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他真的是枉為人夫,枉為人父,枉為人。
第106章 聖旨
宮裡
太后:「當年你護著謝家姑娘, 如今連她的女兒也要護著嗎?」
東明帝:「母后,不是她的女兒,是朕和她的女兒。」
阿棉之所以會去見姜其墨定是因為姜宓, 她不放心姜宓。既然姜其墨不認這個女兒,那他認, 他不想讓阿棉因為自己的女兒操心傷神, 毀了身子。
太后頓時怔住了。
「你說什麼?姜家姑娘是你的女兒?」
東明帝:「對!她是您的親孫女,您忍心看她被攆出侯府流落在外面?」
太后臉上的神色幾變,厲聲道:「如此說來, 她當年的確勾引了你, 她死的一點都不冤枉。」
東明帝:「母后, 您錯了,真正有問題的是您兒子我。您忘了麼,是我主動去的太傅府,也是我強迫的她。她若真的願意嫁給我, 我有的是法子將她從太傅府弄出來。正是因為她不願離開姜家, 才發生了後面的那些事。」
太后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東明帝:「兒臣這就去昭告天下, 承認姜宓是我的女兒。」
見兒子轉身離去, 太后頓時慌了, 忙道:「等一下!你不能承認!」
東明帝停下腳步:「為何?」
太后氣得不行:「你糊塗了嗎?那時她還是姜太傅的兒媳,你若承認, 豈不是告訴天下人你德行有虧?你是個明君,怎能在史書上留下這樣的名聲!」
她雖然更喜歡小兒子, 可長子也是自己親生的,這些年來一直順從她孝順她。
東明帝:「那又如何?兒臣不在乎。」
太后:「你怎麼能不在乎?如今東明國在你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百姓和樂,比你父皇在位時還要繁盛, 朝中的重臣都說你是東明國史上最賢明能幹的君主。」
這些年來兒子有多勤勉她都看在眼裡,她也知道兒子的才能,知道兒子的抱負。
東明帝:「不過是虛名罷了,於兒臣而言沒有什麼益處。」
太后見兒子不聽,頓時慌了,她連忙想到一個法子,道:「你若想認她,不如認作養女,哀家出面認她。」
東明帝:「母后,不必如此麻煩。」
太后:「不麻煩的。對了,你不是最寵愛柔妃了麼,她若知道你這般寵愛一個死去多年的女子怕是會對你不滿,影響你們之間的感情。你不妨多想想她。」
太后不怎麼喜歡柔妃,覺得兒子對她的寵愛有些過了,但此刻拿她當藉口正正好。
雖然太后不知柔妃的真實身份,但她這話的確給東明帝提了一個醒。
他若真的將姜宓認作親生女兒,阿棉的名聲勢必也會被他影響,史書上定會將她寫成一個水性楊花的女子。他是不怕旁人議論的,可阿棉未必能受得了世人的非議。
若能認作養女,不管姜其墨認不認姜宓,姜宓的身份都不會再被人詬病,也沒人敢忽視她。如此一來,阿棉也不必再為女兒擔憂。
「就依母后所言。」
見兒子終於答應,太后鬆了一口氣。
從太后寢殿出來後,東明帝吩咐道:「去下一道聖旨。」
沒過多久,馮老夫人回到了平北侯府中。
郭氏和宋氏一直派人盯著門口,得知馮老夫人回來了,立即就趕過去了。
郭氏:「母親,太后娘娘如何說?」
馮老夫人:「太后娘娘同意了此事。既然姜宓並非姜家的女兒,那麼皇上的賜婚也就不存在了。這門親事作廢。」
姜宓是郭氏的絆腳石,郭氏樂得見姜宓倒霉,她本想笑的,但見馮老夫人臉色不太好看,她忍住了。
宋氏沒忍住,她躲在郭氏身後,臉上揚起了大大的笑容。
姜宓終於被攆走了,再也沒人拿著姜宓來踩她了。
馮老夫人笑不出來。她對姜宓本人沒什麼意見,但若因為她讓侯府丟人,她就很不高興。
「走吧,去跟她說一聲。」
眾人過來時姜宓正在春和院裡看帳本。
瞧著來勢洶洶的一群人,她將手中的帳本合上。
「見過祖母,二嬸兒。」
郭氏笑著說:「侄媳婦兒,太后娘娘下旨了,你既然不是姜家的姑娘,這門親事就作罷了。」
姜宓皺了皺眉。
太后娘娘竟然否認了這門親事。
這事兒怎麼有些不合常理。
她和盛懷雋的親事畢竟是皇上賜婚,此事不應該是皇上出面嗎?皇上都沒說什麼呢,太后怎麼先發話了。這不是置聖旨於不顧嗎?
「太后的意思是若我不是姜家的姑娘親事就作罷,但若我是呢,親事不就是存在的嗎?」
郭氏見姜宓仍在為自己開脫,說道:「姜姑娘,事情都到了這一步了,你怎麼還不明白呢?你是與不是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沒人承認你是。你快些收拾東西離開吧,給彼此都留一些臉面。」
郭氏對姜宓的稱呼都改了。
姜宓:「我和世子乃是皇上賜婚,不見到明旨我是不會離開的。」
雖說當初嫁給盛懷雋時她很不情願,但如今她和盛懷雋之間的誤會都說開了,她定不會離開他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第106章 聖旨
宮裡
太后:「當年你護著謝家姑娘, 如今連她的女兒也要護著嗎?」
東明帝:「母后,不是她的女兒,是朕和她的女兒。」
阿棉之所以會去見姜其墨定是因為姜宓, 她不放心姜宓。既然姜其墨不認這個女兒,那他認, 他不想讓阿棉因為自己的女兒操心傷神, 毀了身子。
太后頓時怔住了。
「你說什麼?姜家姑娘是你的女兒?」
東明帝:「對!她是您的親孫女,您忍心看她被攆出侯府流落在外面?」
太后臉上的神色幾變,厲聲道:「如此說來, 她當年的確勾引了你, 她死的一點都不冤枉。」
東明帝:「母后, 您錯了,真正有問題的是您兒子我。您忘了麼,是我主動去的太傅府,也是我強迫的她。她若真的願意嫁給我, 我有的是法子將她從太傅府弄出來。正是因為她不願離開姜家, 才發生了後面的那些事。」
太后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東明帝:「兒臣這就去昭告天下, 承認姜宓是我的女兒。」
見兒子轉身離去, 太后頓時慌了, 忙道:「等一下!你不能承認!」
東明帝停下腳步:「為何?」
太后氣得不行:「你糊塗了嗎?那時她還是姜太傅的兒媳,你若承認, 豈不是告訴天下人你德行有虧?你是個明君,怎能在史書上留下這樣的名聲!」
她雖然更喜歡小兒子, 可長子也是自己親生的,這些年來一直順從她孝順她。
東明帝:「那又如何?兒臣不在乎。」
太后:「你怎麼能不在乎?如今東明國在你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百姓和樂,比你父皇在位時還要繁盛, 朝中的重臣都說你是東明國史上最賢明能幹的君主。」
這些年來兒子有多勤勉她都看在眼裡,她也知道兒子的才能,知道兒子的抱負。
東明帝:「不過是虛名罷了,於兒臣而言沒有什麼益處。」
太后見兒子不聽,頓時慌了,她連忙想到一個法子,道:「你若想認她,不如認作養女,哀家出面認她。」
東明帝:「母后,不必如此麻煩。」
太后:「不麻煩的。對了,你不是最寵愛柔妃了麼,她若知道你這般寵愛一個死去多年的女子怕是會對你不滿,影響你們之間的感情。你不妨多想想她。」
太后不怎麼喜歡柔妃,覺得兒子對她的寵愛有些過了,但此刻拿她當藉口正正好。
雖然太后不知柔妃的真實身份,但她這話的確給東明帝提了一個醒。
他若真的將姜宓認作親生女兒,阿棉的名聲勢必也會被他影響,史書上定會將她寫成一個水性楊花的女子。他是不怕旁人議論的,可阿棉未必能受得了世人的非議。
若能認作養女,不管姜其墨認不認姜宓,姜宓的身份都不會再被人詬病,也沒人敢忽視她。如此一來,阿棉也不必再為女兒擔憂。
「就依母后所言。」
見兒子終於答應,太后鬆了一口氣。
從太后寢殿出來後,東明帝吩咐道:「去下一道聖旨。」
沒過多久,馮老夫人回到了平北侯府中。
郭氏和宋氏一直派人盯著門口,得知馮老夫人回來了,立即就趕過去了。
郭氏:「母親,太后娘娘如何說?」
馮老夫人:「太后娘娘同意了此事。既然姜宓並非姜家的女兒,那麼皇上的賜婚也就不存在了。這門親事作廢。」
姜宓是郭氏的絆腳石,郭氏樂得見姜宓倒霉,她本想笑的,但見馮老夫人臉色不太好看,她忍住了。
宋氏沒忍住,她躲在郭氏身後,臉上揚起了大大的笑容。
姜宓終於被攆走了,再也沒人拿著姜宓來踩她了。
馮老夫人笑不出來。她對姜宓本人沒什麼意見,但若因為她讓侯府丟人,她就很不高興。
「走吧,去跟她說一聲。」
眾人過來時姜宓正在春和院裡看帳本。
瞧著來勢洶洶的一群人,她將手中的帳本合上。
「見過祖母,二嬸兒。」
郭氏笑著說:「侄媳婦兒,太后娘娘下旨了,你既然不是姜家的姑娘,這門親事就作罷了。」
姜宓皺了皺眉。
太后娘娘竟然否認了這門親事。
這事兒怎麼有些不合常理。
她和盛懷雋的親事畢竟是皇上賜婚,此事不應該是皇上出面嗎?皇上都沒說什麼呢,太后怎麼先發話了。這不是置聖旨於不顧嗎?
「太后的意思是若我不是姜家的姑娘親事就作罷,但若我是呢,親事不就是存在的嗎?」
郭氏見姜宓仍在為自己開脫,說道:「姜姑娘,事情都到了這一步了,你怎麼還不明白呢?你是與不是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沒人承認你是。你快些收拾東西離開吧,給彼此都留一些臉面。」
郭氏對姜宓的稱呼都改了。
姜宓:「我和世子乃是皇上賜婚,不見到明旨我是不會離開的。」
雖說當初嫁給盛懷雋時她很不情願,但如今她和盛懷雋之間的誤會都說開了,她定不會離開他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