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消息傳來時,胡歸正帶著一群十四五歲的學生清理游擊府。他看著手錶上顯示的新聞呆了一秒,回頭就看到陳思洄。一群學生擠過來,一下子全歡呼著:「老師,你贏了!」

  陳思洄笑著拉過胡歸的肩,偷吻了他的鬢髮。他將背上的琵琶解下來,面對著胡歸坐下來,道:「雖然『巴別塔』沒造起來,但是......」

  至少,還擁有我們的文明。

  他低下眉,捻著弦,和著曲兒輕唱道:「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

  路三成給他打著拍子,時不時來一句「好」。舊屋裡唱腔婉轉,繞了一圈,匝地有聲。

  「喲,金陵十三釵啊。」胡歸勾起嘴角,「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唱得最漂亮,給賞。」

  陳思洄輕輕握住他的指尖。

  胡歸一幅嫌棄的樣兒,說學生們吵吵嚷嚷,一如世間紛繁。難怪聖經中說,人們想要造出通向天堂,傳揚聲名的巴別塔。

  第37章 羨魚

  崇寧四年頗為不太平。新雪還未白頭,魯直公撒手人寰,緊接著,便輪到忤逆王丞相新法的幾位鋃鐺入獄。

  但趙家天下照樣熱鬧,庶民一介的劉窠也照樣搖著輕葉般的小舟涉長川而去,滿山河放眼去找他的魚。

  他生在畫匠家裡,成天為些貴人家的三四房娘子畫粉黛圖像。他父親昧著良心將頸肉疊三疊的胖婆畫成趙飛燕,劉窠不干,因此被乾脆利落地掃地出門。

  他不喜畫人物,只喜繪魚。

  日頭從東邊綿綿青山旁跌出來,黃黃澄澄鋪展開漫天的霞光。西邊卻是霧靄沉沉,濃妝千里煙波。劉窠走著山路過來,撥開層林,只見一條小川澗在山石中蜿蜿蜒蜒,明滅可見。

  他揪住前邊歇腳的老樵,挑著細眉笑問:「阿公,這是何處呀?」

  「是濠水。」 老樵道,「莊生知魚之樂的濠水。」

  卻是這般湊巧。劉窠將腳板打出血泡的芒鞋脫下扔了,攀到一塊岩嵁之上。四野望去,哪裡有濠梁的半點影子?只聽得鳥雀撲棱翅膀,惹得林葉乍然一響罷了。

  他坐定,氣定神閒地磨墨,擱下筆來。幾尾小魚流矢般從岩縫裡竄出去,紅黑的脊背映著波光,落在水面上,鮮艷可人。它們多是不動的,但若有一絲風動縠紋起,定會輕快迅疾地向遠處逸去。

  若非魚,安知魚之樂?世俗中人,只得臨淵羨魚,看它們出遊從容罷了。

  劉窠托著腮去勾勒幾棵婆娑水草,又尋思著今日上街到哪處正店尋酒吃。盤纏不夠,他又只得去青樓給妓子們描畫兒,到時又要簪滿頭的大紅花兒出來。

  身後有人打了個呼哨。

  劉窠自是怕山野中遇著強人,一聽那呼哨心便咯噔一下。他回頭看過去,卻見一個官人持著竹杖,涉水而來。那人生得單薄清俊,眉眼間又帶了幾分媚,劉窠一眼便瞧見他的淚痣與小小的美人尖。

  「公子在這做甚?」

  「畫魚。」劉窠一晃筆桿。

  「好個畫魚。」那官人在他身旁停下,笑著道,「活靈活現,好似真的一樣。」

  劉窠也不樂意謙虛,一排胸脯:「那是自然。我欲走遍名川,觀遍魚蹤,知魚之樂。哪裡是深宮裡的頑愚畫師能比的?」

  話是這樣說,他其實挺艷羨宮裡畫畫兒的清供。

  那官人在旁看了許久。劉窠不知畫到了幾時,待到給魚兒點睛,他抬起頭,那官人卻沒影了。

  「六郎,做甚呢?」劉窠正在攤頭上挑墨塊,聽得身後一大漢一掌過來,脊柱骨差點碎作八段。他回頭白了武青一眼,將錢袋拋了兩下,丟進背後的籃筐。

  「這兩日還在畫魚。這不,墨又用得精光。」

  「我看,你這盤纏也快精光了。」那漢從懷裡掏出一塊燒餅,掰給他一半兒,「去一趟戀花樓,財物可就到手了。我曉得你不肯,那也無它法可想......」

  劉窠啃著燒餅,顯然沒聽他說話。過了半晌,他抹抹嘴對武青道:「你可知皇家的貢院招畫師了?」

  武青張大了嘴:「六郎,你......你要去開封府?」

  「當今帝王好文墨,我大概能發跡發跡。」劉窠含混不清道,「到時候燒餅錢一併還你。」

  「你說那趙宣和?那不務正業的腌臢......」

  「你才腌臢,小點聲。」

  劉窠今日在戀花樓畫像心不在焉的,不知是不是因為那群女子嘰嘰喳喳個不停。他給一個馬臉姑娘硬生生添出淚痣與美人尖。

  劉窠去東京翰林貢院,只牽了一匹瘦馬,將幾兩銀錠拋給那守正門的掌事。那老頭盯著銀錠還未眨眼,手裡已被塞進一個捲軸。

  「求您放個手,小的平生夙願便是......」劉窠笑得人畜無害。

  「要讓畫進貢院......」老頭一哂,伸出五個指頭,「哪裡是你想進就進的。」

  劉窠笑面一斂,盯了他許久,緩緩伸手,打懷裡將路費一狠心摸了出來,放到他掌心上。

  他一個畫匠,只有入了宮闈,才能討得一句「先生」的敬稱,從山野泥濘、粉脂氣與銅臭中掙扎著爬起。

  那時觀魚,才有莊生的心境罷。

  他將自己在濠水上畫的游魚圖獻了出去,只有章,無落款,姓名在絹帛里夾著。那掌事得了錢財,將捲軸一籠,推門向貢院中去了。

  劉窠閒來也無事,打馬到東京的街上。太平日久,汴梁內外不識干戈,青樓畫閣與繡戶珠簾夾著汴河之道,只聽得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花光滿路,何限春遊。好個八荒巧湊,萬國咸通的京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