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過去沈秉迫於父母的反對只能將她安置在外面,現在同樣擋不住唐氏和宗族的壓力,恐怕最後結果是一樣的。
但是她可以當個外室受人白眼,但女兒呢,以後長大了依舊是見不得光的私生女。
蘇玉翡心中已經有了打算,也許只有自己死了,才能讓女兒認祖歸宗吧。
她若是被唐氏生生逼死了,唐家權勢再大,也擋不住悠悠眾口,而以沈秉的性情,也會永遠記住她,保護他們的女兒,為女兒爭取到屬於她的一切。
……
相比起沈秉和蘇玉翡,唐宛卿的日子就好過多了,甚至可以稱得上春風得意。
本來有求於娘家,又是鬧出了外室私生女這樣的醜事,難免低人一等些,可誰能想到靠著親生女兒沈秋愣是在唐家過的比她年少時還要好些了。
除了旁人對她的態度與待遇,最重要的還是金錢利益。
自從女兒隨隨便便買的股票一飛沖天後,唐宛卿也禁不住誘惑將自己所帶的私房也投了進去。
當然也是按照女兒說的去買。
對此蕭函沒有拒絕,一來她的本錢太少,想要真正積累原始資本耗費的時間也更長,二來麼若是真能用賺錢讓唐宛卿聽她的話,那麼這個世界的任務倒是簡單多了。
滬都作為東方明珠,在這裡的證劵交易所不僅有國內的企業還有國外的企業股票,哪怕到後世也是一片繁榮。再加上歷史軌跡與她經歷的許多現代世界發展大差不差,就算是想虧也很難。
不靠這個,也有報紙上的各類訊息還有新政府的政策變化,可以分析出股票走勢。
更不要說後世五花八門的金融手段,別說是國內還剛出現的證劵市場,就是將國外的股市做空也不是什麼難事,當然鬧大了也不是一個唐家能罩得住的。
還是得慢慢來。
連唐老太爺也認同外孫女對時局以及各種信息的敏銳嗅覺。
在唐老太爺看來,這種敏銳度往往是天生的,他甚至還嘆息唐宛卿沒有早些帶女兒來唐家,江城與滬都雖然相隔不遠,但真論起來一個天一個地,待在江城那樣的小地方實在浪費了沈秋的天份。
像她這樣的天才神童,早在開蒙就可以悉心培養了。
但好在現在還不晚。
唐宛卿被說的還真有些懷疑是自己耽誤了女兒,至於過去為什麼沒帶沈秋回娘家,常言道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而且當著沈家主母總比唐家不受重視的庶女要來得自在順心些。若不是真碰上了難事,唐宛卿也不會回來求助,回多了只怕會被說是打秋風的窮親戚。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唐宛卿不僅難得見到了老爺子,就連幾位當家的嫂嫂對她也是和顏悅色,還明里暗裡地打探著買的股票情況。
還貌似開玩笑地說上一句,「你說我要不要也投一些進去啊。」
畢竟誰也不會嫌錢多。
唐宛卿不懂什麼股票,但在內宅人情交際上卻是擅長的,知道該怎麼應付,她自己投錢就算虧了也無所謂,但旁人跟著投若是虧了怪到她們母女頭上怎麼辦。
所以絕不會隨便應承打包票,只說道:「小孩子家家的,哪裡比那些真正玩股票的人厲害,不過是運氣好些罷了,等回頭賺了錢,我還得捐出去一些積積功德。」
見狀唐家女眷也不好多說什麼,畢竟人家女兒現在還被唐老太爺看重呢,甚至還安排上了每天和唐家子弟一樣的課程。
老實說得虧只是個外孫女,再怎麼重視也分不到唐家的家產,換成孫輩中有這樣的,早就鬥成烏雞眼了。
聊來聊去又將話題扯到了唐宛卿的夫家上,
誰不知道唐宛卿是為了什麼跑回娘家的,沈家一個商戶人家鬧出什麼外室私生女登堂入室來,也是打了唐家的臉,在滬都傳出去,她們也跟著沒面子。
這會也與唐宛卿同仇敵愾了起來,「沈家實在太欺負人了。」
「那沈家就不是什麼良配,要我說當初嫁給沈家就委屈了宛卿,還不如找滬都的人家呢,再怎麼貪花好色也不至於這般過分。」
更有語出驚人的,「其實這年頭和離二嫁也不算什麼,我娘家一位堂哥在政府任職,去年喪妻,只有一個兒子,但怎麼也比那沈家要好。若是宛卿棄了那沈家,我也願意介紹你倆認識。」
說這話的是唐宛卿的三嫂,
其他人倒是知道怎麼回事,她之前被人拉著玩股票,賠了好幾萬,還鬧得夫妻失和,差點上了報紙,還是唐家給壓下來的。但現下蠢蠢欲動的心思又被勾了出來。
連這樣的話都敢說。
三嫂面對其他人的眼神不以為然,又不是只有她一個人心動眼紅的,若是真的靠和唐宛卿交好,把之前虧掉的錢再賺回來,別說只是牽橋搭線一下了,就是說破了嘴皮子她也願意撮合。
唐宛卿心中震驚更甚,據她所知三嫂可是世家名門出身的閨秀小姐,
不得不感嘆,她出嫁不過七八年,外面的世道已變化太多了。
……
而另一邊的蕭函則是接受著唐家的精英的課程,比如外語,數學馬術等等。她大抵也猜到了這位外祖父的心思,血緣關係只是附加項,重要的還是她本人。<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但是她可以當個外室受人白眼,但女兒呢,以後長大了依舊是見不得光的私生女。
蘇玉翡心中已經有了打算,也許只有自己死了,才能讓女兒認祖歸宗吧。
她若是被唐氏生生逼死了,唐家權勢再大,也擋不住悠悠眾口,而以沈秉的性情,也會永遠記住她,保護他們的女兒,為女兒爭取到屬於她的一切。
……
相比起沈秉和蘇玉翡,唐宛卿的日子就好過多了,甚至可以稱得上春風得意。
本來有求於娘家,又是鬧出了外室私生女這樣的醜事,難免低人一等些,可誰能想到靠著親生女兒沈秋愣是在唐家過的比她年少時還要好些了。
除了旁人對她的態度與待遇,最重要的還是金錢利益。
自從女兒隨隨便便買的股票一飛沖天後,唐宛卿也禁不住誘惑將自己所帶的私房也投了進去。
當然也是按照女兒說的去買。
對此蕭函沒有拒絕,一來她的本錢太少,想要真正積累原始資本耗費的時間也更長,二來麼若是真能用賺錢讓唐宛卿聽她的話,那麼這個世界的任務倒是簡單多了。
滬都作為東方明珠,在這裡的證劵交易所不僅有國內的企業還有國外的企業股票,哪怕到後世也是一片繁榮。再加上歷史軌跡與她經歷的許多現代世界發展大差不差,就算是想虧也很難。
不靠這個,也有報紙上的各類訊息還有新政府的政策變化,可以分析出股票走勢。
更不要說後世五花八門的金融手段,別說是國內還剛出現的證劵市場,就是將國外的股市做空也不是什麼難事,當然鬧大了也不是一個唐家能罩得住的。
還是得慢慢來。
連唐老太爺也認同外孫女對時局以及各種信息的敏銳嗅覺。
在唐老太爺看來,這種敏銳度往往是天生的,他甚至還嘆息唐宛卿沒有早些帶女兒來唐家,江城與滬都雖然相隔不遠,但真論起來一個天一個地,待在江城那樣的小地方實在浪費了沈秋的天份。
像她這樣的天才神童,早在開蒙就可以悉心培養了。
但好在現在還不晚。
唐宛卿被說的還真有些懷疑是自己耽誤了女兒,至於過去為什麼沒帶沈秋回娘家,常言道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而且當著沈家主母總比唐家不受重視的庶女要來得自在順心些。若不是真碰上了難事,唐宛卿也不會回來求助,回多了只怕會被說是打秋風的窮親戚。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唐宛卿不僅難得見到了老爺子,就連幾位當家的嫂嫂對她也是和顏悅色,還明里暗裡地打探著買的股票情況。
還貌似開玩笑地說上一句,「你說我要不要也投一些進去啊。」
畢竟誰也不會嫌錢多。
唐宛卿不懂什麼股票,但在內宅人情交際上卻是擅長的,知道該怎麼應付,她自己投錢就算虧了也無所謂,但旁人跟著投若是虧了怪到她們母女頭上怎麼辦。
所以絕不會隨便應承打包票,只說道:「小孩子家家的,哪裡比那些真正玩股票的人厲害,不過是運氣好些罷了,等回頭賺了錢,我還得捐出去一些積積功德。」
見狀唐家女眷也不好多說什麼,畢竟人家女兒現在還被唐老太爺看重呢,甚至還安排上了每天和唐家子弟一樣的課程。
老實說得虧只是個外孫女,再怎麼重視也分不到唐家的家產,換成孫輩中有這樣的,早就鬥成烏雞眼了。
聊來聊去又將話題扯到了唐宛卿的夫家上,
誰不知道唐宛卿是為了什麼跑回娘家的,沈家一個商戶人家鬧出什麼外室私生女登堂入室來,也是打了唐家的臉,在滬都傳出去,她們也跟著沒面子。
這會也與唐宛卿同仇敵愾了起來,「沈家實在太欺負人了。」
「那沈家就不是什麼良配,要我說當初嫁給沈家就委屈了宛卿,還不如找滬都的人家呢,再怎麼貪花好色也不至於這般過分。」
更有語出驚人的,「其實這年頭和離二嫁也不算什麼,我娘家一位堂哥在政府任職,去年喪妻,只有一個兒子,但怎麼也比那沈家要好。若是宛卿棄了那沈家,我也願意介紹你倆認識。」
說這話的是唐宛卿的三嫂,
其他人倒是知道怎麼回事,她之前被人拉著玩股票,賠了好幾萬,還鬧得夫妻失和,差點上了報紙,還是唐家給壓下來的。但現下蠢蠢欲動的心思又被勾了出來。
連這樣的話都敢說。
三嫂面對其他人的眼神不以為然,又不是只有她一個人心動眼紅的,若是真的靠和唐宛卿交好,把之前虧掉的錢再賺回來,別說只是牽橋搭線一下了,就是說破了嘴皮子她也願意撮合。
唐宛卿心中震驚更甚,據她所知三嫂可是世家名門出身的閨秀小姐,
不得不感嘆,她出嫁不過七八年,外面的世道已變化太多了。
……
而另一邊的蕭函則是接受著唐家的精英的課程,比如外語,數學馬術等等。她大抵也猜到了這位外祖父的心思,血緣關係只是附加項,重要的還是她本人。<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