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頁
同一個村住著,這麼高產的東西,他要賣得太貴了,難免會落人口舌。
左右他也不缺這點錢,索性就賣便宜一點,村里人得了實惠,也不能不記得他的好。
和玉米的價格相比,這紅薯吃法更加簡單,價格也更低,除了留種之外,大部分村里人都還多買了一些留著日常吃,所以這紅薯銷量還是不錯的。
值得一提的就是蘇大貴,作為村里日子最好過的幾戶人之一,他一買就是一千斤,蘇應平和蘇應勝兩兄弟來回跑了兩三趟,才把這一千斤紅薯擔回家。
對此蘇大貴也特意解釋了:「一千斤看著是不少,不過我家裡人多,還養著牛和豬豚呢,留兩百斤做種,剩下的攙著大米,也就只夠一家人吃一個冬天的,左右林郎君也說了,這紅薯耐放,索性就多買點備著了。」
雖然林回星一直說這紅薯可以用來餵豬和其他牲畜,蘇大榮家裡的雞和鵝更是十分喜歡吃這煮熟的紅薯皮,但這到底是花錢買回來的糧食,想來今年是沒人會捨得把這紅薯煮來餵牲畜的了,
對此林回星也不意外,他已經習慣了村里人的節約,但凡是要花銀錢賣的東西,對大家來說都是捨不得拋費的。
紅薯本來就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等到明年家家戶戶都自己種了紅薯,就不覺得這東西稀奇了,到時候也就捨得了。
賣掉五千多斤紅薯後,林回星手裡都還有八千來斤紅薯。
不過這八千多斤紅薯裡面還有一小部分時被犁頭弄破的紅薯。
破了皮的紅薯放不了幾天就要爛掉了,林回星也沒有浪費這一部分紅薯,全都收撿起來送給馬婆婆。
整整四擔紅薯,足夠馬婆婆煮來餵好幾天豬和山羊了。
剩下的七千來斤紅薯也不能就這樣堆在院子裡。
要想紅薯儲存時間更長,就得在地下挖紅薯窖,冬日地底的溫度比地面略高一些,放在地窖里的糧食和蔬菜能夠多存放一段時間。
蘇應平他們幾個小年輕手腳快,只用了半天時間就幫林回星在屋後不遠處的空地上挖了兩口大地窖。
儲存紅薯的地窖也不用太講究,不需要木料支撐,像挖井那樣垂直朝下挖坑就行了。
地窖挖好後,林回星又托蘇大榮幫忙做一架長木梯,有了木梯,之後取用紅薯就方便了
紅薯全部被送進地窖後,林回星也準備回現代了。
他這次回去,身上負擔著幫大家買棉布,買鹽巴的重任。
之前村里人都已經在林回星這裡買過一次棉布和鹽巴了,不過近一年時間過去了,加上馬上就入冬了,家家戶戶都醃了鹹菜和臘兔,之前買的鹽都用得差不多了。
還有棉布,今年村里都做了新棉被,眼見著就快要排上用場了,這新棉被白生生的,就這樣蓋那不是糟踐東西了嗎。
村裡的女眷們看過林回星用的床單和被套後,都覺得好。
要是放在之前,村里人可捨不得這麼大塊大塊的用布,鋪上稻草就是床了。
也是今年日子好過了,大家就想著乾脆花點錢買上兩匹布做幾套床單被罩得了,睡著柔軟舒服不說,看著還乾淨齊整。
林回星回到現代後立刻就用手機登上購物軟體了。
上次他去古代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耽擱一些時間,所以把店裡所有的商品都下架了。
這會兒林回星打開後台一看,有好些個熟客都在問他是不是跑路了。
林回星只能一一回覆:「親,沒有哦,只不過菜乾和葛根粉暫時沒有多少存貨了,要等段時間才能上架。」
這大半年裡上樑溝的村民都忙得不可開交,也沒怎麼上山搜羅,林回星手裡的存貨已經賣得差不多了,只能在店鋪里掛上缺貨的公告。
林回星琢磨著回頭還是要去附近幾個村子裡收購野菜和葛根粉。
到底也是一個營生,上樑溝的村民現在是抽不出多少空上山挖葛根,摘野菜了,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冬日裡卻是有著大把的空閒時間的。
如此一來,店裡的客人能夠吃到真正的野菜和野葛根粉,上樑溝附近幾個村子的山民們也能多個進項,倒是個雙方都有益的生意。
之前林回星買了許多的布料,他覺得自己之前常賣的那一家就很不錯,這次大量採購布匹他也是直接在這家店裡下的單。
做床單的棉布幅寬更大,兩米五的幅寬,一米的價格也要貴一些。
雖然不差錢,但林回星也沒當冤大頭,下單之前先去找了客服溝通。
靠著自己那點並不出色的溝通能力,林回星成功把十七塊錢一米的純色棉布價格講價到了十五塊錢。
這些棉布林回星拿到上樑溝去後也不沒想過賣高價。
之前幅寬一米,長十米的棉布一匹林回星賣兩百個大錢,這次幅寬兩米五的棉布他就只賣五百個大錢。
棉布的顏色很多,為了符合這五百個大錢的實惠價格,林回星也沒選那些在永國一看就很貴的鮮艷布匹,挑選的都是藍灰、卡其、藏青、深藍色……這種既常見又耐髒的深色布料。
林回星也不想為了幾匹布一趟一趟的跑,這次直接買了五百米棉布,足夠做上一百多套四件套了,不管村里人是做了自家用,還是給女兒攢嫁妝,都是夠用了。
大家手頭寬裕了之後,平日裡炒菜都捨得放鹽了,所以林回星又買了五百斤湖鹽。<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左右他也不缺這點錢,索性就賣便宜一點,村里人得了實惠,也不能不記得他的好。
和玉米的價格相比,這紅薯吃法更加簡單,價格也更低,除了留種之外,大部分村里人都還多買了一些留著日常吃,所以這紅薯銷量還是不錯的。
值得一提的就是蘇大貴,作為村里日子最好過的幾戶人之一,他一買就是一千斤,蘇應平和蘇應勝兩兄弟來回跑了兩三趟,才把這一千斤紅薯擔回家。
對此蘇大貴也特意解釋了:「一千斤看著是不少,不過我家裡人多,還養著牛和豬豚呢,留兩百斤做種,剩下的攙著大米,也就只夠一家人吃一個冬天的,左右林郎君也說了,這紅薯耐放,索性就多買點備著了。」
雖然林回星一直說這紅薯可以用來餵豬和其他牲畜,蘇大榮家裡的雞和鵝更是十分喜歡吃這煮熟的紅薯皮,但這到底是花錢買回來的糧食,想來今年是沒人會捨得把這紅薯煮來餵牲畜的了,
對此林回星也不意外,他已經習慣了村里人的節約,但凡是要花銀錢賣的東西,對大家來說都是捨不得拋費的。
紅薯本來就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等到明年家家戶戶都自己種了紅薯,就不覺得這東西稀奇了,到時候也就捨得了。
賣掉五千多斤紅薯後,林回星手裡都還有八千來斤紅薯。
不過這八千多斤紅薯裡面還有一小部分時被犁頭弄破的紅薯。
破了皮的紅薯放不了幾天就要爛掉了,林回星也沒有浪費這一部分紅薯,全都收撿起來送給馬婆婆。
整整四擔紅薯,足夠馬婆婆煮來餵好幾天豬和山羊了。
剩下的七千來斤紅薯也不能就這樣堆在院子裡。
要想紅薯儲存時間更長,就得在地下挖紅薯窖,冬日地底的溫度比地面略高一些,放在地窖里的糧食和蔬菜能夠多存放一段時間。
蘇應平他們幾個小年輕手腳快,只用了半天時間就幫林回星在屋後不遠處的空地上挖了兩口大地窖。
儲存紅薯的地窖也不用太講究,不需要木料支撐,像挖井那樣垂直朝下挖坑就行了。
地窖挖好後,林回星又托蘇大榮幫忙做一架長木梯,有了木梯,之後取用紅薯就方便了
紅薯全部被送進地窖後,林回星也準備回現代了。
他這次回去,身上負擔著幫大家買棉布,買鹽巴的重任。
之前村里人都已經在林回星這裡買過一次棉布和鹽巴了,不過近一年時間過去了,加上馬上就入冬了,家家戶戶都醃了鹹菜和臘兔,之前買的鹽都用得差不多了。
還有棉布,今年村里都做了新棉被,眼見著就快要排上用場了,這新棉被白生生的,就這樣蓋那不是糟踐東西了嗎。
村裡的女眷們看過林回星用的床單和被套後,都覺得好。
要是放在之前,村里人可捨不得這麼大塊大塊的用布,鋪上稻草就是床了。
也是今年日子好過了,大家就想著乾脆花點錢買上兩匹布做幾套床單被罩得了,睡著柔軟舒服不說,看著還乾淨齊整。
林回星回到現代後立刻就用手機登上購物軟體了。
上次他去古代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耽擱一些時間,所以把店裡所有的商品都下架了。
這會兒林回星打開後台一看,有好些個熟客都在問他是不是跑路了。
林回星只能一一回覆:「親,沒有哦,只不過菜乾和葛根粉暫時沒有多少存貨了,要等段時間才能上架。」
這大半年裡上樑溝的村民都忙得不可開交,也沒怎麼上山搜羅,林回星手裡的存貨已經賣得差不多了,只能在店鋪里掛上缺貨的公告。
林回星琢磨著回頭還是要去附近幾個村子裡收購野菜和葛根粉。
到底也是一個營生,上樑溝的村民現在是抽不出多少空上山挖葛根,摘野菜了,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冬日裡卻是有著大把的空閒時間的。
如此一來,店裡的客人能夠吃到真正的野菜和野葛根粉,上樑溝附近幾個村子的山民們也能多個進項,倒是個雙方都有益的生意。
之前林回星買了許多的布料,他覺得自己之前常賣的那一家就很不錯,這次大量採購布匹他也是直接在這家店裡下的單。
做床單的棉布幅寬更大,兩米五的幅寬,一米的價格也要貴一些。
雖然不差錢,但林回星也沒當冤大頭,下單之前先去找了客服溝通。
靠著自己那點並不出色的溝通能力,林回星成功把十七塊錢一米的純色棉布價格講價到了十五塊錢。
這些棉布林回星拿到上樑溝去後也不沒想過賣高價。
之前幅寬一米,長十米的棉布一匹林回星賣兩百個大錢,這次幅寬兩米五的棉布他就只賣五百個大錢。
棉布的顏色很多,為了符合這五百個大錢的實惠價格,林回星也沒選那些在永國一看就很貴的鮮艷布匹,挑選的都是藍灰、卡其、藏青、深藍色……這種既常見又耐髒的深色布料。
林回星也不想為了幾匹布一趟一趟的跑,這次直接買了五百米棉布,足夠做上一百多套四件套了,不管村里人是做了自家用,還是給女兒攢嫁妝,都是夠用了。
大家手頭寬裕了之後,平日裡炒菜都捨得放鹽了,所以林回星又買了五百斤湖鹽。<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