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頁
結果這些所謂的「禮」通通沒有用上。
耿金妹住得很自在。
因為太夫人和耿金妹聊得好,見她說話不急不緩、有理有據,對民間之事知曉頗多,太夫人還問耿金妹能不能給家學裡的姑娘們上一堂課。耿金妹一開始嚇得連連擺手,雖說她確實認得幾個字,幼年時也讀過兩本聖賢書,但哪敢給人當先生去啊!
太夫人卻說:「世事皆學問,您和她們講講這一路的見聞,便是她們的福氣了。」
早先只隱隱約約知道侯府里有個只招收女孩的家學,等被迎進家學裡給女孩們上了兩堂實踐課,耿金妹才知道家學裡的助教竟然是萬苟兒和詹花花的女兒萬喜樂。
萬苟和詹花花住在京郊的金泉村。
耿金妹母子是跟著萬家族人一塊兒進京的,進侯府之前,他們先去金泉村見了萬苟,又休整了一日,之後才見得萬商。因為只知道萬苟住金泉村,不知道他具體住在哪一間屋子裡,到了金泉村,他們就舉著萬苟寄回老家的信,在村頭找了人問路。
村頭大樹下坐了一位腿腳不便的老人,聽說是萬苟的親戚,熱心地指點說你們進了村子先朝北走,然後再往西拐……這話里的東南西北叫萬家族人聽得暈頭轉向。老人也急了,正巧有一群小頑童跑過去,老人喊道:「孩兒們快領他們去村長家裡!」
村長?哎呀,沒想到萬苟兒竟然當上村長了。
結果到了萬苟家裡一看,村長根本不是他,而是他婆娘詹花花!
萬家族人都覺得不可置信。
雖說朝廷里早兩年就有女官了,但他們自認為朝廷大事離著他們很遠。在他們小小的生活圈裡,村長也好、族長也好,都得是有威望的人才能當,就沒出過女的。
萬苟很是驕傲地說:「老村長去世了。花花是上個月被推舉成村長的。我特意寫信寄回老家,叫族老千萬記得在族譜上添一筆。正趕上你們出門,估計是錯開了。」
詹花花能當上村長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金泉村本來就是一個混居的村子,村裡的大多數住戶都是前朝末年各處逃難來的。村里姓氏龐雜。如果是那種單一姓氏的村子,那在推舉村長時,大家肯定都幫親不幫理,只會推舉自己族裡的人,哪怕這個族人並不一定比外姓人有能力。
二是因為詹花花確實憑著自己的本事掙下了諾大的威望。並不完全是因為他們是安信侯府的親戚,如果只考慮這點,那完全可以選萬苟當村長啊,幹嘛選詹花花。
詹花花天生力氣大,早年逃災時,因為她這份力氣,幫大家躲過了很多危難,叫全家人得以保全。住到金泉村之後,本來村里人和他們很有距離感,結果村里組織上山打獵時——每年都要組織這麼一場,一來叫村里人有肉吃,二也是叫山裡的畜生不敢輕易下山害人——詹花花配合著村裡的青壯直接把兩大三小的野豬一窩兒端了。
詹花花身上還有些俠義之氣。村裡有了不平事,好比有浪蕩子偷懶耍滑不贍養父母的,詹花花實在看不過去了,就出手管一下;再有村裡的外嫁女被婆家欺負,婆家人知道她娘家這邊是逃難來的,根本湊不出十幾二十個族兄弟幫她撐腰,越發待她不好。詹花花有一次撞見這個姑娘哭著躲回娘家,偏還不敢在娘家多留,怕婆家那邊帶著一群人把她娘家砸了,又哭哭啼啼地要回去。詹花花就忍不住出手管了這個事。
夜裡,詹花花和萬苟夫妻夜話時就說:「若妹妹不是太夫人,我是不敢這麼行俠仗義的,畢竟我也只是個普通人,做不到斷草除根。一旦遭了別人的恨,回頭咱家的平安喜樂被人盯著報復,那可怎麼好?但現在咱們既然有妹妹撐腰,那遇到真正的不平事,能管還是要管一下的。」至少這方圓十里內,她詹花花見不得有人恃強凌弱。
萬苟自然舉雙手雙腳地支持詹花花。
這麼著的,詹花花就在過去幾年中攢下了不小的威望。
等到平安和蒼大夫成婚後,家裡有了大夫,雖然蒼大夫忙得不行,又要寫書、又要授課,自己還要精進醫術,但蒼大夫的養父被萬苟和詹花花接到金泉村來住了。村里人有個頭疼腦熱的,老大夫都免費給人看。久而久之,一家子的名聲越發好了。
此時的村莊多由各個宗族組成,而宗族是享有一定自治權的,所以朝廷一般不干涉族長、村長的接替,都由著百姓自己選。村長也算不得是真正的朝廷官員。等到金泉村老村長去世,需要推舉新村長時,不知道是誰在人群里喊了詹花花的名字。起先村民們都還有些遲疑,但轉念一想朝廷里都有女官了,他們選個女村長又怎麼了?
詹花花就這樣成為了眾望所歸的新村長。
「你們來得不巧,花花領著村老去隔壁村商量藥材種植的事情了。」萬苟對著老家來的族人驕傲地說,「我們打算湊一筆錢,去衙門裡把附近的幾座山全都包下來……」
耿金妹收回思緒,一想到萬喜樂有那樣一位能幹爽利的母親——治理一幫目不識丁的村人可比治理一幫讀書人難多了——知道她是家學的助教,便覺得不奇怪了。
家學裡的姑娘們年紀都沒有很大。
耿金妹講述自己一路的見聞時,姑娘們聽得很認真,還追問了不少細節,原以為她們只是聽個新奇,沒想到等耿金妹講完了,她們竟然說出了好多頗有見地的話。<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耿金妹住得很自在。
因為太夫人和耿金妹聊得好,見她說話不急不緩、有理有據,對民間之事知曉頗多,太夫人還問耿金妹能不能給家學裡的姑娘們上一堂課。耿金妹一開始嚇得連連擺手,雖說她確實認得幾個字,幼年時也讀過兩本聖賢書,但哪敢給人當先生去啊!
太夫人卻說:「世事皆學問,您和她們講講這一路的見聞,便是她們的福氣了。」
早先只隱隱約約知道侯府里有個只招收女孩的家學,等被迎進家學裡給女孩們上了兩堂實踐課,耿金妹才知道家學裡的助教竟然是萬苟兒和詹花花的女兒萬喜樂。
萬苟和詹花花住在京郊的金泉村。
耿金妹母子是跟著萬家族人一塊兒進京的,進侯府之前,他們先去金泉村見了萬苟,又休整了一日,之後才見得萬商。因為只知道萬苟住金泉村,不知道他具體住在哪一間屋子裡,到了金泉村,他們就舉著萬苟寄回老家的信,在村頭找了人問路。
村頭大樹下坐了一位腿腳不便的老人,聽說是萬苟的親戚,熱心地指點說你們進了村子先朝北走,然後再往西拐……這話里的東南西北叫萬家族人聽得暈頭轉向。老人也急了,正巧有一群小頑童跑過去,老人喊道:「孩兒們快領他們去村長家裡!」
村長?哎呀,沒想到萬苟兒竟然當上村長了。
結果到了萬苟家裡一看,村長根本不是他,而是他婆娘詹花花!
萬家族人都覺得不可置信。
雖說朝廷里早兩年就有女官了,但他們自認為朝廷大事離著他們很遠。在他們小小的生活圈裡,村長也好、族長也好,都得是有威望的人才能當,就沒出過女的。
萬苟很是驕傲地說:「老村長去世了。花花是上個月被推舉成村長的。我特意寫信寄回老家,叫族老千萬記得在族譜上添一筆。正趕上你們出門,估計是錯開了。」
詹花花能當上村長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金泉村本來就是一個混居的村子,村裡的大多數住戶都是前朝末年各處逃難來的。村里姓氏龐雜。如果是那種單一姓氏的村子,那在推舉村長時,大家肯定都幫親不幫理,只會推舉自己族裡的人,哪怕這個族人並不一定比外姓人有能力。
二是因為詹花花確實憑著自己的本事掙下了諾大的威望。並不完全是因為他們是安信侯府的親戚,如果只考慮這點,那完全可以選萬苟當村長啊,幹嘛選詹花花。
詹花花天生力氣大,早年逃災時,因為她這份力氣,幫大家躲過了很多危難,叫全家人得以保全。住到金泉村之後,本來村里人和他們很有距離感,結果村里組織上山打獵時——每年都要組織這麼一場,一來叫村里人有肉吃,二也是叫山裡的畜生不敢輕易下山害人——詹花花配合著村裡的青壯直接把兩大三小的野豬一窩兒端了。
詹花花身上還有些俠義之氣。村裡有了不平事,好比有浪蕩子偷懶耍滑不贍養父母的,詹花花實在看不過去了,就出手管一下;再有村裡的外嫁女被婆家欺負,婆家人知道她娘家這邊是逃難來的,根本湊不出十幾二十個族兄弟幫她撐腰,越發待她不好。詹花花有一次撞見這個姑娘哭著躲回娘家,偏還不敢在娘家多留,怕婆家那邊帶著一群人把她娘家砸了,又哭哭啼啼地要回去。詹花花就忍不住出手管了這個事。
夜裡,詹花花和萬苟夫妻夜話時就說:「若妹妹不是太夫人,我是不敢這麼行俠仗義的,畢竟我也只是個普通人,做不到斷草除根。一旦遭了別人的恨,回頭咱家的平安喜樂被人盯著報復,那可怎麼好?但現在咱們既然有妹妹撐腰,那遇到真正的不平事,能管還是要管一下的。」至少這方圓十里內,她詹花花見不得有人恃強凌弱。
萬苟自然舉雙手雙腳地支持詹花花。
這麼著的,詹花花就在過去幾年中攢下了不小的威望。
等到平安和蒼大夫成婚後,家裡有了大夫,雖然蒼大夫忙得不行,又要寫書、又要授課,自己還要精進醫術,但蒼大夫的養父被萬苟和詹花花接到金泉村來住了。村里人有個頭疼腦熱的,老大夫都免費給人看。久而久之,一家子的名聲越發好了。
此時的村莊多由各個宗族組成,而宗族是享有一定自治權的,所以朝廷一般不干涉族長、村長的接替,都由著百姓自己選。村長也算不得是真正的朝廷官員。等到金泉村老村長去世,需要推舉新村長時,不知道是誰在人群里喊了詹花花的名字。起先村民們都還有些遲疑,但轉念一想朝廷里都有女官了,他們選個女村長又怎麼了?
詹花花就這樣成為了眾望所歸的新村長。
「你們來得不巧,花花領著村老去隔壁村商量藥材種植的事情了。」萬苟對著老家來的族人驕傲地說,「我們打算湊一筆錢,去衙門裡把附近的幾座山全都包下來……」
耿金妹收回思緒,一想到萬喜樂有那樣一位能幹爽利的母親——治理一幫目不識丁的村人可比治理一幫讀書人難多了——知道她是家學的助教,便覺得不奇怪了。
家學裡的姑娘們年紀都沒有很大。
耿金妹講述自己一路的見聞時,姑娘們聽得很認真,還追問了不少細節,原以為她們只是聽個新奇,沒想到等耿金妹講完了,她們竟然說出了好多頗有見地的話。<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