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年羹堯成了朝廷功臣,哪怕他之前犯過一點小錯,但功大於過,那點小把柄根本彈劾不倒他,更不會影響到雍親王。
這些官員病急亂投醫,竟然彈劾雲安小格格出入理郡王府,有勾結廢太子之嫌。
康熙:「……」
康熙本來覺得讓這些官員三年還清虧空太為難人了,看到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連個孩子都不放過,直接同意了胤禛的建議,就三年,三年之內必須還清,一天也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
雲安還不知道自己竟然被彈劾了,每天開開心心的玩耍,她不用像小阿哥們那樣每天按時按點的學習,除了一旬三次的醫學典籍課,和每天午睡醒來去跟皇瑪法讀書外,剩下的時間都自由安排。
她現在去找康熙,康熙也不會逐字逐句的給她講書,經常是問一些問題,讓她自己去景陽宮借書看。
有時候祖孫倆則是叫來傳教士,聽對方講講西洋的事兒。
雲安覺得有些事兒四哥也要知道,免得這人後來對西洋的科技不屑一顧。她便等四哥下學後去跟他討論相關問題。
弘曆現在壓根不敢小瞧洋人的奇技淫巧,洋人靠著這些東西不僅在大清賺錢,還在大清各藩屬國傳教,萬一哪天安南、朝鮮等地都去信上帝了,還會乖乖聽他們大清的話嗎?
最讓弘曆感到危機的還是這些奇技淫巧在軍事上的運用,弓馬騎射再厲害,跟手拿火銃燧發槍的人拼,還是要落下風啊!
其他奇技淫巧可以不學,火器一定要跟上,可要想製造出西洋的火器,甚至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就必須學一些力學和幾何知識。
弘曆在這上面不大擅長,他就在尚書房尋找擅長几何算學的小夥伴,跟他們搞好關係,以後總有用得上的時候。
首先就是二十一阿哥胤禧,再就是三叔家的弘景、弘易。
五弟在各方面資質都比較一般,但弘曆有什麼計劃都喜歡帶著他。
直到康熙開始頻繁的叫弘曆去乾清宮旁聽他召見大臣。
弘曆這可沒法帶上五弟,他只能一個人去。
弘曆漸漸地也明白了皇瑪法讓自己接觸政事的原因,他據此反推,也知道遺詔上的名字是誰了。
而且皇瑪法沒讓三哥學著處理政務,也沒讓五弟去乾清宮旁聽,唯獨叫了自己。這其中的意思再明顯不過。
他激動的幾天沒睡好覺,想回家告訴額娘,想告訴五弟,想和所有人炫耀我阿瑪是太子,但這激動的心情只能自己消化。
他於是寫了好多詩,每一首詩都洋溢著愉悅的心情。
弘曆把詩給雲安和弘晝看,雲安表示,「日記其實可以不給別人看的。」
弘曆:「這是詩。」
弘晝:「四哥能用詩寫日記,太厲害了!」
弘曆:「……」
雲安好奇,「四哥你遇到什麼好事兒了嗎?」
弘曆搖頭晃腦,「不過是最近天氣晴朗,我心情好。」
雲安感覺不對,偷偷告訴皇瑪法,四哥最近傻樂呢。
康熙:「……」
到底還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沒什麼城府。
不過康熙想到自己十二三歲的時候,又覺得弘曆太天真了些,這孩子還是缺乏歷練。
三年之期匆匆而過,這對大部分官員來說是漫長的三年也是短暫的三年,漫長在於他們四處籌銀子補虧空,有的甚至賣房子賣地,簡直度日如年。短則則是因為還沒湊齊呢,時間就到了。
革職、抄家、入獄、甚至砍頭。
朝上一時間血雨腥風,康熙六十五年讓滿朝文武都知道了四爺的雷霆手段。
康熙卻裝聾作啞,壓根不理會叫苦連天的官員們。
這下大家都知道胤禛就是未來皇帝了,一個個夾著尾巴做人,生怕自己得罪了這位新主子。
也有人試圖攀附,胤禛一點不給面子,福晉也是基本不見外客。
有人把主意打到弘時身上,弘時差點就掉坑裡了。胤禛覺得這兒子容易被忽悠,就跟康熙商議,讓他繼續出使。
於是弘時又帶著商隊去琉球、朝鮮等國了,大清願意跟你們這些小藩屬國做生意,是看得起你們,親疏遠近總分得清吧,該減稅的減稅,該壟斷的壟斷,別讓洋人賺你們的錢。
弘時不在家,雲安卻時不時能收到系統提示,給他加生命值。憑此雲安就知道三哥的差事辦得挺順利。
康熙六十五年,八十五歲的太后壽終正寢,康熙悲痛欲絕,第二年就以太過悲痛、聖躬違和為由,將大半朝政交到了胤禛手中。
只有雲安、弘曆這些經常在皇瑪法身邊的人知道,皇瑪法身體好著呢。
康熙帶著幾位妃嬪和雲安、弘曆一同去了熱河行宮,在那一住就是大半年。
大部分太醫也都去了熱河,外面都傳皇上身體是真不行了。
其實,太醫們之所以在熱河,只是因為在研究弘時讓西洋商人找回來顯微鏡。
他們開始用這東西研究人體不同組織的結構和功能,慢慢踏入了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大門。
到了冬天,胤禎請康熙回京,檢閱配備了新式火器的八旗精銳。
這兩年追繳回來的虧空,有不少都用在更換新式火器上。
正好策妄阿拉布坦去世,胤禛和胤禎都覺得這是徹底消滅準噶爾的好機會。
康熙便封胤禎為撫遠大將軍,再次率兵出征。<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些官員病急亂投醫,竟然彈劾雲安小格格出入理郡王府,有勾結廢太子之嫌。
康熙:「……」
康熙本來覺得讓這些官員三年還清虧空太為難人了,看到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連個孩子都不放過,直接同意了胤禛的建議,就三年,三年之內必須還清,一天也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
雲安還不知道自己竟然被彈劾了,每天開開心心的玩耍,她不用像小阿哥們那樣每天按時按點的學習,除了一旬三次的醫學典籍課,和每天午睡醒來去跟皇瑪法讀書外,剩下的時間都自由安排。
她現在去找康熙,康熙也不會逐字逐句的給她講書,經常是問一些問題,讓她自己去景陽宮借書看。
有時候祖孫倆則是叫來傳教士,聽對方講講西洋的事兒。
雲安覺得有些事兒四哥也要知道,免得這人後來對西洋的科技不屑一顧。她便等四哥下學後去跟他討論相關問題。
弘曆現在壓根不敢小瞧洋人的奇技淫巧,洋人靠著這些東西不僅在大清賺錢,還在大清各藩屬國傳教,萬一哪天安南、朝鮮等地都去信上帝了,還會乖乖聽他們大清的話嗎?
最讓弘曆感到危機的還是這些奇技淫巧在軍事上的運用,弓馬騎射再厲害,跟手拿火銃燧發槍的人拼,還是要落下風啊!
其他奇技淫巧可以不學,火器一定要跟上,可要想製造出西洋的火器,甚至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就必須學一些力學和幾何知識。
弘曆在這上面不大擅長,他就在尚書房尋找擅長几何算學的小夥伴,跟他們搞好關係,以後總有用得上的時候。
首先就是二十一阿哥胤禧,再就是三叔家的弘景、弘易。
五弟在各方面資質都比較一般,但弘曆有什麼計劃都喜歡帶著他。
直到康熙開始頻繁的叫弘曆去乾清宮旁聽他召見大臣。
弘曆這可沒法帶上五弟,他只能一個人去。
弘曆漸漸地也明白了皇瑪法讓自己接觸政事的原因,他據此反推,也知道遺詔上的名字是誰了。
而且皇瑪法沒讓三哥學著處理政務,也沒讓五弟去乾清宮旁聽,唯獨叫了自己。這其中的意思再明顯不過。
他激動的幾天沒睡好覺,想回家告訴額娘,想告訴五弟,想和所有人炫耀我阿瑪是太子,但這激動的心情只能自己消化。
他於是寫了好多詩,每一首詩都洋溢著愉悅的心情。
弘曆把詩給雲安和弘晝看,雲安表示,「日記其實可以不給別人看的。」
弘曆:「這是詩。」
弘晝:「四哥能用詩寫日記,太厲害了!」
弘曆:「……」
雲安好奇,「四哥你遇到什麼好事兒了嗎?」
弘曆搖頭晃腦,「不過是最近天氣晴朗,我心情好。」
雲安感覺不對,偷偷告訴皇瑪法,四哥最近傻樂呢。
康熙:「……」
到底還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沒什麼城府。
不過康熙想到自己十二三歲的時候,又覺得弘曆太天真了些,這孩子還是缺乏歷練。
三年之期匆匆而過,這對大部分官員來說是漫長的三年也是短暫的三年,漫長在於他們四處籌銀子補虧空,有的甚至賣房子賣地,簡直度日如年。短則則是因為還沒湊齊呢,時間就到了。
革職、抄家、入獄、甚至砍頭。
朝上一時間血雨腥風,康熙六十五年讓滿朝文武都知道了四爺的雷霆手段。
康熙卻裝聾作啞,壓根不理會叫苦連天的官員們。
這下大家都知道胤禛就是未來皇帝了,一個個夾著尾巴做人,生怕自己得罪了這位新主子。
也有人試圖攀附,胤禛一點不給面子,福晉也是基本不見外客。
有人把主意打到弘時身上,弘時差點就掉坑裡了。胤禛覺得這兒子容易被忽悠,就跟康熙商議,讓他繼續出使。
於是弘時又帶著商隊去琉球、朝鮮等國了,大清願意跟你們這些小藩屬國做生意,是看得起你們,親疏遠近總分得清吧,該減稅的減稅,該壟斷的壟斷,別讓洋人賺你們的錢。
弘時不在家,雲安卻時不時能收到系統提示,給他加生命值。憑此雲安就知道三哥的差事辦得挺順利。
康熙六十五年,八十五歲的太后壽終正寢,康熙悲痛欲絕,第二年就以太過悲痛、聖躬違和為由,將大半朝政交到了胤禛手中。
只有雲安、弘曆這些經常在皇瑪法身邊的人知道,皇瑪法身體好著呢。
康熙帶著幾位妃嬪和雲安、弘曆一同去了熱河行宮,在那一住就是大半年。
大部分太醫也都去了熱河,外面都傳皇上身體是真不行了。
其實,太醫們之所以在熱河,只是因為在研究弘時讓西洋商人找回來顯微鏡。
他們開始用這東西研究人體不同組織的結構和功能,慢慢踏入了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大門。
到了冬天,胤禎請康熙回京,檢閱配備了新式火器的八旗精銳。
這兩年追繳回來的虧空,有不少都用在更換新式火器上。
正好策妄阿拉布坦去世,胤禛和胤禎都覺得這是徹底消滅準噶爾的好機會。
康熙便封胤禎為撫遠大將軍,再次率兵出征。<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