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於這儀仗之中,有一彩車徐徐行來,四周密閉,叫人半點瞧不出其中的貴人。
但於街道兩邊的百姓而來,卻都識得此為何人儀仗。
縱觀整個大宇朝,這般儀仗者,也不過僅有那一人罷了。
漸漸地,儀仗直行至皇城之前,開了那朱紅大門,暢通無阻。
待整個儀仗盡數消失後,那旁觀的百姓、一些商人墨客的,這才出了口氣,也低聲說起話來。
「國師素來極少出去,如今出去了,想必是有異樣之事發生吧?」
「嘿!你們先前不曾瞧見麼?在國師座駕之後有一大車,上面蓋著厚厚帷幔的,正是此次國師出行後誅滅的妖物!」
「當真?」
「怎麼不真!你等並不知曉,前些時日我有個行商的表兄得了消息,說是他鄉里有一頭巨熊為禍,原本也有些道士和尚的過去捉拿,沒料想那熊好生厲害,力大無窮,還有無數蜂子助它為患,傷人無數,竟是奈何不得!後來當地縣官只好將此事上報,這才有國師親自出手。」說到此,那人拈鬚,往皇城處拱了拱手,得意言道,「我大宇朝國師果然不凡,去則手到擒來,旁國莫不可與他老人家相相提並論。」
此言一出,其餘百姓皆是贊同。
「不錯,相鄰諸國實不能與我大宇國師相比!」
「若真是熊妖在車裡,熊妖之大,當真叫人難以想像啊!」
「有什麼難的?帷幔之下皆是巨熊之身,瞧一瞧便知多大了。」
「那、那實在是體型甚巨,可怕,可怕。」
最後,一眾議論終究只化為一句:「我大宇有此國師,又有明君在上,方能天下太平,國力日盛,我等也能長養子孫,安居樂業……」
嘖嘖稱讚,不絕於耳。
這也不怪他們如此,只因這大宇朝國師與周邊諸國皆是不同,從不插手朝政,更無指手畫腳,只是深居國師府中,逢妖作祟時方肯出府,每一出府,妖禍必除。
如此國師,焉有不敬之理?縱然是與國師所代表神權素來防備的當今天子,對這位清清靜靜的國師也是尊敬有加,連帶皇子皇孫同樣如此,想來若是下一代天子登基,也必定不會厭惡這位國師,反而要將他高高供起的。
皇城內,皇宮之中。
身著龍袍的天子坐在御案之後,批閱奏摺。
天子初時面色尚可,只是翻看過幾個摺子後,突然把手中正在批閱的那個扔出去,於地面上發出一聲脆響。他的眉宇之間,也帶上一股怒意。
一旁侍立的老太監自天子尚未皇子時已然跟隨於其身側,乃是其母后留下的老人,歷經宮中沉浮。見得自己將其自幼看大的英明天子如此憤怒,他當即上前一步,低聲問詢:「又是哪幾個不長眼的,不思君恩,竟惹怒了陛下?」
天子怒道:「你且一看便知!」
老太監不摻和朝政,倒也不畏懼看一個摺子,就俯身將其撿起,略略一看,竟是彈劾這位國師的,說國師目下無塵,其盛名更在天子之上,長此以往不得不防,還有那儀仗也是逾制的,是為不將天子看在眼裡云云。
看完之後,老太監也是皺了皺眉:「又是個拎不清的。」
天子深吸一口氣,言道:「他那個女兒在後宮裡裝得是溫柔賢淑,好似對朕極盡愛慕,這幾日忽而在朕耳邊提起什麼朕如此英明,當長坐龍椅才是於國於民有福,國師既有仙術,為何不主動獻上,也叫朕長壽萬千……朕原本只當她是見識淺薄,又對朕有真心,才會如此言說,如今一看她父親的摺子,方知這父女二人皆是、皆是愚蠢之極!也不知都是個什麼心思!讓朕拿國師治罪?都當朕是那等能被小人輕易蒙蔽的昏君不成!」
老太監連忙勸道:「陛下莫惱,是那起子小人不懂事 ,可千萬彆氣壞了身子。」
說話間,他只將摺子放在御案的一角。
天子哼了一聲,不再開口,眸光幽深。
自他還是記事之時,國師府中便已有這位國師,因母后早亡,母家勢大,父皇不得不立他為太子,並在聖旨之後,帶他去拜見國師。
當是時,國師臥於榻上,便見天子,亦是闔目不言。他父皇雖於政事上還算清明,卻喜美色,故而身形略為浮腫,神采不足。而那國師卻生得俊美矯健,縱然不曾刻意顯露威風,一見之下,氣度遠勝父皇。
他當時年幼,在是敬仰壯年男子,不由更羨慕國師這般的氣魄風姿。不過他又是太子,早知自己乃是來日天子,眼見父皇在國師面前這般不如,又心中湧現出一絲不快。
父皇想必不把他看在眼裡,又或是對他有所震懾,故而並不避諱,有一日問國師尋求成仙之術。國師不允,父皇便一改往日敬重,話中威脅,竟是要逼迫國師傳出法術。他那時只覺氣氛緊繃,卻不懂緣由。他瞧見國師似乎受了這威脅,傳給父皇修煉之法,卻也牢牢記著,在國師答允那瞬,父皇狂喜之時,國師神色譏諷,再未正眼瞧過父皇。
後來,父皇一心修煉,倒似乎真修出了些門道,而他卻隱約明白父皇長久占據權位之心,趁父皇沉溺之時,小心奪權。過得幾年,他眼見父皇與旁人大不相同,有所絕望,已在暗中思索,是否也去請求國師,尋求修煉之法……但就在父皇一日手舞足蹈,提及已然延續壽命兩百載時,天降雷霆,生生將父皇劈成了焦炭!
但於街道兩邊的百姓而來,卻都識得此為何人儀仗。
縱觀整個大宇朝,這般儀仗者,也不過僅有那一人罷了。
漸漸地,儀仗直行至皇城之前,開了那朱紅大門,暢通無阻。
待整個儀仗盡數消失後,那旁觀的百姓、一些商人墨客的,這才出了口氣,也低聲說起話來。
「國師素來極少出去,如今出去了,想必是有異樣之事發生吧?」
「嘿!你們先前不曾瞧見麼?在國師座駕之後有一大車,上面蓋著厚厚帷幔的,正是此次國師出行後誅滅的妖物!」
「當真?」
「怎麼不真!你等並不知曉,前些時日我有個行商的表兄得了消息,說是他鄉里有一頭巨熊為禍,原本也有些道士和尚的過去捉拿,沒料想那熊好生厲害,力大無窮,還有無數蜂子助它為患,傷人無數,竟是奈何不得!後來當地縣官只好將此事上報,這才有國師親自出手。」說到此,那人拈鬚,往皇城處拱了拱手,得意言道,「我大宇朝國師果然不凡,去則手到擒來,旁國莫不可與他老人家相相提並論。」
此言一出,其餘百姓皆是贊同。
「不錯,相鄰諸國實不能與我大宇國師相比!」
「若真是熊妖在車裡,熊妖之大,當真叫人難以想像啊!」
「有什麼難的?帷幔之下皆是巨熊之身,瞧一瞧便知多大了。」
「那、那實在是體型甚巨,可怕,可怕。」
最後,一眾議論終究只化為一句:「我大宇有此國師,又有明君在上,方能天下太平,國力日盛,我等也能長養子孫,安居樂業……」
嘖嘖稱讚,不絕於耳。
這也不怪他們如此,只因這大宇朝國師與周邊諸國皆是不同,從不插手朝政,更無指手畫腳,只是深居國師府中,逢妖作祟時方肯出府,每一出府,妖禍必除。
如此國師,焉有不敬之理?縱然是與國師所代表神權素來防備的當今天子,對這位清清靜靜的國師也是尊敬有加,連帶皇子皇孫同樣如此,想來若是下一代天子登基,也必定不會厭惡這位國師,反而要將他高高供起的。
皇城內,皇宮之中。
身著龍袍的天子坐在御案之後,批閱奏摺。
天子初時面色尚可,只是翻看過幾個摺子後,突然把手中正在批閱的那個扔出去,於地面上發出一聲脆響。他的眉宇之間,也帶上一股怒意。
一旁侍立的老太監自天子尚未皇子時已然跟隨於其身側,乃是其母后留下的老人,歷經宮中沉浮。見得自己將其自幼看大的英明天子如此憤怒,他當即上前一步,低聲問詢:「又是哪幾個不長眼的,不思君恩,竟惹怒了陛下?」
天子怒道:「你且一看便知!」
老太監不摻和朝政,倒也不畏懼看一個摺子,就俯身將其撿起,略略一看,竟是彈劾這位國師的,說國師目下無塵,其盛名更在天子之上,長此以往不得不防,還有那儀仗也是逾制的,是為不將天子看在眼裡云云。
看完之後,老太監也是皺了皺眉:「又是個拎不清的。」
天子深吸一口氣,言道:「他那個女兒在後宮裡裝得是溫柔賢淑,好似對朕極盡愛慕,這幾日忽而在朕耳邊提起什麼朕如此英明,當長坐龍椅才是於國於民有福,國師既有仙術,為何不主動獻上,也叫朕長壽萬千……朕原本只當她是見識淺薄,又對朕有真心,才會如此言說,如今一看她父親的摺子,方知這父女二人皆是、皆是愚蠢之極!也不知都是個什麼心思!讓朕拿國師治罪?都當朕是那等能被小人輕易蒙蔽的昏君不成!」
老太監連忙勸道:「陛下莫惱,是那起子小人不懂事 ,可千萬彆氣壞了身子。」
說話間,他只將摺子放在御案的一角。
天子哼了一聲,不再開口,眸光幽深。
自他還是記事之時,國師府中便已有這位國師,因母后早亡,母家勢大,父皇不得不立他為太子,並在聖旨之後,帶他去拜見國師。
當是時,國師臥於榻上,便見天子,亦是闔目不言。他父皇雖於政事上還算清明,卻喜美色,故而身形略為浮腫,神采不足。而那國師卻生得俊美矯健,縱然不曾刻意顯露威風,一見之下,氣度遠勝父皇。
他當時年幼,在是敬仰壯年男子,不由更羨慕國師這般的氣魄風姿。不過他又是太子,早知自己乃是來日天子,眼見父皇在國師面前這般不如,又心中湧現出一絲不快。
父皇想必不把他看在眼裡,又或是對他有所震懾,故而並不避諱,有一日問國師尋求成仙之術。國師不允,父皇便一改往日敬重,話中威脅,竟是要逼迫國師傳出法術。他那時只覺氣氛緊繃,卻不懂緣由。他瞧見國師似乎受了這威脅,傳給父皇修煉之法,卻也牢牢記著,在國師答允那瞬,父皇狂喜之時,國師神色譏諷,再未正眼瞧過父皇。
後來,父皇一心修煉,倒似乎真修出了些門道,而他卻隱約明白父皇長久占據權位之心,趁父皇沉溺之時,小心奪權。過得幾年,他眼見父皇與旁人大不相同,有所絕望,已在暗中思索,是否也去請求國師,尋求修煉之法……但就在父皇一日手舞足蹈,提及已然延續壽命兩百載時,天降雷霆,生生將父皇劈成了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