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頁
張若蘭被他逗笑了:「不做皇后,也會成為別人的妻子。不被要求勸陛下選妃,也會被要求勸夫君納妾。」
她轉過頭來看著朱翊鈞:「我的困境也是天下女子的困境。」「陛下愛我,敬我,可其他女人又有幾人能有我這般幸運?」
「我總想為她們做些什麼,卻什麼也做不了。」
朱翊鈞握著她的手:「誰說你什麼都做不了,依我說,就該給你找些事情做,省得你每日胡思亂想。」
和以前的太后相比,張若蘭這個皇后,每日要做的事情確實不多。除了管管各位太妃的吃穿用度,剩下的就是關心弟妹的功課。
這日,朱翊鈞閒來無事,打算出宮走走,想起張若蘭這幾日心情鬱結,便帶她出去散心。
出門在外,朱翊鈞一路牽著張若蘭的手,與她說笑,陪她逛街。
他們又走到了那家揚州來的胭脂鋪前,朱翊鈞想起來,他曾在這裡見到過一方端硯,那上面的刻字暗含了薛素素的小字「潤娘」。
這東西很是珍貴,薛素素不可能隨意出手,朱翊鈞直覺其中必定有事,便派錦衣衛去了趟蘇州。
不久後,錦衣衛回來復命,說是薛素素經營不善,賣了脂硯周轉。朱翊鈞還關心了一下,問題解決了沒有,錦衣衛說,解決了,他便沒再關注此事。
走到胭脂鋪門口,依然人來人往,生意興隆。畢竟這些年,現在的大明國力強盛,百姓吃飽穿暖,也能有一些更高層次的追求,比如茶館越來越多,小說話本越來越流行,胭脂鋪、裁縫鋪生意也好得不得了。
走到胭脂鋪門口,朱翊鈞注意到一個少年探頭探腦,看樣子不像是來買胭脂的,卻又不肯離去。
朱翊鈞越看這個少年越熟悉,還沒來得及眼熟,正要叫他,胭脂鋪內卻出來個夥計,對那少年嚷道:「看什麼看,你是來買東西的嗎?」
少年抬手一指:「我要買那個。」
那夥計上下打量他,露出輕蔑的笑:「就你那窮酸樣,別說脂硯,我們這兒隨便一個普通的香件你都未必買得起。」
說著,那夥計推了少年一把,少年便從台階上摔了下來。
朱翊鈞讓人把他扶起來:「元寶,你可還認得我。」
那換做元寶的少年抬起頭來打量他一陣,驚喜道:「小爵爺。」
朱翊鈞點了點頭,也沒糾結稱呼問題:「你怎麼來京師了?」
「姐姐也來了,我們遇到一些麻煩,想要來京師告御狀。」
「告御狀」三個字把朱翊鈞驚到了,他與張若蘭對望一眼,又對元寶說道:「帶我去見薛姑娘。」
薛素素就住在京師一件客棧里,說是來告御狀,其實到了京師,她也不知道這個狀應該從何告起。
她想過找那位小爵爺幫忙,可到了京師才聽說,武清伯的長孫在薊鎮從軍多年,她便沒有門路。
朱翊鈞忽然到訪,讓薛素素喜出望外,又一眼注意到對方牽著一位女子,那份美麗和端莊,是她在南京城從未見過的。
朱翊鈞大方介紹:「這是我的妻子。」又對張若蘭說道,「我跟你提過的,江南才女薛素素。」
張若蘭笑著點了點頭:「我見過學過娘繡的《墨蘭圖》。」
薛素素也笑道:「那副《墨蘭圖》是李公子畫的,當時我就覺得,他心裡一定裝著一位心若幽蘭,氣度清華的女子,如今一見,定是夫人沒錯了。」
寒暄過後,朱翊鈞才問起正是:「聽說薛姑娘進京告御狀,究竟是怎麼回事?」
說起這事,薛素素嘆一口氣,這才說起原委。
她從良之後,回到家鄉蘇州,憑藉著自己精湛的技藝,開了一間繡樓。
沿海港口貿易繁榮,西洋、南洋格外鍾情於大明的絲綢刺繡,蘇杭一代的織造業規模空前。
薛素素繡工精湛,繡樓剛開起來,就頗有口碑。
蘇州那些附庸風雅的富商慕名而來,一睹薛素素這位江南名妓的風采,也願意在生意上與她合作。
就這樣,薛素素的生意越做越大,繡樓里的繡娘也越來越多。他還收留了許多無家可歸或是出身青樓的女子,都是可憐人,薛素素教她們刺繡,給她們一份能餬口的夥計。
當地有位做絲綢生意的富商,對薛素素傾慕已久。一日晚宴,不知是多喝了兩杯,還是情難自已,竟是當著眾多賓客的面,說要納薛素素做妾。
他言語輕浮,惹得現場賓客一陣大笑,薛素素頗感受辱,當場拒絕並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那富商失了顏面,一怒之下,斷了薛素素繡樓的絲綢供應。
薛素素前不久剛接了一筆南洋的訂單,眼看期限就要到了,為解燃眉之急,只得向其他絲綢商購買。
可她得罪的是蘇州商會的會長,整個商會,沒有人敢向她出售絲綢。
元寶氣不過,上門去找那富商理論,也被人家的家丁打傷了。
無奈之下,薛素素只得高價從別處購買,拿出所有存銀還不夠,值錢的家當也全部變賣,才勉強度過這次難關。
自那以後,薛素素的生意便愈發艱難。以前,那些富商捧著她,不過還把她當成是供人玩樂的江南名妓,並沒有人真心欣賞她、尊重她。
後來,大家發現她性情剛烈,不肯低頭,更不會伏低做小,便也覺得無趣。
而此時,有人卻打起了薛素素繡樓的主意。一位品行不錯的商人私下向薛素素透露,人家要的並非是她的繡樓,而是繡樓里的姑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轉過頭來看著朱翊鈞:「我的困境也是天下女子的困境。」「陛下愛我,敬我,可其他女人又有幾人能有我這般幸運?」
「我總想為她們做些什麼,卻什麼也做不了。」
朱翊鈞握著她的手:「誰說你什麼都做不了,依我說,就該給你找些事情做,省得你每日胡思亂想。」
和以前的太后相比,張若蘭這個皇后,每日要做的事情確實不多。除了管管各位太妃的吃穿用度,剩下的就是關心弟妹的功課。
這日,朱翊鈞閒來無事,打算出宮走走,想起張若蘭這幾日心情鬱結,便帶她出去散心。
出門在外,朱翊鈞一路牽著張若蘭的手,與她說笑,陪她逛街。
他們又走到了那家揚州來的胭脂鋪前,朱翊鈞想起來,他曾在這裡見到過一方端硯,那上面的刻字暗含了薛素素的小字「潤娘」。
這東西很是珍貴,薛素素不可能隨意出手,朱翊鈞直覺其中必定有事,便派錦衣衛去了趟蘇州。
不久後,錦衣衛回來復命,說是薛素素經營不善,賣了脂硯周轉。朱翊鈞還關心了一下,問題解決了沒有,錦衣衛說,解決了,他便沒再關注此事。
走到胭脂鋪門口,依然人來人往,生意興隆。畢竟這些年,現在的大明國力強盛,百姓吃飽穿暖,也能有一些更高層次的追求,比如茶館越來越多,小說話本越來越流行,胭脂鋪、裁縫鋪生意也好得不得了。
走到胭脂鋪門口,朱翊鈞注意到一個少年探頭探腦,看樣子不像是來買胭脂的,卻又不肯離去。
朱翊鈞越看這個少年越熟悉,還沒來得及眼熟,正要叫他,胭脂鋪內卻出來個夥計,對那少年嚷道:「看什麼看,你是來買東西的嗎?」
少年抬手一指:「我要買那個。」
那夥計上下打量他,露出輕蔑的笑:「就你那窮酸樣,別說脂硯,我們這兒隨便一個普通的香件你都未必買得起。」
說著,那夥計推了少年一把,少年便從台階上摔了下來。
朱翊鈞讓人把他扶起來:「元寶,你可還認得我。」
那換做元寶的少年抬起頭來打量他一陣,驚喜道:「小爵爺。」
朱翊鈞點了點頭,也沒糾結稱呼問題:「你怎麼來京師了?」
「姐姐也來了,我們遇到一些麻煩,想要來京師告御狀。」
「告御狀」三個字把朱翊鈞驚到了,他與張若蘭對望一眼,又對元寶說道:「帶我去見薛姑娘。」
薛素素就住在京師一件客棧里,說是來告御狀,其實到了京師,她也不知道這個狀應該從何告起。
她想過找那位小爵爺幫忙,可到了京師才聽說,武清伯的長孫在薊鎮從軍多年,她便沒有門路。
朱翊鈞忽然到訪,讓薛素素喜出望外,又一眼注意到對方牽著一位女子,那份美麗和端莊,是她在南京城從未見過的。
朱翊鈞大方介紹:「這是我的妻子。」又對張若蘭說道,「我跟你提過的,江南才女薛素素。」
張若蘭笑著點了點頭:「我見過學過娘繡的《墨蘭圖》。」
薛素素也笑道:「那副《墨蘭圖》是李公子畫的,當時我就覺得,他心裡一定裝著一位心若幽蘭,氣度清華的女子,如今一見,定是夫人沒錯了。」
寒暄過後,朱翊鈞才問起正是:「聽說薛姑娘進京告御狀,究竟是怎麼回事?」
說起這事,薛素素嘆一口氣,這才說起原委。
她從良之後,回到家鄉蘇州,憑藉著自己精湛的技藝,開了一間繡樓。
沿海港口貿易繁榮,西洋、南洋格外鍾情於大明的絲綢刺繡,蘇杭一代的織造業規模空前。
薛素素繡工精湛,繡樓剛開起來,就頗有口碑。
蘇州那些附庸風雅的富商慕名而來,一睹薛素素這位江南名妓的風采,也願意在生意上與她合作。
就這樣,薛素素的生意越做越大,繡樓里的繡娘也越來越多。他還收留了許多無家可歸或是出身青樓的女子,都是可憐人,薛素素教她們刺繡,給她們一份能餬口的夥計。
當地有位做絲綢生意的富商,對薛素素傾慕已久。一日晚宴,不知是多喝了兩杯,還是情難自已,竟是當著眾多賓客的面,說要納薛素素做妾。
他言語輕浮,惹得現場賓客一陣大笑,薛素素頗感受辱,當場拒絕並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那富商失了顏面,一怒之下,斷了薛素素繡樓的絲綢供應。
薛素素前不久剛接了一筆南洋的訂單,眼看期限就要到了,為解燃眉之急,只得向其他絲綢商購買。
可她得罪的是蘇州商會的會長,整個商會,沒有人敢向她出售絲綢。
元寶氣不過,上門去找那富商理論,也被人家的家丁打傷了。
無奈之下,薛素素只得高價從別處購買,拿出所有存銀還不夠,值錢的家當也全部變賣,才勉強度過這次難關。
自那以後,薛素素的生意便愈發艱難。以前,那些富商捧著她,不過還把她當成是供人玩樂的江南名妓,並沒有人真心欣賞她、尊重她。
後來,大家發現她性情剛烈,不肯低頭,更不會伏低做小,便也覺得無趣。
而此時,有人卻打起了薛素素繡樓的主意。一位品行不錯的商人私下向薛素素透露,人家要的並非是她的繡樓,而是繡樓里的姑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