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魯帳下無人能識破劉備的計策。

  秘密北上的一支軍隊很輕易的就繞過了陽平關,進入了漢中。

  漢中的守軍還以為是神兵天降。

  張魯的敗局已定,有人勸他將府庫的財物全部焚毀,不給劉備留下分毫。

  張魯想起了那封勸降書。

  他是很想燒,但是不敢燒,燒了那些財物就等於燒了他二族。

  哪裡敢啊?

  劉備很輕易地就得到了漢中,並且得到了漢中府庫里的財物。

  又可以開慶功宴了。

  在慶功宴上,有人勸劉備稱帝,說道:「曹操明面上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其實天子在曹操手上就是個傀儡。

  曹操想做什麼事,都是以天子的名義去做。

  將軍如今已經占領了漢中,可以封地的名字建立大漢朝,稱漢天子,讓曹操手中的天子失去作用。

  袁術稱帝時諸侯眾多,所以群起而攻之。

  今天下三分,格局穩定,即便是稱帝也不會面臨袁術那時的困境。」

  劉備是帝室之胄。

  只要最後是劉備一統天下,劉備就是正統,就連曹操手中的天子也要靠邊站。

  袁術稱帝是漢賊,劉備則不同。

  劉備和劉協都是漢景帝的子孫後代,不管是誰當皇帝,都一樣是漢朝的皇帝。

  外姓人稱帝才是竊漢之賊。

  劉備和劉協區別在於劉備是有實權的皇帝,是能匡扶漢室的皇帝,而劉協只是個傀儡,亡國之君。

  然而這人的提議幾乎沒有人贊同。

  天子雖然是個傀儡,但名義上也是天子,劉備現在稱帝太急了一些。

  「不妥。」劉備自己也不贊同。

  雖然他一向是無視朝廷,自己給自己封官,得到了荊州就自領荊州牧,得到了益州就自領益州牧,但自稱皇帝還是會權衡一下的。

  為什麼無視朝廷自己封自己?

  因為天子沒有實權,想要得到名正言順的冊封幾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得到曹操首肯。

  他以前的官職就是和曹操的關係還好的時候,曹操上奏天子封的。

  曹操說什麼就是什麼。

  名義上是漢臣,實際上是曹操的手下,還不如無視朝廷自己封自己。

  也沒有辦法不無視。

  朝局形勢如此,不是曹操的人是得不到朝廷的正式冊封的。

  所以他才要匡扶漢室啊。

  稱帝的事情大家都不同意,連劉備自己都不同意,那就退一步先稱王。

  這個沒有人反對。

  慶功宴散了之後,劉備私下裡找到季汐,問道:「慶功宴上群臣都在,你為何不提出聯曹滅吳的建議?」

  這計劃他就只和張飛一個人說過。

  他等著季汐說服眾人,然後就可以實施季汐的計劃了。

  然而季汐在慶功宴上就沒出過聲。

  他在宴席上偷眼看了季汐好幾回了,不是在喝酒就是在看舞女跳舞。

  完全沒有要說話的意思。

  就連群臣在為稱王還是稱帝吵的激烈的時候,季汐也像是局外人一樣,未曾理會。

  季汐說道:「現在還不是時候。

  等曹操和孫權交戰失利,奪南郡失利,奪漢中失利,接連受挫的時候,到那時再提出聯曹滅吳的建議。

  現在提出來沒有人會贊同的。

  他們肯定會說曹操勢大,聯曹滅吳是嫌自己滅亡的不夠快嗎?

  更有甚者還會懷疑我的居心。」

  雖然劉備是領導可以一意孤行,但還是得到手下人的支持要好點。

  劉備說道:「也是。」

  他也知道聯曹滅吳的計劃不容易讓人接受,不然也不會只敢告訴與他親如兄弟的張飛了。

  以前他也接受不了。

  直到孫權派呂蒙率兵攻打長沙、桂陽、零陵三郡,才真正的接受。

  他期待著聯曹滅吳的這天。

  憑曹操一己之力要消滅孫權的勢力很難,消滅他的勢力也不容易。

  他和孫權聯盟,要消滅曹操也難。

  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僵局,短時間內很難打破這種局面。

  而他與曹操聯盟就不同了。

  弱的和強的聯盟,能迅速消滅另一個弱的,打破固有的格局。

  但要等到曹操接連失利之後。

  劉備捕捉到了一點,問道:「你說曹操會攻打南郡?」

  季汐說道:「有這種可能。」

  劉備得了漢中,看起來是最高光的時刻,其實是最危險的時候,能不能守住漢中是個問題。

  可能守住了漢中,荊州就丟了。

  劉備和孫權因為荊州的問題鬧得不愉快,孫劉聯盟岌岌可危。

  孫權必定還會再次圖謀荊州。

  雖然孫權不會與曹操合作,但劉備極有可能同時面臨曹操和孫權兩路人馬的進攻。

  先抗過這一劫再考慮聯曹的事吧。

  和季汐料想的差不多,曹操和孫權交戰失利丟了皖城後,沒有發兵攻打漢中,而是去攻打南郡了。

  柿子挑軟的捏。

  用曹操的話來說就是:劉備、張飛、法正、季汐等人都在漢中,現在去攻打漢中,是去打劉備還是去挨劉備的打?

  江夏郡被孫、曹兩家瓜分。

  孫權看到曹操去攻打南郡了,趁機發兵攻打江夏郡。

  這算是間接幫了劉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