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他記得預示夢那一本《萬古帝尊》中的大部分重要劇情,不管是東泉水患還是西南的疫疾,甚至之後北境的戰亂,若干年後的地動之災等等……
即便「謝桐」在處理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這些發生過的故事,都一一顯示在書中,又照應進了現實里。
而在《萬古帝尊》里,謝桐明明記得清楚,關於西南疫疾一事,從頭到尾都沒有安昌王此人的參與。
書中,疫病的解決,是因「謝桐」下令燒了曲田一整座主城,斷了疫疾流傳的源頭,再加上宮中御醫署的努力,以及嚴加管控,才將災病遏制下去。
直至謝桐閱讀到的劇情末尾,聞端率兵入宮,君臣決裂那一日,也始終沒有出現安昌王的影子。
「朕想知道理由。」謝桐冷靜道。
他要知道,夢裡夢外,安昌王的舉動截然不同的理由。
……更想知道,預示夢的「謝桐」,與聞端一步步走到決裂之日的理由。
——不能急,一步一步來。
謝桐蹙了下眉,意識到自己又不自覺地開始焦躁,於是強壓下那股情緒,看向安昌王。
安昌王聽見他的問話,先是明顯地愣了一下,而後忍不住大笑出聲。
「聖上來這骯髒地,就是為了問這個?」
他笑著搖搖頭,蓬頭垢面像個瘋子似的:「那本王也不怕告訴你,早在當年被父皇逐出京城那一日,本王便盼著今天!」
「每一日每一夜,無時無刻……」
安昌王猛地向前一撲,乾瘦的手抓住鐵欄,睜大了眼睛道:
「本王都想回到宮中,殺了那姓聞的,殺了那有眼無珠的昏君,殺了你這鳩占鵲巢的偽帝!」
「要不是、要不是——」
他嘴裡念念有詞:「要不是你和那姓聞的突然轉了性,京中突然就沒了動靜,本王也不會兵行險著,必定等著你倆斗得你死我活的好戲,哈哈哈!」
安昌王說話顛三倒四瘋癲無狀,謝桐擰著眉聽了好一會兒,才聽明白他在說什麼。
心裡也終於了悟。
安昌王……在京城中安插有眼線,本是想等著他與聞端一個新帝,一個權臣,兩虎相爭鬥得頭破血流,再來收取這漁翁之利。
不料自從謝桐即位後,每每有什麼衝突,聞端總是一再忍讓,始終沒讓安昌王如願以償過。
他耐著性子蹲守多年,終於再也按捺不住,決定趁著西南疫疾的機會主動出手,試圖自己率兵造反推翻謝桐,由他來登上帝位。
這也不奇怪預示夢的《萬古帝尊》中,為何安昌王遲遲不動手。
——因為那本書中,「謝桐」與聞端的關係日益緊張,隱在暗處的「安昌王」見勢大好,自然按兵不動。
原因竟如此簡單。
原來……謝桐垂下睫,心想,真的與自己有關。
既然安昌王的結局和書中截然不同,而他與聞端,如今也已走到了另一條從未設想過的路上,是否夢中那一個血腥的陰雨之日,從此便可消弭無蹤了?
想到這裡,謝桐終於放下心來。
見安昌王還在裡頭憤怒地念叨,謝桐蹙了下眉,出聲道:「皇兄。」
安昌王的聲音戛然而止,目光緊盯著他。
「今日是朕最後一次這樣喚你。」謝桐語氣平靜:「往後我們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
安昌王聞言,竟然笑了:「小桐,以後你再也沒有哥哥了。」
謝桐抿了下唇,看向一旁,沒有說話。
「你知道你二哥是怎麼死的嗎?」安昌王忽而問,嗓音壓得極低:「本王去了封地才多久,就聽到京中傳來的消息。」
「三年……」安昌王沙啞道:「自從那聞端進了朝廷,不過三年有餘的時間,他就將本王驅逐出京,將你二皇兄斬首於午門之前。」
「父皇也變得人不人鬼不鬼,而你……」
他抬起眼,死死盯著謝桐:「你是他最好掌控的傀儡,這大殷朝上下,何人不知權力盡在他聞端手中!」
「聞端此人居心叵測,你留他在帝位之側,總有一日會後悔!」安昌王嘶聲道。
謝桐看著面目猙獰的安昌王,有那麼一瞬間,竟連當年溫和兄長的半分影子都瞧不出來了。
「後悔不後悔,那也是朕與聞太傅的事了,皇兄不必試圖挑撥。」
安昌王喘著氣,見謝桐油鹽不進,只得頹然坐倒在地。
謝桐垂下眸,仔仔細細地將他的模樣看了一遍,突而說:
「當年皇兄帶朕出宮遊玩,給朕買了個舞龍的糖畫,朕不捨得吃,放在木盒子裡保管,過了月余再拿出來,發現已經化了,連樣子也面目全非。」
「雖然沒能嘗到糖畫的滋味,但現下想來,還是應對皇兄道一聲謝。」他道。
安昌王愣了一下,臉上神情迷茫,明顯是全然不記得了。
謝桐也不在意,對著獄中的人點點頭,便轉過身,抬步離開。
臨走前,他似乎還聽見安昌王拖著鐵鏈,喊了他一聲什麼,但那嗓音太過含糊,終究也沒能聽清。
謝桐一步步往外走,沒有回頭。
*
出了刑部大牢,外面已經月上中天了,還下起了細雨。
謝桐站了一會兒,餘光瞥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朝他走來,偏了下臉,就看見撐傘的聞端。
兩人相視一眼,無需開口,謝桐就往前幾步,鑽到了聞端的傘下。
即便「謝桐」在處理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這些發生過的故事,都一一顯示在書中,又照應進了現實里。
而在《萬古帝尊》里,謝桐明明記得清楚,關於西南疫疾一事,從頭到尾都沒有安昌王此人的參與。
書中,疫病的解決,是因「謝桐」下令燒了曲田一整座主城,斷了疫疾流傳的源頭,再加上宮中御醫署的努力,以及嚴加管控,才將災病遏制下去。
直至謝桐閱讀到的劇情末尾,聞端率兵入宮,君臣決裂那一日,也始終沒有出現安昌王的影子。
「朕想知道理由。」謝桐冷靜道。
他要知道,夢裡夢外,安昌王的舉動截然不同的理由。
……更想知道,預示夢的「謝桐」,與聞端一步步走到決裂之日的理由。
——不能急,一步一步來。
謝桐蹙了下眉,意識到自己又不自覺地開始焦躁,於是強壓下那股情緒,看向安昌王。
安昌王聽見他的問話,先是明顯地愣了一下,而後忍不住大笑出聲。
「聖上來這骯髒地,就是為了問這個?」
他笑著搖搖頭,蓬頭垢面像個瘋子似的:「那本王也不怕告訴你,早在當年被父皇逐出京城那一日,本王便盼著今天!」
「每一日每一夜,無時無刻……」
安昌王猛地向前一撲,乾瘦的手抓住鐵欄,睜大了眼睛道:
「本王都想回到宮中,殺了那姓聞的,殺了那有眼無珠的昏君,殺了你這鳩占鵲巢的偽帝!」
「要不是、要不是——」
他嘴裡念念有詞:「要不是你和那姓聞的突然轉了性,京中突然就沒了動靜,本王也不會兵行險著,必定等著你倆斗得你死我活的好戲,哈哈哈!」
安昌王說話顛三倒四瘋癲無狀,謝桐擰著眉聽了好一會兒,才聽明白他在說什麼。
心裡也終於了悟。
安昌王……在京城中安插有眼線,本是想等著他與聞端一個新帝,一個權臣,兩虎相爭鬥得頭破血流,再來收取這漁翁之利。
不料自從謝桐即位後,每每有什麼衝突,聞端總是一再忍讓,始終沒讓安昌王如願以償過。
他耐著性子蹲守多年,終於再也按捺不住,決定趁著西南疫疾的機會主動出手,試圖自己率兵造反推翻謝桐,由他來登上帝位。
這也不奇怪預示夢的《萬古帝尊》中,為何安昌王遲遲不動手。
——因為那本書中,「謝桐」與聞端的關係日益緊張,隱在暗處的「安昌王」見勢大好,自然按兵不動。
原因竟如此簡單。
原來……謝桐垂下睫,心想,真的與自己有關。
既然安昌王的結局和書中截然不同,而他與聞端,如今也已走到了另一條從未設想過的路上,是否夢中那一個血腥的陰雨之日,從此便可消弭無蹤了?
想到這裡,謝桐終於放下心來。
見安昌王還在裡頭憤怒地念叨,謝桐蹙了下眉,出聲道:「皇兄。」
安昌王的聲音戛然而止,目光緊盯著他。
「今日是朕最後一次這樣喚你。」謝桐語氣平靜:「往後我們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
安昌王聞言,竟然笑了:「小桐,以後你再也沒有哥哥了。」
謝桐抿了下唇,看向一旁,沒有說話。
「你知道你二哥是怎麼死的嗎?」安昌王忽而問,嗓音壓得極低:「本王去了封地才多久,就聽到京中傳來的消息。」
「三年……」安昌王沙啞道:「自從那聞端進了朝廷,不過三年有餘的時間,他就將本王驅逐出京,將你二皇兄斬首於午門之前。」
「父皇也變得人不人鬼不鬼,而你……」
他抬起眼,死死盯著謝桐:「你是他最好掌控的傀儡,這大殷朝上下,何人不知權力盡在他聞端手中!」
「聞端此人居心叵測,你留他在帝位之側,總有一日會後悔!」安昌王嘶聲道。
謝桐看著面目猙獰的安昌王,有那麼一瞬間,竟連當年溫和兄長的半分影子都瞧不出來了。
「後悔不後悔,那也是朕與聞太傅的事了,皇兄不必試圖挑撥。」
安昌王喘著氣,見謝桐油鹽不進,只得頹然坐倒在地。
謝桐垂下眸,仔仔細細地將他的模樣看了一遍,突而說:
「當年皇兄帶朕出宮遊玩,給朕買了個舞龍的糖畫,朕不捨得吃,放在木盒子裡保管,過了月余再拿出來,發現已經化了,連樣子也面目全非。」
「雖然沒能嘗到糖畫的滋味,但現下想來,還是應對皇兄道一聲謝。」他道。
安昌王愣了一下,臉上神情迷茫,明顯是全然不記得了。
謝桐也不在意,對著獄中的人點點頭,便轉過身,抬步離開。
臨走前,他似乎還聽見安昌王拖著鐵鏈,喊了他一聲什麼,但那嗓音太過含糊,終究也沒能聽清。
謝桐一步步往外走,沒有回頭。
*
出了刑部大牢,外面已經月上中天了,還下起了細雨。
謝桐站了一會兒,餘光瞥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朝他走來,偏了下臉,就看見撐傘的聞端。
兩人相視一眼,無需開口,謝桐就往前幾步,鑽到了聞端的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