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徽欽二宗雖然被圍在城中,不通消息,但他們搞的不肯出城前往金營這一出,竟然也給粘罕和斡離不帶去了一點煩惱。

  但這煩惱也確實只有一點。

  現在開封城中的軍民,已經被自家皇帝剝奪了反抗的武器和能力,可謂毫無反抗之力了。

  出蜀鹽軍還有四五日才能趕到開封,但東平府鹽軍如果日夜兼程,恐怕一兩日功夫就到了。

  到時候一旦被鹽軍粘上,再想脫身就難了。

  基於此,粘罕和斡離不表示:是你想不出城議和,就能不出城的麼?什麼時候給你們臉了?

  於是據守城頭的金軍,直接入城,分兩路往皇宮和宰相重臣們的官邸殺去!

  也不知是開封百姓手中已無兵器,還是饑寒交迫再無戰力,金軍此次進城,除了遇到幾股小小的反抗,一路竟然通暢無比。

  城是早上進的,皇宮是午飯前到的,徽欽二宗是午飯時抓到的。

  一同被抓的,還有徽欽二宗的兩班寵臣們。

  這些人被圍在城中,無處可去,又一直確信能夠和談,並不曾躲藏,還在府中吃喝聽曲作樂。

  金軍撲過去時,直接抓了個正著,一個都沒少。

  當然,抓人的同時,也把他們府中搜刮劫掠乾淨了。

  金軍抓了徽欽二宗、城中的趙家宗室及兩班寵臣們,又搜颳了皇宮寶物、金帛、文物等。

  還想再帶上后妃宮婢,留待賞賜士兵。

  但后妃宮婢身嬌體弱,走不快拖延行程,又哭哭啼啼還人多,若是鹽軍追來,這些女人只能拖後腿。

  因為東平府鹽軍可能下一刻就趕到開封,粘罕和斡離不不敢耽擱,乾脆就棄了后妃宮婢們。

  轉身去忙正事去了。

  所謂正事,就是讓趙桓寫了投降割地聖旨,將河北、河東割讓給金國,自此宋金兩國沿河而治。

  此時徽欽二宗也粘罕被告知了鹽軍逼近的消息。

  徽欽二宗:鹽軍果然要做那黃雀!且不曾想巴蜀也已入鹽軍之手,還養了十多萬大軍!鹽軍,大宋心腹大患也!

  既然金國要求割地,那乾脆就割了吧,把鹽軍的地盤也都一道割給金國,到時讓鹽軍去與金國鷸蚌相爭!

  徽欽二宗:他們可真是英明啊!

  於是被要求寫割地投降聖旨時,趙桓甚至都不曾猶豫,就乾脆地蘸墨親筆寫了。

  然後啪地蓋上國璽!

  「希望金主看在我們如此配合的份上,遵照約定,放我們南渡。」

  粘罕和斡離不:「好啊。」

  然後,金軍就挾持著徽欽二宗和宗室朝臣們,共一千餘人,還有劫掠來的金銀財帛、牛馬牲畜等財物,俘虜北去。

  因為開封百姓的家財已經被大宋皇帝盡數搜刮來,送入了金營,此次金軍又趕時間,便也沒再洗劫屠戮開封百姓。

  至於說擄掠婦女?金軍連宮妃都沒帶上,更不會帶上民間婦女了。

  粘罕和斡離不的大軍走得迅速,就跟被夠攆的強盜一樣。

  也幸虧走得迅速,不然真就被東平府鹽軍粘在開封城了。只需拖住四五日,等出蜀鹽軍趕到,就能把金軍圍在開封。

  金軍前一日早上退去,東平府鹽軍後一日早上便到了開封。

  鹽軍嚇走了金軍,還帶來了救濟糧食,在城中各處架粥棚施粥——施的是玉米糝粥,總之是先把正在餓死邊緣的百姓救回來了。

  而後續又有源源不斷的糧食運抵,不能保證讓開封百姓吃飽吃好,但能讓他們暫時不被餓死。

  在解決飢餓問題的同時,鹽軍又把金軍搜刮一空的宗室寵臣們的官邸,都開放了讓開封百姓進去禦寒。

  最後還是不夠住的,鹽軍又把皇宮大門敞開,讓百姓們入內遮風擋雪。

  如此這般,鹽軍最大程度地救援了開封百姓。

  而在開封百姓饑寒稍緩後,傳聞即將到達開封的出蜀鹽軍,還是不見蹤影。

  ……

  不見蹤影的十二萬出蜀鹽軍,在入了河南府後,確認了金軍果然飛速北撤時,就也順勢向北斜插而上!

  與此同時,河東戰場上,宗澤大軍與鹽軍的激烈對戰,也悄無聲息地停止了。

  分屬大宋和鹽軍兩個不同陣營的兩支軍隊,調動了軍隊,一個西撤,一個南撤。

  靖康元年臘月初八,臘八節這日。

  攜帶著金銀財物和徽欽二帝,及宗室和兩班新老朝臣的金軍,西路粘罕在經過太原時,被出蜀的十二萬鹽軍攔住去路!

  東路斡離不,則被宗澤大軍攔住去路!

  斡離不一邊推出趙桓——趙佶被分給了粘罕帶著,去斥退宗澤,一邊準備迂迴東南而後北上時,又在東邊遭遇西門卿親自率領的鹽軍主力!

  金軍兵分兩路北撤,原就是防備宗澤大軍與鹽軍聯手攔路,方才分散——就算被攔,總有一路能北歸,金軍不至於全軍覆沒。

  但此刻,兩路大軍終究是全部被圍!

  「我大軍北撤迅速,出蜀鹽軍依舊能後發先至,在太原攔截……」粘罕陡然明悟。「這支鹽軍,最初的目的便不是去解開封共之圍,一早便是要來攔截金軍!」

  另一邊的河間府戰場,斡離不:「宗澤,你們大宋的皇帝在我手上,速速退去!」

  趙桓:「宗相公,快速速退去!河北、河東已經割給金國,金宋已經講和,莫再徒生戰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