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頁
郭敏君憨憨道:「我覺得劉娘子與阿軟姐姐比我聰明多了,到時候我若是也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一定要聽你們倆的話。我若是糊塗了,還請姐姐們敲醒我。」
阿軟拍了拍她:「放心,我肯定會直接說的,只要你到時候不嫌棄。」
劉若賢抿嘴一笑,又生出感慨:「我還是不那麼早嫁人的好,再等幾年罷!若實在不行,不嫁也是可以的。」
還好因為老師的緣故,父母並不怎麼催促她。
「不過,」劉若賢看向郭敏君,並不想讓自己有些離經叛道的想法影響到她,這位是比較傳統的小娘子,「你也別擔心。如阿軟遇到的問題,實際上還是少的。悲田院中很多護士娘子和女醫工,成婚多年不也家庭和睦?」
畢竟,如果雙方身份地位差不多且家境普通的話,多拿一份薪資對家裡的幫助可太大了。而且現在女護士與醫生們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了。
三人在用屏風隔開的角落裡小聲說話,並不影響到別人。不過偶爾有娘子們進出,都會對她們幾個投以羨慕的眼光,還會和同伴竊竊私語:
「看,那是悲田院的護士們。」
「有個是醫學生,穿的衣裳不一樣呢。」
「哎,真好。待到下次太醫寺再招人的時候,我一定也要去試試。」
「叫上我!」
……
徐清麥知道了阿軟的決定,又看到她神情並不萎靡不像是經歷了巨大傷害的樣子,便也放下心來。
「好事多磨,而且你還小,慢慢挑就好。」她對阿軟說道。
阿軟忙不迭點頭:「放心吧娘子,我省得的。」
她來找徐清麥卻是因為公事,聊了幾句後便將手中的稿子遞了過來,有些扭捏:「這是我與若賢娘子最終定下來的稿子,娘子您看看。」
徐清麥高興接過來:「行,我先看看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沒有,那就直接會送到編輯部進行二審和三審,都通過的話就可以發表了。」
編輯部是太醫寺繼醫部與藥部之後成立的第三個部門,主要就是為了之前徐清麥所提議的醫學期刊。編輯部由太醫寺卿、太醫少卿和太醫丞以及幾位資深醫師坐鎮,後續可能還會吸收一些民間有名望的名醫擔任編輯。
徐清麥給出了後世醫學期刊的三審制,很成熟有效的制度,編輯部自然挑不出什麼刺來,只修改了一些細節後便予以全盤採納。
而護士阿軟提交了一份稿件的事情也在太醫寺和悲田院以及醫學院幾個地方傳開了。
徐清麥在給外科學生們上完課後,還被學生們激動地叫住了:
「老師,我們也可以投稿嗎?」
據說這本「醫書」上會有老師的文章,還會有孫思邈孫仙長和巢寺卿等人的文章,若是自己的名字能和他們這些人放在一起,豈不是妥妥的光宗耀祖?
而且,就連一個護士都投稿了!
徐清麥揚起眉毛:「當然,非常歡迎。你們若是在實踐中有什麼特別的心得和經驗總結,都可以撰寫成文章交上來,甚至可以找指導老師,如果他們願意的話。只要通過了三審,就可以刊登在新的期刊上。」
她與孫思邈等人一致認為除了自己的文章之後,這本新的期刊面對大眾的選稿標準可以稍稍低一點,免得把人給嚇得不敢來投稿。
徐清麥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躍躍欲試起來。
醫學生們開始找老師,而老師們和太醫寺的醫師們也都暗自醞釀自己要發表的文章,哪些是可以公開的,哪些是自己的絕技需要保密的……一時之間,整個太醫寺的熱情都被點燃了起來。
而過後不久,從太醫寺發出的邀請函也都陸陸續續地送到了天下名醫們的手裡。
第251章
小藥童恭敬地將信件呈給自己的師父:「是長安來的信。」
「噢?誰寫來的?」收到信的名醫正在炮製藥材,頭都沒抬起來,隨口問了一句。
藥童:「上面卻沒有具體的落款,只寫了是從太醫寺送出的。」
聽到那句話,那名醫立刻抬起了頭,站起來後幾步就到了藥童的面前,想要接過信但一看雙手漆黑立刻又懊惱地去洗了手,折騰了半天才將信拿到手上。
拆看一看,卻是一張帖子以及一張信紙。
信紙上並無太多內容,寥寥幾句而已,邀請他前往京城長安參與九月舉辦的第二屆大唐醫學交流峰會……
作為參與了姑蘇盛會的人,第二屆他猜到了是什麼意思,但,名醫有些茫然:「這交流峰會卻作何解?」
在一旁的藥童更是懵懂地搖了搖頭。
他們卻不知,在徐清麥提出這個詞的時候,太醫寺的人也都非常疑惑,但他們很快就認同了「巔峰相會」「頂峰相見」這樣的含義,並且迅速接納了這個她所起的會議名稱。
不得不說,雖然巢明、錢瀏陽等人都是老者,但對於新事物的接納程度卻反而是很多小年輕所不能及的,孫思邈就更不用說了,某些時候和老頑童一般。
收到帖子的名醫們雖然不懂但也不傻,大致也能體會到其中意思,頓時心中一片火熱。
「不知道都有誰會去?孫道長不知道會不會在?」他喃喃道,眼睛也越來越亮,「算了算了,不管是誰去,最起碼長安城裡有徐太醫,姚太醫和錢太醫也都在,單單就是去見見他們也足夠了!」<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阿軟拍了拍她:「放心,我肯定會直接說的,只要你到時候不嫌棄。」
劉若賢抿嘴一笑,又生出感慨:「我還是不那麼早嫁人的好,再等幾年罷!若實在不行,不嫁也是可以的。」
還好因為老師的緣故,父母並不怎麼催促她。
「不過,」劉若賢看向郭敏君,並不想讓自己有些離經叛道的想法影響到她,這位是比較傳統的小娘子,「你也別擔心。如阿軟遇到的問題,實際上還是少的。悲田院中很多護士娘子和女醫工,成婚多年不也家庭和睦?」
畢竟,如果雙方身份地位差不多且家境普通的話,多拿一份薪資對家裡的幫助可太大了。而且現在女護士與醫生們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了。
三人在用屏風隔開的角落裡小聲說話,並不影響到別人。不過偶爾有娘子們進出,都會對她們幾個投以羨慕的眼光,還會和同伴竊竊私語:
「看,那是悲田院的護士們。」
「有個是醫學生,穿的衣裳不一樣呢。」
「哎,真好。待到下次太醫寺再招人的時候,我一定也要去試試。」
「叫上我!」
……
徐清麥知道了阿軟的決定,又看到她神情並不萎靡不像是經歷了巨大傷害的樣子,便也放下心來。
「好事多磨,而且你還小,慢慢挑就好。」她對阿軟說道。
阿軟忙不迭點頭:「放心吧娘子,我省得的。」
她來找徐清麥卻是因為公事,聊了幾句後便將手中的稿子遞了過來,有些扭捏:「這是我與若賢娘子最終定下來的稿子,娘子您看看。」
徐清麥高興接過來:「行,我先看看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沒有,那就直接會送到編輯部進行二審和三審,都通過的話就可以發表了。」
編輯部是太醫寺繼醫部與藥部之後成立的第三個部門,主要就是為了之前徐清麥所提議的醫學期刊。編輯部由太醫寺卿、太醫少卿和太醫丞以及幾位資深醫師坐鎮,後續可能還會吸收一些民間有名望的名醫擔任編輯。
徐清麥給出了後世醫學期刊的三審制,很成熟有效的制度,編輯部自然挑不出什麼刺來,只修改了一些細節後便予以全盤採納。
而護士阿軟提交了一份稿件的事情也在太醫寺和悲田院以及醫學院幾個地方傳開了。
徐清麥在給外科學生們上完課後,還被學生們激動地叫住了:
「老師,我們也可以投稿嗎?」
據說這本「醫書」上會有老師的文章,還會有孫思邈孫仙長和巢寺卿等人的文章,若是自己的名字能和他們這些人放在一起,豈不是妥妥的光宗耀祖?
而且,就連一個護士都投稿了!
徐清麥揚起眉毛:「當然,非常歡迎。你們若是在實踐中有什麼特別的心得和經驗總結,都可以撰寫成文章交上來,甚至可以找指導老師,如果他們願意的話。只要通過了三審,就可以刊登在新的期刊上。」
她與孫思邈等人一致認為除了自己的文章之後,這本新的期刊面對大眾的選稿標準可以稍稍低一點,免得把人給嚇得不敢來投稿。
徐清麥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躍躍欲試起來。
醫學生們開始找老師,而老師們和太醫寺的醫師們也都暗自醞釀自己要發表的文章,哪些是可以公開的,哪些是自己的絕技需要保密的……一時之間,整個太醫寺的熱情都被點燃了起來。
而過後不久,從太醫寺發出的邀請函也都陸陸續續地送到了天下名醫們的手裡。
第251章
小藥童恭敬地將信件呈給自己的師父:「是長安來的信。」
「噢?誰寫來的?」收到信的名醫正在炮製藥材,頭都沒抬起來,隨口問了一句。
藥童:「上面卻沒有具體的落款,只寫了是從太醫寺送出的。」
聽到那句話,那名醫立刻抬起了頭,站起來後幾步就到了藥童的面前,想要接過信但一看雙手漆黑立刻又懊惱地去洗了手,折騰了半天才將信拿到手上。
拆看一看,卻是一張帖子以及一張信紙。
信紙上並無太多內容,寥寥幾句而已,邀請他前往京城長安參與九月舉辦的第二屆大唐醫學交流峰會……
作為參與了姑蘇盛會的人,第二屆他猜到了是什麼意思,但,名醫有些茫然:「這交流峰會卻作何解?」
在一旁的藥童更是懵懂地搖了搖頭。
他們卻不知,在徐清麥提出這個詞的時候,太醫寺的人也都非常疑惑,但他們很快就認同了「巔峰相會」「頂峰相見」這樣的含義,並且迅速接納了這個她所起的會議名稱。
不得不說,雖然巢明、錢瀏陽等人都是老者,但對於新事物的接納程度卻反而是很多小年輕所不能及的,孫思邈就更不用說了,某些時候和老頑童一般。
收到帖子的名醫們雖然不懂但也不傻,大致也能體會到其中意思,頓時心中一片火熱。
「不知道都有誰會去?孫道長不知道會不會在?」他喃喃道,眼睛也越來越亮,「算了算了,不管是誰去,最起碼長安城裡有徐太醫,姚太醫和錢太醫也都在,單單就是去見見他們也足夠了!」<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