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塔里使者沉默地立於她身後,注視著她的一舉一動。
在溫卿山轉身那刻,他抬手,接過酒杯,又交給下人。
「多謝。」
溫卿山的語氣依然平淡,塔里卻不在意,「公主愛民心切,這些日子公主為著百姓奔波勞累,塔里佩服。」
溫卿山定住腳步,「塔里使者想說什麼?」
大概是這些天,塔里幫了她許多,溫卿山的態度也有所好轉,居然也願意聽他多說幾句。
「只是公主不知,你那父皇當年解決瘟疫的法子,其實另有隱情。」
溫卿山記得書上記載太醫院派出了近一半的名醫遠赴禾城治療,藥方和診斷記錄都有,作不了什麼假。
「當年禾城瘟疫奪走半城人的性命,眼看著這火就*要燒到離禾城最近的京城,元和帝下了道密旨。」塔里負手繞到溫卿山身後,「將禾城剩餘病患盡數轉移到甘城,而甘城的死活,則由天定。」
當翻譯把這些話說出來時,溫卿山蹙緊了眉頭,「既然是密旨,你又為何知道這麼清楚?」
塔里爽朗一笑,忽而挑起溫卿山的一縷長發,湊到鼻尖細嗅,「那當然是因為,你們天蘭國的朝堂之上,早就有我們的人了。」
溫卿山拂開他的手,後退幾步,「你現在與我說這些,何用之有?往事不可追。」
「塔里只望公主看清時局,天蘭國,不足以讓公主這般留念,而你的父皇,也從來不是一個為天下人著想的好皇帝,天蘭國走到今天這境地,要怪只能怪元和帝為了那權力二字,把賀家人趕盡殺絕。否則——有賀家在,明茲不至於這麼快就能攻破天門關,直取京城。」
賀家。
在溫卿山腦海中都快淡去的家族。
她依稀記得,賀相國戰死消息傳到京師那日,恰逢大雪,舉城同悲,她於城樓遠眺,處處皆白色。
元和帝下令為賀相國哀悼七日,那七日,溫卿山聽到了難得一聞的護國寺撞鐘聲,一下又一下,砸在京師每個人的心上。
頭七,該是賀相國棺材入京的日子,運送棺材的人正是賀相國唯一的、也是從未踏足過京師半步的兒子,賀北望。
溫卿山跟著元和帝踏上城樓,迎棺致哀。
然而他們沒有等到浩浩蕩蕩的運棺隊伍,戰馬嘶鳴聲中,只見一人身穿重甲,背負長刀,穿過漫天風雪而來。
那是溫卿山第一次見到賀北望。
那年她剛行過及笄禮,她記得父皇曾說過這位賀家兒郎,從小被養在邊關,大字不識,生性野蠻,十八的年紀什麼人情世故都不懂,愧為賀相國之子。
少年在城門外拉住韁繩,抬起頭,遙遙望向心事重重的元和帝。
守門的侍衛走到馬前,告訴他應當卸甲、卸兵器。
賀北望一言不發地拆掉身上重甲,留下黑色單衣,背上的刀被他解下來,卻沒有交出去,而是轉而握在手中,吊兒郎當地問道,「這刀是我養父留給我的遺物,他說這刀就是我父親的化身,你們讓我把刀交出去,豈不是辱了我父親?」
他的聲音朗朗清清,元和帝聽得一清二楚。
「罷了。」元和帝沉聲下令,「放他進來。」
賀北望就這樣衣衫不整,落拓不羈地進了京城。
從城樓下來,狂風席捲而過,溫卿山握在手中的絲帕也被吹走,飄飄揚揚,伴著雪花,打著旋兒地落下。
她伸手去撈,卻只撈到冰涼的雪。
絲帕最終的歸宿,在賀北望的掌心。
少年抬眼望過來,眉毛染了雪,眼裡卻流淌著熾熱的風流之氣,惹得溫卿山平白無故臉紅一通。
她別過頭,沒敢去將絲帕要回來,餘光卻瞥見少年慢條斯理地疊好絲帕,揣進了懷裡。
……
「公主在想什麼?」塔里湊到她面前。
溫卿山的回憶驟然被打破,緩過神來又看見一雙輕佻的眼,沒好氣地說,「在想你的嘴能不能縫上。」
說完,拂袖而去,留塔里懵著一張臉,在風中靜默。
片刻後,他回過神來,拍了拍翻譯的肩膀,讓翻譯教他一句中原話——公主真帶勁。
暮春時節,南方的天氣徹底暖和了起來,車馬行程加快,趕在暑氣冒出來前,進入了西北之境。
然而在進入到西北後,晝暖夜涼,把溫卿山的身子折騰了個厲害,為了讓她適應這邊的氣候,行程也就慢了下來。
塔里特意吩咐車隊在天門關停留數日,為的就是找中原大夫來看溫卿山的病。
自從賀鬯、賀關山死後,賀家在天門關的勢力一日不如一日,溫卿山趁著大夫來看病,順便問了天門關如今的守關人是誰。
那大夫深深嘆息,謹慎地左顧右盼好一會兒,才告訴溫卿山,現在的天門關明面上還是賀家旁系血脈在看管,其實早就被明茲國滲透了,賀家不過是他們的傀儡,借著賀家中原人的身份來打理著城中要事。
「那賀北望呢?」
「誰?」
「賀家長子,賀北望。」
「你說相國那不成氣候的獨子?」大夫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他那野性子,文和武,樣樣不會,他留在這兒,除了讓大家添堵,還能幹什麼?」
「那他……已經不在這裡了嗎?」
「他啊,早就沒臉待在天門關了,估計早就死了吧。」大夫道,「當年但凡他用點功,跟著賀相國、賀大將軍學學兵法,也不至於……眼睜睜看著他的兩個父親,被活生生地斬首……剝皮……」<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在溫卿山轉身那刻,他抬手,接過酒杯,又交給下人。
「多謝。」
溫卿山的語氣依然平淡,塔里卻不在意,「公主愛民心切,這些日子公主為著百姓奔波勞累,塔里佩服。」
溫卿山定住腳步,「塔里使者想說什麼?」
大概是這些天,塔里幫了她許多,溫卿山的態度也有所好轉,居然也願意聽他多說幾句。
「只是公主不知,你那父皇當年解決瘟疫的法子,其實另有隱情。」
溫卿山記得書上記載太醫院派出了近一半的名醫遠赴禾城治療,藥方和診斷記錄都有,作不了什麼假。
「當年禾城瘟疫奪走半城人的性命,眼看著這火就*要燒到離禾城最近的京城,元和帝下了道密旨。」塔里負手繞到溫卿山身後,「將禾城剩餘病患盡數轉移到甘城,而甘城的死活,則由天定。」
當翻譯把這些話說出來時,溫卿山蹙緊了眉頭,「既然是密旨,你又為何知道這麼清楚?」
塔里爽朗一笑,忽而挑起溫卿山的一縷長發,湊到鼻尖細嗅,「那當然是因為,你們天蘭國的朝堂之上,早就有我們的人了。」
溫卿山拂開他的手,後退幾步,「你現在與我說這些,何用之有?往事不可追。」
「塔里只望公主看清時局,天蘭國,不足以讓公主這般留念,而你的父皇,也從來不是一個為天下人著想的好皇帝,天蘭國走到今天這境地,要怪只能怪元和帝為了那權力二字,把賀家人趕盡殺絕。否則——有賀家在,明茲不至於這麼快就能攻破天門關,直取京城。」
賀家。
在溫卿山腦海中都快淡去的家族。
她依稀記得,賀相國戰死消息傳到京師那日,恰逢大雪,舉城同悲,她於城樓遠眺,處處皆白色。
元和帝下令為賀相國哀悼七日,那七日,溫卿山聽到了難得一聞的護國寺撞鐘聲,一下又一下,砸在京師每個人的心上。
頭七,該是賀相國棺材入京的日子,運送棺材的人正是賀相國唯一的、也是從未踏足過京師半步的兒子,賀北望。
溫卿山跟著元和帝踏上城樓,迎棺致哀。
然而他們沒有等到浩浩蕩蕩的運棺隊伍,戰馬嘶鳴聲中,只見一人身穿重甲,背負長刀,穿過漫天風雪而來。
那是溫卿山第一次見到賀北望。
那年她剛行過及笄禮,她記得父皇曾說過這位賀家兒郎,從小被養在邊關,大字不識,生性野蠻,十八的年紀什麼人情世故都不懂,愧為賀相國之子。
少年在城門外拉住韁繩,抬起頭,遙遙望向心事重重的元和帝。
守門的侍衛走到馬前,告訴他應當卸甲、卸兵器。
賀北望一言不發地拆掉身上重甲,留下黑色單衣,背上的刀被他解下來,卻沒有交出去,而是轉而握在手中,吊兒郎當地問道,「這刀是我養父留給我的遺物,他說這刀就是我父親的化身,你們讓我把刀交出去,豈不是辱了我父親?」
他的聲音朗朗清清,元和帝聽得一清二楚。
「罷了。」元和帝沉聲下令,「放他進來。」
賀北望就這樣衣衫不整,落拓不羈地進了京城。
從城樓下來,狂風席捲而過,溫卿山握在手中的絲帕也被吹走,飄飄揚揚,伴著雪花,打著旋兒地落下。
她伸手去撈,卻只撈到冰涼的雪。
絲帕最終的歸宿,在賀北望的掌心。
少年抬眼望過來,眉毛染了雪,眼裡卻流淌著熾熱的風流之氣,惹得溫卿山平白無故臉紅一通。
她別過頭,沒敢去將絲帕要回來,餘光卻瞥見少年慢條斯理地疊好絲帕,揣進了懷裡。
……
「公主在想什麼?」塔里湊到她面前。
溫卿山的回憶驟然被打破,緩過神來又看見一雙輕佻的眼,沒好氣地說,「在想你的嘴能不能縫上。」
說完,拂袖而去,留塔里懵著一張臉,在風中靜默。
片刻後,他回過神來,拍了拍翻譯的肩膀,讓翻譯教他一句中原話——公主真帶勁。
暮春時節,南方的天氣徹底暖和了起來,車馬行程加快,趕在暑氣冒出來前,進入了西北之境。
然而在進入到西北後,晝暖夜涼,把溫卿山的身子折騰了個厲害,為了讓她適應這邊的氣候,行程也就慢了下來。
塔里特意吩咐車隊在天門關停留數日,為的就是找中原大夫來看溫卿山的病。
自從賀鬯、賀關山死後,賀家在天門關的勢力一日不如一日,溫卿山趁著大夫來看病,順便問了天門關如今的守關人是誰。
那大夫深深嘆息,謹慎地左顧右盼好一會兒,才告訴溫卿山,現在的天門關明面上還是賀家旁系血脈在看管,其實早就被明茲國滲透了,賀家不過是他們的傀儡,借著賀家中原人的身份來打理著城中要事。
「那賀北望呢?」
「誰?」
「賀家長子,賀北望。」
「你說相國那不成氣候的獨子?」大夫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他那野性子,文和武,樣樣不會,他留在這兒,除了讓大家添堵,還能幹什麼?」
「那他……已經不在這裡了嗎?」
「他啊,早就沒臉待在天門關了,估計早就死了吧。」大夫道,「當年但凡他用點功,跟著賀相國、賀大將軍學學兵法,也不至於……眼睜睜看著他的兩個父親,被活生生地斬首……剝皮……」<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