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青南回道:「我依據熱病的症狀將當地的巫藥配方做了增減,還不知療效如何。」
青南將小陶罐遞向隼跖,隼跖接過去,低頭嗅了下藥粉,又將陶罐還給青南,他說:「杏坡那邊有戶人家,那戶人家的娃娃因為熱病號哭數夜,我見狢巫去過,沒能治好那娃娃,再這麼拖下去就要沒命了。小娃娃實在難養,長至七八歲才有守護神看護,才不容易夭折。」
「我還有一味藥需要研磨,稍後,我過去看看。」青南回道。
「我和你去。」
隼跖解下蓑衣,坐在火塘邊烤火。
與西離人交談,青南需要一位轉述人。
邊烤火邊環視周邊,隼跖看見木案下的籃子與及籃子中半成品的衣物,那樣式顯然是條羊毛斗篷,青露懂紡織,手很巧。
「你們東西不少,回程得有一匹馬來馱運。」
聽見隼跖的話,青南抬起頭:「唯有懂得馴馬技巧的人才能驅役馬兒,西離人嚴禁將這方面的知識傳授外人,再說回程還得翻山過河,人能通行的地方,馬不一定行。大部分東西都不會帶回去,路途遙遠,只會攜帶必要的物品。」
「就像玄暘,一件斗篷,一副弓箭,腰間幾樣隨身小工具,從南走到北,從北走到南。」隼跖說道。
隼跖隨口提起的這個人,青南自從離開大鷹城後就極少提起。
玄暘。
玄暘離開大鷹城那個凌晨,下過一場小雨,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氣息,空中的月明亮而皚潔,無論是氣味,或月亮,在寢室的門窗緊閉時是聞不到也看不見,直到有人打開了一扇窗。
將屋中兩人的氣息沖淡,讓風拂去沾染在衣衫上,屬於青宮之覡身上獨有的香氣,那是熟悉的鬯酒氣息,打開窗戶的人不想帶走這份會令他眷戀不舍的味道,氣息的主人能輕易改變他屬於旅人的浪蕩性情,能令他寸步難行。
油燈在風中險些熄滅,直到它被青南拿到避風的角落。
燈火於漆黑的屋中宛如螢火,潮濕的空氣撲在臉上,眼瞼合上,又緩緩睜開,能模模糊糊看見夜幕中庭院的輪廓,看到遠離樹梢掛在東方的月亮。
當月亮隱匿,太陽升起,日夜便完成新一輪交換。
將目光從月亮上移開,玄暘彎下身,撿起昨夜脫去的衣物穿上,他穿戴的動作麻利,很快把披散在肩上的長髮也束起。
「城中有支江皋族旅隊,他們攜帶大皋城製作的白陶、鷹笄與及玉虎頭項飾前來大鷹城做交易,我從鷹膺那兒打聽到,他們秋天會離開,在盤城乘船,渡江返回大皋城。青南,你從大鷹城前往西離,路途上不耽誤的話,四個月內能往返,你回程可以跟隨這群江皋人南下。
懷水的源頭便在大皋城,你沿懷水而下,抵達魚埠,再從魚埠返回羽邑。這條路最是便捷,也最安全。具體路線我畫在一張皮子裡,放在木案上。」
木案上有一卷皮革,青南移動油燈的時候就發現,此時才將它拿起,打開察看。
走這條路線,意味著青南不會再途徑文邑,也不可能路過玄夷城,回程他與玄暘不會有碰面的機會。
這條路線最短,也最安全,不用橫穿戰火紛紛的高地與動盪的地中。
這是最佳選擇。
「我見過這支旅隊,就住在冶煉作坊旁,他們都是大皋城人,聽聞他們是大皋君親派的旅隊,時常前往高地做交易,熟悉路途。」青南的手指摩挲那捲繪有路線圖的皮革,他的聲音平和。
凌晨的風吹拂進室內,青南身上的絲織物輕盈飄動,他穿著貼身衣物,長發披散,五官輪廓隱匿闌珊的燈火中。
「西離近年變得又干又冷,有苦寒之地的稱呼,那裡不同南方,你們夜晚宿營要留心,夜間常有氣溫驟降的情況,人與家畜在野地里凍死的事時有發生。西離廣闊,聚落與聚落之間往往離得很遠,是旅隊在連接這些地方,旅隊途徑的路往往也是劫匪出沒的地方,務必小心通行。」
玄暘披上斗篷,拿起一串嘩嘩直響的東西,那是旅人隨身的各式小工具,他將它掛在腰間。
青南回道:「這些事,我有耳聞。」
穿戴整齊,玄暘在青南身旁坐下,他從布包中取出一樣東西,遞給青南。
一件小巧的木骨製品,上面刻有岱夷符號,繫著條短繩,嶄新。
「何物?」
「護身符,我做的。」
顯然是岱夷的護身符,而且還是趕工製作的,嶄新。
「我是巫祝。」青南似乎笑了。
「知道。」
玄暘摸了下他的臉,青南抬起臉龐,果然嘴角有淡淡笑意。
身為巫祝經常送別人護身符,還是第一次收到他人送的護身符。
「西離常有疫病發生,熱病最為常見,感染後便體乏無力,四肢酸疼,有些人能自愈,有些人會落下病根。此病似乎沒有治癒的方法,只聽說多發生在圈養家畜的人家。西離人相信災厄降臨前必有徵兆,路途要是借宿的人家中有家畜流產,就立即離開,不要靠近。」
玄暘的話讓青南感到詫異,他說:「我以為你從不相信徵兆。」
玄暘說:「西離歷來危險,高地人與它鄰近,但很少有高地人去西離。傳聞西離有比西離疫更危險的疫病,不得不謹慎。所謂的徵兆,也許毫無關係,也許有那麼點聯繫。」
青南將小陶罐遞向隼跖,隼跖接過去,低頭嗅了下藥粉,又將陶罐還給青南,他說:「杏坡那邊有戶人家,那戶人家的娃娃因為熱病號哭數夜,我見狢巫去過,沒能治好那娃娃,再這麼拖下去就要沒命了。小娃娃實在難養,長至七八歲才有守護神看護,才不容易夭折。」
「我還有一味藥需要研磨,稍後,我過去看看。」青南回道。
「我和你去。」
隼跖解下蓑衣,坐在火塘邊烤火。
與西離人交談,青南需要一位轉述人。
邊烤火邊環視周邊,隼跖看見木案下的籃子與及籃子中半成品的衣物,那樣式顯然是條羊毛斗篷,青露懂紡織,手很巧。
「你們東西不少,回程得有一匹馬來馱運。」
聽見隼跖的話,青南抬起頭:「唯有懂得馴馬技巧的人才能驅役馬兒,西離人嚴禁將這方面的知識傳授外人,再說回程還得翻山過河,人能通行的地方,馬不一定行。大部分東西都不會帶回去,路途遙遠,只會攜帶必要的物品。」
「就像玄暘,一件斗篷,一副弓箭,腰間幾樣隨身小工具,從南走到北,從北走到南。」隼跖說道。
隼跖隨口提起的這個人,青南自從離開大鷹城後就極少提起。
玄暘。
玄暘離開大鷹城那個凌晨,下過一場小雨,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氣息,空中的月明亮而皚潔,無論是氣味,或月亮,在寢室的門窗緊閉時是聞不到也看不見,直到有人打開了一扇窗。
將屋中兩人的氣息沖淡,讓風拂去沾染在衣衫上,屬於青宮之覡身上獨有的香氣,那是熟悉的鬯酒氣息,打開窗戶的人不想帶走這份會令他眷戀不舍的味道,氣息的主人能輕易改變他屬於旅人的浪蕩性情,能令他寸步難行。
油燈在風中險些熄滅,直到它被青南拿到避風的角落。
燈火於漆黑的屋中宛如螢火,潮濕的空氣撲在臉上,眼瞼合上,又緩緩睜開,能模模糊糊看見夜幕中庭院的輪廓,看到遠離樹梢掛在東方的月亮。
當月亮隱匿,太陽升起,日夜便完成新一輪交換。
將目光從月亮上移開,玄暘彎下身,撿起昨夜脫去的衣物穿上,他穿戴的動作麻利,很快把披散在肩上的長髮也束起。
「城中有支江皋族旅隊,他們攜帶大皋城製作的白陶、鷹笄與及玉虎頭項飾前來大鷹城做交易,我從鷹膺那兒打聽到,他們秋天會離開,在盤城乘船,渡江返回大皋城。青南,你從大鷹城前往西離,路途上不耽誤的話,四個月內能往返,你回程可以跟隨這群江皋人南下。
懷水的源頭便在大皋城,你沿懷水而下,抵達魚埠,再從魚埠返回羽邑。這條路最是便捷,也最安全。具體路線我畫在一張皮子裡,放在木案上。」
木案上有一卷皮革,青南移動油燈的時候就發現,此時才將它拿起,打開察看。
走這條路線,意味著青南不會再途徑文邑,也不可能路過玄夷城,回程他與玄暘不會有碰面的機會。
這條路線最短,也最安全,不用橫穿戰火紛紛的高地與動盪的地中。
這是最佳選擇。
「我見過這支旅隊,就住在冶煉作坊旁,他們都是大皋城人,聽聞他們是大皋君親派的旅隊,時常前往高地做交易,熟悉路途。」青南的手指摩挲那捲繪有路線圖的皮革,他的聲音平和。
凌晨的風吹拂進室內,青南身上的絲織物輕盈飄動,他穿著貼身衣物,長發披散,五官輪廓隱匿闌珊的燈火中。
「西離近年變得又干又冷,有苦寒之地的稱呼,那裡不同南方,你們夜晚宿營要留心,夜間常有氣溫驟降的情況,人與家畜在野地里凍死的事時有發生。西離廣闊,聚落與聚落之間往往離得很遠,是旅隊在連接這些地方,旅隊途徑的路往往也是劫匪出沒的地方,務必小心通行。」
玄暘披上斗篷,拿起一串嘩嘩直響的東西,那是旅人隨身的各式小工具,他將它掛在腰間。
青南回道:「這些事,我有耳聞。」
穿戴整齊,玄暘在青南身旁坐下,他從布包中取出一樣東西,遞給青南。
一件小巧的木骨製品,上面刻有岱夷符號,繫著條短繩,嶄新。
「何物?」
「護身符,我做的。」
顯然是岱夷的護身符,而且還是趕工製作的,嶄新。
「我是巫祝。」青南似乎笑了。
「知道。」
玄暘摸了下他的臉,青南抬起臉龐,果然嘴角有淡淡笑意。
身為巫祝經常送別人護身符,還是第一次收到他人送的護身符。
「西離常有疫病發生,熱病最為常見,感染後便體乏無力,四肢酸疼,有些人能自愈,有些人會落下病根。此病似乎沒有治癒的方法,只聽說多發生在圈養家畜的人家。西離人相信災厄降臨前必有徵兆,路途要是借宿的人家中有家畜流產,就立即離開,不要靠近。」
玄暘的話讓青南感到詫異,他說:「我以為你從不相信徵兆。」
玄暘說:「西離歷來危險,高地人與它鄰近,但很少有高地人去西離。傳聞西離有比西離疫更危險的疫病,不得不謹慎。所謂的徵兆,也許毫無關係,也許有那麼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