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人教喚鶯歸,幽影昔時,歸去微涼秋雨歇。

  (全文完)

  後記

  因為這篇是古代文,所以有些方面需要說明一下:

  一、本書不是歷史文,只是一篇以歷史為背景的言情文。

  書中取宋仁宗即位的一段年間、一些史實和一些歷史人物譬如做背景,但全文故事實為架空,經不起歷史方面的考究與推敲,此外,文中提及的史實,有些

  細節會與歷史上真正發生地時間不同。

  二、書中提到的中衛郎一職實際上是到宋徽宗時才設置,但因為我喜歡這個武官官職名,所以拿來用了。

  三、宋朝稱呼年輕女子為“小娘子”,即使達官貴人家的女兒也不叫“小姐”。

  當其時凡是做——的都得登記入籍,別稱“小籍”,所以和“小籍”同音的“小姐”是個賤稱,一直到元末明朝,“小姐”才普遍作為官家女兒的尊稱。

  不過為了順應大家對於古代言情文的閱讀習慣,書中對女子還是皆以“小姐”相稱,特此說明。

  四、宋朝男女風氣仍相當開放,譬如元宵節會,相國寺丟紙團約人,過年時游夜等,是到明朝理學興起之後才對女性進行極大的道德束縛。

  五、書中不少古代用詞,譬如交引鋪子,非為“交易”的錯別字,而是當其時開封城裡使用的各種稱謂。

  又如,宋朝的閹人不叫“宦官、太監”。而多為內臣、內侍之稱,閹人僕婢等的自稱也不叫“奴才”,而多為“小的”,皇宮裡的醫師也不叫御醫,而稱醫官,凡此種種,不一一列舉。

  六、因為只是一個言情故事,所以在一些細枝末節上也不會太過於講究嚴謹,譬如古代皇宮賞給臣子的賜品,臣子都是不能輕易轉手或弄丟的,而本書中則有白世非把太后賞的笛子送給尚墜之類的虛構情節。

  七、本書雖非歷史文,不過書中涉及的仁宗親政前期的種種官場史實、習俗節日、汴梁城景、器皿用具、衣冠簪飾、州府名稱、建築風貌、刑統律法、嫁娶毀婚等,多以宋史、文物及宋代文人的各種筆記為依據,讀者可從書中汲取不少古代習俗知識。

  綜上所述,本書僅是一個虛構的言情故事,與真正的史實頗有出入,故而請勿把書中情節等同於歷史看待。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