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他人都開始安慰史湘雲,玫姐兒直接拍著胸脯,說道:「你嬸嬸要是再讓你做什麼針線,你回頭捎個信,我們幫你做!」

  寶玉忙不迭說道:「雲妹妹就在咱們家住著,不就不用做針線嗎?雲妹妹你也幾年沒來了,我這就去跟老祖宗說,多留你住著,等著過年再回去也來得及!」

  黛玉一聽笑道:「那是正好,正月裡頭也不用做針線,等過了正月,雲妹妹再來就是,咱們一起住著,針線什麼的,我們這麼多人,順手就幫你做了!」

  寶玉一聽,立馬又獻起了殷勤:「我身邊有個叫晴雯的,雲妹妹你應該也記得的,原本是老祖宗身邊的,她針線活特別好,回頭我叫她幫你做!」

  一邊探春調笑道:「之前聽說二哥哥你把晴雯慣的,一個月裡頭都做不了幾次針線,如今卻叫她幫雲姐姐做,這叫什麼?」

  薛寶釵在一邊只是含笑聽著,她從來不說自己在家也是點燈熬油的做針線,薛家如今能叫人高看一眼的也就是還有些錢財罷了,若是家裡大小姐還要靠著做針線貼補家用,回頭別人說起來,只會說薛家已經窮了,名不副實。

  所以,薛寶釵雖說幾乎從來不出錢,嘴上卻大方得很,別人一說什麼東西,就說自己是有的,只是都收起來了或者是怕你們糟踐了云云。

  偏生她常有些小恩小惠給下頭的丫頭婆子,一般不是錢,而是各種小東西,往往來自於其他人的禮物,這麼一轉手,她的好名聲也就營造出來了。

  對上史湘雲,薛寶釵還是有點優越感的,畢竟,史湘雲父母雙亡,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寄人籬下,以至於叔嫂竟是拿這麼個侄女當做針線上人使用,委實可嘆!相比較而言,她好歹還有母親兄長。她卻沒想過,正是因為史湘雲父母雙亡,所以,史鼎夫婦再如何,也不能真的虧待了史湘雲,針線這種事情,也不光是史湘雲要做,她那些堂姐妹個個要做,便是史鼎夫人乃至府里的幾個姨娘,每日裡也是針線不離手,無非就是史湘雲沒有說出來罷了!史湘雲是上頭史鼑留下來的孤女,史鼎的爵位又幾乎是源自這個兄長,那麼,史湘雲甚至得嫁得比自己親生的女兒好,才能顯得出他們兩口子撫孤的心意,而不是僅僅是看在爵位的份上。

  史湘雲想不到這些,薛寶釵自詡聰明,竟是也沒想到這一重,這會兒也是安慰了史湘雲幾句,很是憐惜了她一番。史湘雲被哄得眉開眼笑,沒口子地叫著姐姐。

  然後就聽說他們之前舉辦詩會的事情,不免就遺憾起來:「可惜我錯過了,你們什麼時候舉辦下一次的詩會?」

  黛玉笑道:「我們都是輪著來呢,前一陣子我們剛開了一次菊花社,是我做的東,要是這次雲妹妹你沒來,也該輪到三妹妹了!」

  史湘雲立馬來了精神:「那就是該我了,這次我來做東,只是,如今該起個什麼社為好?」

  探春笑道:「我也愁這個呢,雲姐姐既然你主動請纓,那就雲姐姐你費這個心吧,倒是讓我鬆快一下,等入了冬,我再開一次梅花社或是雪花社,豈不是正好?」

  大家都忽略了年紀最大的薛寶釵,這也讓薛寶釵心裡有些不自在。

  薛寶釵不想花這個錢,不是她沒有,但是在她看來,將錢花在小姑娘之間的詩社這種事情上,就是不值得的,要是能邀請到王府縣主也就罷了,只是人家當初也是應了自家姐姐的邀請,她這樣的身份,卻是不能指望人家賞臉的。

  如今聽得史湘雲想要起社,不免就起了點借花獻佛的心思。

  史湘雲很多時候就是個傻大姐,被薛寶釵幾句話一忽悠,還真覺得起個詩社得請全府的主子還有體面的下人吃飯呢,一算自己的私房錢,不免就有些為難。

  史湘雲是個手鬆的,她之前在賈家,拿的是雙份的月例,賈家給一份,史家給一份,但是她花錢的地方也多,小姐妹們湊一起,總不能光吃廚房的例菜,得點些點心什麼的,平常還要打賞下人,叫採買在外頭買一些新奇玩意,所以,一個月四兩銀子,花著花著也就不見了。

  等回了史家之後,一個月二兩銀子的月例是能到手,她守孝期間也不好貪口腹之慾,不好多點菜了,最多就是肚子餓了,悄悄叫人去廚房點個蛋羹什麼的,連著胭脂水粉也不能用,但是,錢依舊沒省下來多少。還是那句話,她寄人籬下,嬸嬸身邊的下人得敬著,比起在賈家,需要打點的次數還多了許多。

  以至於如今手裡真沒幾個零花錢,一想到要請這麼多人吃飯,史湘雲就心慌起來。

  薛寶釵就趁機給她出起了主意,表示自家正好有上好的螃蟹,弄個兩簍子,再準備一些酒水就好。等著請過客,大家在一起詠螃蟹。

  史湘雲被忽悠瘸了,一口答應了下來,還對薛寶釵各種感恩戴德。

  小一輩的事情,上一輩並不會都一直關注。

  賈史氏瞧著史家對出海的事情異常殷勤,便是以前不在意,如今也意識到,出海是一件有著極大利益的事情。

  因此,她一邊叫人跟東平郡王府聯絡,一邊也叫了兩個兒子,想辦法動員賈家的族人跟著一塊過去,最好金陵那邊的族人也多打發一些出去。

  賈家原本也是江南大族,便是不如史家那般枝繁葉茂,卻也族人眾多。

  賈家幾代下來,在金陵置辦了許多祭田,每年也就是象徵性地得到一點收益,其他全用來供養金陵那些族人了!賈家金陵那邊的祖宅,相當一部分也被賃了出去,只保留了一小部分地方叫下人守著。京城這邊各房最多就是占族學的便宜,想辦法在府裡頭謀個差事,平時上門打個秋風,金陵那邊,可就不一樣了。今兒個寫信過來要修繕祖墳,明兒個要修祠堂,後兒個要修路……今年說氣候不好,祭田收成不行,影響族人生計,明年就說著誰家遭了災,要府裡頭援手……只要一開口,就不是等閒一點錢能打發掉的,偏生還不能不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