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如今, 對方竟主動上門來討人了,可見對他蘇靜茹還是挺上心的。
只是如果李嘉祥知道蘇靜茹與五皇子還有些說不清的瓜葛時,他會作何感想?
「打發李福回去, 讓他捎話給大皇子,古人語, 飲水思源, 大皇子知否?」
諸葛雲睿看秦逸之, 「你這是要站隊?」
大越國如今一共有五位皇子, 四位公主, 大皇子李嘉祥,二皇子李嘉徳, 三皇子李嘉銘, 四皇子李嘉旭,五皇子李嘉洐。四位公主分別是大公主安寧,二公主安怡, 三公主安馨,四公主安穎。
其中大皇子與四公主安穎都是出自張皇后。
二皇子李嘉徳是皇貴妃刁氏所出, 不過,刁氏雖娘家父親是宰相, 但她命薄,生二皇子時就難產歿了,刁氏長得嬌嬌小小,性子也溫溫柔柔,挺招曜武帝喜歡的,不曾想,就為了生二皇子結果丟了性命,惹得曜武帝對這個二兒子一直都挺不待見的,倒也不是會苛待什麼,只是不喜見他,不太把他招到跟前說話。
因此二皇子在五個皇子裡是最沒存在感的一個。
三皇子李嘉銘的親娘是貴人,她原本位份不高,因為生了李嘉銘,母憑子貴才被封為貴人。
不過,她娘家父親雖曾官至三品,但其父早亡,家裡只有一個年幼的弟弟,兩個庶妹,庶妹都嫁了一般的人家,雖是去做正室,但門第都不高。
幼弟才七歲,讀書一般,想來在科舉上肯定是不如他們老子了,因此三皇子的外家不硬朗,朝中官員們對他將來能不能被封太子都不報什麼希望。
而且這位三皇子資質與性情都酷似他的母親。
讀書一般,倒是對一些技巧開關甚是迷戀,一度把民間的各種技巧機關小玩意搬到府里研究,他這種舉動在現代社會叫開動大腦,動手能力很強,但在大越國,卻是被看作是玩物喪志,曾經扎紮實實地被御史大人們寫過幾本奏摺批評指責的。
不過,曜武帝本意也沒想將太子之位交予三皇子身上,所以對他也就沒那麼多期待,因此對他的行為也就睜隻眼閉隻眼,聽之任之了。
左右朕這第三子沒有做出逛青樓,有辱斯文之事,琢磨琢磨技巧機關怎麼了?
當然,這是曜武帝的內心活動。
他明面上還是得表演御史大人們幾句的,不然人家不是枉費洋洋灑灑幾千字,引經據典的,累死多少小心思。
曜武帝罰三皇子李嘉銘禁足半年,不許出府遊玩。
這倒一點不影響李嘉銘,反正他也不喜歡出去瞎逛,就愛消息機關,整日裡在家玩都玩不夠呢。
背地里曜武帝又讓人在他的庫房裡搜摸了一番,找了幾十件精巧的小玩意,送去給三皇子。
兒子終究是自己的,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是必須的。
四皇子李嘉旭的母親是鄰國和親來的郡主生的,有這樣一個限制,即便這位郡主到了大越國皇宮就被封為貴妃,但四皇子的太子之路也是絕對行不通的。
李嘉旭深知此事,所以,他在這兄弟五人里是人緣最好的,跟哪個兄弟都玩得來,原因很簡單,他對任何人都沒攻擊力,是個老實本分的所在,儘管他的老實本分里透著無奈,可沒法子,命運使然,人終爭不過命。
五皇子李嘉洐的娘也不是什麼高門第出身。
但李嘉洐卻是個有腦子的,他選擇哄皇太后高興,求娶了皇太后的親侄女高氏,打得就是在走向太子之位的路程里,皇太后可以是他的依仗。
「按理五皇子是沒有機會的。」
諸葛雲睿講了這麼多,口渴,喝了大口茶後,接著說,「因為大皇子是嫡出,又是長子,自古立嫡立長,這是歷朝歷代定下的規則,但大皇子……身體上有缺陷,是天生的跛足,而且大皇子的性情比較寬厚,對人事事留有餘地,這與皇上的強權政策很是不一樣,因此皇上對大皇子是不太看重的,他反倒是喜歡詭計多端的五皇子,覺得他比較像自己……」
「而且,皇太后站五皇子,數次跟皇上那裡給五皇子說好話,且說,一國之君怎麼能有缺憾呢?那樣會被外國來使們笑話我們大越國皇室不正的。皇上是個孝順的,因此就更不想立大皇子為太子,但朝廷中的大臣們卻是一半贊成大皇子為太子的,根正苗紅,又性格寬和,具有仁君的潛質。但當今聖上卻是最聽不得仁君這兩字的,他認為皇帝就不能心慈手軟,否則就會被有野心的臣子謀逆。所以,這才導致咱們大越國道現在沒有立太子。」
蘇錦書想想,現代歷史課中,的確講了不少仁君被自己的將軍大臣謀反的,但更有濫使酷政,引起百姓們起兵造反的暴君,暴君們是百分之一百沒好結果,但仁君的手下只要有鐵腕臣子,那還是可以將天下坐穩當的。
由此從百姓這邊看來,立仁義的大皇子為太子,將來執掌天下,比那個多疑又殘暴又風流的五皇子要強得多!
「站隊大皇子也沒什麼錯。」
她瞥了一眼秦逸之額頭上的包,心下微微覺得有點小歉疚,所以幫著他說一句,算是彌補吧,領情不領情的,就不關他的事了。
「鎮撫司不站隊任何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只是如果李嘉祥知道蘇靜茹與五皇子還有些說不清的瓜葛時,他會作何感想?
「打發李福回去, 讓他捎話給大皇子,古人語, 飲水思源, 大皇子知否?」
諸葛雲睿看秦逸之, 「你這是要站隊?」
大越國如今一共有五位皇子, 四位公主, 大皇子李嘉祥,二皇子李嘉徳, 三皇子李嘉銘, 四皇子李嘉旭,五皇子李嘉洐。四位公主分別是大公主安寧,二公主安怡, 三公主安馨,四公主安穎。
其中大皇子與四公主安穎都是出自張皇后。
二皇子李嘉徳是皇貴妃刁氏所出, 不過,刁氏雖娘家父親是宰相, 但她命薄,生二皇子時就難產歿了,刁氏長得嬌嬌小小,性子也溫溫柔柔,挺招曜武帝喜歡的,不曾想,就為了生二皇子結果丟了性命,惹得曜武帝對這個二兒子一直都挺不待見的,倒也不是會苛待什麼,只是不喜見他,不太把他招到跟前說話。
因此二皇子在五個皇子裡是最沒存在感的一個。
三皇子李嘉銘的親娘是貴人,她原本位份不高,因為生了李嘉銘,母憑子貴才被封為貴人。
不過,她娘家父親雖曾官至三品,但其父早亡,家裡只有一個年幼的弟弟,兩個庶妹,庶妹都嫁了一般的人家,雖是去做正室,但門第都不高。
幼弟才七歲,讀書一般,想來在科舉上肯定是不如他們老子了,因此三皇子的外家不硬朗,朝中官員們對他將來能不能被封太子都不報什麼希望。
而且這位三皇子資質與性情都酷似他的母親。
讀書一般,倒是對一些技巧開關甚是迷戀,一度把民間的各種技巧機關小玩意搬到府里研究,他這種舉動在現代社會叫開動大腦,動手能力很強,但在大越國,卻是被看作是玩物喪志,曾經扎紮實實地被御史大人們寫過幾本奏摺批評指責的。
不過,曜武帝本意也沒想將太子之位交予三皇子身上,所以對他也就沒那麼多期待,因此對他的行為也就睜隻眼閉隻眼,聽之任之了。
左右朕這第三子沒有做出逛青樓,有辱斯文之事,琢磨琢磨技巧機關怎麼了?
當然,這是曜武帝的內心活動。
他明面上還是得表演御史大人們幾句的,不然人家不是枉費洋洋灑灑幾千字,引經據典的,累死多少小心思。
曜武帝罰三皇子李嘉銘禁足半年,不許出府遊玩。
這倒一點不影響李嘉銘,反正他也不喜歡出去瞎逛,就愛消息機關,整日裡在家玩都玩不夠呢。
背地里曜武帝又讓人在他的庫房裡搜摸了一番,找了幾十件精巧的小玩意,送去給三皇子。
兒子終究是自己的,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是必須的。
四皇子李嘉旭的母親是鄰國和親來的郡主生的,有這樣一個限制,即便這位郡主到了大越國皇宮就被封為貴妃,但四皇子的太子之路也是絕對行不通的。
李嘉旭深知此事,所以,他在這兄弟五人里是人緣最好的,跟哪個兄弟都玩得來,原因很簡單,他對任何人都沒攻擊力,是個老實本分的所在,儘管他的老實本分里透著無奈,可沒法子,命運使然,人終爭不過命。
五皇子李嘉洐的娘也不是什麼高門第出身。
但李嘉洐卻是個有腦子的,他選擇哄皇太后高興,求娶了皇太后的親侄女高氏,打得就是在走向太子之位的路程里,皇太后可以是他的依仗。
「按理五皇子是沒有機會的。」
諸葛雲睿講了這麼多,口渴,喝了大口茶後,接著說,「因為大皇子是嫡出,又是長子,自古立嫡立長,這是歷朝歷代定下的規則,但大皇子……身體上有缺陷,是天生的跛足,而且大皇子的性情比較寬厚,對人事事留有餘地,這與皇上的強權政策很是不一樣,因此皇上對大皇子是不太看重的,他反倒是喜歡詭計多端的五皇子,覺得他比較像自己……」
「而且,皇太后站五皇子,數次跟皇上那裡給五皇子說好話,且說,一國之君怎麼能有缺憾呢?那樣會被外國來使們笑話我們大越國皇室不正的。皇上是個孝順的,因此就更不想立大皇子為太子,但朝廷中的大臣們卻是一半贊成大皇子為太子的,根正苗紅,又性格寬和,具有仁君的潛質。但當今聖上卻是最聽不得仁君這兩字的,他認為皇帝就不能心慈手軟,否則就會被有野心的臣子謀逆。所以,這才導致咱們大越國道現在沒有立太子。」
蘇錦書想想,現代歷史課中,的確講了不少仁君被自己的將軍大臣謀反的,但更有濫使酷政,引起百姓們起兵造反的暴君,暴君們是百分之一百沒好結果,但仁君的手下只要有鐵腕臣子,那還是可以將天下坐穩當的。
由此從百姓這邊看來,立仁義的大皇子為太子,將來執掌天下,比那個多疑又殘暴又風流的五皇子要強得多!
「站隊大皇子也沒什麼錯。」
她瞥了一眼秦逸之額頭上的包,心下微微覺得有點小歉疚,所以幫著他說一句,算是彌補吧,領情不領情的,就不關他的事了。
「鎮撫司不站隊任何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