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萬商立刻說:「你是府上的女主子,若有下人失了本分,瞧見他們玩忽職守、挑撥離間,你直接處置了就是,不必來我跟前回話。說起來,三年前我剛入府那會兒,也是狠狠懲治過一批人。是我這兩年太過寬和了,以至於他們都忘記了我的厲害。」
這話純粹就是給江岳撐腰。
其實萬商很清楚自己的弱點,她並不厲害。她是一個在現代平等社會長大的普通人,做不到把自己真正當成「主子」。看她平時在心裡給大家做好的分類,誰是生活秘書,誰是機要秘書,誰是執行層高級員工……就知道萬商習慣了把下人當員工看。
因此萬商很難表現出屬於主子的冷酷一面。偶爾演一次還行,但她的本性總會在長期的生活中暴露出來。她也就虧得遊戲成真後直接當太夫人,能一直保持本性。
總之幸虧萬商身份地位高,起先還送過下人去衙門,因此少數藏有壞心的下人不敢在她面前造次——他們卻敢對江岳使絆子!但江岳不是萬商,她不缺雷霆手段。
此事之後,江岳管家時就覺得事事都更流暢了。
另一件事則是朝堂上竟然有人參了安信侯府一筆,說的是安信侯府僭越了,竟然送了自家的下人給朝廷當小吏。這個其實很有意思,整篇奏摺都在說安信侯府,一點沒有提到別人,若是腦子不夠的,看到這樣的奏摺還以為真的是在參安信侯府呢。
其實這奏摺是劍指皇上,暗示皇上不該用人唯親。
之前安信侯府莊子上的住戶搖身一變成了女吏,又成了女官,還可以說她確實有功績在身,成功用人力孵出雞崽,使得送雞鋪在民間開得如火如荼。但這次的下人有什麼功勞?沒聽說啊!哪怕真把府上的客人服侍得很好,這不也是下人的本分嘛?
摺子明面上是在說安信侯府,其實處處都在說皇上。
覺得皇上這樣用人不好,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再這麼幹下去以後就是昏君啦!但凡咱這位皇上少些魄力,這摺子就不是指著安信侯府罵,而是直接指著皇上罵了。
皇上:「……」
皇上按下摺子,只當根本沒見過這糟心玩意兒,然後接下來幾次三番地給安信侯府送賞。這也就罷了,反正皇上這些年沒少往侯府里賞東西,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最重要的是有一天皇上竟然打發大皇子來安信侯府給先侯爺上香,只說自己突然想起這位忠誠能幹的下屬,但他作為皇帝不便來侯府,於是只能讓大皇子代替他走一趟。
好些人在心裡咬牙切齒,早死就是好啊!誰還能和死人爭麼?
待到詹權從兵營里回來時,大事小事都已經平息了。
見到昌華郡主,小夫妻自然有話說。
詹權雖然很支持郡主日常住在郡主府,但是他並不想和安信侯府疏遠。別說他其實並非詹家血脈,就是好多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如果不日常維繫著感情,大家都會漸行漸遠,又說夫妻一體,故而詹權覺得昌華郡主平時可以多和侯府女眷走動走動。
詹權道:「母親喜歡組織一種叫團建的活動,我猜測應該是團圓建設的意思,就是一家子的女眷聚在一起……具體做什麼,我不是很清楚,誰叫我是男的,被她們排除在圈子之外了。」如果郡主不介意的話,那可以把下一次團建的地點設在郡主府。
團建不是月月都有的,偶爾這麼一次,應該不會累到郡主,叫她誤了自己事。
皇上還未賜婚時,昌華郡主就在宮宴上主動找了萬商聊天,聊得很開心。後來又常在百花會的聚會場合見到萬商,她對著萬商一直都很喜歡。這份喜歡甚至和詹權無關。即便昌華郡主和詹權沒有任何關係,皇上根本沒有賜婚,她也會喜歡萬商的。
而小輩姑娘們聚會時,昌華郡主和江岳見過幾次。她們都不是那種尖酸刻薄喜歡比較的人,知道日後同嫁一府,自然有心交好,彼此都給對方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但昌華郡主對安信侯府的其他女眷不熟。
詹權當然有義務幫著介紹了,先說自己親娘,再說府里的幾位姨娘。
說到姨娘時,詹權道:「母親對著幾位姨娘都很好……母親來之前,我對著幾位姨娘都不熟。」這是正常的,誰家的兒子能見到親爹的小妾啊,都是遠遠瞧見了就互相避開。詹權此前甚至都不知道姨娘們長什麼樣子,因為真的從未打量過她們的臉。
詹權又說:「後來有一次聽見大哥管她們直接叫姨,金姨、木姨什麼的,我便也跟著叫了。」叫姨呢,也沒什麼不對。在很多人家,長輩身邊得用的嬤嬤都會被小輩喊一聲姨。但叫了姨,就感覺是跟著萬商這邊論關係的,而不是跟著先侯爺論關係。
金寶珠她們仿佛不是先侯爺的小妾,而是萬商的陪嫁了。
詹權和姨們相處不多,即便喊了姨,但平時依然沒什麼交集。他只能說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限內容,也是萬商從未隱瞞的:「金姨很會算帳,幫著母親打理著許多帳本。沒聽說木姨擅長什麼,但應該是擅長女紅的,木姨的母親現在就在技堂里當高級的刺繡師傅。再就是思姨了,這可是女中諸葛……哦,還有養生堂,那裡面是……」
說著說著,迎上郡主若有所思的表情,詹權忽然打了一個激靈,很有求生欲地說:「母親有一次說過,鄉下地方從沒有納妾的,所以她並不喜歡妾這種存在。但家裡有了妾卻不是妾自己的錯,而是男人們的錯,故而母親並不拿金姨她們當妾看。」<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話純粹就是給江岳撐腰。
其實萬商很清楚自己的弱點,她並不厲害。她是一個在現代平等社會長大的普通人,做不到把自己真正當成「主子」。看她平時在心裡給大家做好的分類,誰是生活秘書,誰是機要秘書,誰是執行層高級員工……就知道萬商習慣了把下人當員工看。
因此萬商很難表現出屬於主子的冷酷一面。偶爾演一次還行,但她的本性總會在長期的生活中暴露出來。她也就虧得遊戲成真後直接當太夫人,能一直保持本性。
總之幸虧萬商身份地位高,起先還送過下人去衙門,因此少數藏有壞心的下人不敢在她面前造次——他們卻敢對江岳使絆子!但江岳不是萬商,她不缺雷霆手段。
此事之後,江岳管家時就覺得事事都更流暢了。
另一件事則是朝堂上竟然有人參了安信侯府一筆,說的是安信侯府僭越了,竟然送了自家的下人給朝廷當小吏。這個其實很有意思,整篇奏摺都在說安信侯府,一點沒有提到別人,若是腦子不夠的,看到這樣的奏摺還以為真的是在參安信侯府呢。
其實這奏摺是劍指皇上,暗示皇上不該用人唯親。
之前安信侯府莊子上的住戶搖身一變成了女吏,又成了女官,還可以說她確實有功績在身,成功用人力孵出雞崽,使得送雞鋪在民間開得如火如荼。但這次的下人有什麼功勞?沒聽說啊!哪怕真把府上的客人服侍得很好,這不也是下人的本分嘛?
摺子明面上是在說安信侯府,其實處處都在說皇上。
覺得皇上這樣用人不好,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再這麼幹下去以後就是昏君啦!但凡咱這位皇上少些魄力,這摺子就不是指著安信侯府罵,而是直接指著皇上罵了。
皇上:「……」
皇上按下摺子,只當根本沒見過這糟心玩意兒,然後接下來幾次三番地給安信侯府送賞。這也就罷了,反正皇上這些年沒少往侯府里賞東西,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最重要的是有一天皇上竟然打發大皇子來安信侯府給先侯爺上香,只說自己突然想起這位忠誠能幹的下屬,但他作為皇帝不便來侯府,於是只能讓大皇子代替他走一趟。
好些人在心裡咬牙切齒,早死就是好啊!誰還能和死人爭麼?
待到詹權從兵營里回來時,大事小事都已經平息了。
見到昌華郡主,小夫妻自然有話說。
詹權雖然很支持郡主日常住在郡主府,但是他並不想和安信侯府疏遠。別說他其實並非詹家血脈,就是好多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如果不日常維繫著感情,大家都會漸行漸遠,又說夫妻一體,故而詹權覺得昌華郡主平時可以多和侯府女眷走動走動。
詹權道:「母親喜歡組織一種叫團建的活動,我猜測應該是團圓建設的意思,就是一家子的女眷聚在一起……具體做什麼,我不是很清楚,誰叫我是男的,被她們排除在圈子之外了。」如果郡主不介意的話,那可以把下一次團建的地點設在郡主府。
團建不是月月都有的,偶爾這麼一次,應該不會累到郡主,叫她誤了自己事。
皇上還未賜婚時,昌華郡主就在宮宴上主動找了萬商聊天,聊得很開心。後來又常在百花會的聚會場合見到萬商,她對著萬商一直都很喜歡。這份喜歡甚至和詹權無關。即便昌華郡主和詹權沒有任何關係,皇上根本沒有賜婚,她也會喜歡萬商的。
而小輩姑娘們聚會時,昌華郡主和江岳見過幾次。她們都不是那種尖酸刻薄喜歡比較的人,知道日後同嫁一府,自然有心交好,彼此都給對方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但昌華郡主對安信侯府的其他女眷不熟。
詹權當然有義務幫著介紹了,先說自己親娘,再說府里的幾位姨娘。
說到姨娘時,詹權道:「母親對著幾位姨娘都很好……母親來之前,我對著幾位姨娘都不熟。」這是正常的,誰家的兒子能見到親爹的小妾啊,都是遠遠瞧見了就互相避開。詹權此前甚至都不知道姨娘們長什麼樣子,因為真的從未打量過她們的臉。
詹權又說:「後來有一次聽見大哥管她們直接叫姨,金姨、木姨什麼的,我便也跟著叫了。」叫姨呢,也沒什麼不對。在很多人家,長輩身邊得用的嬤嬤都會被小輩喊一聲姨。但叫了姨,就感覺是跟著萬商這邊論關係的,而不是跟著先侯爺論關係。
金寶珠她們仿佛不是先侯爺的小妾,而是萬商的陪嫁了。
詹權和姨們相處不多,即便喊了姨,但平時依然沒什麼交集。他只能說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限內容,也是萬商從未隱瞞的:「金姨很會算帳,幫著母親打理著許多帳本。沒聽說木姨擅長什麼,但應該是擅長女紅的,木姨的母親現在就在技堂里當高級的刺繡師傅。再就是思姨了,這可是女中諸葛……哦,還有養生堂,那裡面是……」
說著說著,迎上郡主若有所思的表情,詹權忽然打了一個激靈,很有求生欲地說:「母親有一次說過,鄉下地方從沒有納妾的,所以她並不喜歡妾這種存在。但家裡有了妾卻不是妾自己的錯,而是男人們的錯,故而母親並不拿金姨她們當妾看。」<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