  京城被破、皇宮遭劫,這數月的煎熬無人知曉,眾臣只跪伏在地,聽他那道罪己詔。

  “……長於深宮之中,暗於經國之務,不知稼穡之艱難,不恤征戍之勞苦。天譴於上而朕不寤,人怨於下而朕不知,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禁……罪實在予,永言愧悼……”

  久郁之後身體虛弱,聲音便不似從前洪亮。

  念到後來,氣力似乎不支,聲音更弱。

  跪在後面的臣子,起初還能聽清言辭,到後來,也只能模糊辨出一半。

  直到念完,許朝宗還愣愣地坐在那裡,滿朝上下,因傅煜伯侄沒動靜,也無人出聲。

  死一般的寂靜,半晌,許朝宗太抬起眼皮,看向底下跪伏的文武官員。駕崩退位之前,這些人仍是他的臣子,但其中很多面容,他都不記得,甚至從沒見過。積弊革除之時,朝堂上的人手也換了一撥,這天下名義上是他許家的,其實早已改頭換姓。

  當日忍辱求生,苟活於亂兵之下,原只為一腔怒氣,不願傅家輕易得逞。

  到頭來,卻還是為他人做嫁衣,算盤落空。

  許朝宗的目光在傅煜臉上稍稍一頓,便即挪開,起身時晃了下,忙扶著龍椅站穩。袍袖微擺,冠珠輕晃,內監細長的聲音里,這是他最後一次臨朝。直至走遠,原本強撐的那口氣鬆懈,他才撐不住地踉蹌兩步,撲倒在地上。

  夙夜難寐的身體早已掏空,在倒地的一瞬,許朝宗噴出半口鮮血。

  當日子夜,惠安帝駕崩。

  沒有禪位,沒有遺旨,只留那道罪己詔,昭告於天下。

  ……

  皇帝駕崩的消息,最早報到傅煜跟前,而後報到傅德明那裡。

  熙平帝膝下三子,長子病故、英王死於宮變,子嗣盡除。而許朝宗雖成婚數年,身邊也只兩位公主,並無子嗣——倘若有,在這場亂事裡,怕是也要杳無蹤跡的。宮禁防衛、京畿戍衛和朝政大權皆握在傅家手裡,就只差明日清晨公布喪訊,擁立新帝。

  冬夜深沉漆黑,傅德明住的相府里,卻是燈火通明。

  手握重兵的徐夔最先趕來,而後是早已投入傅家麾下的幾位尚書文臣,因住得遠近不已,陸續趕來。人還沒湊齊,傅德明瞧著時辰,留徐夔坐鎮廳中,他回書房取個東西。

  到得書房門外,卻碰見了衣裳嚴整的沈氏。

  傅德明微愣,卻仍開了屋門,讓她進去,“深更半夜,你怎麼在這裡?”

  “在等你。”沈氏顯然是倉促趕來的,頭髮隨意挽著,神情卻緊張焦灼,“我聽外面的動靜,想必是宮裡出了事吧?”她緊盯著丈夫,看到他並沒否認時,眼底浮起強壓著的激動。

  在齊州的那些年,他對傅家的圖謀一無所知。

  直到進了京城,才隱隱有些猜測。

  這猜測在傅煜驅兵南下,以勤王的名義拿下京城時,傅德明囑咐她幫攸桐與京城那些官宦人家的女眷往來時,變成確信。

  那個時候,傅德明曾言明主次,因局勢不穩、危機暗伏,沈氏為丈夫和兒子計,暫時無暇他顧。

  但這漫漫數月之間,受慣了女眷們的追捧,沈氏豈能始終心如止水?

  原本屬於許家的天下,轉眼就能落到傅家的手裡。而在傅家,她的丈夫傅德明戰功赫赫、勤政愛民,論治國理政的手段,遠勝於年輕的傅煜。她的兒子們年輕英武,才能卓然,若不是傅德明退讓,傅家的大權,本就在她夫妻二人手裡。

  百餘個日夜,沈氏很多次都夢見那座皇宮。

  夢見他的丈夫登臨帝位,她被奉為皇后。

  夢見她的兒子身著龍袍,她以皇太后之尊,受盡尊榮。

  那是何等的誘惑!

  夢裡萬人之上、肆無忌憚,醒來卻不得不聽從傅德明的警告,收斂退讓。野心與巨大的貪慾只能在夢裡表露,沈氏始終克制、隱藏,卻又怎能甘心?這幾日朝廷的情形,她也有耳聞,許朝宗既頒了罪己詔,必是認了輸、不久於人世。

  今晚這樣的動靜,是為做什麼,沈氏幾乎都不用猜。

  離皇宮僅剩一步之遙,船舵之上稍稍扭轉,局面或許能迥然不同。她幾乎是被野心和貪慾攫住,心潮澎湃。深院之中的婦人難以撼動朝局,他的丈夫卻大權在握,沈氏哪怕知道希望渺茫,卻還是管不住腳,著魔般來到書房。

  此刻,她瞧著傅德明的神情,立馬篤定猜測。

  “皇上駕崩,要擁立新帝了對嗎?”她扯住丈夫的衣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