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聽到在這樣的拖延中,新郎斷絕了最後一口氣息。

  我看到公主害怕的去新郎的鼻子底下探了探,感受到冰冷的氣息,害怕到尖叫:「他死了!他死了!我不要嫁給一個死人!」

  外面的人沉默了片刻,隔著婚房,訓斥大紅的囚牢里絕望的新娘:「殿下,你已經嫁給他了,不論是生是死,他都是你的丈夫。」

  我聽到公主害怕的聲音說:「可是他已經死了!他是個死人!」

  我看到他們把想要離開的公主鎖在婚房內,看到公主看著身邊死去的新郎官嚇到尖叫,看到公主抱著自己無助地躲在牆角哭泣。

  為什麼呢?新郎官的父母是眼睛不好嗎,怎麼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兒子已經死了呢?

  我很疑惑,大明的醫學已經很發達了,大夫怎麼會連生死都確定不了?】

  永樂年間,徐皇后的面色嚴肅起來。

  這樣的怨恨,這樣的痛苦,或許女子才懂。

  而這被迫嫁給死人的竟然是一位明朝的公主,這到底是真是假?

  她忍不住想起近日丈夫的所作所為,以及對女兒們婚事的逼迫。

  朱棣為了拉攏西寧侯宋晟,不僅要把女兒安成公主嫁給宋晟四兒子宋琥,還要把咸寧公主嫁給宋晟的六兒子宋瑛。

  問題是,宋琥原本是有妻子的,朱棣甚至逼迫宋琥休妻再娶,這讓與妻子感情深厚的宋琥日後怎麼看待安成公主?而且宋瑛長得有些難看,咸寧公主死活不願意,朱棣非說男人看什麼長相,依然堅持。

  徐皇后同樣不願意,兩個都是她的親生女兒,她如何不希望女兒們日後過得順心如意,這樣湊成兩對怨偶,怎麼能過得好?

  徐皇后下意識看向丈夫,又看了看女兒。

  因為是關於大明的推文,事先也不知道到底誰會成為這次小說的主角,這一日帝後與大臣、還有皇子公主們一起都匯聚在一起。

  恰好,朱棣也想起最近讓他頭疼的女兒的婚事,正好看到安成公主與咸寧公主一臉不滿的湊到一起說悄悄話,時不時瞪他兩眼。

  不用聽,朱棣也知道女兒在罵他。

  朱棣忍不住想跟皇后吐槽女兒不孝,正好看到徐皇后看過來的眼神:「你聽到了嗎?」徐皇后往天幕示意一番。

  朱棣還在嘴硬:「宋家是武將出身,不可能身體不好。」

  徐皇后冷笑。

  你怎麼不說武將更容易直接戰死?

  朱棣開始裝死,顯然根本不會為了一篇小說改變心意。

  【我很好奇,公主府上是沒有太醫嗎?還是新郎官家裡窮到請不起大夫?

  我飄出去,在婚房外面,正好看到了穿著一身喜慶的中老年夫妻,我猜那就是新郎官父母。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不在婚宴上敬酒,行為鬼鬼祟祟的,往暗處躲。

  於是,我跟了上去。

  在一處假山旁,我看到新郎的父親正在給一位面白無須的太監送上鼓鼓囊囊的錦囊,感激地對他說:「多虧了馮公公,我兒子也不至於沒娶媳婦就死了。」

  新郎的母親捏著手帕擦眼淚:「現在他就算死了也不孤單。」

  父親紅著眼眶,母親擦著眼淚,好一派慈父慈母的愛兒心切。

  如果不是我剛剛親眼看過在洞房哭泣的新娘,我也會為這一對父母的愛兒心切感動。

  可是我看到了,我就很憤怒。

  你兒子有父母,新娘就沒有父母嗎?你疼愛自己的兒子,別人的父母就不疼愛自己女兒嗎?

  犧牲別人的女兒來給自己病入膏肓的兒子,你的兒子比誰高貴嗎?】

  「兒子當然不一樣,兒子要傳宗接代,怎麼能沒有娶妻?哪怕是死了也要娶媳婦!」

  在大明冥婚盛行的地方,有人光明正大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得到了許多人的附和。

  「就是,男子若是沒娶妻,連我家祖墳都沒資格進去。」

  在這個地方,夭折的幼童、未出嫁便早逝的女兒,以及沒有結婚就去世的男子,都沒資格進入祖墳,連靈位都不會設置,更別提香火供奉。

  好一點的,路邊挖個野墳,還會好好安葬。

  差一點的,草蓆一裹,直接扔到亂葬崗。

  也有人表示不同意:「其實還是沖喜好,冥婚到底是不知道女方底細。」

  「沒錯,沖喜能留個後就更好了。」

  「所以得選那能生養的,趕緊生個孫兒,咱家香火就能傳承下去。」

  他們交流著各自的心得,交流著如何選能生養能沖喜的兒媳婦,但是誰也不會在意,被當做「沖喜」人選的兒媳婦願不願意。

  【兩父母回到婚宴上,熱鬧的酒席上,有人喊新郎父親為「梁大人」,有人稱呼新郎「令郎梁都尉」。

  我頓時明白了對方的身份。

  新郎父親是朝中重臣梁國柱,新郎是都尉梁邦瑞。

  我恍然大悟:哦,是大明的永寧公主啊!

  一想起永寧公主,我的腦海里自動浮現許多關於她的史料。

  明穆宗的女兒,萬曆皇帝的同胞姐妹,被權宦馮保收受賄賂後嫁給病秧子,婚禮上丈夫梁邦瑞病弱到被攙扶著行禮,體力不支到當眾吐血,結果馮太監還厚著臉皮解釋說新郎是太高興了過分激動,是「掛紅吉兆」。

  婚後一個多月,新郎病逝,永寧公主被迫守活寡,至死不知男女之事,婚後抑鬱成疾,導致年僅27歲便芳年早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