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第77章
伴隨邊境大捷的好消息一起到達京都的,是袁副將勾連女真偽王忤逆叛國的消息。
皇上立刻出手,直接控制住了恪郡王和他身後的黨羽,等到林見顧班師回朝時,皇上費心籌謀了十幾年,甚至為此搭上了兩個兒子的大梁毒瘤終於被徹底清除了。
恪郡王被奪爵除名,流放嶺南。平郡王爵位被奪貶為庶民。淑妃因教子無方被貶為婕妤,嘉慧公主亦因為牽連其中被貶為縣主。
對親生兒女下了如此重手,其他人自然更不客氣,皇上這次直接來了波大清洗,牽連到的許多人本沒有參與到此次叛國中,這些人都是大族,自然有人叫冤。
但皇上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證據,再加上他們本為恪郡王黨羽,便沒人敢在此事上多說一句。
而後皇上頒布法令廢除察舉制又對稅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裡面自然觸動了幾乎所有人都利益,但無奈因為恪郡王叛國案在這裡,沒人敢反對。
接到旨意,恪郡王直接崩潰了,他沒想到皇上會這麼狠,竟然直接將他逐出宗譜。在他被皇上快速控制,後手又被人迅速毀掉時恪郡王就猜測到了真相,但他以為他至多也就是被圈禁,可他沒想到皇上下手會這麼狠。
恪郡王此時滿腦子都是憤怒,直接破罐子破摔的吼叫起來。
「父皇!父皇!你怎會如此偏心。我的父皇,你是否從沒把我當成你的兒子?太子就那麼好,值得你拿我來給他鋪路?父皇,你太狠心了。哈哈哈,父皇,太子,本王就等著看你們這對父子的結局。太子,你不要高興的太早。父皇會如此對我遲早有一天也會這麼對待你。我等著看你們刀戈相向的一天,哈哈哈哈……」
恪郡王的眼里滿是惡意,皇上和太子此刻感情好又如何,他才不信在皇位面前有什麼父子情,哪怕真的有,他也會將其徹底破壞。
聽著耳邊的詛咒,皇上默默的閉上了眼,對著太子道:「你知道朕是何時徹底放棄了老二嗎?」
太子搖頭道:「兒臣不知。」
皇上又道:「可是覺得朕太過狠心,太過沒有父子情?」
太子搖頭,「父皇已經再三給了二弟機會,是二弟野心太大偏又沒有掌控野心的能力。父皇放心,兒臣不會誤會父皇。」
皇上看著太子如此的表現,滿意都點頭,好歹太子不是個敏感多疑的,這很好。
不是說帝王不該有疑心,但太過多疑的帝王很容易因為多疑而被人利用,而且也不適合成為他的繼任之君。
大梁因為他的這番改革未來十幾二十年都會是快速發展都時期,而後到了太子手中,需要的便是保持平衡,讓這些變革成果徹底穩定。
所以皇上需要的是一個會成為寬和君王的繼任者,剛好太子就是。
不過為了未來父子間不起齷齪,順道也為了教導太子,皇上還是給出了解釋。
「我徹底放棄老二,是在老二開始與女真勾結,還打算把壽康嫁過去聯姻時。」
「身為皇子,他不聽管教,時刻覬覦儲君之位偏又被人蒙蔽,成了那些蛀蟲的保護傘。我因著這些事確實對老二失望了,但在我心裡他仍舊是朕的兒子,朕那時也後悔,朕在他幼時對淑妃寵愛太過,讓淑妃母子生了野心。而後又太過不成熟,在江家背棄後遷怒淑妃母子,讓他們地位一落千丈,因此壞了心性。」
「子不教父子過,我雖因老二未曾如我預想中一般成長而惱怒,但心裡未嘗沒有愧疚。在狠心選擇利用老二釣出那些不臣之人時,也早就幫老二想好了退路。」
「原本朕是打算圈禁老二幾年磨磨他的心性,而後再找機會讓他出來,到時候老二也不過中年,人生還有無數可能。後來阿嶼回歸,壽康那丫頭一直對海外的良種感興趣,朕也因此對海外多了幾分了解。海外雖是蠻夷之地,但卻有不少肥沃土地,朕完全可以將老二分封到這些地方,暗中支持老二建國,到時候讓老二知道知道當君王的不易,也可以緩解大梁人口壓力。」
「可在老二和女真勾結甚至打算算計壽康時,朕才真的知道老二歪到了何種程度。不提壽康是我的侄女她的親堂妹,也不提壽康是你九叔的獨苗苗,更不提你九叔為我做的犧牲。光是看在你九叔在邊關立下的戰功,壽康這些年在農桑上的貢獻,老二就不該算計壽康!」
「算計壽康,這是會寒了天下的心的!而且把壽康這樣的人才拱手讓人,這是有多無知才能做出的事。這樣的人,一旦成為上位者,就是個災難。他是朕的兒子,是你的弟弟,為了天下百姓,朕只能徹底捨棄了老二。」
說著話,皇上眼角落下一滴淚,到底是自己的兒子,親手算計他到如此地步,皇上怎麼會真的那樣無情。
太子趕緊上前安慰,「父皇,孩兒都明白您的意思,孩兒以後一定會恪盡職守,以天下為先。」
皇上如太子年幼時一般拍拍太子的腦袋,「記得今天的話,還有,今天這話和壽康那丫頭說一說,那丫頭啊,幸好有我這個皇伯父,否則這輩子真的難了,連個戲都不會做。」
哼哼,整日裡倒是會哄皇后,平常對他也是大大方方的。但一提起淑妃和老二他們幾個眼神就飄,一說起她該更驕傲任性些就縮脖。也就是他這個皇伯父真心心疼那丫頭,不然那丫頭非吃虧不可。<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伴隨邊境大捷的好消息一起到達京都的,是袁副將勾連女真偽王忤逆叛國的消息。
皇上立刻出手,直接控制住了恪郡王和他身後的黨羽,等到林見顧班師回朝時,皇上費心籌謀了十幾年,甚至為此搭上了兩個兒子的大梁毒瘤終於被徹底清除了。
恪郡王被奪爵除名,流放嶺南。平郡王爵位被奪貶為庶民。淑妃因教子無方被貶為婕妤,嘉慧公主亦因為牽連其中被貶為縣主。
對親生兒女下了如此重手,其他人自然更不客氣,皇上這次直接來了波大清洗,牽連到的許多人本沒有參與到此次叛國中,這些人都是大族,自然有人叫冤。
但皇上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證據,再加上他們本為恪郡王黨羽,便沒人敢在此事上多說一句。
而後皇上頒布法令廢除察舉制又對稅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裡面自然觸動了幾乎所有人都利益,但無奈因為恪郡王叛國案在這裡,沒人敢反對。
接到旨意,恪郡王直接崩潰了,他沒想到皇上會這麼狠,竟然直接將他逐出宗譜。在他被皇上快速控制,後手又被人迅速毀掉時恪郡王就猜測到了真相,但他以為他至多也就是被圈禁,可他沒想到皇上下手會這麼狠。
恪郡王此時滿腦子都是憤怒,直接破罐子破摔的吼叫起來。
「父皇!父皇!你怎會如此偏心。我的父皇,你是否從沒把我當成你的兒子?太子就那麼好,值得你拿我來給他鋪路?父皇,你太狠心了。哈哈哈,父皇,太子,本王就等著看你們這對父子的結局。太子,你不要高興的太早。父皇會如此對我遲早有一天也會這麼對待你。我等著看你們刀戈相向的一天,哈哈哈哈……」
恪郡王的眼里滿是惡意,皇上和太子此刻感情好又如何,他才不信在皇位面前有什麼父子情,哪怕真的有,他也會將其徹底破壞。
聽著耳邊的詛咒,皇上默默的閉上了眼,對著太子道:「你知道朕是何時徹底放棄了老二嗎?」
太子搖頭道:「兒臣不知。」
皇上又道:「可是覺得朕太過狠心,太過沒有父子情?」
太子搖頭,「父皇已經再三給了二弟機會,是二弟野心太大偏又沒有掌控野心的能力。父皇放心,兒臣不會誤會父皇。」
皇上看著太子如此的表現,滿意都點頭,好歹太子不是個敏感多疑的,這很好。
不是說帝王不該有疑心,但太過多疑的帝王很容易因為多疑而被人利用,而且也不適合成為他的繼任之君。
大梁因為他的這番改革未來十幾二十年都會是快速發展都時期,而後到了太子手中,需要的便是保持平衡,讓這些變革成果徹底穩定。
所以皇上需要的是一個會成為寬和君王的繼任者,剛好太子就是。
不過為了未來父子間不起齷齪,順道也為了教導太子,皇上還是給出了解釋。
「我徹底放棄老二,是在老二開始與女真勾結,還打算把壽康嫁過去聯姻時。」
「身為皇子,他不聽管教,時刻覬覦儲君之位偏又被人蒙蔽,成了那些蛀蟲的保護傘。我因著這些事確實對老二失望了,但在我心裡他仍舊是朕的兒子,朕那時也後悔,朕在他幼時對淑妃寵愛太過,讓淑妃母子生了野心。而後又太過不成熟,在江家背棄後遷怒淑妃母子,讓他們地位一落千丈,因此壞了心性。」
「子不教父子過,我雖因老二未曾如我預想中一般成長而惱怒,但心裡未嘗沒有愧疚。在狠心選擇利用老二釣出那些不臣之人時,也早就幫老二想好了退路。」
「原本朕是打算圈禁老二幾年磨磨他的心性,而後再找機會讓他出來,到時候老二也不過中年,人生還有無數可能。後來阿嶼回歸,壽康那丫頭一直對海外的良種感興趣,朕也因此對海外多了幾分了解。海外雖是蠻夷之地,但卻有不少肥沃土地,朕完全可以將老二分封到這些地方,暗中支持老二建國,到時候讓老二知道知道當君王的不易,也可以緩解大梁人口壓力。」
「可在老二和女真勾結甚至打算算計壽康時,朕才真的知道老二歪到了何種程度。不提壽康是我的侄女她的親堂妹,也不提壽康是你九叔的獨苗苗,更不提你九叔為我做的犧牲。光是看在你九叔在邊關立下的戰功,壽康這些年在農桑上的貢獻,老二就不該算計壽康!」
「算計壽康,這是會寒了天下的心的!而且把壽康這樣的人才拱手讓人,這是有多無知才能做出的事。這樣的人,一旦成為上位者,就是個災難。他是朕的兒子,是你的弟弟,為了天下百姓,朕只能徹底捨棄了老二。」
說著話,皇上眼角落下一滴淚,到底是自己的兒子,親手算計他到如此地步,皇上怎麼會真的那樣無情。
太子趕緊上前安慰,「父皇,孩兒都明白您的意思,孩兒以後一定會恪盡職守,以天下為先。」
皇上如太子年幼時一般拍拍太子的腦袋,「記得今天的話,還有,今天這話和壽康那丫頭說一說,那丫頭啊,幸好有我這個皇伯父,否則這輩子真的難了,連個戲都不會做。」
哼哼,整日裡倒是會哄皇后,平常對他也是大大方方的。但一提起淑妃和老二他們幾個眼神就飄,一說起她該更驕傲任性些就縮脖。也就是他這個皇伯父真心心疼那丫頭,不然那丫頭非吃虧不可。<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