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無法想像漆盒中裝的到底是怎樣的珍奇。
老玄夷君的嗣子是玄邴,玄邴不可能遣人千里迢迢抵達羽邑,贈予青南這般貴重的物品,他們之間不存在如此深厚的情誼。
輕輕掀開盒蓋,盒中用絲綢包裹著什麼物品,青南取出一看,是兩件玉器,一件是極具羽邑風格的玉梳,一件是造型別致,巧奪天工的岱夷玉簪。
在漆盒底部還有枚木簡,上面寫了一行字,是地中文。
青南將木簡拿起,逐字釋讀:「青青……南土,思之……念之。」
青青南土,思之念之。
雙手攢緊竹簡,青南激動之下險些將它掰斷。
這一定是玄暘的字!
玄暘幼年在文邑宮城住過三年,與王族子弟一同接受教育,他能讀寫文邑文字並不令人意外。
他思念的哪是什麼南方,而是一位南方之人。
是青南。
為何去年秋時,玄暘沒有來盤城赴約,困住他的也許不是文邑的戰事,而是玄夷城突發的變故。
顯然,玄暘就是新任的玄夷君。
人們相信巫祝有預見的能力,青南不知道自己是否真得具有,但他對玄暘會成為玄夷君這件事竟絲毫不感到意外。
玄暘確實有王者之氣象。
五彩漆盒中裝的兩件玉器,一件是三年前青南委託玄夷城老玉匠製作的玉梳,另一件玉簪才是玄暘給青南的禮物。
青南在玄夷城時,曾委託玉匠將一塊都山玉玉料製作成玉梳,暗自打算青露成為神使那天做為賀禮。
麂子來得真及時,羽邑即將舉行帝君祭祀,青露會在這天被青宮大覡任命為神使。
玄暘贈送青南的那件玉簪,從玉料的質地看竟是塊稀罕的西離白玉,白玉無暇,細膩如油脂,材料極難獲取,而它的琢玉工藝更是精美絕倫,竹節造型的碧玉簪挺,嵌入西離白玉製作的扇形簪首,簪首鏤空,簪面兩端各綴上一枚打磨圓潤的綠松石片,造型優雅又肅穆。
這樣的器物,往往需要最精湛的玉匠花費數年時間才能製成,無論從材質還是工藝看,它都是一件玄夷城不可多得的珍寶,唯有國君及其配偶才能擁有的玉飾。
指腹輕輕摩挲玉簪,青南陷入思緒之中。
麂子在一棟舒適的屋舍里美美睡了一覺,第二日清早才去見青南,青南領他登上郭城城牆,一睹羽邑的全貌。麂子對羽人族的風土與習俗十分好奇,對這樣一座宏大且處處呈現出頹敗的古城亦表露出驚詫、惋惜之情。
兩人登下城樓,沿著荒涼的北區行進,進入蓮花怒放的池苑廢墟,在一處垮塌的牆體上坐下,借樹影庇蔭,麂子開始講述去年夏天發生的事情。
「那會老國君的身體實在不行了,但凡玄夷城有眼睛的人都知道只要老國君去世,玄夷城就得出大事,人們私下議論,心裡恐慌不安。
為什麼這麼說呢?
覡鷺應該聽說過玄邴有位異母兄長吧,他叫玄谷,那惡徒母親是個霽夷人,出身低微。老國君將玄邴立為嗣子,可是玄谷就不是什麼善人,他為立嗣的事心裡怨恨,暗中與霽夷人勾結。
老國君的身體一直不好,玄邴又貪戀杯中酒,對管理城中事務不上心,漸漸人們就對他生出不滿來,尤其他的親信都是大皋城人,這些大皋城人終日與玄邴飲酒尋樂,平時又十分驕橫,都不知道誤了多少事,得罪了多少人。
國人就有了想法,覺得玄邴偏心外人,對他更加不滿。
玄谷趁機拉攏不少人,想要奪取玄邴的嗣子之位,也是從這時開始,有一夥霽夷人來到玄夷城,被玄谷養在身邊,都是些兇狠好鬥的惡人。
玄邴也知道國人漸漸厭惡他,他也日益消沉,對什麼事都不管不顧。
要是玄暘在,玄邴向來聽玄暘的話,還能勸告他幾句,可惜我們派人去文邑找玄暘,沒找著,只聽說文邑王派玄暘出使大鷹城,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
麂子搖了搖頭,嘆息:「那時要是能將玄暘找回來就好了,也不會發生後面的事情。」
青南在一旁靜靜傾聽,沒有打斷麂子的講述。
「我記得那日玄邴去探看病重的老國君,出來對我跟幾位一起長大的夥伴說,他說:『老傢伙一點也不遵守自己發過的誓言,我不能昧著良心,日後叫我的子孫受人譏笑,你們快去將暘哥找回來,玄夷君本來就該他來當!』
玄邴是這樣的人,他清楚自己的才能遠不如玄暘,也感念玄暘的恩情,一直都不想當嗣子,感到愧疚,可是老國君與國君夫人又硬是逼迫他。
他心裡很痛苦,才一直飲酒消愁。
我曾聽老巫祝說,當年玄暘的父親將國君之位讓出,我們老國君在祠廟發誓,說日後他將立賢不立親。
如果兄弟之中有賢能的兒子,而自己的兒子又比不上,他會立兄弟的兒子做嗣子。
按誓言,老國君應該立玄暘做嗣子,國人也都這麼認為。
所以玄邴才說老國君違背誓言,又說自己的子孫要受人譏笑。
玄邴遣人去文邑找玄暘,我也想將玄暘找回來,就動身趕往地中。」
麂子稍作停頓,他坐在殘垣斷壁中,見到勃勃生機,成片怒放的蓮花,似乎因這樣奇景而走神,或者只是單純的說累了,過了好一會兒才繼續他的講述。
「我知道老國君撐不了幾天,玄夷城又有傳聞說只要老國君一死,霽夷君的軍隊就將渡過霽水,出兵協助玄谷成為新的玄夷君。
老玄夷君的嗣子是玄邴,玄邴不可能遣人千里迢迢抵達羽邑,贈予青南這般貴重的物品,他們之間不存在如此深厚的情誼。
輕輕掀開盒蓋,盒中用絲綢包裹著什麼物品,青南取出一看,是兩件玉器,一件是極具羽邑風格的玉梳,一件是造型別致,巧奪天工的岱夷玉簪。
在漆盒底部還有枚木簡,上面寫了一行字,是地中文。
青南將木簡拿起,逐字釋讀:「青青……南土,思之……念之。」
青青南土,思之念之。
雙手攢緊竹簡,青南激動之下險些將它掰斷。
這一定是玄暘的字!
玄暘幼年在文邑宮城住過三年,與王族子弟一同接受教育,他能讀寫文邑文字並不令人意外。
他思念的哪是什麼南方,而是一位南方之人。
是青南。
為何去年秋時,玄暘沒有來盤城赴約,困住他的也許不是文邑的戰事,而是玄夷城突發的變故。
顯然,玄暘就是新任的玄夷君。
人們相信巫祝有預見的能力,青南不知道自己是否真得具有,但他對玄暘會成為玄夷君這件事竟絲毫不感到意外。
玄暘確實有王者之氣象。
五彩漆盒中裝的兩件玉器,一件是三年前青南委託玄夷城老玉匠製作的玉梳,另一件玉簪才是玄暘給青南的禮物。
青南在玄夷城時,曾委託玉匠將一塊都山玉玉料製作成玉梳,暗自打算青露成為神使那天做為賀禮。
麂子來得真及時,羽邑即將舉行帝君祭祀,青露會在這天被青宮大覡任命為神使。
玄暘贈送青南的那件玉簪,從玉料的質地看竟是塊稀罕的西離白玉,白玉無暇,細膩如油脂,材料極難獲取,而它的琢玉工藝更是精美絕倫,竹節造型的碧玉簪挺,嵌入西離白玉製作的扇形簪首,簪首鏤空,簪面兩端各綴上一枚打磨圓潤的綠松石片,造型優雅又肅穆。
這樣的器物,往往需要最精湛的玉匠花費數年時間才能製成,無論從材質還是工藝看,它都是一件玄夷城不可多得的珍寶,唯有國君及其配偶才能擁有的玉飾。
指腹輕輕摩挲玉簪,青南陷入思緒之中。
麂子在一棟舒適的屋舍里美美睡了一覺,第二日清早才去見青南,青南領他登上郭城城牆,一睹羽邑的全貌。麂子對羽人族的風土與習俗十分好奇,對這樣一座宏大且處處呈現出頹敗的古城亦表露出驚詫、惋惜之情。
兩人登下城樓,沿著荒涼的北區行進,進入蓮花怒放的池苑廢墟,在一處垮塌的牆體上坐下,借樹影庇蔭,麂子開始講述去年夏天發生的事情。
「那會老國君的身體實在不行了,但凡玄夷城有眼睛的人都知道只要老國君去世,玄夷城就得出大事,人們私下議論,心裡恐慌不安。
為什麼這麼說呢?
覡鷺應該聽說過玄邴有位異母兄長吧,他叫玄谷,那惡徒母親是個霽夷人,出身低微。老國君將玄邴立為嗣子,可是玄谷就不是什麼善人,他為立嗣的事心裡怨恨,暗中與霽夷人勾結。
老國君的身體一直不好,玄邴又貪戀杯中酒,對管理城中事務不上心,漸漸人們就對他生出不滿來,尤其他的親信都是大皋城人,這些大皋城人終日與玄邴飲酒尋樂,平時又十分驕橫,都不知道誤了多少事,得罪了多少人。
國人就有了想法,覺得玄邴偏心外人,對他更加不滿。
玄谷趁機拉攏不少人,想要奪取玄邴的嗣子之位,也是從這時開始,有一夥霽夷人來到玄夷城,被玄谷養在身邊,都是些兇狠好鬥的惡人。
玄邴也知道國人漸漸厭惡他,他也日益消沉,對什麼事都不管不顧。
要是玄暘在,玄邴向來聽玄暘的話,還能勸告他幾句,可惜我們派人去文邑找玄暘,沒找著,只聽說文邑王派玄暘出使大鷹城,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
麂子搖了搖頭,嘆息:「那時要是能將玄暘找回來就好了,也不會發生後面的事情。」
青南在一旁靜靜傾聽,沒有打斷麂子的講述。
「我記得那日玄邴去探看病重的老國君,出來對我跟幾位一起長大的夥伴說,他說:『老傢伙一點也不遵守自己發過的誓言,我不能昧著良心,日後叫我的子孫受人譏笑,你們快去將暘哥找回來,玄夷君本來就該他來當!』
玄邴是這樣的人,他清楚自己的才能遠不如玄暘,也感念玄暘的恩情,一直都不想當嗣子,感到愧疚,可是老國君與國君夫人又硬是逼迫他。
他心裡很痛苦,才一直飲酒消愁。
我曾聽老巫祝說,當年玄暘的父親將國君之位讓出,我們老國君在祠廟發誓,說日後他將立賢不立親。
如果兄弟之中有賢能的兒子,而自己的兒子又比不上,他會立兄弟的兒子做嗣子。
按誓言,老國君應該立玄暘做嗣子,國人也都這麼認為。
所以玄邴才說老國君違背誓言,又說自己的子孫要受人譏笑。
玄邴遣人去文邑找玄暘,我也想將玄暘找回來,就動身趕往地中。」
麂子稍作停頓,他坐在殘垣斷壁中,見到勃勃生機,成片怒放的蓮花,似乎因這樣奇景而走神,或者只是單純的說累了,過了好一會兒才繼續他的講述。
「我知道老國君撐不了幾天,玄夷城又有傳聞說只要老國君一死,霽夷君的軍隊就將渡過霽水,出兵協助玄谷成為新的玄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