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她們告訴她,她們是長公主的侍婢,而長公主,就是救了她的人。
長公主?
她知道公主很尊貴,但又想像不出到底有多尊貴。
她曾在街上看到縣令坐轎出行,周圍的百姓全俯首貼地地跪著、屏聲息氣。在她看來,那已經是如天般高的尊貴人了。
恍恍惚惚地、醉了似的沉溺在食物里,吃完了一頓飯,她在侍婢們的勸說下躺回了床榻,在那片散著安神香氣的羅衾錦褥中越陷越深,睡了過去。
睡醒了,再用藥,再吃飯。
然後再睡去,再睡醒。
終而復始,不知道過了多久,等她聽到長公主要來見她時,她才意識到,她一直沒能說出自己不是花緇。
她應該說的。
可在見到長公主後,她還是沒說。
她沒說自己是花緇,也沒說自己不是花緇,只是默默地聽長公主用「花小娘子」叫著她,聽她向她說那份罪證如何重要,說那縣令馬上就會被問斬,說花家大義、要給他們厚葬。
太久了。
她沒有否認已經太久了。
久到她已經沒辦法再將真話說出來了。
長公主離開後,後怕向她湧來。她這時才想到,她不可能就此成為花緇,就算花緇的家人全死了,在這座花緇長大的滏陽,也肯定有人認識花緇,她只要一露面,就會被戳穿。
對縣裡縣令稍微跪得晚了些,都要被荊條抽、被常行杖打,她可是對公主說了謊,豈不是要被剪斷指、剪斷腳!
她慌極了、怕極了!終日躲著以淚洗面,說自己額上被刺了字,不想露臉、不想見人!
長公主沒有勉強,還讓人給她送來了許多頂帷帽。她在屋中時時戴著,怕到連覺都不敢睡,生怕一醒來就大禍臨頭。
但是,她沒被發現。
她戴著帷帽去觀了斬首、葬了親人,直到坐著長公主的馬車離開滏陽,她都沒有沒發現!
後來她想,也對,這些貴人眼高於頂,哪裡真的會在意誰是花緇。她們不過是要個善待、厚待忠臣的名兒。
但即使這樣想,她也還是怕。
剛到東都的那幾年,她總是不停地做噩夢,夢到自己的真實身份被發現,接著便是心臟狂跳、渾身麻痹著驚醒。
她對長公主的懼怕愈發得強烈。
怕到只是想起長公主,骨頭都會開始打顫。
即使她已經是花緇了。即使原來的那個裘二娘已經死在了滏陽的那間柴房、屍肉也許早就被野狗鷲鳥分食。可她仍然不敢待在長公主的身邊。
所以,剛到東都時,她就又用自己額上的刺字、小心翼翼地求長公主說她不想見人。
這次她還是如願了。但是,又沒有完全如願。
長公主將她安置在了她出家的道觀,讓她留在那兒打理侍奉,常年見不到幾個外人。
可每當長公主要隱姓埋名出遠門,就總是會去帶上她、讓她做隨行的婢女。
於是,她好容易平復下來的心又要開始不停不停地惴惴不安。一次又一次,上洛、襄武、春陵、汝陰、遼山、范陽……
可扶光郡主卻說,長公主不可能不知道她不是花緇。
如果長公主知道,如果長公主從一開始就什麼都知道……那她這麼多年因此而受的啃噬和痛苦,到底算什麼……
「郡主,你與陸小郎君的事,我聽說了。」
因為劇烈的痛與恨,花緇反而更鎮定清醒了。
她盯著陸扶光,雙眼如夜中幽亮的狼目,「你們早已花前月下,背著人,談盡了情和愛,可當有外人在時,你們卻疏離又守禮地只是世子、郡主,只是堂兄、堂妹,讓別人誰也看不出你們有染。跟你阿娘當年,好生得像啊。」
看到小貴人變了的臉色,報復的快意讓花緇連肉、體的痛都忘了。
她接著看向了瞿玄青,對著她,大到快要撕裂般地咧開嘴角,露出了一個無比譏嘲的笑。
當年,雖然常在外伴於長公主左右,但花緇從來都不知道長公主隱跡藏名著出去到底是為了什麼、具體又做了什麼。
長公主並不是時時帶著她,回來後也不會同她交代,就算當著她的面說了什麼,她也總是聽不懂。
什麼「最信得過、最值得託付」,她於長公主,不過就是個伺候衣食的侍婢而已。
可瞿小郎君不一樣。
幾次喬裝外出,他與長公主都形影不離。
他們同進同出,同吃,也同住。
也是那個時候,花緇才知道,原來,人和人是真的可以只靠一個眼神就能知道對方的所思所想。
書上的「眼意心期」,寫的就是他們的樣子。
但當她留意後才發現,整個東都,竟沒有一個人看出長公主與瞿小郎君的男女之情。
他們在眾人面前,也會
說笑,也會聊詩聊畫、談天論地,可也僅僅如此,兩人望向對方的眼神中沒有半分情愫,與她曾見過的完全不同。
都是騙子。
她是騙子。
他們也是騙子。
不過,她沒想到,他們居然連瞿玄青也騙了。
去年再遇瞿玄青時,她是真的快要活不下去了,所以想也沒想,脫口就將她和段郎的兒子說成了是和瞿小郎君的。而後,她又急忙地將許多瞿小郎君與長公主之間的事換成了和她的。
眼看好像能騙過去了,她卻聽瞿玄青提起了瞿小郎君的那封家書。<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長公主?
她知道公主很尊貴,但又想像不出到底有多尊貴。
她曾在街上看到縣令坐轎出行,周圍的百姓全俯首貼地地跪著、屏聲息氣。在她看來,那已經是如天般高的尊貴人了。
恍恍惚惚地、醉了似的沉溺在食物里,吃完了一頓飯,她在侍婢們的勸說下躺回了床榻,在那片散著安神香氣的羅衾錦褥中越陷越深,睡了過去。
睡醒了,再用藥,再吃飯。
然後再睡去,再睡醒。
終而復始,不知道過了多久,等她聽到長公主要來見她時,她才意識到,她一直沒能說出自己不是花緇。
她應該說的。
可在見到長公主後,她還是沒說。
她沒說自己是花緇,也沒說自己不是花緇,只是默默地聽長公主用「花小娘子」叫著她,聽她向她說那份罪證如何重要,說那縣令馬上就會被問斬,說花家大義、要給他們厚葬。
太久了。
她沒有否認已經太久了。
久到她已經沒辦法再將真話說出來了。
長公主離開後,後怕向她湧來。她這時才想到,她不可能就此成為花緇,就算花緇的家人全死了,在這座花緇長大的滏陽,也肯定有人認識花緇,她只要一露面,就會被戳穿。
對縣裡縣令稍微跪得晚了些,都要被荊條抽、被常行杖打,她可是對公主說了謊,豈不是要被剪斷指、剪斷腳!
她慌極了、怕極了!終日躲著以淚洗面,說自己額上被刺了字,不想露臉、不想見人!
長公主沒有勉強,還讓人給她送來了許多頂帷帽。她在屋中時時戴著,怕到連覺都不敢睡,生怕一醒來就大禍臨頭。
但是,她沒被發現。
她戴著帷帽去觀了斬首、葬了親人,直到坐著長公主的馬車離開滏陽,她都沒有沒發現!
後來她想,也對,這些貴人眼高於頂,哪裡真的會在意誰是花緇。她們不過是要個善待、厚待忠臣的名兒。
但即使這樣想,她也還是怕。
剛到東都的那幾年,她總是不停地做噩夢,夢到自己的真實身份被發現,接著便是心臟狂跳、渾身麻痹著驚醒。
她對長公主的懼怕愈發得強烈。
怕到只是想起長公主,骨頭都會開始打顫。
即使她已經是花緇了。即使原來的那個裘二娘已經死在了滏陽的那間柴房、屍肉也許早就被野狗鷲鳥分食。可她仍然不敢待在長公主的身邊。
所以,剛到東都時,她就又用自己額上的刺字、小心翼翼地求長公主說她不想見人。
這次她還是如願了。但是,又沒有完全如願。
長公主將她安置在了她出家的道觀,讓她留在那兒打理侍奉,常年見不到幾個外人。
可每當長公主要隱姓埋名出遠門,就總是會去帶上她、讓她做隨行的婢女。
於是,她好容易平復下來的心又要開始不停不停地惴惴不安。一次又一次,上洛、襄武、春陵、汝陰、遼山、范陽……
可扶光郡主卻說,長公主不可能不知道她不是花緇。
如果長公主知道,如果長公主從一開始就什麼都知道……那她這麼多年因此而受的啃噬和痛苦,到底算什麼……
「郡主,你與陸小郎君的事,我聽說了。」
因為劇烈的痛與恨,花緇反而更鎮定清醒了。
她盯著陸扶光,雙眼如夜中幽亮的狼目,「你們早已花前月下,背著人,談盡了情和愛,可當有外人在時,你們卻疏離又守禮地只是世子、郡主,只是堂兄、堂妹,讓別人誰也看不出你們有染。跟你阿娘當年,好生得像啊。」
看到小貴人變了的臉色,報復的快意讓花緇連肉、體的痛都忘了。
她接著看向了瞿玄青,對著她,大到快要撕裂般地咧開嘴角,露出了一個無比譏嘲的笑。
當年,雖然常在外伴於長公主左右,但花緇從來都不知道長公主隱跡藏名著出去到底是為了什麼、具體又做了什麼。
長公主並不是時時帶著她,回來後也不會同她交代,就算當著她的面說了什麼,她也總是聽不懂。
什麼「最信得過、最值得託付」,她於長公主,不過就是個伺候衣食的侍婢而已。
可瞿小郎君不一樣。
幾次喬裝外出,他與長公主都形影不離。
他們同進同出,同吃,也同住。
也是那個時候,花緇才知道,原來,人和人是真的可以只靠一個眼神就能知道對方的所思所想。
書上的「眼意心期」,寫的就是他們的樣子。
但當她留意後才發現,整個東都,竟沒有一個人看出長公主與瞿小郎君的男女之情。
他們在眾人面前,也會
說笑,也會聊詩聊畫、談天論地,可也僅僅如此,兩人望向對方的眼神中沒有半分情愫,與她曾見過的完全不同。
都是騙子。
她是騙子。
他們也是騙子。
不過,她沒想到,他們居然連瞿玄青也騙了。
去年再遇瞿玄青時,她是真的快要活不下去了,所以想也沒想,脫口就將她和段郎的兒子說成了是和瞿小郎君的。而後,她又急忙地將許多瞿小郎君與長公主之間的事換成了和她的。
眼看好像能騙過去了,她卻聽瞿玄青提起了瞿小郎君的那封家書。<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