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頁
趙熹哼了一聲:「自立朝以來天下太平五穀豐登,三年未遇大災、三年未有饑荒,如此情形還能胡罵,果是流氓刁民!這等人死就死了,還要別人替他償命不成!我給你蓋個印,你拿著去盤龍府把德福提出來,多給流氓家人賠些錢便是了!」
蘭英千恩萬謝,捧著趙熹給的印前去提人,盤龍府見印當即當人,蘭英將兒子教訓一通,轉頭又去向趙熹謝恩。
中午承平回來,趙熹將這事全數告知,德福是朱鶴遺孤、承平自然也不願他因此喪命,便也沒有多說,只派人去盤龍府問明案由、又給了死者遺屬十兩紋銀。
死者並非地痞、而是流民,因老家土地被霸占求助無門,只得和老母從老家流落盤龍。那晚李淳大婚,在城中大擺宴席,死者見富者酒肉成林自己衣食無著,不由發了發牢騷、罵了句雙元為禍,被德福聽見,起了衝突。現在他死了,他的老母一個人無依無靠,蘭英為贖罪想替她尋個住所、被她斷然拒絕,不僅如此,她更將承平派去的人趕走、隻身到盤龍府喊冤。
盤龍府自然是不肯接的,趕了她幾次,她卻執拗不肯屈服,有一次陶希仁的好友到盤龍府辦事、正遇到她在府門破口大罵,便上前詢問,知道如此,立刻告知陶希仁。
陶希仁義憤填膺,忙將老嫗接回府中,又洋洋灑灑寫了奏摺,於朝堂彈劾趙熹縱奴傷人、枉法包庇,趙熹倒是一聲不辯、全都認下;可陶希仁還要捉拿德福、殺人償命,趙熹卻萬萬不肯,二人因此大鬧起來。文臣早已想奪趙熹聽政之權,紛紛上書表奏支持陶希仁,武將們才不管這些,只一味維護趙熹。
承平知陶希仁有理,可他也不會怪罪趙熹,何況這事他也知道、本就不能怨在趙熹頭上。他極力調停,又命三司調查死者家鄉祖田被占之事,但陶希仁死咬趙熹不放、趙熹也不肯交出德福,兩邊卻都不肯讓步。
事情鬧了好幾天、各地州府也紛紛上書表態,陶希仁家門口還被胡蒙軍官倒了牛糞、害得陶希仁摔跤,因關係漢夷之交,承平只輕責了事,可儒門一派卻覺遭受侮辱,文人大儒也都向朝廷陳情。眼看事情越鬧越大,陶希仁不等朝會,入宮請見。承平也知這事不能再鬧,許他進來。
先前摔了一跤陶希仁腿部受傷,入宮還拄著烏木拐杖,見了承平要行禮、承平忙叫人把他扶起、讓他入座。趙熹坐在承平身邊看了陶希仁一眼,二人對視,都哼了一聲,偏過頭去。
承平道:「前些日子去青縣調查的人已經回來了,霸占死者牛二家祖田的乃朕的二哥、韓王李承泰。據查他圈地搶民、弄得百姓苦不堪言,牛二不過其中之一。皇親犯事不可輕恕,朕決意嚴懲,希仁以為如何?」
陶希仁拱手道:「陛下聖明!陛下既知如此,何不將帝君和李德福一同治罪、還牛二公道!」
「陶希仁!」趙熹怒道,「你不要欺人太甚!」
承平也道:「朕已決心懲治二哥,這還不夠麼?同他相比,德福之罪不過芥子,德福的父親又是有功之臣,你就不能放他一馬麼!」
「放他一馬?微臣地位卑賤,怎有權力定人生死?殺他是因為他傷人性命、而不是得罪了微臣,陛下何故要微臣放他!」
趙熹霍然起身:「他不過是一時失手,有什麼大罪?你們揪著他不放無非是看我不順眼、要我退居後宮罷了!你真當我是汲汲功名之人麼?我聽政做錯了什麼害了誰不成!你們這般咄咄逼人不過是為了維護你們的陳腐禮教罷了!只因為我就非要他死,你們好毒的心!」
陶希仁氣得發抖,拄著拐走到趙熹身前,竟舉拐朝趙熹打去,承平大喝一聲,一把將趙熹抱在懷裡,內官們也都衝上去阻攔,可陶希仁不知哪裡來的力氣,掙扎著還要再打:「趙熹,你犯下大錯不肯認、還要推在別人身上,有你如此,天下怎安!」
「陶希仁!」承平怒斥,「你好大的膽,竟敢忤逆君上!」
趙熹也罵:「老匹夫陶希仁,要不是看在溫兒和冀然的份上,我早扒了你的皮!」
「你還有臉提英王!」陶希仁青筋暴起、臉漲得紫紅,「英王就是被你害死的!」
趙熹大怒:「你說什麼!」
「英王就是被你害死的!若非你們一意孤行要太子悔婚迎娶英王之妻,英王早已娶了陳氏女,又怎會同沈氏有糾葛!若當初你能謹守約定嫁與永王,太子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求娶兄嫂!我早要你修身養德,你只恣意妄為、違約背信,子嗣也上行下效、忘恩負義,英王之悲、陳氏之哀、沈氏之痛、孫氏之困,皆由你而來!你總以為禮教小事,可你不尊禮教、家裡被你搞成了什麼樣子!天下任重,群臣當真效仿於你又會如何!你生來聰慧,卻從不肯想這些麼!」
趙熹咬緊了牙,瞪著陶希仁一句話都說不出。
「我敬你是一代英豪,可你看看你都做了什麼!那牛二就算出言不遜也是事有不平,被人打死還不夠冤枉!你卻極力維護逞凶之人,只因他母親是你親信!帝君尚且如此,群臣豈不勾連結黨、官官相護!你還以為我是不滿你雙元身份,你眼裡究竟有沒有公義二字!如你這般卻要掌權,雙元禍國、當真如此!」
「陶希仁!」
陶希仁雙眼赤紅看向承平,字字唾面:「當初你以天下萬民挾我、說要給我明君治世,縱親枉法、棄禮廢規,這就是你之明君?因緣為市、喊冤無門,這就是你的治世!自平陽相識,你們口口聲聲天下生民,那些百姓、那些卑微之人,你們真的放在心上了麼?你們早已不是公子將軍、天下也不是你們扮演才子佳人英雄傳奇的戲場,你們是皇帝帝君啊!你們這般作為與公孫、與吳黃何異,不過梟雄耳!早知如此,我不如掛死在夫人棺前、殉我英主而去!」
蘭英千恩萬謝,捧著趙熹給的印前去提人,盤龍府見印當即當人,蘭英將兒子教訓一通,轉頭又去向趙熹謝恩。
中午承平回來,趙熹將這事全數告知,德福是朱鶴遺孤、承平自然也不願他因此喪命,便也沒有多說,只派人去盤龍府問明案由、又給了死者遺屬十兩紋銀。
死者並非地痞、而是流民,因老家土地被霸占求助無門,只得和老母從老家流落盤龍。那晚李淳大婚,在城中大擺宴席,死者見富者酒肉成林自己衣食無著,不由發了發牢騷、罵了句雙元為禍,被德福聽見,起了衝突。現在他死了,他的老母一個人無依無靠,蘭英為贖罪想替她尋個住所、被她斷然拒絕,不僅如此,她更將承平派去的人趕走、隻身到盤龍府喊冤。
盤龍府自然是不肯接的,趕了她幾次,她卻執拗不肯屈服,有一次陶希仁的好友到盤龍府辦事、正遇到她在府門破口大罵,便上前詢問,知道如此,立刻告知陶希仁。
陶希仁義憤填膺,忙將老嫗接回府中,又洋洋灑灑寫了奏摺,於朝堂彈劾趙熹縱奴傷人、枉法包庇,趙熹倒是一聲不辯、全都認下;可陶希仁還要捉拿德福、殺人償命,趙熹卻萬萬不肯,二人因此大鬧起來。文臣早已想奪趙熹聽政之權,紛紛上書表奏支持陶希仁,武將們才不管這些,只一味維護趙熹。
承平知陶希仁有理,可他也不會怪罪趙熹,何況這事他也知道、本就不能怨在趙熹頭上。他極力調停,又命三司調查死者家鄉祖田被占之事,但陶希仁死咬趙熹不放、趙熹也不肯交出德福,兩邊卻都不肯讓步。
事情鬧了好幾天、各地州府也紛紛上書表態,陶希仁家門口還被胡蒙軍官倒了牛糞、害得陶希仁摔跤,因關係漢夷之交,承平只輕責了事,可儒門一派卻覺遭受侮辱,文人大儒也都向朝廷陳情。眼看事情越鬧越大,陶希仁不等朝會,入宮請見。承平也知這事不能再鬧,許他進來。
先前摔了一跤陶希仁腿部受傷,入宮還拄著烏木拐杖,見了承平要行禮、承平忙叫人把他扶起、讓他入座。趙熹坐在承平身邊看了陶希仁一眼,二人對視,都哼了一聲,偏過頭去。
承平道:「前些日子去青縣調查的人已經回來了,霸占死者牛二家祖田的乃朕的二哥、韓王李承泰。據查他圈地搶民、弄得百姓苦不堪言,牛二不過其中之一。皇親犯事不可輕恕,朕決意嚴懲,希仁以為如何?」
陶希仁拱手道:「陛下聖明!陛下既知如此,何不將帝君和李德福一同治罪、還牛二公道!」
「陶希仁!」趙熹怒道,「你不要欺人太甚!」
承平也道:「朕已決心懲治二哥,這還不夠麼?同他相比,德福之罪不過芥子,德福的父親又是有功之臣,你就不能放他一馬麼!」
「放他一馬?微臣地位卑賤,怎有權力定人生死?殺他是因為他傷人性命、而不是得罪了微臣,陛下何故要微臣放他!」
趙熹霍然起身:「他不過是一時失手,有什麼大罪?你們揪著他不放無非是看我不順眼、要我退居後宮罷了!你真當我是汲汲功名之人麼?我聽政做錯了什麼害了誰不成!你們這般咄咄逼人不過是為了維護你們的陳腐禮教罷了!只因為我就非要他死,你們好毒的心!」
陶希仁氣得發抖,拄著拐走到趙熹身前,竟舉拐朝趙熹打去,承平大喝一聲,一把將趙熹抱在懷裡,內官們也都衝上去阻攔,可陶希仁不知哪裡來的力氣,掙扎著還要再打:「趙熹,你犯下大錯不肯認、還要推在別人身上,有你如此,天下怎安!」
「陶希仁!」承平怒斥,「你好大的膽,竟敢忤逆君上!」
趙熹也罵:「老匹夫陶希仁,要不是看在溫兒和冀然的份上,我早扒了你的皮!」
「你還有臉提英王!」陶希仁青筋暴起、臉漲得紫紅,「英王就是被你害死的!」
趙熹大怒:「你說什麼!」
「英王就是被你害死的!若非你們一意孤行要太子悔婚迎娶英王之妻,英王早已娶了陳氏女,又怎會同沈氏有糾葛!若當初你能謹守約定嫁與永王,太子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求娶兄嫂!我早要你修身養德,你只恣意妄為、違約背信,子嗣也上行下效、忘恩負義,英王之悲、陳氏之哀、沈氏之痛、孫氏之困,皆由你而來!你總以為禮教小事,可你不尊禮教、家裡被你搞成了什麼樣子!天下任重,群臣當真效仿於你又會如何!你生來聰慧,卻從不肯想這些麼!」
趙熹咬緊了牙,瞪著陶希仁一句話都說不出。
「我敬你是一代英豪,可你看看你都做了什麼!那牛二就算出言不遜也是事有不平,被人打死還不夠冤枉!你卻極力維護逞凶之人,只因他母親是你親信!帝君尚且如此,群臣豈不勾連結黨、官官相護!你還以為我是不滿你雙元身份,你眼裡究竟有沒有公義二字!如你這般卻要掌權,雙元禍國、當真如此!」
「陶希仁!」
陶希仁雙眼赤紅看向承平,字字唾面:「當初你以天下萬民挾我、說要給我明君治世,縱親枉法、棄禮廢規,這就是你之明君?因緣為市、喊冤無門,這就是你的治世!自平陽相識,你們口口聲聲天下生民,那些百姓、那些卑微之人,你們真的放在心上了麼?你們早已不是公子將軍、天下也不是你們扮演才子佳人英雄傳奇的戲場,你們是皇帝帝君啊!你們這般作為與公孫、與吳黃何異,不過梟雄耳!早知如此,我不如掛死在夫人棺前、殉我英主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