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而東京君臣,在得知鹽軍大肆擴軍後,上下皆是驚慌不已!
或許大慫真有窩裡橫的基因,好比打金兵沒用,好不容易出一個岳飛,他們扯人後腿的能力卻是卓絕!
這次也是一樣,趙佶和趙桓不思防備金兵的再次南侵,在聽到鹽軍擴軍時,應對得倒是迅速!
西門卿:他擴軍是為打開封的嗎?是為應對金軍再次南下!
只是打開封的話,根本用不著大費周章的擴軍。
就先前的兵力,就足以把開封輕鬆拿下好嗎。
但趙佶和趙桓顯然不會這麼認為,何況他兩還是窩裡橫、窩外慫的顯著代表。
西門卿也考慮到這一點,為大局考慮,情真意切地寫了一封陳情表文。
甚至派了神機軍師朱武做使者,進京面呈表文。
表文中,西門卿鞭辟入裡地分析了:金軍北撤只是權宜之舉,最早今年入秋、最遲明年春夏,金軍必將再次大舉南侵,且將是舉全國之力發動的滅宋大戰!
屆時金兵南侵,鹽軍與朝廷便再無不同,都只是中原百姓而已。
若敗於金兵,則一樣亡國破家,百姓遭受踐踏。
如此這般,鹽軍擴軍實為防禦金兵,不為威脅朝廷。
現在我們雙方先暫時握手,待到解除金兵威脅,再言其他。
屆時招安鹽軍,也未必不可協商。
天地良心啊!西門卿說得句句屬實,字字肺腑!
就連最後許諾的來日或可接受朝廷招安,也是真話。
當然,招安之後,西門卿依然會保有相應的話語權,要是大宋皇帝還拖著百姓往深淵裡跳,他肯定是不會眼睜睜看著的。
西門卿身邊親信朱武進京陳情,表文情真意切,條條真知灼見。
要是稍微正常一點的皇帝,都會選擇暫時按下矛盾,先統一戰線一致對外。
但趙佶和趙桓,哪個是正常皇帝?再加上多年嚴選出來的寵臣們,更不是有識賢臣。
「危言聳聽!狼子野心!」
「不過是鹽軍初生之時,為爭取壯大時間,而採取的示弱之舉罷了!豈能被他迷惑!」
也不乏有遠見之明的臣子,覺得西門卿的陳情表文句句屬實,於是上表勸諫,想要促成與鹽軍的暫時合作,攜手禦敵。
但結果卻是被呵斥『為鹽軍張目、夥同逆賊』,然後被貶謫出京,言辭激烈的更是直接被免官永不錄用。
鹽軍求和無用,並且朝廷當即就調動太原一帶精銳兵力,揮師東進,正式討繳鹽軍。
「太原精銳能抵住粘罕西路大軍,難道不能剿滅區區一支鹽軍?」
西門卿:muad!
……
靖康元年七月,山西大軍東進討伐鹽軍,主將正是大名鼎鼎的老將宗澤。
月中,大軍抵達滄州邊境,鹽軍列陣相對。
七月十八,山西大軍與鹽軍第一次正式交戰。
陣前斗將環節,山西大軍連負兩場後,才艱難取得一勝。
接著雙方將士沖向對方陣營,正面對戰!
第一次交手,雙方派出的兵力都不多,各兩千多人。
也都只是試探性地進攻,大概試了試對方的深淺,就都默契地鳴金收兵了。
戰後的宋軍大營,老將宗澤有過讚嘆:「鹽軍之悍勇,不遜金兵。甚至占了『人和』優勢,若是再有『地利』,金軍亦可滅矣。」
宗澤對鹽軍的讚嘆不曾隱瞞,心機小人只以為他在為戰事僵持找藉口推脫,倒也沒什麼大礙。
但他對西門卿本人的欣賞,就只能緘口不言了。
從西門節度使馳援都城開封后,能毫無戀棧利落撤出,便知他確實是大仁大義之輩啊。
而且鹽軍治下的三州一府,百姓人人溫飽,家不閉戶,可知他確如傳言的愛民如子。
一次之後,宗澤所率大軍又與鹽軍交了兩次手,兩次對戰也都打了個平手。
一時間陷入了僵持之中。
而金兵在經過大半年休整過後,金太宗完顏晟下令,再由粘罕和斡離不繼續率兩路大軍,大舉南侵!
相比上次南侵,這次金軍之勢儼然如西門卿所言,有一舉滅宋的打算!
作者有話說:
【閨蜜監督日更day4】
【西門大官人:努力努力努力……
雪鄉二聖:這有個深淵?跳進去嘿!
救不了!根本救不了啊!】
第140章 靖康之恥(六)
◎開封再次被包圍了◎
此次金軍南下依舊分兵東西兩路, 粘罕和斡離不二人各率一路,粘罕依舊走西路,斡離不走東路。
因東路線上宗澤所率大軍和鹽軍正交戰, 斡離不的東路大軍避開了河間府。
上次南侵時,一直不曾被攻破的太原, 此次到底被粘罕大軍攻破!
一直堅守太原的將領王稟戰死。
當西門卿聽到這個消息時, 沉默良久。
旁人以為西門節度使是在為金軍南下, 而沉思應對良策。
其實西門卿只是略感無力, 他做過許多努力,但在天下大勢面前,好像都無濟於事。
從他穿越來時起,就在為逃避西門慶『脫陽而亡』的命運, 為『靖康之恥』而謀局布置。
但現在看來, 似乎只是把『靖康之恥』發生的時間提前了五年。
雖然細節有所改變, 但歷史大勢依舊如故。
就好像一架高速行駛的戰車, 向它扔幾個石子、木棒, 是無法使他改變方向的。
或許大慫真有窩裡橫的基因,好比打金兵沒用,好不容易出一個岳飛,他們扯人後腿的能力卻是卓絕!
這次也是一樣,趙佶和趙桓不思防備金兵的再次南侵,在聽到鹽軍擴軍時,應對得倒是迅速!
西門卿:他擴軍是為打開封的嗎?是為應對金軍再次南下!
只是打開封的話,根本用不著大費周章的擴軍。
就先前的兵力,就足以把開封輕鬆拿下好嗎。
但趙佶和趙桓顯然不會這麼認為,何況他兩還是窩裡橫、窩外慫的顯著代表。
西門卿也考慮到這一點,為大局考慮,情真意切地寫了一封陳情表文。
甚至派了神機軍師朱武做使者,進京面呈表文。
表文中,西門卿鞭辟入裡地分析了:金軍北撤只是權宜之舉,最早今年入秋、最遲明年春夏,金軍必將再次大舉南侵,且將是舉全國之力發動的滅宋大戰!
屆時金兵南侵,鹽軍與朝廷便再無不同,都只是中原百姓而已。
若敗於金兵,則一樣亡國破家,百姓遭受踐踏。
如此這般,鹽軍擴軍實為防禦金兵,不為威脅朝廷。
現在我們雙方先暫時握手,待到解除金兵威脅,再言其他。
屆時招安鹽軍,也未必不可協商。
天地良心啊!西門卿說得句句屬實,字字肺腑!
就連最後許諾的來日或可接受朝廷招安,也是真話。
當然,招安之後,西門卿依然會保有相應的話語權,要是大宋皇帝還拖著百姓往深淵裡跳,他肯定是不會眼睜睜看著的。
西門卿身邊親信朱武進京陳情,表文情真意切,條條真知灼見。
要是稍微正常一點的皇帝,都會選擇暫時按下矛盾,先統一戰線一致對外。
但趙佶和趙桓,哪個是正常皇帝?再加上多年嚴選出來的寵臣們,更不是有識賢臣。
「危言聳聽!狼子野心!」
「不過是鹽軍初生之時,為爭取壯大時間,而採取的示弱之舉罷了!豈能被他迷惑!」
也不乏有遠見之明的臣子,覺得西門卿的陳情表文句句屬實,於是上表勸諫,想要促成與鹽軍的暫時合作,攜手禦敵。
但結果卻是被呵斥『為鹽軍張目、夥同逆賊』,然後被貶謫出京,言辭激烈的更是直接被免官永不錄用。
鹽軍求和無用,並且朝廷當即就調動太原一帶精銳兵力,揮師東進,正式討繳鹽軍。
「太原精銳能抵住粘罕西路大軍,難道不能剿滅區區一支鹽軍?」
西門卿:muad!
……
靖康元年七月,山西大軍東進討伐鹽軍,主將正是大名鼎鼎的老將宗澤。
月中,大軍抵達滄州邊境,鹽軍列陣相對。
七月十八,山西大軍與鹽軍第一次正式交戰。
陣前斗將環節,山西大軍連負兩場後,才艱難取得一勝。
接著雙方將士沖向對方陣營,正面對戰!
第一次交手,雙方派出的兵力都不多,各兩千多人。
也都只是試探性地進攻,大概試了試對方的深淺,就都默契地鳴金收兵了。
戰後的宋軍大營,老將宗澤有過讚嘆:「鹽軍之悍勇,不遜金兵。甚至占了『人和』優勢,若是再有『地利』,金軍亦可滅矣。」
宗澤對鹽軍的讚嘆不曾隱瞞,心機小人只以為他在為戰事僵持找藉口推脫,倒也沒什麼大礙。
但他對西門卿本人的欣賞,就只能緘口不言了。
從西門節度使馳援都城開封后,能毫無戀棧利落撤出,便知他確實是大仁大義之輩啊。
而且鹽軍治下的三州一府,百姓人人溫飽,家不閉戶,可知他確如傳言的愛民如子。
一次之後,宗澤所率大軍又與鹽軍交了兩次手,兩次對戰也都打了個平手。
一時間陷入了僵持之中。
而金兵在經過大半年休整過後,金太宗完顏晟下令,再由粘罕和斡離不繼續率兩路大軍,大舉南侵!
相比上次南侵,這次金軍之勢儼然如西門卿所言,有一舉滅宋的打算!
作者有話說:
【閨蜜監督日更day4】
【西門大官人:努力努力努力……
雪鄉二聖:這有個深淵?跳進去嘿!
救不了!根本救不了啊!】
第140章 靖康之恥(六)
◎開封再次被包圍了◎
此次金軍南下依舊分兵東西兩路, 粘罕和斡離不二人各率一路,粘罕依舊走西路,斡離不走東路。
因東路線上宗澤所率大軍和鹽軍正交戰, 斡離不的東路大軍避開了河間府。
上次南侵時,一直不曾被攻破的太原, 此次到底被粘罕大軍攻破!
一直堅守太原的將領王稟戰死。
當西門卿聽到這個消息時, 沉默良久。
旁人以為西門節度使是在為金軍南下, 而沉思應對良策。
其實西門卿只是略感無力, 他做過許多努力,但在天下大勢面前,好像都無濟於事。
從他穿越來時起,就在為逃避西門慶『脫陽而亡』的命運, 為『靖康之恥』而謀局布置。
但現在看來, 似乎只是把『靖康之恥』發生的時間提前了五年。
雖然細節有所改變, 但歷史大勢依舊如故。
就好像一架高速行駛的戰車, 向它扔幾個石子、木棒, 是無法使他改變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