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頁
雲湘輕聲問:「那時他可是手上有傷?」
成石聽完茫然一瞬,搖搖頭:「不知,西北傳回的戰報不曾寫這般細緻。」
雲湘便沒有再多問,捏著那三封信,九月的風雖是涼的,卻莫名還是帶著絲燥熱。
「去拿了筆墨紙硯來。」
成石一聽雲湘終於要給大爺寫信,心頭都是喜極而泣了,忙應了一聲就去取。
還記得上回大爺去西北時,大奶奶都不曾寫過信給大爺,這回又是昏睡這般久,這寫信算起來便是頭一遭了!
雲湘以為自已沒甚想與陸鈞山說的,可等成石取了筆墨紙硯來,筆沾上墨汁,她垂眸未曾多想,便落了筆。
她自是沒有陸鈞山那樣厚的臉皮,在信中那般粘膩歪纏。
她也寫不了那三大頁的紙,酣夢四個月,她身上並無過多事跡可拿來寫。
可落筆時她卻不曾猶豫太多,最後收筆時,發覺也是寫滿了一頁紙。
雲湘盯著那信看了會兒,想到他說要汗巾子,將信收好後,讓黃杏裁了些綿軟細布來,花了些時間,簡單縫製了兩張附上,刺繡自然是沒有的,只是把邊緣收線。
棉布細汗,自是適合他此時用。
雲湘遵循著本心去做這些,並未想太多,也不想戰場上的人心裡生出憾然來。
傍晚時分,成石便高興地將信和東西寄了出去。
這日過後,雲湘似乎不再像之前那般總是陷入昏睡,雖然身體依然因為虛弱而酣睡得較久,但只要黃杏元朱喊上一聲,便能醒來。
她每日鍛鍊身體,手腳逐漸恢復正常,身上的肉也漸漸養了起來。
陸大老爺雖是讓他們都回了莊子,可他身為揚州知府卻是獨自一人留在了城裡,大太太很是憂心,每日都要叫人去城裡一番。
這一日,大太太叫去城裡的小廝比往日卻是晚回了小半個時辰,且回來時神情慌張。
大太太正好在雲湘院子裡,因著她近日心情焦灼,便想著做點什麼平靜心情,可這莊子裡屬實沒得什麼事能讓她大展身手,便想起這大兒媳令公爹都讚嘆的木雕手藝,便過來很是拜師了一番,正經要學上兩招。
不得不說大太太與陸家大爺果真是親母子,頭一回拿捏刻刀與木頭便是要學那雕人像,說要雕一尊大老爺的雕像,好讓她自已睹物思人。
小廝跑來說:「大太太,大老爺叫太太趕緊帶著老太爺老太太和大奶奶二奶奶離開揚州,往東邊去!」
大太太一聽這話,手下刻刀一不留神,就將大老爺的腦袋給直接削了一半。𝚇ᒝ
第221章 多了兩道人影正立在她床前!
京都徹底亂了,大行皇帝沒有留下皇子,連遺詔都沒有留下一封,按照大虞的祖宗規矩,此時便開始由宗室擇選出下一任皇帝,有能者登位,因著杜絕後宮干政的可能,這事後宮是不可參與的。
只是當年大虞開朝皇帝定下這一規矩後,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如今這是第一回,不論是宗室還是後宮,都有些混亂。
且說宗室那邊,很有些話語權受人尊重的便是昌老王爺,老王爺乃是大行皇帝的堂祖父,為人端肅,很得尊敬。
但大行皇帝當年登基時為了彰顯自已的仁慈寬厚,對自已那些個兄弟都一視同仁的寬待,都讓他們各自去了封地,該給的權也都給了,沒有殺一人。
如今這八位兄弟中的三位卻是不甘心於只在封地做王了,各自暗下里與京都官員聯繫,極迅速地攏了人心,便是爭奪著時間趕往京都,自是打著能首先入宮占了那位置的主意。
對此,昌老王爺即便再端肅公正,由各方勢力拉扯拖延著,宗室這邊這段時日很難抉擇出一人來。
而後宮之中如今不僅有太后,還有剛剛失了丈夫的皇后,身後便各自又都是家族。
太后出身微末,家族勢力倒是單薄,並不成氣候,但大行皇帝所娶的皇后卻是當朝首輔趙居憫之妹,身後有關聯的家族不僅有趙府,還有鎮國公府。×ŀ
雖說鎮國公府因為林東流投降西戎如今全部家眷被收押,但林東流乃是趙居憫女婿,如今大行皇帝已去,趙居憫自是有本事讓鎮國公府脫了罪東山再起,甚至那林東流,他也必是會想了法子洗涮了罪過。
如今趙居憫卻是不支持那三位皇帝中的任何一位,而是從宗室中選了一個父母雙亡的七歲大的稚兒過繼給大行皇帝,由皇后收養,首輔一系的官員自是要捧了這七歲稚兒登位。
但昌老王爺身為宗室自是有十足理由反對此事。
如此京都分割成幾方勢力,三王又幾乎在差不多的時間帶著這些年養的兵馬趕向京中,揚州作為兩位王爺入京必經之地,剛好這兩日先後到達,如今官衙中已是入了兩王之人。
陸大老爺作為知府不能離開,留在了城中。
大太太帶著那小廝去見了陸老太爺,等小廝將揚州城內如今的情況一說,陸老太爺撫了撫鬍鬚,擰著眉深思一番,不做猶豫,當下就吩咐人立即收拾行李。
只是陸老太爺卻是定下往北行的決定,並讓小廝速速回了城裡與陸大老爺告知一聲他們將往燕山府去。
大太太很是不解,少不得要問上兩句為何不往東去,要知道,陸家的族村是在東邊的洛陽,在那是有落腳之處的。
陸老太爺心中自有考量,如今為著京中那位子,天下怕是就要亂了,不論哪裡,便都不是安寧之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成石聽完茫然一瞬,搖搖頭:「不知,西北傳回的戰報不曾寫這般細緻。」
雲湘便沒有再多問,捏著那三封信,九月的風雖是涼的,卻莫名還是帶著絲燥熱。
「去拿了筆墨紙硯來。」
成石一聽雲湘終於要給大爺寫信,心頭都是喜極而泣了,忙應了一聲就去取。
還記得上回大爺去西北時,大奶奶都不曾寫過信給大爺,這回又是昏睡這般久,這寫信算起來便是頭一遭了!
雲湘以為自已沒甚想與陸鈞山說的,可等成石取了筆墨紙硯來,筆沾上墨汁,她垂眸未曾多想,便落了筆。
她自是沒有陸鈞山那樣厚的臉皮,在信中那般粘膩歪纏。
她也寫不了那三大頁的紙,酣夢四個月,她身上並無過多事跡可拿來寫。
可落筆時她卻不曾猶豫太多,最後收筆時,發覺也是寫滿了一頁紙。
雲湘盯著那信看了會兒,想到他說要汗巾子,將信收好後,讓黃杏裁了些綿軟細布來,花了些時間,簡單縫製了兩張附上,刺繡自然是沒有的,只是把邊緣收線。
棉布細汗,自是適合他此時用。
雲湘遵循著本心去做這些,並未想太多,也不想戰場上的人心裡生出憾然來。
傍晚時分,成石便高興地將信和東西寄了出去。
這日過後,雲湘似乎不再像之前那般總是陷入昏睡,雖然身體依然因為虛弱而酣睡得較久,但只要黃杏元朱喊上一聲,便能醒來。
她每日鍛鍊身體,手腳逐漸恢復正常,身上的肉也漸漸養了起來。
陸大老爺雖是讓他們都回了莊子,可他身為揚州知府卻是獨自一人留在了城裡,大太太很是憂心,每日都要叫人去城裡一番。
這一日,大太太叫去城裡的小廝比往日卻是晚回了小半個時辰,且回來時神情慌張。
大太太正好在雲湘院子裡,因著她近日心情焦灼,便想著做點什麼平靜心情,可這莊子裡屬實沒得什麼事能讓她大展身手,便想起這大兒媳令公爹都讚嘆的木雕手藝,便過來很是拜師了一番,正經要學上兩招。
不得不說大太太與陸家大爺果真是親母子,頭一回拿捏刻刀與木頭便是要學那雕人像,說要雕一尊大老爺的雕像,好讓她自已睹物思人。
小廝跑來說:「大太太,大老爺叫太太趕緊帶著老太爺老太太和大奶奶二奶奶離開揚州,往東邊去!」
大太太一聽這話,手下刻刀一不留神,就將大老爺的腦袋給直接削了一半。𝚇ᒝ
第221章 多了兩道人影正立在她床前!
京都徹底亂了,大行皇帝沒有留下皇子,連遺詔都沒有留下一封,按照大虞的祖宗規矩,此時便開始由宗室擇選出下一任皇帝,有能者登位,因著杜絕後宮干政的可能,這事後宮是不可參與的。
只是當年大虞開朝皇帝定下這一規矩後,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如今這是第一回,不論是宗室還是後宮,都有些混亂。
且說宗室那邊,很有些話語權受人尊重的便是昌老王爺,老王爺乃是大行皇帝的堂祖父,為人端肅,很得尊敬。
但大行皇帝當年登基時為了彰顯自已的仁慈寬厚,對自已那些個兄弟都一視同仁的寬待,都讓他們各自去了封地,該給的權也都給了,沒有殺一人。
如今這八位兄弟中的三位卻是不甘心於只在封地做王了,各自暗下里與京都官員聯繫,極迅速地攏了人心,便是爭奪著時間趕往京都,自是打著能首先入宮占了那位置的主意。
對此,昌老王爺即便再端肅公正,由各方勢力拉扯拖延著,宗室這邊這段時日很難抉擇出一人來。
而後宮之中如今不僅有太后,還有剛剛失了丈夫的皇后,身後便各自又都是家族。
太后出身微末,家族勢力倒是單薄,並不成氣候,但大行皇帝所娶的皇后卻是當朝首輔趙居憫之妹,身後有關聯的家族不僅有趙府,還有鎮國公府。×ŀ
雖說鎮國公府因為林東流投降西戎如今全部家眷被收押,但林東流乃是趙居憫女婿,如今大行皇帝已去,趙居憫自是有本事讓鎮國公府脫了罪東山再起,甚至那林東流,他也必是會想了法子洗涮了罪過。
如今趙居憫卻是不支持那三位皇帝中的任何一位,而是從宗室中選了一個父母雙亡的七歲大的稚兒過繼給大行皇帝,由皇后收養,首輔一系的官員自是要捧了這七歲稚兒登位。
但昌老王爺身為宗室自是有十足理由反對此事。
如此京都分割成幾方勢力,三王又幾乎在差不多的時間帶著這些年養的兵馬趕向京中,揚州作為兩位王爺入京必經之地,剛好這兩日先後到達,如今官衙中已是入了兩王之人。
陸大老爺作為知府不能離開,留在了城中。
大太太帶著那小廝去見了陸老太爺,等小廝將揚州城內如今的情況一說,陸老太爺撫了撫鬍鬚,擰著眉深思一番,不做猶豫,當下就吩咐人立即收拾行李。
只是陸老太爺卻是定下往北行的決定,並讓小廝速速回了城裡與陸大老爺告知一聲他們將往燕山府去。
大太太很是不解,少不得要問上兩句為何不往東去,要知道,陸家的族村是在東邊的洛陽,在那是有落腳之處的。
陸老太爺心中自有考量,如今為著京中那位子,天下怕是就要亂了,不論哪裡,便都不是安寧之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