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甄宓今年也就十四歲,若不是昭國帶兵南下,其實她這幾年也該嫁人了。

  別人在因為袁氏家族的覆滅而痛心難過,為昭國的政策感到憤憤不平,甄宓卻是陡然升起了一絲渴望。

  過去這些年,那個在并州崛起的昭國,自她年幼之時就成為了眾人討論的話題。

  一個女子建立了一個國家,並且最後占據了一半的天下,這讓身為女郎的她怎能不嚮往?

  哪怕關東之人痛罵那位昭王是邪魔歪道,但甄宓依然嚮往昭國。

  尤其是後來還聽說昭國有許多女官,聽說有一位叫做蔡文姬的才女還考上了狀元,做了大官,這就更讓她嚮往了。

  她甄宓明明也從小聰慧伶俐,不比兄長們的學識差。

  可是兄長們能夠出去做官,而她只能等待嫁人,這樣的差別自小就讓她心中不平。

  如果沒有昭國這個例子,她可以認為這世道就是這樣的。

  但偏偏旁邊有一個對比,這就讓人很難甘心了。

  「蔡刺史,我聽聞在昭國,女子能夠大大方方出門遊玩,可參加科舉步入仕途,亦可報名參軍。

  此等情形,自我幼時起便心生嚮往。若不是家族束縛,其實我在年幼之時,便想去往昭國,成為昭國子民。」

  這話讓蔡文姬忍不住笑了。

  因為她突然想到了十幾歲的自己,那時候若不是見到了大王一面,也許她的人生不會像今日這樣自由自在。

  意識到今天這場談論將會非常有意思,蔡文姬對眼前人的出現越發和顏悅色了。

  「甄女郎瞧著是個聰慧之人。我倒是可以為女郎講一則故事。

  數年之前,我曾親自經辦過一件走私戰馬的大案,案中之人甚至還是大王的親族。

  當時大王對族中犯罪子弟通通予以懲處,然而卻有一人因這件事情得到了大王的賞識……」

  蔡文姬講了一下楊瀟的故事。

  明明當時她的父親犯下了大案,然而她卻沒有出事,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年在大王身邊學習,現在甚至已經步入仕途了。

  這個故事的言下之意,兩人都聽得懂,甄宓自然聽懂了對方的暗示。

  事實上她今日來,原本也是為了大義滅親!

  只是有些事情還想確認一下,畢竟若做出這個決定,那就沒有回頭路了。

  「多謝蔡刺史告知此事。我今日前來,乃是為尋得一條生路。

  我不認同族中如今所行之事,可我卻無權阻止他們。

  不過,我願協助刺史大人尋得證據,為家族幼兒謀求一條生路……」

  冀州這樣的小事情,楊秋是不會管的。

  如果蔡文姬這樣的事情都做不好,那她只能換個人去冀州。

  當然,蔡文姬是優秀的。

  當初決定換個官職積累資歷,那就是因為蔡文姬未來也有野心,想要走上仕途之路的頂峰,未來也成為三公。

  畢竟現在也沒有丞相了,雖然這讓蔡文姬有些遺憾。

  所以在關東之地都在忙碌春耕,包括連豫州朝廷也在組織春耕事情之時。

  南陽郡這邊,李傕郭汜正討論著許攸在昭國的待遇。

  「我派去的人打聽到了,那許攸在長安天天在酒樓裡面高談闊論,每天享受著美酒佳肴,日子逍遙自在得很。

  還有很多年前投降的公綦稠,如今依然在雁門郡定居,下一代子弟也能參加昭國的科舉考試。

  再看看如今涼州的情況,若是錯過這次機會,難道未來豫州朝廷又或者劉表能夠贏?」

  李傕這話說完,郭汜沉吟了一會兒,然後做出了決定。

  「你說得不錯,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這樣才能給子嗣爭取一個未來。

  不如就去和那李文優再見一面吧,他要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

  二人做好決定,於是在半個月之後和李儒相約見了一面,李儒早就知道,這兩人最後會做出這種決定。

  既然這兩人已經談妥了,那麼接下來有些事情就可以開始了。

  第183章

  劉表當年單騎入荊州非常有魄力,以一個外來戶的身份能穩坐荊州掌權者的位置,當然是非常有能力的。

  不過為了坐穩這個位置,自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那就是和當地士族合作,娶了當地大戶蔡家的女兒。

  與此同時,劉表又重用蒯良和蒯越這對兄弟,平定了荊州的宗賊內亂,穩定了荊州的局勢,可以說很快掌握了荊州的實權。

  但借用了別人力量,就得讓出利益,付出代價!

  時間長了之後,原本信重的人也漸漸成了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了。

  劉表想要在荊州做出一番更大的作為,甚至有過野心想要帶著軍隊向北而去,擴大地盤。

  那時候他還不想就認了劉寵這個天子,畢竟都是劉家子孫,劉寵能做天子,他劉表不行嗎?

  可是,他有野心,他身邊的人野心卻不太大!

  荊州這個地方,再往前數幾百年,曾經有大部分地區屬於楚國,不算是名義上的中原地區,可以說和中原的文化習俗是有些隔閡的。

  這個地方的豪強士族自成一派,根本就沒興趣往北方打。

  把自己這塊地經營好就行了,往北方打了之後,以後都城定在北邊,跟他們南邊還是沒有關係。

  所以導致中原地區的諸侯打得你死我活,戰亂不休的時候,荊州這邊的人還在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