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頁
阿達訕訕的,魘神廟那一幕,對他的衝擊很大,他至今還沒緩過來,素日裡囂張跋扈的性子改了不少,總有一種「舉頭三尺有神明、不定什麼時候就出來收拾你」的感覺。
他小聲咕噥了句:「那是死是活,總得給個準話啊。」
陳琮說:「就當死了吧。」
就當是死了,別報希望,那以後至少不會再失望。
***
山腸的入口在兩棵呈「V」形斜出的樹後頭。
難怪那天怎麼也定不了位,他們只想到會不會生了苔蘚、以至於原本光滑的大石沒法辨別了,還是小瞧了植物的生長速度:十多年,在這種亞熱帶濕潤的山裡,一兩粒樹種,足夠竄成大樹了。
入口旁邊,倚靠了一扇待裝的門,門上用紅漆寫了幾個大字「危險礦井,慎入」。
山腸里每隔一段都放了戶外燈,倒是省卻打手電了。那個無底洞,臨時拉起了和鐵鎖鏈平行的繩索,鋪上幾塊木板,雖然不甚牢靠,但走人沒問題,石牆處也被拓挖得更寬,彎腰蹲挪可過,用不著聳縮著身子艱難鑽爬。
也就是幾天,居然變化這麼大。
陳琮悵然地笑笑:「你們做了不少事啊。」
花猴來了勁:「還不止呢,你記得魘山脖子那的入口嗎?定做了個井蓋,回頭得給蓋上。還有魘神廟那門,也修補過了。你放心,洞裡會留一套鑰匙,這樣,萬一肖小姐回來,拿鑰匙開門就能出來了。」
……
近魘神廟時,能看到裡頭燈光大亮,應該是安排了發電機照燈,神棍中氣十足的聲音傳來:「是不是?老祿!都沒想到吧?當年的魘山是有高人的,你說說……你們就該早點派人進廟來看。」
祿爺笑呵呵的,聲音里透著無奈:「說是這麼說,以前不敢啊,不是有石蟲子嗎?」
陳琮低頭進廟,一級級走下台階。
裡頭有不少人,除了顏如玉和留在醫院看護梁世龍的梁嬋兄妹倆,其它「人石會」的都在。
戴天南和廖揚也在,兩人頭臉都繞著繃帶,一個主紮下頜,一個主包眼睛,看上去頗為滑稽。
眾人或站或坐,都朝向一面寫了字的山壁:字是赭紅色的,豎列,洋洋灑灑一大篇,字上斑駁,字邊也刮擦得很厲害,可以想見,這篇字就是花猴說的,被覆蓋過、又小心剝離出來了。
神棍和祿爺站在距離山壁最近的地方,指著山壁跟後頭的人說話,那場面,像極了導遊給遊客介紹景點。
陳琮不聲不響地過去,坐在了最外圍的地方。
這篇字還是有題目的,他剛辨認出頭兩個字是「遊仙」,神棍就又開口了。
「遊仙枕,大家都聽說過吧?最早出現在《開元天寶遺事》里,說是『色如瑪瑙,溫潤如玉』,其實就是瑪瑙了,傳說枕著它睡覺,可以夢遊四海五湖,所以叫遊仙枕。你看看這題目,《遊仙肉枕》,真是一語中的啊。」
陳琮聽不大懂,轉頭看邊上坐著的牛坦途:「牛頭,什麼意思啊?發現枕頭了嗎?」
牛坦途一臉的失落:「不是,他們討論說,咱們之所以能養石,是因為石頭裡本來就有東西,還跟咱們不是一種物種……就,挺難接受的。」
***
當年的魘山,雖說是蓄謀而建,但歪打正著,的確是一時精英薈萃,有不少人,真的是在魘神廟潛心閉關、留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其中不乏新奇看法、別樣解讀——彼時「人石會」的學術氛圍,可比現在要濃厚多了。
這篇《遊仙肉枕》,其實大部分篇幅都被塗抹掉了,但因為露了個名字,這名字又實在讓人心痒痒:枕頭就枕頭,幹嘛加個「肉」字呢?
所以費大力氣擦拭、刮磨,期間還動用了一些特殊的化學用料,終於勉勉強強,把這一篇給復原出來了。
沒有落款,就叫這人無名氏吧。
這人自述,師承前輩,用心養石,但他屬于格外有想法的,對不少說法都持懷疑態度。
比如,說養出來的石胎是他自己,他就很難接受,「生而得入人道、何以畜牲自居」——六道輪迴,何其有幸生成了人,幹嘛要說石頭裡的那個畜牲是自己呢?
再比如,「入夢」這個說法,他也不認同,「夢者,天馬行空,焉有在家在室、歷歷如醒」——誰沒做過夢呢,夢都是離奇古怪的,哪有人一做夢,就是在睡覺的床上醒來,夢裡所見,都是自己醒著的時候見過的、還一比一還原?醒時沒見過的,就是一團濃霧,這叫夢嗎?
所以,經由《遊仙枕》的故事,他突發奇想:人夜夜枕石而眠,會不會是反過來,其實是石頭裡的東西枕著人這個「肉枕」,以人在白日的所見為夢、在夢中遊歷呢?
於是,他以同情的語氣寫道,「需憫之物,久困樊籠,不見山海,日日囹圄。遂以人為枕,自烹黃粱,聊以慰藉」。
……
都說黃粱一夢,自烹黃粱、自己給自己造夢,也算是出門放風、看花花世界了。
***
神棍自己和人聊得興起,一直沒看到後頭坐著的陳琮,冷不丁瞅見,嚇了一跳,過來時,居然還埋怨他:「小琮琮,你怎麼坐得這麼……普普通通的,我都沒看見你。」
陳琮笑:「你這是嫌我沒氣場咯?這人寫的,你覺得在理嗎?」
神棍反問他:「你不覺得挺在理的嗎?」<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小聲咕噥了句:「那是死是活,總得給個準話啊。」
陳琮說:「就當死了吧。」
就當是死了,別報希望,那以後至少不會再失望。
***
山腸的入口在兩棵呈「V」形斜出的樹後頭。
難怪那天怎麼也定不了位,他們只想到會不會生了苔蘚、以至於原本光滑的大石沒法辨別了,還是小瞧了植物的生長速度:十多年,在這種亞熱帶濕潤的山裡,一兩粒樹種,足夠竄成大樹了。
入口旁邊,倚靠了一扇待裝的門,門上用紅漆寫了幾個大字「危險礦井,慎入」。
山腸里每隔一段都放了戶外燈,倒是省卻打手電了。那個無底洞,臨時拉起了和鐵鎖鏈平行的繩索,鋪上幾塊木板,雖然不甚牢靠,但走人沒問題,石牆處也被拓挖得更寬,彎腰蹲挪可過,用不著聳縮著身子艱難鑽爬。
也就是幾天,居然變化這麼大。
陳琮悵然地笑笑:「你們做了不少事啊。」
花猴來了勁:「還不止呢,你記得魘山脖子那的入口嗎?定做了個井蓋,回頭得給蓋上。還有魘神廟那門,也修補過了。你放心,洞裡會留一套鑰匙,這樣,萬一肖小姐回來,拿鑰匙開門就能出來了。」
……
近魘神廟時,能看到裡頭燈光大亮,應該是安排了發電機照燈,神棍中氣十足的聲音傳來:「是不是?老祿!都沒想到吧?當年的魘山是有高人的,你說說……你們就該早點派人進廟來看。」
祿爺笑呵呵的,聲音里透著無奈:「說是這麼說,以前不敢啊,不是有石蟲子嗎?」
陳琮低頭進廟,一級級走下台階。
裡頭有不少人,除了顏如玉和留在醫院看護梁世龍的梁嬋兄妹倆,其它「人石會」的都在。
戴天南和廖揚也在,兩人頭臉都繞著繃帶,一個主紮下頜,一個主包眼睛,看上去頗為滑稽。
眾人或站或坐,都朝向一面寫了字的山壁:字是赭紅色的,豎列,洋洋灑灑一大篇,字上斑駁,字邊也刮擦得很厲害,可以想見,這篇字就是花猴說的,被覆蓋過、又小心剝離出來了。
神棍和祿爺站在距離山壁最近的地方,指著山壁跟後頭的人說話,那場面,像極了導遊給遊客介紹景點。
陳琮不聲不響地過去,坐在了最外圍的地方。
這篇字還是有題目的,他剛辨認出頭兩個字是「遊仙」,神棍就又開口了。
「遊仙枕,大家都聽說過吧?最早出現在《開元天寶遺事》里,說是『色如瑪瑙,溫潤如玉』,其實就是瑪瑙了,傳說枕著它睡覺,可以夢遊四海五湖,所以叫遊仙枕。你看看這題目,《遊仙肉枕》,真是一語中的啊。」
陳琮聽不大懂,轉頭看邊上坐著的牛坦途:「牛頭,什麼意思啊?發現枕頭了嗎?」
牛坦途一臉的失落:「不是,他們討論說,咱們之所以能養石,是因為石頭裡本來就有東西,還跟咱們不是一種物種……就,挺難接受的。」
***
當年的魘山,雖說是蓄謀而建,但歪打正著,的確是一時精英薈萃,有不少人,真的是在魘神廟潛心閉關、留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其中不乏新奇看法、別樣解讀——彼時「人石會」的學術氛圍,可比現在要濃厚多了。
這篇《遊仙肉枕》,其實大部分篇幅都被塗抹掉了,但因為露了個名字,這名字又實在讓人心痒痒:枕頭就枕頭,幹嘛加個「肉」字呢?
所以費大力氣擦拭、刮磨,期間還動用了一些特殊的化學用料,終於勉勉強強,把這一篇給復原出來了。
沒有落款,就叫這人無名氏吧。
這人自述,師承前輩,用心養石,但他屬于格外有想法的,對不少說法都持懷疑態度。
比如,說養出來的石胎是他自己,他就很難接受,「生而得入人道、何以畜牲自居」——六道輪迴,何其有幸生成了人,幹嘛要說石頭裡的那個畜牲是自己呢?
再比如,「入夢」這個說法,他也不認同,「夢者,天馬行空,焉有在家在室、歷歷如醒」——誰沒做過夢呢,夢都是離奇古怪的,哪有人一做夢,就是在睡覺的床上醒來,夢裡所見,都是自己醒著的時候見過的、還一比一還原?醒時沒見過的,就是一團濃霧,這叫夢嗎?
所以,經由《遊仙枕》的故事,他突發奇想:人夜夜枕石而眠,會不會是反過來,其實是石頭裡的東西枕著人這個「肉枕」,以人在白日的所見為夢、在夢中遊歷呢?
於是,他以同情的語氣寫道,「需憫之物,久困樊籠,不見山海,日日囹圄。遂以人為枕,自烹黃粱,聊以慰藉」。
……
都說黃粱一夢,自烹黃粱、自己給自己造夢,也算是出門放風、看花花世界了。
***
神棍自己和人聊得興起,一直沒看到後頭坐著的陳琮,冷不丁瞅見,嚇了一跳,過來時,居然還埋怨他:「小琮琮,你怎麼坐得這麼……普普通通的,我都沒看見你。」
陳琮笑:「你這是嫌我沒氣場咯?這人寫的,你覺得在理嗎?」
神棍反問他:「你不覺得挺在理的嗎?」<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