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頁
想起那位虞大人,張裕的目光不由落到守在門窗處的黑衣男子身上,這男子名為烏洪澤,是三年前從京城投奔而來的,猶記得當時與他同來的還有幾位同村的村民。
張裕之所以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烏洪澤身上帶著的那封壽王殿下的親筆書信。信中詳細寫了他們大榆村因瘟疫被屠村的來龍去脈,也寫了烏洪澤暗殺縣令吳良善的整個過程,都說法理不外乎人情,烏洪澤獄中殺人確實犯了王法,可縣令吳良善害死大榆村數百口人命,烏洪澤想要報仇也是情有可原,所以壽王殿下親手寫下書信一封,就希望張裕看在他的薄面上照料一二。
來人若是個想要鍍金混軍功的,即使看在壽王的情面多加關照,張裕心中也難免會有些想法,可烏洪澤不但不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反而是犯了罪躲避至此,壽王與對方無親無故,寫信也是出於愛才之心於心不忍,這無形中就讓張裕對楚煜高看了幾分。
處於張裕這個位置,他太了解一國之君的善惡對國家、對百姓的重要性,觀壽王此舉他難免會生出個想法,若今後登上大位的是這位壽王殿下,百姓的日子應該會好上許多吧?
當然,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並未與旁人說過,更沒想過要在皇子間站位,得個什麼從龍之功,卻不曾想到虎無傷人意,人有傷虎心,自家父子的忠心耿耿,在當今聖上那裡就是個笑話!
烏洪澤帶著壽王暗衛前來引薦的時候他還有些詫異,別看當初是壽王將此人推薦給他的,他卻從未將對方當做是壽王的人,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若對方真是壽王放到自己身邊的暗線,也不會如此輕易就暴露出來。
果然,那暗衛一開口便解釋道,此次行動機密,不敢讓人通報,而巨澗關是軍事重地,他更不敢隨意暗闖,這才找到烏洪澤,希望他能在暗中通秉一聲。
張裕放下心中芥蒂將烏洪澤打發下去,這才拿起書信,不想看後卻是大吃一驚!
三王爺要來了?名為犒賞三軍,實則為了奪權?
奪權?奪他們張家的權?
張裕心中只覺得說不出的荒謬,若不是為了邊關百姓的安危,若不是為了大祁的江山,他們張家何苦世代自居於此?
奪權?你當他們張家多愛這個權?你當他們不喜京中繁華?不愛內地平安?可偏偏就這麼拋頭顱灑熱血,在帝王眼裡卻成了擁兵自重,成了不忠不義的逆臣?不但多年前就在他身邊安插了人手,現在更是撕破臉面的派了兒子來奪權!
他覺得這封信極其可笑,可悲的是,他卻不能將之當成一個笑話,更不得不信,不得不防。
就如信中所言,張家不只代表著張家,他更代表著巨澗關的十數萬百姓,他張家生死是小,邊關安危是大,這也是壽王為何寫下這封信提醒他的原因。
按捺住心中憤恨,張裕回信謝過壽王,就開始著手準備,他一邊派人前往京城打探消息,一邊嚴密排查身邊之人,就在他多少有些眉目的時候,三王爺帶著虞之潤到了,在與虞之潤多次明里暗裡的接觸之後,張裕終於確定了這消息的正確性,也確定了這位明面上為三王爺盡心盡力的虞大人,實則是壽王的人。
再三思量,他選擇與虞之潤合作,其實也算不得合作,張裕是想在不觸怒景孝帝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全自己,畢竟當今皇位還坐的穩,在不想撕破臉的情況下,瞞天過海是最好的辦法,所以說是合作,不如說是他單方面靠對方幫助,這個情他張裕必須領。
接下來就好說了,楚煜上輩子就聽說大遼前太子完顏銳還活著,不但活著,時不時還出來搞搞小動作,可惜的是,這位前太子實在沒什麼大本事,蹦躂沒兩年,就被現任皇帝派人把他老巢給剿了,所以楚煜在給張裕和虞之潤分別送信的同時,就派人去海上搜尋完顏銳躲藏的海島,好在上輩子聽說個大概地點,沒費什麼吹灰之力就把那海島給找到了,然後找人在完顏銳的心腹面前進了幾句言,對方就如他所願的將三王爺給綁了。
第四百二十五章 【回京高升】
後面就是兩國派兵攻打海島救人,張裕中了埋伏假裝受傷,他兒子張彥打著探路的旗號單獨行動,而後順利失蹤,那位被景孝帝暗中培養的副將何泉,一開始就被虞之潤告知,讓他保存實力等待接收巨澗關,所以有危險的地方他就帶著心腹躲到一旁,完全不知道那邊的傷亡慘重都是假的,虞之潤替他掃平的那些障礙也是假的。
別看這些說起來簡單,想要做的天衣無縫當真是費了極大的心力,好在結果是圓滿的,何泉將自己所『看到的』『所得到的』如實像景孝帝做了匯報,並不知他的美夢如泡影般即將破滅。
張彥的『關門打狗』並不是妄言,從他爺爺輩就開始管理此地,說句毫不誇大的話,這巨澗關就好似他家後花園,養什麼蟲子都由他們張家說了算,此次之所以這麼被動,最主要的就是不能撕破臉,他們也是沒想到景孝帝會對張家下手,並派楚熠來裡應外合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如今把楚熠等人哄騙出去,關起門來還不是想怎麼整治就怎麼整治?今後景孝帝那邊也會陸續接到『何泉』的書信,至於這書信是誰寫的,那就不一定了。
總的來說,楚熠這一趟巨澗關之行,除了他自己不太滿意,剩下人還是都挺滿意的。
張家父子與景孝帝都覺得自己拔出了隱患;楚煜那邊收買了人心,算是給自己找了個有力的幫手;虞之潤就更不必說了,走這一趟直接升到了吏部侍郎,正四品的官位,直接壓了他爹虞長文半級。<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張裕之所以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烏洪澤身上帶著的那封壽王殿下的親筆書信。信中詳細寫了他們大榆村因瘟疫被屠村的來龍去脈,也寫了烏洪澤暗殺縣令吳良善的整個過程,都說法理不外乎人情,烏洪澤獄中殺人確實犯了王法,可縣令吳良善害死大榆村數百口人命,烏洪澤想要報仇也是情有可原,所以壽王殿下親手寫下書信一封,就希望張裕看在他的薄面上照料一二。
來人若是個想要鍍金混軍功的,即使看在壽王的情面多加關照,張裕心中也難免會有些想法,可烏洪澤不但不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反而是犯了罪躲避至此,壽王與對方無親無故,寫信也是出於愛才之心於心不忍,這無形中就讓張裕對楚煜高看了幾分。
處於張裕這個位置,他太了解一國之君的善惡對國家、對百姓的重要性,觀壽王此舉他難免會生出個想法,若今後登上大位的是這位壽王殿下,百姓的日子應該會好上許多吧?
當然,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並未與旁人說過,更沒想過要在皇子間站位,得個什麼從龍之功,卻不曾想到虎無傷人意,人有傷虎心,自家父子的忠心耿耿,在當今聖上那裡就是個笑話!
烏洪澤帶著壽王暗衛前來引薦的時候他還有些詫異,別看當初是壽王將此人推薦給他的,他卻從未將對方當做是壽王的人,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若對方真是壽王放到自己身邊的暗線,也不會如此輕易就暴露出來。
果然,那暗衛一開口便解釋道,此次行動機密,不敢讓人通報,而巨澗關是軍事重地,他更不敢隨意暗闖,這才找到烏洪澤,希望他能在暗中通秉一聲。
張裕放下心中芥蒂將烏洪澤打發下去,這才拿起書信,不想看後卻是大吃一驚!
三王爺要來了?名為犒賞三軍,實則為了奪權?
奪權?奪他們張家的權?
張裕心中只覺得說不出的荒謬,若不是為了邊關百姓的安危,若不是為了大祁的江山,他們張家何苦世代自居於此?
奪權?你當他們張家多愛這個權?你當他們不喜京中繁華?不愛內地平安?可偏偏就這麼拋頭顱灑熱血,在帝王眼裡卻成了擁兵自重,成了不忠不義的逆臣?不但多年前就在他身邊安插了人手,現在更是撕破臉面的派了兒子來奪權!
他覺得這封信極其可笑,可悲的是,他卻不能將之當成一個笑話,更不得不信,不得不防。
就如信中所言,張家不只代表著張家,他更代表著巨澗關的十數萬百姓,他張家生死是小,邊關安危是大,這也是壽王為何寫下這封信提醒他的原因。
按捺住心中憤恨,張裕回信謝過壽王,就開始著手準備,他一邊派人前往京城打探消息,一邊嚴密排查身邊之人,就在他多少有些眉目的時候,三王爺帶著虞之潤到了,在與虞之潤多次明里暗裡的接觸之後,張裕終於確定了這消息的正確性,也確定了這位明面上為三王爺盡心盡力的虞大人,實則是壽王的人。
再三思量,他選擇與虞之潤合作,其實也算不得合作,張裕是想在不觸怒景孝帝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全自己,畢竟當今皇位還坐的穩,在不想撕破臉的情況下,瞞天過海是最好的辦法,所以說是合作,不如說是他單方面靠對方幫助,這個情他張裕必須領。
接下來就好說了,楚煜上輩子就聽說大遼前太子完顏銳還活著,不但活著,時不時還出來搞搞小動作,可惜的是,這位前太子實在沒什麼大本事,蹦躂沒兩年,就被現任皇帝派人把他老巢給剿了,所以楚煜在給張裕和虞之潤分別送信的同時,就派人去海上搜尋完顏銳躲藏的海島,好在上輩子聽說個大概地點,沒費什麼吹灰之力就把那海島給找到了,然後找人在完顏銳的心腹面前進了幾句言,對方就如他所願的將三王爺給綁了。
第四百二十五章 【回京高升】
後面就是兩國派兵攻打海島救人,張裕中了埋伏假裝受傷,他兒子張彥打著探路的旗號單獨行動,而後順利失蹤,那位被景孝帝暗中培養的副將何泉,一開始就被虞之潤告知,讓他保存實力等待接收巨澗關,所以有危險的地方他就帶著心腹躲到一旁,完全不知道那邊的傷亡慘重都是假的,虞之潤替他掃平的那些障礙也是假的。
別看這些說起來簡單,想要做的天衣無縫當真是費了極大的心力,好在結果是圓滿的,何泉將自己所『看到的』『所得到的』如實像景孝帝做了匯報,並不知他的美夢如泡影般即將破滅。
張彥的『關門打狗』並不是妄言,從他爺爺輩就開始管理此地,說句毫不誇大的話,這巨澗關就好似他家後花園,養什麼蟲子都由他們張家說了算,此次之所以這麼被動,最主要的就是不能撕破臉,他們也是沒想到景孝帝會對張家下手,並派楚熠來裡應外合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如今把楚熠等人哄騙出去,關起門來還不是想怎麼整治就怎麼整治?今後景孝帝那邊也會陸續接到『何泉』的書信,至於這書信是誰寫的,那就不一定了。
總的來說,楚熠這一趟巨澗關之行,除了他自己不太滿意,剩下人還是都挺滿意的。
張家父子與景孝帝都覺得自己拔出了隱患;楚煜那邊收買了人心,算是給自己找了個有力的幫手;虞之潤就更不必說了,走這一趟直接升到了吏部侍郎,正四品的官位,直接壓了他爹虞長文半級。<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