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太上皇都還在常寧宮呢,他派了李玟嚴防死守,難道他還出的來?
所以他藉此機會,放長線釣大魚,看能不能這一把肅清宮內外敵人勢力。
說起來也是一把辛酸淚。秦嚴擦了擦根本不存在的眼淚:「祖母在姑母去世後,就將宮裡搞得和鐵桶一樣,誰知道大冤種上位後,又搞得到處都是漏洞,他爹的。」
長孫令愛惜地摸了摸他:「現在宮裡可算清靜了。」又拉著他,「過段時間我們帶著阿大和灼灼去拜祭一下婆母吧。」
秦嚴彎了彎唇:「好。」
他拿罪魁禍首的性命作為獻禮。
史載,永徽四年這場宮變,參與謀逆者,梟首夷族。其中崔氏、房氏等多個幾百年世家,轟然倒塌。
上奏廢后之人,亦是依律處置,有私心的臣子皆貶謫。自此,廟堂一新,君臣同心戮力。
永徽四年六月三十,太上皇自知罪無可赦,在愧悔交加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並留下遺言:「我死後不配入帝陵,後世子孫莫要肖我。」
永徽帝涕淚交加,然遵先父遺願,並未將太上皇葬入帝陵,諡號「徽宗」。亦有以年號稱之為景平帝,後世子孫皆以景平帝為恥。武帝在位時,以祖父「景平帝」與曾祖母「景宗」廟號相衝突,削去「景」字。
程信和王錚都有些瑟瑟發抖,幸好他們根本沒有摻和進這樣的大事裡,甚至因為盧行溪的關係站出來也為長孫皇后說了幾句話,而得到了官家的幾分青眼。
亦有不少臣子被貶官不服,上奏官家表示,自己都是被慫恿的,以為順應帝心助推廢后,他們都是被騙了啊!這誰能想到,官家居然完全不想廢后,他居然是真的願意讓皇后娘娘執掌軍權,這不可怕麼?
官家回應他們的話也很簡單:爾皆成人,豈無心智?
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隨波逐流,這樣的臣子一點主見也沒有,朕哪裡敢用啊。
接著是武安侯出列請罪,就算官家大度赦免了他妹妹長孫令之罪,到底他因病沒有帶病。他請削去侯爵之位。
秦嚴和顏悅色道:「武安侯有病在身,豈能苛責。就算皇后沒有頂替武安侯的時候,你也是有諸多勝績的。這爵位你是應得的。」
這話說得眾人都想起來,是啊,長孫昭也是有自己本事的,他們原先還心裡想著他吃軟飯呢,雖然是吃妹妹軟飯。雙胞胎居然還有這種好處呢。
可除了赤野之戰之外,武安侯也沒少打勝仗啊,那時候皇后娘娘可穩穩地在宮裡呢。
不過,事情雖然已經解決,還是有清直的老臣道:「還請官家多多勸告娘娘,今後莫要再行此舉了。」他是全然為著秦家江山考慮的,他看重的從來只是姓秦的,長孫皇后就算是個好人,也得節制啊。
官家笑眯眯道:「楚大人說的有理。所以朕想了個法子,皇后既然有才能,朕便不好獨占皇后,這樣吧,朕封皇后為驃騎將軍,這樣兩全其美,皇后有了將軍之位,將來也不用再用武安侯的身份了。諸卿以為如何?」
朝臣們:……
他們以為不如何!好啊,好啊,官家你真是被長孫女迷了眼啊,甚至公然在朝堂上要給長孫令一個將軍的名分。
但凡換一個人,但凡長孫令不是你的皇后,我們也都同意了。這真是個好主意啊,長孫令本就是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擊退了羌族的大英雄,在百姓和將士之中聲望很高,讓她做將軍本來是順理成章之事,可是啊,官家,我的好官家,你是不是忘了她還是你的皇后啊!
你這樣做,晚上真的睡得著麼?不怕你的驃騎將軍兼皇后大晚上的逼宮麼?
還「不好獨占皇后」,你有本事和離啊!廢后啊!哦等等,估計不太可能,宮裡只有兩個長孫皇后的子嗣呢。他爹的,原來這麼多年官家沒有別的孩子,都是早有打算啊,現在逼得他們認也得認,不認也得認。
文皇帝啊,您為何要選了這麼個孫媳婦啊,好啊好啊,她是挺好的,文武雙全啊,可是她很危險啊,咱們老秦家江山真的保得住麼?
晉陽王看這些人就是咸吃蘿蔔淡操心,帝後和諧,又關他們什麼事呢?他們只知道一心往壞處想,也不想想好處。帝後一心,就不會有許多爭鬥,宮中沒有庶出孩子,只有嫡出子嗣,便可減少奪嫡,損耗的國力也少了。另一個就是,皇后為什麼要謀反啊?她現在有夫有子,本來下一任皇帝就是她的孩子,她閒著沒事幹啊。以她對皇后的了解,她絕對不會幹蠢事的。
在晉陽王出言支持下,再加上最近官家氣焰正盛,畢竟抄家殺人一條龍服務,殺得人頭滾滾,眾人只好捏著鼻子同意了。主要是不同意也沒辦法,官家一定要辦成此事,林相也一副無可無不可的樣子,他們也沒辦法。
長孫令這時候在和長孫質聊天。
長孫質依然有些擔心她,甚至小聲問道:「阿姐,你那時候去西山,武安軍入京,你是做了兩手準備?」
如果真是秦嚴,就做掉他,如果不是秦嚴,就做掉其他人。
長孫令:……
她當然看得出妹妹的意思,摸了摸她的頭發:「我沒想過秦嚴會背刺我。」當然如果真的背刺,她也不怕就是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所以他藉此機會,放長線釣大魚,看能不能這一把肅清宮內外敵人勢力。
說起來也是一把辛酸淚。秦嚴擦了擦根本不存在的眼淚:「祖母在姑母去世後,就將宮裡搞得和鐵桶一樣,誰知道大冤種上位後,又搞得到處都是漏洞,他爹的。」
長孫令愛惜地摸了摸他:「現在宮裡可算清靜了。」又拉著他,「過段時間我們帶著阿大和灼灼去拜祭一下婆母吧。」
秦嚴彎了彎唇:「好。」
他拿罪魁禍首的性命作為獻禮。
史載,永徽四年這場宮變,參與謀逆者,梟首夷族。其中崔氏、房氏等多個幾百年世家,轟然倒塌。
上奏廢后之人,亦是依律處置,有私心的臣子皆貶謫。自此,廟堂一新,君臣同心戮力。
永徽四年六月三十,太上皇自知罪無可赦,在愧悔交加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並留下遺言:「我死後不配入帝陵,後世子孫莫要肖我。」
永徽帝涕淚交加,然遵先父遺願,並未將太上皇葬入帝陵,諡號「徽宗」。亦有以年號稱之為景平帝,後世子孫皆以景平帝為恥。武帝在位時,以祖父「景平帝」與曾祖母「景宗」廟號相衝突,削去「景」字。
程信和王錚都有些瑟瑟發抖,幸好他們根本沒有摻和進這樣的大事裡,甚至因為盧行溪的關係站出來也為長孫皇后說了幾句話,而得到了官家的幾分青眼。
亦有不少臣子被貶官不服,上奏官家表示,自己都是被慫恿的,以為順應帝心助推廢后,他們都是被騙了啊!這誰能想到,官家居然完全不想廢后,他居然是真的願意讓皇后娘娘執掌軍權,這不可怕麼?
官家回應他們的話也很簡單:爾皆成人,豈無心智?
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隨波逐流,這樣的臣子一點主見也沒有,朕哪裡敢用啊。
接著是武安侯出列請罪,就算官家大度赦免了他妹妹長孫令之罪,到底他因病沒有帶病。他請削去侯爵之位。
秦嚴和顏悅色道:「武安侯有病在身,豈能苛責。就算皇后沒有頂替武安侯的時候,你也是有諸多勝績的。這爵位你是應得的。」
這話說得眾人都想起來,是啊,長孫昭也是有自己本事的,他們原先還心裡想著他吃軟飯呢,雖然是吃妹妹軟飯。雙胞胎居然還有這種好處呢。
可除了赤野之戰之外,武安侯也沒少打勝仗啊,那時候皇后娘娘可穩穩地在宮裡呢。
不過,事情雖然已經解決,還是有清直的老臣道:「還請官家多多勸告娘娘,今後莫要再行此舉了。」他是全然為著秦家江山考慮的,他看重的從來只是姓秦的,長孫皇后就算是個好人,也得節制啊。
官家笑眯眯道:「楚大人說的有理。所以朕想了個法子,皇后既然有才能,朕便不好獨占皇后,這樣吧,朕封皇后為驃騎將軍,這樣兩全其美,皇后有了將軍之位,將來也不用再用武安侯的身份了。諸卿以為如何?」
朝臣們:……
他們以為不如何!好啊,好啊,官家你真是被長孫女迷了眼啊,甚至公然在朝堂上要給長孫令一個將軍的名分。
但凡換一個人,但凡長孫令不是你的皇后,我們也都同意了。這真是個好主意啊,長孫令本就是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擊退了羌族的大英雄,在百姓和將士之中聲望很高,讓她做將軍本來是順理成章之事,可是啊,官家,我的好官家,你是不是忘了她還是你的皇后啊!
你這樣做,晚上真的睡得著麼?不怕你的驃騎將軍兼皇后大晚上的逼宮麼?
還「不好獨占皇后」,你有本事和離啊!廢后啊!哦等等,估計不太可能,宮裡只有兩個長孫皇后的子嗣呢。他爹的,原來這麼多年官家沒有別的孩子,都是早有打算啊,現在逼得他們認也得認,不認也得認。
文皇帝啊,您為何要選了這麼個孫媳婦啊,好啊好啊,她是挺好的,文武雙全啊,可是她很危險啊,咱們老秦家江山真的保得住麼?
晉陽王看這些人就是咸吃蘿蔔淡操心,帝後和諧,又關他們什麼事呢?他們只知道一心往壞處想,也不想想好處。帝後一心,就不會有許多爭鬥,宮中沒有庶出孩子,只有嫡出子嗣,便可減少奪嫡,損耗的國力也少了。另一個就是,皇后為什麼要謀反啊?她現在有夫有子,本來下一任皇帝就是她的孩子,她閒著沒事幹啊。以她對皇后的了解,她絕對不會幹蠢事的。
在晉陽王出言支持下,再加上最近官家氣焰正盛,畢竟抄家殺人一條龍服務,殺得人頭滾滾,眾人只好捏著鼻子同意了。主要是不同意也沒辦法,官家一定要辦成此事,林相也一副無可無不可的樣子,他們也沒辦法。
長孫令這時候在和長孫質聊天。
長孫質依然有些擔心她,甚至小聲問道:「阿姐,你那時候去西山,武安軍入京,你是做了兩手準備?」
如果真是秦嚴,就做掉他,如果不是秦嚴,就做掉其他人。
長孫令:……
她當然看得出妹妹的意思,摸了摸她的頭發:「我沒想過秦嚴會背刺我。」當然如果真的背刺,她也不怕就是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