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頁
他這般想著,順勢便將她手中那已經見底了的瓷碗取了回來,坐在床榻的邊沿上,慢慢靠近她無助單薄的身子,將她圈在自己懷中。
庾思瑩有些發愣。這是她長大之後,除了她阿娘和她的兄長以外,頭一回被人擁在懷中。
她能感知到他的懷抱是小心翼翼的,帶著獨屬於少年郎那份青澀的試探,安靜地等待著自己的回應。
她知道,今日若是他再晚上幾分出現,她的命運便不會被這樣改寫。
庾思瑩微微抬起頭,盯著顧長明肩上水藍色的暗紋祥雲刺繡,也嘗試著學著他的模樣,伸出雙臂,慢慢環在他的腰間。
「禮尚往來,我也重新讓你認識一下。」
「小女潁川庾氏嫡女庾思瑩,年十六,有個小字叫連琢。生長於潁川,脾氣一般,性情一般,琴棋書畫都很一般。今日,應媒妁之言,阿娘之命,特以此誠心,願作顧家婦,與君廝守,琴瑟和鳴。」
第120章 番外 寧昭葉
自古都說將門無犬女。寧昭葉第一次踏入軍營時, 不過十二歲光景。
彼時她的父親寧堰只是安東將軍手下的副將,懷帝當政不多時,早早地便意識到了東海王意圖謀反, 私下招兵買馬的舉動,遂命身為安東將軍的琅琊王司馬睿與其在吳郡等一帶江南東面地域抗衡三年。在這三年裡, 二者兵戎相向不計其數,雙方也都是折了許多人進去,才終於得以有了成功削減東海王兵力的局面。
那時的寧昭葉還只是個在軍營後面替傷員包紮的小醫官, 在不用出兵時候跟著兵營里的將士練練劍法學些武功本領的小女郎。
至於為何寧堰要將她帶去兵營?
寧昭葉想, 大約是除了她們寧家的家訓「生於泥濘黃土之中,死於沙場榮耀之處」以外, 還有她的二位兄長的緣故。
她的二位兄長在這三年中,隨著她的父親, 一齊沖在戰線的最前緣,殺敵無數,勝仗百場,好不威風。
在那些滿身是血污的日子裡, 寧昭葉聽到的最多的, 便是軍營當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
寧家父子兵, 閻王抖三抖。
那段時日誰人不稱讚吳郡寧氏雖出身寒門, 但生的全是驍勇善戰的好兒郎,其風頭甚至有要隱隱蓋過軍營裡頭安東將軍的另一位副將, 也就是吳郡四姓之一的吳郡朱氏四郎君的趨勢。
只不過對於這朱四郎君而言, 與其說他是名副將,更貼切地說, 應當是來安東將軍手下待上個一年半載,往自己名聲上鍍金的。
起先軍營裡頭的將士漢子們對於這突如其來降到他們頭頂上的朱副將是百般瞧不起, 可耐不住人家會做人,處處留人情,又是說好話贈美酒,又是許諾種種好處,拿捏了一種兵士們的人性心思後,沒多久軍營裡面對於這位副將的口風也就轉變了許多。
只不過寧家人一應不吃這一套,寧堰又是個極度耿直的,向來只認真刀實劍打出來的功績,於是二人雙雙看不順眼對方,時間久了,這在軍營當中也並不算是個秘密。
那時將將快要十五歲的寧昭葉想著,雖說她父親兄長們與那朱副將一直不對付,可至少在上陣殺敵的事情上也應是一致對外的。
到底他們都是安東將軍手下的人不是?
可那一夜,軍營里走了水。那些夜半還未睡醒的將士們都緊忙趕著去救火,無人察覺到幾十里地之外,東海王的軍隊迎著漫天猩紅的火光,一步步往他們的駐紮之處靠近。
安東將軍與寧堰是最先發覺異樣的。寧昭葉記得,她在混亂迸跳的火光之中,聽見了她父親著急匆忙的怒喊,卻沒幾個人從救火的隊伍當中抽離開身。
軍營千百餘人,可那一夜跟隨著寧堰一齊去前線抗敵的卻只有區區五十餘人。
至於為何會這般清楚地知道只有五十餘人呢?
因為除了拖著重傷回營的安東將軍與重傷昏迷的寧堰以外,這支在危亂之中臨危受命的隊伍,全軍覆沒。
而寧昭葉的二位兄長也在裡面。
從那之後,寧昭葉就時常在想,就算是讓東海王的精兵元氣大傷,連連撤退回其封地,聽說連駐紮在他們軍營附近的營帳也都拆了個乾淨,可這又有什麼用呢?
這三年裡,她見了太多的血腥傷痕,一次又一次的包紮只讓她愈發怨恨這樣人為的無妄之災。
作為軍營里的救治醫者,於理,她能理解,這是兩方地方王之間的搶掠與爭奪,死傷在所難免,這千百號人加在一處不過是為著同一個目的:維護疆土安寧,平息叛軍賊子。
可於情,她實在是接受不了這樣沉痛的代價。她自始至終並不認為,那夜軍營的那場大火真的是一場偶然,三年了都沒出過事,如何能恰巧在那一夜起了火,又是恰巧在那一夜,東海王的叛軍突襲大營。
於是後來的那些日子裡,她多次拒絕了司馬睿欲要護送她與她受傷的父親回到吳郡寧家的好意,只讓他為他們辟了一間較為清淨隱蔽的帳營,表面上是安心侍奉尚在昏迷的寧堰,實則自己在暗地裡不斷探查那場大火的真相。
她們寧家,雖出身寒門,卻也是有骨氣的。
那場大火的背後,究竟是誰得了利,她必須要將這事情理清楚。<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庾思瑩有些發愣。這是她長大之後,除了她阿娘和她的兄長以外,頭一回被人擁在懷中。
她能感知到他的懷抱是小心翼翼的,帶著獨屬於少年郎那份青澀的試探,安靜地等待著自己的回應。
她知道,今日若是他再晚上幾分出現,她的命運便不會被這樣改寫。
庾思瑩微微抬起頭,盯著顧長明肩上水藍色的暗紋祥雲刺繡,也嘗試著學著他的模樣,伸出雙臂,慢慢環在他的腰間。
「禮尚往來,我也重新讓你認識一下。」
「小女潁川庾氏嫡女庾思瑩,年十六,有個小字叫連琢。生長於潁川,脾氣一般,性情一般,琴棋書畫都很一般。今日,應媒妁之言,阿娘之命,特以此誠心,願作顧家婦,與君廝守,琴瑟和鳴。」
第120章 番外 寧昭葉
自古都說將門無犬女。寧昭葉第一次踏入軍營時, 不過十二歲光景。
彼時她的父親寧堰只是安東將軍手下的副將,懷帝當政不多時,早早地便意識到了東海王意圖謀反, 私下招兵買馬的舉動,遂命身為安東將軍的琅琊王司馬睿與其在吳郡等一帶江南東面地域抗衡三年。在這三年裡, 二者兵戎相向不計其數,雙方也都是折了許多人進去,才終於得以有了成功削減東海王兵力的局面。
那時的寧昭葉還只是個在軍營後面替傷員包紮的小醫官, 在不用出兵時候跟著兵營里的將士練練劍法學些武功本領的小女郎。
至於為何寧堰要將她帶去兵營?
寧昭葉想, 大約是除了她們寧家的家訓「生於泥濘黃土之中,死於沙場榮耀之處」以外, 還有她的二位兄長的緣故。
她的二位兄長在這三年中,隨著她的父親, 一齊沖在戰線的最前緣,殺敵無數,勝仗百場,好不威風。
在那些滿身是血污的日子裡, 寧昭葉聽到的最多的, 便是軍營當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
寧家父子兵, 閻王抖三抖。
那段時日誰人不稱讚吳郡寧氏雖出身寒門, 但生的全是驍勇善戰的好兒郎,其風頭甚至有要隱隱蓋過軍營裡頭安東將軍的另一位副將, 也就是吳郡四姓之一的吳郡朱氏四郎君的趨勢。
只不過對於這朱四郎君而言, 與其說他是名副將,更貼切地說, 應當是來安東將軍手下待上個一年半載,往自己名聲上鍍金的。
起先軍營裡頭的將士漢子們對於這突如其來降到他們頭頂上的朱副將是百般瞧不起, 可耐不住人家會做人,處處留人情,又是說好話贈美酒,又是許諾種種好處,拿捏了一種兵士們的人性心思後,沒多久軍營裡面對於這位副將的口風也就轉變了許多。
只不過寧家人一應不吃這一套,寧堰又是個極度耿直的,向來只認真刀實劍打出來的功績,於是二人雙雙看不順眼對方,時間久了,這在軍營當中也並不算是個秘密。
那時將將快要十五歲的寧昭葉想著,雖說她父親兄長們與那朱副將一直不對付,可至少在上陣殺敵的事情上也應是一致對外的。
到底他們都是安東將軍手下的人不是?
可那一夜,軍營里走了水。那些夜半還未睡醒的將士們都緊忙趕著去救火,無人察覺到幾十里地之外,東海王的軍隊迎著漫天猩紅的火光,一步步往他們的駐紮之處靠近。
安東將軍與寧堰是最先發覺異樣的。寧昭葉記得,她在混亂迸跳的火光之中,聽見了她父親著急匆忙的怒喊,卻沒幾個人從救火的隊伍當中抽離開身。
軍營千百餘人,可那一夜跟隨著寧堰一齊去前線抗敵的卻只有區區五十餘人。
至於為何會這般清楚地知道只有五十餘人呢?
因為除了拖著重傷回營的安東將軍與重傷昏迷的寧堰以外,這支在危亂之中臨危受命的隊伍,全軍覆沒。
而寧昭葉的二位兄長也在裡面。
從那之後,寧昭葉就時常在想,就算是讓東海王的精兵元氣大傷,連連撤退回其封地,聽說連駐紮在他們軍營附近的營帳也都拆了個乾淨,可這又有什麼用呢?
這三年裡,她見了太多的血腥傷痕,一次又一次的包紮只讓她愈發怨恨這樣人為的無妄之災。
作為軍營里的救治醫者,於理,她能理解,這是兩方地方王之間的搶掠與爭奪,死傷在所難免,這千百號人加在一處不過是為著同一個目的:維護疆土安寧,平息叛軍賊子。
可於情,她實在是接受不了這樣沉痛的代價。她自始至終並不認為,那夜軍營的那場大火真的是一場偶然,三年了都沒出過事,如何能恰巧在那一夜起了火,又是恰巧在那一夜,東海王的叛軍突襲大營。
於是後來的那些日子裡,她多次拒絕了司馬睿欲要護送她與她受傷的父親回到吳郡寧家的好意,只讓他為他們辟了一間較為清淨隱蔽的帳營,表面上是安心侍奉尚在昏迷的寧堰,實則自己在暗地裡不斷探查那場大火的真相。
她們寧家,雖出身寒門,卻也是有骨氣的。
那場大火的背後,究竟是誰得了利,她必須要將這事情理清楚。<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