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羽邑的帝君慶典如期舉行,今年青宮大覡任命一位新神使,並給授予他稱謂:覡鴒。

  青露從此成為青宮之覡,「覡鴒」將是他伴隨終身的稱呼。

  覡鴒莊穆地站在祭壇上,他身形高挑,年輕力壯,有顆很有智慧的腦袋,而且頗受羽邑居民的愛戴。

  他的巫服與巫冠華美,髮髻上插著一件由玄夷城玉匠製作的玉梳,那是青南在三年前就為他準備的賀禮。

  麂子受邀參加帝君慶典,成為稀罕的岱夷嘉賓,簇地派來兩名使者,並帶來簇地王妃對新神使的祝福與禮物。

  第55章

  是從何時萌生出遷徙的念頭呢?若是詢問羽邑居民, 他們自個也說不清楚。

  也許是因為每年雨季必到訪的洪災,與及洪災過後的瘟疫使生活日益艱難;也許是因為年年上升的水位,使屋捨不得不往更高處搬, 一大堆人擠在一起;也許是因為去年發現宮城的南牆坍塌, 宮城自此無法圍合,而且羽邑再也無力營建新城牆。

  羽邑是一座建於數百年前的都邑, 它的城牆絕大部分年久失修,似乎再來一兩次大洪災, 就將土崩瓦解。

  當羽邑的牆城大面積坍塌時,西城牆肯定還很牢固, 因為它曾經修補過, 主持工事的人正是玄暘。

  只剩一堵牆,可擋不住一次次從山上傾泄而下的山洪。

  是從何時萌生出遷徙的念頭呢?若是詢問羽邑居民, 有的人會說因為青宮大覡離世了,新任的青宮之主決定遷徙。

  青宮大覡在世時,肯定不會同意這種事。

  羽邑人偶爾會思考,這麼多人能遷到哪去,住的怎麼辦, 吃的怎麼辦, 神使連羽邑的青宮也不要了嗎?

  秋收到來, 田裡的稻子大多沒有結穗, 又白忙活一場,羽邑人對這種事習以為常, 秋收過後, 他們繼續過捕魚撈螺, 採集山味的生活。

  委麓的貿易小隊跟往年一樣在秋收前後過來,領隊還是朱崗, 他們夏時已經來過一趟,這趟過來,隊員們跟羽邑的老熟人抱怨路難走,過沼澤地弄得一身污泥,如果不是近來羽邑人手裡有不少新奇東西,他們明年實在是不想來。

  「說不定明年我們就搬到別的地方去了。」

  「你們要搬往哪去?」

  「不知道呢,仲溪,你知道嗎?」

  「得問問垣崮,他這些日子不是經常和覡鷺外出,就是去外頭找尋適合居住的地方。不說覡鷺,連覡鴒(青露)也總是牽著他的馬,一出去就是好幾天,要我看,肯定也是在為這件事忙活。」

  仲溪坐在自家門口,正在編織捕魚用的竹簍,他停下勞作,與鄰居交談著。

  「我看這地方早晚要被水淹沒,你們再不搬走都得變成魚。」

  一名委麓少年仰起頭,手指青宮,繼續說道:「不知道青宮搬家時能不能拿點好東西出來,我阿爹近來常去魚埠,有許多魚埠的好物可以交易,就是都山的玉料,我阿爹也有好幾塊呢!」

  朱崗瞪了委麓少年一眼,制止兒子手指青宮亂說話。

  「我不想再了,今年又是空穗,結不出稻子。朱崗,你們什麼時候去魚埠做交易,我收拾收拾家裡的東西,和你們一起去。」

  有位羽邑的年輕人皺著眉頭跟朱崗講述,大概不是玩笑話。

  青南坐在嶂山南麓的一處山崖上,山下是一大片谷地,一條河流貫穿其中,谷地平坦,生機勃勃,他一早便在谷地走動,此時天近黃昏,感到些許疲憊,便到樹蔭下歇息。

  河邊有兩個小小的身影,那是覡鴒與垣崮身影。

  聽見身後的腳步聲,青南回頭,見一人快速穿過茂密的林地,正朝他走來,那人背著弓箭,肩扛一隻獵物,兩根黑色羽毛在頭上飄動,是烏狶。

  在山野露營,升起營火,烹煮食材,這樣的生活早習以為常。

  天快黑時,覡鴒與垣崮才登上山崖,尋著火光來到營地,與青南、烏狶會合。

  粗陋的營地,簡單能果腹的食物,烏狶一邊炙烤鹿肉,一邊聽夥伴們圍著篝火討論在哪裡搭建瞭望台,在哪裡營建祠廟,怎麼挖壕溝,範圍該多大。

  他們在此地已經待了好幾天,之前他們看過不少地方,唯獨對這一塊谷地情有獨鍾,顯然已經敲定這裡將是日後的家園。

  烏狶是位獵人,對營建聚落這種事沒有見解,只想到這裡山林廣袤,鹿群眾多,若是搬來此地,他家日後不愁吃穿。

  「此處極好,有大而平坦的台地營建屋舍,谷地的土壤肥沃種點什麼都有好收成,就是離羽邑太遠,走來得花費一日路程,尾埠那幫傢伙又該抱怨,說什麼不想搬,不過隨他們去了。」

  垣崮啃著一根烤鹿排,用一隻油膩的手指在一塊木板上方隔空比劃,木板上繪著嶂山南麓的地勢圖。

  「等他們見到北面那一大片漆樹林,會同意搬過來。」覡鴒回道。

  「祠廟需在正北方向營建,覡鴒,你明早隨我登高,我們將方位測量出來。」

  青南手指輕輕點在木板的一個位置上,胸有成竹,仿佛早就在心中規劃好了聚落的全部布局。

  覡鴒喝口熱湯,他擱下陶碗,看向青南,回道:「好,覡鷺覺得祭壇與兆域(墳地)該如何規劃?」

  「建在東面台地上,祭壇將正對嶂山主峰,台地之下則是兆域,可在兆域內建域溝,以免此處地勢較低,雨季時有水漫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