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頁
殷洲如今對中原其實已經沒了多少依賴,不過畢竟同根同種,他們還是願意繼續跟中原這邊分享利益的,大家可以進行更加密切的貿易往來,最好在海上,將西洋人給擠出去。
第227章
對於海貿市場的事情, 顧曉知道得不多,這年頭,消費市場就那麼大, 很多市場都得通過戰爭來打開,顧曉上輩子也不是專門學歷史的,對於許多事情, 就知道一個皮毛而已,別隨便開口, 一知半解的,反倒是擾亂了他們的思路, 所以,還是讓他們自個去想辦法吧!
佳姝和可卿, 一個有了身孕,一個孩子還小, 她們這次都沒有回來, 自然跟著出去的黛玉湘雲也沒回來。這讓期盼了很久的寶玉也非常失望。
跟寶釵成婚的時間越長,他越對這門婚姻失望, 他甚至想過跟寶釵和離,可是很顯然,寶釵是不會同意的。
因為做了榮國府的親家,薛蟠的婚事終於有了曙光。雖說不是那位夏金桂,但也是某個大商人家的女兒。
尤其, 這家是做生絲生意的,跟薛家也有合作的空間,那家生絲多, 質量好,薛家路子廣, 生絲賣給那些織場,薛家就能順勢從那些織場手裡拿到便宜的綢緞。
自從甄家倒了之後,賈家因為及時跟甄家進行了切割,又因為跟著徒宏軒還有西寧東平兩家王府開闢南洋的緣故,跟新的江南織造也搭上了路子,那家也正是因為薛家跟賈家的這層關係,才肯將女兒嫁給薛蟠這個遠近聞名的呆霸王。
不過在這之前,那家也沒真的想讓自家女兒進火坑,而是直接給女兒陪嫁了幾個牙尖嘴利的丫頭,幾個膀大腰圓的婆子,甭管薛家來文的,還是來武的,都別想占到便宜。
薛王氏哪裡還想得到這個,她以前還想著叫薛蟠娶個有錢有勢的妻子,但是隨著薛蟠年紀越來越大,她的期望值也越來越低了,如今能借著賈家的光,能娶個豪商家的女兒,薛王氏已經是要念阿彌陀佛了。
倒是薛蟠這邊,從來都是個喜新厭舊的貨色,當初為著香菱能打死人,但後來到了手,對香菱也就沒了興趣,香菱後來名義上是薛蟠的小妾,實際上乾的是薛寶釵丫頭的活計。
等著寶釵嫁了人,香菱就是跟在薛王氏身邊伺候。等著薛蟠娶了妻,香菱也不肯再回薛蟠身邊,依舊伺候薛王氏。薛王氏也是心虛,畢竟,親家那邊陪嫁比較豐厚,兒媳婦看起來也是個知書達理的模樣,自己突然給兒媳婦那邊塞一個如花似玉的小妾,哪怕年紀略大一點,那也是不給親家面子。還不如乾脆就當香菱就是自個身邊的丫頭,權當沒這回事,免得回頭夫妻生隙,到時候弄得家宅不寧。
薛蟠的岳家姓何,何氏在家的時候,也是跟著管家理帳的,原本想著嫁到薛家之後,薛王氏年紀大了,小姑子也嫁出去了,自己是家主夫人,進門就能當家做主。
哪知道薛王氏裝聾作啞,還是把著帳本不放,何氏都搞不清楚薛家有哪些生意,有什麼人手,不免心裡就有些不樂意!薛蟠那性子,商場上頭有幾個不知道的,那是有名的冤大頭,大傻帽,幹什麼生意賠什麼。一開始的時候,兩家結親,就有過約定,何氏嫁過來,也會慢慢接手薛家的生意,要不然的話,總不能叫何氏眼睜睜地看著薛家敗落下去,拿著自個的嫁妝養活薛家吧!
哪知道,當初說得千好萬好,人嫁過來之後,薛家就當沒這回事一樣,何氏一開始還沉得住氣,但是時間長了,何氏就開始不滿起來。因為她發現,自家婆婆吝嗇也就罷了,自己嫁妝豐厚,也沒指望婆婆給什麼東西,結果婆婆還是個耳根子軟的。關鍵不是對自己這個兒媳婦耳根子軟,而是對一雙兒女耳根子軟。
薛蟠只要一開口,薛王氏就半點原則性都沒有,要多少錢給多少錢。這也罷了,薛蟠是薛家當家人,他願意敗家,別人也無話可說。結果寶釵都出嫁了,居然還要對娘家的事情指手畫腳,簡直是豈有此理!
只是何家那邊要指著賈家在織造上的關係,何氏只得忍氣吞聲,但是仔細觀察一番之後,何氏就發現,自家這個小姑子雖說是榮國府二房的二奶奶,實際上卻不像是薛家說的那樣有地位。
沒錯,寶釵嫁過去之後,王氏就將管家的事情交給了寶釵,但是,王氏自個就是個拿了大房那邊支出的前給二房和榮慶堂開支的,賈家各處產業的收益,那是一點都沾不上手。
到了寶釵這邊,自然也是一樣,寶釵又不肯做惡人,還得給下頭人一些小恩小惠,由著下頭那些婆子喝酒賭錢,弄得榮禧堂雖說不至於烏煙瘴氣,卻也有些混亂。
這也罷了,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寶釵只討得了自家婆婆兼姨母的喜歡,丈夫卻不喜歡她,太婆婆也不喜歡,跟小姑子和大嫂子之間關係也不好,跟大房那邊更是沒什麼往來。
這種拎不清狀況,面上精明,內里糊塗的小姑子,居然還有臉插手娘家的事情!何氏只恨不得將寶釵那副端莊的麵皮給撕了去!
她既然想要破局,就想著將寶釵的倚仗一棍子打死。
寶釵管家不嚴,下人們一個個又開始如同之前一樣口無遮攔,什麼話都敢往外頭說。
寶玉又經常私底下去找之前被攆出去的幾個丫頭,貼補她們一些,甚至想方設法,將幾個丫頭的身契給弄了出來,給幾個丫頭放了良,讓她們不用被府里強迫配個小廝,可以在外頭選個良民嫁掉。
第227章
對於海貿市場的事情, 顧曉知道得不多,這年頭,消費市場就那麼大, 很多市場都得通過戰爭來打開,顧曉上輩子也不是專門學歷史的,對於許多事情, 就知道一個皮毛而已,別隨便開口, 一知半解的,反倒是擾亂了他們的思路, 所以,還是讓他們自個去想辦法吧!
佳姝和可卿, 一個有了身孕,一個孩子還小, 她們這次都沒有回來, 自然跟著出去的黛玉湘雲也沒回來。這讓期盼了很久的寶玉也非常失望。
跟寶釵成婚的時間越長,他越對這門婚姻失望, 他甚至想過跟寶釵和離,可是很顯然,寶釵是不會同意的。
因為做了榮國府的親家,薛蟠的婚事終於有了曙光。雖說不是那位夏金桂,但也是某個大商人家的女兒。
尤其, 這家是做生絲生意的,跟薛家也有合作的空間,那家生絲多, 質量好,薛家路子廣, 生絲賣給那些織場,薛家就能順勢從那些織場手裡拿到便宜的綢緞。
自從甄家倒了之後,賈家因為及時跟甄家進行了切割,又因為跟著徒宏軒還有西寧東平兩家王府開闢南洋的緣故,跟新的江南織造也搭上了路子,那家也正是因為薛家跟賈家的這層關係,才肯將女兒嫁給薛蟠這個遠近聞名的呆霸王。
不過在這之前,那家也沒真的想讓自家女兒進火坑,而是直接給女兒陪嫁了幾個牙尖嘴利的丫頭,幾個膀大腰圓的婆子,甭管薛家來文的,還是來武的,都別想占到便宜。
薛王氏哪裡還想得到這個,她以前還想著叫薛蟠娶個有錢有勢的妻子,但是隨著薛蟠年紀越來越大,她的期望值也越來越低了,如今能借著賈家的光,能娶個豪商家的女兒,薛王氏已經是要念阿彌陀佛了。
倒是薛蟠這邊,從來都是個喜新厭舊的貨色,當初為著香菱能打死人,但後來到了手,對香菱也就沒了興趣,香菱後來名義上是薛蟠的小妾,實際上乾的是薛寶釵丫頭的活計。
等著寶釵嫁了人,香菱就是跟在薛王氏身邊伺候。等著薛蟠娶了妻,香菱也不肯再回薛蟠身邊,依舊伺候薛王氏。薛王氏也是心虛,畢竟,親家那邊陪嫁比較豐厚,兒媳婦看起來也是個知書達理的模樣,自己突然給兒媳婦那邊塞一個如花似玉的小妾,哪怕年紀略大一點,那也是不給親家面子。還不如乾脆就當香菱就是自個身邊的丫頭,權當沒這回事,免得回頭夫妻生隙,到時候弄得家宅不寧。
薛蟠的岳家姓何,何氏在家的時候,也是跟著管家理帳的,原本想著嫁到薛家之後,薛王氏年紀大了,小姑子也嫁出去了,自己是家主夫人,進門就能當家做主。
哪知道薛王氏裝聾作啞,還是把著帳本不放,何氏都搞不清楚薛家有哪些生意,有什麼人手,不免心裡就有些不樂意!薛蟠那性子,商場上頭有幾個不知道的,那是有名的冤大頭,大傻帽,幹什麼生意賠什麼。一開始的時候,兩家結親,就有過約定,何氏嫁過來,也會慢慢接手薛家的生意,要不然的話,總不能叫何氏眼睜睜地看著薛家敗落下去,拿著自個的嫁妝養活薛家吧!
哪知道,當初說得千好萬好,人嫁過來之後,薛家就當沒這回事一樣,何氏一開始還沉得住氣,但是時間長了,何氏就開始不滿起來。因為她發現,自家婆婆吝嗇也就罷了,自己嫁妝豐厚,也沒指望婆婆給什麼東西,結果婆婆還是個耳根子軟的。關鍵不是對自己這個兒媳婦耳根子軟,而是對一雙兒女耳根子軟。
薛蟠只要一開口,薛王氏就半點原則性都沒有,要多少錢給多少錢。這也罷了,薛蟠是薛家當家人,他願意敗家,別人也無話可說。結果寶釵都出嫁了,居然還要對娘家的事情指手畫腳,簡直是豈有此理!
只是何家那邊要指著賈家在織造上的關係,何氏只得忍氣吞聲,但是仔細觀察一番之後,何氏就發現,自家這個小姑子雖說是榮國府二房的二奶奶,實際上卻不像是薛家說的那樣有地位。
沒錯,寶釵嫁過去之後,王氏就將管家的事情交給了寶釵,但是,王氏自個就是個拿了大房那邊支出的前給二房和榮慶堂開支的,賈家各處產業的收益,那是一點都沾不上手。
到了寶釵這邊,自然也是一樣,寶釵又不肯做惡人,還得給下頭人一些小恩小惠,由著下頭那些婆子喝酒賭錢,弄得榮禧堂雖說不至於烏煙瘴氣,卻也有些混亂。
這也罷了,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寶釵只討得了自家婆婆兼姨母的喜歡,丈夫卻不喜歡她,太婆婆也不喜歡,跟小姑子和大嫂子之間關係也不好,跟大房那邊更是沒什麼往來。
這種拎不清狀況,面上精明,內里糊塗的小姑子,居然還有臉插手娘家的事情!何氏只恨不得將寶釵那副端莊的麵皮給撕了去!
她既然想要破局,就想著將寶釵的倚仗一棍子打死。
寶釵管家不嚴,下人們一個個又開始如同之前一樣口無遮攔,什麼話都敢往外頭說。
寶玉又經常私底下去找之前被攆出去的幾個丫頭,貼補她們一些,甚至想方設法,將幾個丫頭的身契給弄了出來,給幾個丫頭放了良,讓她們不用被府里強迫配個小廝,可以在外頭選個良民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