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只是我,生前心裡眼裡只有長寧一個,死了也是這個德行。
我現在成了孤魂野鬼,可沒法再死一次。
真遺憾。
第5章 05
像我這種,膽子小到聽說長寧訂親都會自殺的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在喜堂多留的。
更何況我身上陰氣極重,在人家大喜的日子裡,衝撞了誰,可就不好了。
這麼想著,我就一路飄了出去。
回自己的郡王府?還是算了,為了時不時邀請長寧過府一敘,我那裡的裝飾擺設儘是按著長寧的喜好來的。睹物思情最是傷人,鬼也不例外。
這樣一來,我竟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你看我生前是個受寵的郡王爺,每日呼朋引伴瀟灑肆意好不快活,可是我今夜流浪街頭,除了自己家和長寧家,竟想不出該去哪。
也是我生前造的孽,活該便有此報。
在街頭晃了一圈又一圈,眼見著要到了宵禁時分,就連最繁華熱鬧的十里長街都人流散去,華燈將熄。
我正自憐自傷思量間,忽然瞧著一個人影,甚是熟悉。
飄過去一看,還真是老熟人,辰遠。
辰遠一直跟我不對付,說起話來也沒好氣。
好像自他科舉授官之後,每次見到我都橫挑鼻子豎挑眼的,總是嫌我行止不端,丟了夫子和朝廷的臉面。
話不投機半句多,我跟辰遠好像就沒在一起心平氣和地說上過五句話。
你看活著的時候,我最不想見到的就是他,而變成了鬼,朋友見不得,有家回不得,此時卻只能跟著他。
可悲,可悲。
我活著的時候窩囊,死了也是個窩囊鬼。
只是我心下也是起疑,按講辰遠和長寧並無交惡,兩人同窗同朝,長寧斷沒有大喜之日不送帖子給辰遠的道理。
而辰遠這人,要我說,就是個特別“端著”的人,總是一副正經的表情,好像全天下就他一個人是聖人一般。
這人讓我這種胸無大志的小人甚是自慚形穢,還是長寧好。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想到這我居然覺得有點鼻酸,可惜鬼不能流淚。
無論是長寧給辰遠喜帖,還是辰遠收到了卻不想去,都足以令我好奇心起,想一探究竟。
更何況,這還是我頭一回見到辰遠在外面喝醉。
卻不知為了什麼,又為了誰。
第6章 06
我一路跟著辰遠,飄啊飄啊的到了他的住處。
這還是我第一次到辰遠家裡來,忍不住就左顧右盼打量個沒完。
真……簡陋。
怎麼說他現在也是個四品官,家裡空空蕩蕩的,像什麼樣子。
我忙著感嘆,就不免慢了些,眼見著辰遠關了門,那門便朝著我臉打了過來。
我心道不好趕緊閉上眼,結果……
我就這麼穿過去了。
我本以為辰遠回家差不多就要直接睡了,卻等他點了燈才看清,他竟是來了書房。
我心說你看看人家不愧是一等一的正人君子,尋常人喝多了耍酒瘋,辰遠喝多了來讀書。
人比人,氣死人。
我看清了他書房的布置,又不知說什麼好了。
之前長寧搬了新府邸,我死皮賴臉定要做第一個參觀書房之人,長寧拗不過我,只好帶我進去。
就連我這等不學無術之人,見了長寧的書房,也不由得心生敬意。
紅木書桌,青玉鎮紙,凍石硯台,書桌旁一應筆洗俱全,架上書冊竹簡金石滿目琳琅,而長寧就立於其中,詩書文華,令我自慚形穢。
想想自己的書房,《論語》的封皮下分明是一本《鶯鶯傳》,《周易》下藏著《古今傳奇》……
從此再邀長寧到我家來,書房我是定然不許他進的。
辰遠同我倆又是不同,原本看了他這簡樸的宅邸,我就對他的書房沒有多大期望,只是見了這般乾淨整潔到近乎空無一物的樣子,還是覺得失望。
像我前一陣子看得痴迷的話本里寫的“直如雪洞一般”。
說起來也是遺憾,我死的時候,那話本尚未寫完,這下子,是看不到結局了。
有我大肆打量內心品評的功夫,辰遠已經磨開了墨,正坐在書案前,運筆如飛。
我也是好奇,就飄過去看。
辰遠的字我是見過的,一向方方正正,法度森嚴,內有鐵骨。
這番他看來是真的醉了,紙上龍飛鳳舞,字字意態瀟灑,竟似要破紙而出。
想到這裡我不由得扼腕而嘆,若是他平時寫字也如這般,城裡的古玩店裡怕是就要掛上他的字幅了。
看他寫來寫去,竟反覆寫的都是李商隱的那首《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我心下戚戚,一會兒同情自己,一會兒同情辰遠。
可不是怎的?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辰遠也好,我也好,無非都是痴心入迷,直到曲終人散,方知唯有自己一人看不穿。
只是辰遠這詩,寫給誰?
我心裡浮現一個可怕的想法,正要去看辰遠,卻見他伏在書案上,竟是睡著了。
第7章 07
《錦瑟》這首詩,我們四個人,都不陌生。
那日休沐,蘇宛買了本《李義山集》,便興致勃勃地拿來給我們看。
讀到《錦瑟》這篇時,我們四人雖都是一知半解,卻也被它文辭綺麗,情思纏綿所感,喜愛不勝。
當時蘇宛問道:“這琴明明是二十五弦,為何又做‘五十弦’?”
辰遠道:“許是取古琴五十弦?”
當時長寧沒說話,等另外兩人都走了,我叫住長寧問他是怎麼想的。
長寧笑了笑,同我一起,一人取了一張琴。
窗外晚霞漫天,花樹交映。長寧同我相對而坐,兩張琴貼在一起,我一抬頭就能看到他的臉,仿佛彼此之間呼吸交纏。
當時香爐里點了兩錢銀木香,我還記得那幽深和暖的味道。
那個時候我才明白。
兩人對坐合奏,故為五十弦。
第8章 08
你別看我這麼挖苦辰遠,我內心裡還是很敬佩他的。
比如說第二天一早,人家準時醒來,洗漱過後整整衣衫,就去上朝了。
若換做是我,必然是要編出一通理由告假在家休養的。
我跟著他飄啊飄啊,飄到了紫禁城。
剛到正門,我就覺得全身疼痛不堪,越往裡走,越是痛得厲害。
天子威嚴,神鬼辟易。
偏我又是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既然起了興致,便是無論如何都要跟到底的。
我忍著讓我想要去投胎的痛,飄到了議事堂。
好在今日不過小朝會,要真是去了乾清宮,只怕本鬼會痛暈在那。
辰遠每次來的都是不早不晚,剛好夠與同僚寒暄兩句,便就上朝了。
我現在成了孤魂野鬼,可沒法再死一次。
真遺憾。
第5章 05
像我這種,膽子小到聽說長寧訂親都會自殺的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在喜堂多留的。
更何況我身上陰氣極重,在人家大喜的日子裡,衝撞了誰,可就不好了。
這麼想著,我就一路飄了出去。
回自己的郡王府?還是算了,為了時不時邀請長寧過府一敘,我那裡的裝飾擺設儘是按著長寧的喜好來的。睹物思情最是傷人,鬼也不例外。
這樣一來,我竟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你看我生前是個受寵的郡王爺,每日呼朋引伴瀟灑肆意好不快活,可是我今夜流浪街頭,除了自己家和長寧家,竟想不出該去哪。
也是我生前造的孽,活該便有此報。
在街頭晃了一圈又一圈,眼見著要到了宵禁時分,就連最繁華熱鬧的十里長街都人流散去,華燈將熄。
我正自憐自傷思量間,忽然瞧著一個人影,甚是熟悉。
飄過去一看,還真是老熟人,辰遠。
辰遠一直跟我不對付,說起話來也沒好氣。
好像自他科舉授官之後,每次見到我都橫挑鼻子豎挑眼的,總是嫌我行止不端,丟了夫子和朝廷的臉面。
話不投機半句多,我跟辰遠好像就沒在一起心平氣和地說上過五句話。
你看活著的時候,我最不想見到的就是他,而變成了鬼,朋友見不得,有家回不得,此時卻只能跟著他。
可悲,可悲。
我活著的時候窩囊,死了也是個窩囊鬼。
只是我心下也是起疑,按講辰遠和長寧並無交惡,兩人同窗同朝,長寧斷沒有大喜之日不送帖子給辰遠的道理。
而辰遠這人,要我說,就是個特別“端著”的人,總是一副正經的表情,好像全天下就他一個人是聖人一般。
這人讓我這種胸無大志的小人甚是自慚形穢,還是長寧好。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想到這我居然覺得有點鼻酸,可惜鬼不能流淚。
無論是長寧給辰遠喜帖,還是辰遠收到了卻不想去,都足以令我好奇心起,想一探究竟。
更何況,這還是我頭一回見到辰遠在外面喝醉。
卻不知為了什麼,又為了誰。
第6章 06
我一路跟著辰遠,飄啊飄啊的到了他的住處。
這還是我第一次到辰遠家裡來,忍不住就左顧右盼打量個沒完。
真……簡陋。
怎麼說他現在也是個四品官,家裡空空蕩蕩的,像什麼樣子。
我忙著感嘆,就不免慢了些,眼見著辰遠關了門,那門便朝著我臉打了過來。
我心道不好趕緊閉上眼,結果……
我就這麼穿過去了。
我本以為辰遠回家差不多就要直接睡了,卻等他點了燈才看清,他竟是來了書房。
我心說你看看人家不愧是一等一的正人君子,尋常人喝多了耍酒瘋,辰遠喝多了來讀書。
人比人,氣死人。
我看清了他書房的布置,又不知說什麼好了。
之前長寧搬了新府邸,我死皮賴臉定要做第一個參觀書房之人,長寧拗不過我,只好帶我進去。
就連我這等不學無術之人,見了長寧的書房,也不由得心生敬意。
紅木書桌,青玉鎮紙,凍石硯台,書桌旁一應筆洗俱全,架上書冊竹簡金石滿目琳琅,而長寧就立於其中,詩書文華,令我自慚形穢。
想想自己的書房,《論語》的封皮下分明是一本《鶯鶯傳》,《周易》下藏著《古今傳奇》……
從此再邀長寧到我家來,書房我是定然不許他進的。
辰遠同我倆又是不同,原本看了他這簡樸的宅邸,我就對他的書房沒有多大期望,只是見了這般乾淨整潔到近乎空無一物的樣子,還是覺得失望。
像我前一陣子看得痴迷的話本里寫的“直如雪洞一般”。
說起來也是遺憾,我死的時候,那話本尚未寫完,這下子,是看不到結局了。
有我大肆打量內心品評的功夫,辰遠已經磨開了墨,正坐在書案前,運筆如飛。
我也是好奇,就飄過去看。
辰遠的字我是見過的,一向方方正正,法度森嚴,內有鐵骨。
這番他看來是真的醉了,紙上龍飛鳳舞,字字意態瀟灑,竟似要破紙而出。
想到這裡我不由得扼腕而嘆,若是他平時寫字也如這般,城裡的古玩店裡怕是就要掛上他的字幅了。
看他寫來寫去,竟反覆寫的都是李商隱的那首《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我心下戚戚,一會兒同情自己,一會兒同情辰遠。
可不是怎的?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辰遠也好,我也好,無非都是痴心入迷,直到曲終人散,方知唯有自己一人看不穿。
只是辰遠這詩,寫給誰?
我心裡浮現一個可怕的想法,正要去看辰遠,卻見他伏在書案上,竟是睡著了。
第7章 07
《錦瑟》這首詩,我們四個人,都不陌生。
那日休沐,蘇宛買了本《李義山集》,便興致勃勃地拿來給我們看。
讀到《錦瑟》這篇時,我們四人雖都是一知半解,卻也被它文辭綺麗,情思纏綿所感,喜愛不勝。
當時蘇宛問道:“這琴明明是二十五弦,為何又做‘五十弦’?”
辰遠道:“許是取古琴五十弦?”
當時長寧沒說話,等另外兩人都走了,我叫住長寧問他是怎麼想的。
長寧笑了笑,同我一起,一人取了一張琴。
窗外晚霞漫天,花樹交映。長寧同我相對而坐,兩張琴貼在一起,我一抬頭就能看到他的臉,仿佛彼此之間呼吸交纏。
當時香爐里點了兩錢銀木香,我還記得那幽深和暖的味道。
那個時候我才明白。
兩人對坐合奏,故為五十弦。
第8章 08
你別看我這麼挖苦辰遠,我內心裡還是很敬佩他的。
比如說第二天一早,人家準時醒來,洗漱過後整整衣衫,就去上朝了。
若換做是我,必然是要編出一通理由告假在家休養的。
我跟著他飄啊飄啊,飄到了紫禁城。
剛到正門,我就覺得全身疼痛不堪,越往裡走,越是痛得厲害。
天子威嚴,神鬼辟易。
偏我又是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既然起了興致,便是無論如何都要跟到底的。
我忍著讓我想要去投胎的痛,飄到了議事堂。
好在今日不過小朝會,要真是去了乾清宮,只怕本鬼會痛暈在那。
辰遠每次來的都是不早不晚,剛好夠與同僚寒暄兩句,便就上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