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頁
「虧欠?太后娘娘虧欠什麼?」
太后終於收回了放在顧江漓肚子上的手,緊緊攥緊她的佛珠,笑道:「沒什麼,或許是因為年紀大了,曾經做過的一些當時認為正確無誤的事情,現在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在這宮裡待著,嘈雜又吵鬧,始終讓人無法心安。還是在山上吃齋念佛的時候能夠靜下心來,睡個好覺。」
顧江漓看著太后那張平靜慈祥的臉,平白的感覺到了她那雙眼睛裡暗藏的諸多故事。
可這深宮之中,誰沒有些故事呢?
更何況,這個人還是太后,曾經的皇后。
一個慈眉善目,溫柔如水,心中沒有半點算計的女人,怎麼可能安穩地坐好皇后和太后這個位置呢?
太后這些年,在山中的廟裡遠離塵世,過著清貧的生活,為天元祈福,為皇帝祈福,說不定,還是為了替她自己贖罪呢?
那一瞬間,顧江漓仿佛什麼都想明白了,然後釋然的笑了。
至此,她再也不勸了。
「太后娘娘能在山間尋得一份安閒自在,倒也不錯。有些秘密,需要爛在肚子裡,帶進棺材中,要是身邊的人太多了,難免會把持不住,說漏嘴了。山間清淨,沒有吵嚷之聲,的確適合太后娘娘清修,為天下祈福。」
太后聽到這話,不動聲色地站起身來。
她看著顧江漓,還是那樣溫柔的臉色,一點也看不出半點異常。
片刻後,她說道:
「雲妃,我知道你有一顆七竅玲瓏心,許多事情,不需要旁人說的太明白,你自己便能猜到。我只希望,你猜到的事,永遠不要跟恆兒提起,可以嗎?」
顧江漓想到沒想,直接回答:
「若是故事的結局早已註定,而故事的真相還會令陛下痛心疾首,那我也會把這個故事爛在心裡的。」
太后深深凝視著她,嘴角的笑悽然而又沉重。
「雲妃,多謝你,多謝你能出現在恆兒身邊。恆兒能將真心託付給你,是正確的選擇。」
說罷,她像是鬆了一口氣一般,轉過身便走。
「不用送了,等恆兒回來,你就給他說一聲我走了。」
顧江漓在她身後欠了欠身,目視著她消失在宮道盡頭。
她的背影顯得有些許落寞。
顧江漓突然間明白了她不敢與皇帝親自告別的原因。
或許對太后來說,對皇帝的愧疚太重,讓她無法與皇帝面對面說出離別的話。
她害怕皇帝問她原因,也害怕她自己會無意間說出自己是要去贖罪的本意。
所以,太后只能對她這個妃子告別。
能讓太后耿耿於懷,多年走不出來的往事,恐怕也就只有榮親王和榮親王妃的死了吧。
他們一個難產,一個自裁,這中間,太后究竟參與了多少她不得而知。
但至少,他們的死,一定是太后促成的。
皇帝與榮親王兄友弟恭感情深厚,若是讓他知道了太后的所作所為,勢必會更加痛苦絕望。
所以太后選擇去山間,與世隔絕,吃齋念佛,既是逃避皇帝,也是為自我贖罪。
院內吹來一陣涼風,顧江漓瑟縮了一下肩膀,轉而看向自己的雙手,喃喃道:
「這宮中,真正能做到雙手乾淨的,又有幾個呢?」
她的肩上一沉,多了一件披風,她一轉頭,皇帝的雙手正放在她雙肩的披風上。
她一愣,剛剛想事情太過專心,竟然沒有注意到他是什麼時候來的。
自己呢喃的那句話,也不知道他聽到沒有。
皇帝深情款款地看著她,說:「起風了,回屋吧。」
顧江漓點頭,環住他的手臂往屋內走。
進屋以後,皇帝又輕聲道:「朕不會讓你的手上沾上任何髒污的。」
顧江漓先是一頓,隨後如同被一股暖流包裹住身心。
她低眸淺淺笑著,答了一聲:「嗯。」
第452章 和親公主與暴君38允文
皇帝知曉太后離宮之後,情緒仿佛低落了幾天。
但漸漸的還是恢復了。
時間會治癒許多低沉的情緒,這句話果然不假。
幾個月後,顧江漓的孩子也順利出生。
那一天,太后回來過,並給孩子取名為允文。
她並未在宮中待很久,幾日之後,又走了。
孩子滿月之後,皇帝便將顧江漓封為皇后。
她一個被送來和親的公主,卻一躍成為後宮之主,朝中大臣的確有些不滿的聲音。
不過,皇帝還是沒有改變他的想法,將後印交到她的手上。
封后大典結束以後,便再也沒有人發出任何質疑的聲音。
因為事情已成定局。
允文成長得很快,他天真爛漫,心思至真至純,是小孩子特有的活潑,對什麼事情都很好奇。
尤其很喜歡景安宮小院子裡種的一棵樹。
他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喜歡去圍著那顆樹轉圈圈,還總是用葡萄般又大又圓的眼睛對著那顆樹發呆。
等到他能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的時候,才對皇帝說出他的疑惑。
「父皇,為什麼這棵樹和宮中的別的樹不一樣呢?」
皇帝對允文總是特別有耐心,聽到他的提問也總是慢條斯理的做出引導:
「允文覺得這棵樹和別的樹有什麼不一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太后終於收回了放在顧江漓肚子上的手,緊緊攥緊她的佛珠,笑道:「沒什麼,或許是因為年紀大了,曾經做過的一些當時認為正確無誤的事情,現在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在這宮裡待著,嘈雜又吵鬧,始終讓人無法心安。還是在山上吃齋念佛的時候能夠靜下心來,睡個好覺。」
顧江漓看著太后那張平靜慈祥的臉,平白的感覺到了她那雙眼睛裡暗藏的諸多故事。
可這深宮之中,誰沒有些故事呢?
更何況,這個人還是太后,曾經的皇后。
一個慈眉善目,溫柔如水,心中沒有半點算計的女人,怎麼可能安穩地坐好皇后和太后這個位置呢?
太后這些年,在山中的廟裡遠離塵世,過著清貧的生活,為天元祈福,為皇帝祈福,說不定,還是為了替她自己贖罪呢?
那一瞬間,顧江漓仿佛什麼都想明白了,然後釋然的笑了。
至此,她再也不勸了。
「太后娘娘能在山間尋得一份安閒自在,倒也不錯。有些秘密,需要爛在肚子裡,帶進棺材中,要是身邊的人太多了,難免會把持不住,說漏嘴了。山間清淨,沒有吵嚷之聲,的確適合太后娘娘清修,為天下祈福。」
太后聽到這話,不動聲色地站起身來。
她看著顧江漓,還是那樣溫柔的臉色,一點也看不出半點異常。
片刻後,她說道:
「雲妃,我知道你有一顆七竅玲瓏心,許多事情,不需要旁人說的太明白,你自己便能猜到。我只希望,你猜到的事,永遠不要跟恆兒提起,可以嗎?」
顧江漓想到沒想,直接回答:
「若是故事的結局早已註定,而故事的真相還會令陛下痛心疾首,那我也會把這個故事爛在心裡的。」
太后深深凝視著她,嘴角的笑悽然而又沉重。
「雲妃,多謝你,多謝你能出現在恆兒身邊。恆兒能將真心託付給你,是正確的選擇。」
說罷,她像是鬆了一口氣一般,轉過身便走。
「不用送了,等恆兒回來,你就給他說一聲我走了。」
顧江漓在她身後欠了欠身,目視著她消失在宮道盡頭。
她的背影顯得有些許落寞。
顧江漓突然間明白了她不敢與皇帝親自告別的原因。
或許對太后來說,對皇帝的愧疚太重,讓她無法與皇帝面對面說出離別的話。
她害怕皇帝問她原因,也害怕她自己會無意間說出自己是要去贖罪的本意。
所以,太后只能對她這個妃子告別。
能讓太后耿耿於懷,多年走不出來的往事,恐怕也就只有榮親王和榮親王妃的死了吧。
他們一個難產,一個自裁,這中間,太后究竟參與了多少她不得而知。
但至少,他們的死,一定是太后促成的。
皇帝與榮親王兄友弟恭感情深厚,若是讓他知道了太后的所作所為,勢必會更加痛苦絕望。
所以太后選擇去山間,與世隔絕,吃齋念佛,既是逃避皇帝,也是為自我贖罪。
院內吹來一陣涼風,顧江漓瑟縮了一下肩膀,轉而看向自己的雙手,喃喃道:
「這宮中,真正能做到雙手乾淨的,又有幾個呢?」
她的肩上一沉,多了一件披風,她一轉頭,皇帝的雙手正放在她雙肩的披風上。
她一愣,剛剛想事情太過專心,竟然沒有注意到他是什麼時候來的。
自己呢喃的那句話,也不知道他聽到沒有。
皇帝深情款款地看著她,說:「起風了,回屋吧。」
顧江漓點頭,環住他的手臂往屋內走。
進屋以後,皇帝又輕聲道:「朕不會讓你的手上沾上任何髒污的。」
顧江漓先是一頓,隨後如同被一股暖流包裹住身心。
她低眸淺淺笑著,答了一聲:「嗯。」
第452章 和親公主與暴君38允文
皇帝知曉太后離宮之後,情緒仿佛低落了幾天。
但漸漸的還是恢復了。
時間會治癒許多低沉的情緒,這句話果然不假。
幾個月後,顧江漓的孩子也順利出生。
那一天,太后回來過,並給孩子取名為允文。
她並未在宮中待很久,幾日之後,又走了。
孩子滿月之後,皇帝便將顧江漓封為皇后。
她一個被送來和親的公主,卻一躍成為後宮之主,朝中大臣的確有些不滿的聲音。
不過,皇帝還是沒有改變他的想法,將後印交到她的手上。
封后大典結束以後,便再也沒有人發出任何質疑的聲音。
因為事情已成定局。
允文成長得很快,他天真爛漫,心思至真至純,是小孩子特有的活潑,對什麼事情都很好奇。
尤其很喜歡景安宮小院子裡種的一棵樹。
他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喜歡去圍著那顆樹轉圈圈,還總是用葡萄般又大又圓的眼睛對著那顆樹發呆。
等到他能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的時候,才對皇帝說出他的疑惑。
「父皇,為什麼這棵樹和宮中的別的樹不一樣呢?」
皇帝對允文總是特別有耐心,聽到他的提問也總是慢條斯理的做出引導:
「允文覺得這棵樹和別的樹有什麼不一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