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他小心珍藏這片花瓣,如同他與她之間琉璃般純淨的感情。他珍視她,在有可能為她帶來風險時,不管對她的思念之情有多濃烈,亦會強忍在心間。而當經過多年努力,他終於有能力自保,亦可保護身邊的人時,他再難壓抑心中的想念,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她的身邊。
他已暗中安排朝中老臣進言皇帝,應不出數月就可回京與她相見時,卻先是聽到了她與雲崢的流言。他記起多年前母后曾想為她指婚的事,那時年幼的他心中只是不快不舍,而現在,他心中卻不自覺地湧起難言的慌亂。
他在信中問她流言真假,他為自己畫了一幅小像,隨信寄給了她。他也不明確知曉自己為何要這麼做,就好像是迫切地想要告訴她他長大了,不再是幾年前離京時的那個孩子了。他想起自己年幼時曾想做她丈夫,雖只是幾歲孩童的幼稚念頭,可如今想來,他心中仍是想,有何不可呢。
她很快有回信來,說流言為假,說與雲崢只是泛泛之交,且現下已斷了往來。他見信心中安定,他想她不會騙她,然而在回京的路上時,他卻聽到她將與雲崢成婚的消息。
他不知自己在得知這一消息時,心中不斷翻湧著的情緒到底是怎樣的感覺,只是就不顧一切翻山越嶺地急趕回京,好像心中憋著一股氣,迫他必須儘快見到她。
急趕回京的路上,他不斷想她不會騙他,想她或許是受到了脅迫,就似當初嫁給謝尚書沖喜,此次嫁雲崢也有什麼不得已的因由,也許是博陽侯府在逼迫她。
他要救她於水火,他已有能力救她於水火。然而他千趕萬趕,終於在她成親夜趕回京時,卻見她移開喜扇時滿面的笑意。
無人逼迫,她真心愿意與雲崢永結同心。她歡喜地迎他,請他喝她和雲崢的喜酒。他看她與雲崢目光交匯時黏如蜜糖看不到第三人,他聽她與雲崢許下了此生不離的誓言。他默默在旁想,那他呢?他所做一切都是為與她此生不離,那他如今算是什麼?
是外人吧,至少在她丈夫雲崢眼里,他是非常礙眼的外人。
回到京城的他,依然是病弱無為的太子。一來,如今的他雖有能力自保亦能護她,但真將要秦黨連根拔起,仍需韜光養晦。他也不想大動干戈,與其如今顯露力量令秦黨同心視他為敵,不如繼續積攢力量,坐看齊王越王內鬥,等收漁翁之利。
二來,他只有仍是那個勢單力薄、病弱可憐的小太子,他才可與她似從前相處。她的丈夫雲崢十分善妒,常是無理取鬧,但她卻深愛雲崢、十分顧念雲崢的想法。如若他不可憐無依、不需要關懷,也許她為打消丈夫的妒心,會與他保持距離,減少與他的日常往來。
他在京中某處置了一所清幽小院,常在那裡與她見面。他只想在那裡安安靜靜地與她相見,和她說說話,與她似從前相處,就他們兩個人,但云崢卻總是要跟來,硬插在她與他之間。
漸漸他發現他對雲崢此人的憎厭,竟遠超過秦皇后、齊王、越王等。秦後等人是他不共戴天的敵人,那雲崢呢,雲崢與他唯一的關聯,就只是她的丈夫而已。
那時年少的他,仍不十分明白自己的心意,就只是在雲崢與她出遊時,也常常隨行。她當然樂意,而雲崢自是心中不滿,雖因身份不能直言表露,但對上他時,面上殊無笑意。
然而他這樣做,卻也不能使他自己心中歡悅,在每次與她出遊,都會親眼看見她和雲崢是如何親密相處時。她與雲崢的每一次目光交匯、每一次自然挽手,都似是刺扎在他心上,日積月累,他心中似是荊棘叢生、遮天蔽日。
一次他本已離開又因忽然想起某事回頭找她時,無意望見她與雲崢在僻靜花樹下擁吻。他遙遙望著她酡紅的面色,望她注視雲崢的眸光濕潤迷離,似有春草突從荊棘叢中破出,在他心間瘋狂蔓生,有春光爛爛灼燒在他心底。
是夜,他在一場幽夢後醒來,身體叫他不得不知曉他的心欲,他在夜深人靜時,默然在榻上坐了許久許久,他是情竇初開,卻也是情根深種,只是他從前不明白,只是如今明白了似也無用。
她深愛她的丈夫雲崢,愛意堅貞,愛意熾烈,儘管他覺得雲崢作為她的丈夫,並不合格。雲崢既沒能使博陽侯夫婦真正接納她,也沒有真正解決長樂公主的嫉恨,就在外憂內患中貿然娶她為妻,使她在雲家過得並不無憂無慮。
若換了是他,他定會將一切可能會傷害她的人和事,都處理剪除乾淨,在萬事俱全時,才會到她身邊。但轉念他想,他原也是這麼做的,就是因為這麼做了,他才來晚了,晚了,似就追不上她的心了。
他曾以為當他擁有足夠的力量,這天下就再無其他人和事,可以阻隔他和她,可將她與他分離,然若使他們分離的阻隔,是她對其他男子的愛呢,他擁有再多力量也是無用,他不能對此做任何事,他不能使她傷心。
「病弱無為」的他,不得不無為時,有關於她與他的流言,悄然傳開。流言的最初,來自雲家僕婦孫氏,是此人將流言最先稟報給博陽侯夫人。他的手下跟蹤孫氏,見孫氏常在京中一家茶樓與人密會,孫氏早已為人收買,收買之人,來自秦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已暗中安排朝中老臣進言皇帝,應不出數月就可回京與她相見時,卻先是聽到了她與雲崢的流言。他記起多年前母后曾想為她指婚的事,那時年幼的他心中只是不快不舍,而現在,他心中卻不自覺地湧起難言的慌亂。
他在信中問她流言真假,他為自己畫了一幅小像,隨信寄給了她。他也不明確知曉自己為何要這麼做,就好像是迫切地想要告訴她他長大了,不再是幾年前離京時的那個孩子了。他想起自己年幼時曾想做她丈夫,雖只是幾歲孩童的幼稚念頭,可如今想來,他心中仍是想,有何不可呢。
她很快有回信來,說流言為假,說與雲崢只是泛泛之交,且現下已斷了往來。他見信心中安定,他想她不會騙她,然而在回京的路上時,他卻聽到她將與雲崢成婚的消息。
他不知自己在得知這一消息時,心中不斷翻湧著的情緒到底是怎樣的感覺,只是就不顧一切翻山越嶺地急趕回京,好像心中憋著一股氣,迫他必須儘快見到她。
急趕回京的路上,他不斷想她不會騙他,想她或許是受到了脅迫,就似當初嫁給謝尚書沖喜,此次嫁雲崢也有什麼不得已的因由,也許是博陽侯府在逼迫她。
他要救她於水火,他已有能力救她於水火。然而他千趕萬趕,終於在她成親夜趕回京時,卻見她移開喜扇時滿面的笑意。
無人逼迫,她真心愿意與雲崢永結同心。她歡喜地迎他,請他喝她和雲崢的喜酒。他看她與雲崢目光交匯時黏如蜜糖看不到第三人,他聽她與雲崢許下了此生不離的誓言。他默默在旁想,那他呢?他所做一切都是為與她此生不離,那他如今算是什麼?
是外人吧,至少在她丈夫雲崢眼里,他是非常礙眼的外人。
回到京城的他,依然是病弱無為的太子。一來,如今的他雖有能力自保亦能護她,但真將要秦黨連根拔起,仍需韜光養晦。他也不想大動干戈,與其如今顯露力量令秦黨同心視他為敵,不如繼續積攢力量,坐看齊王越王內鬥,等收漁翁之利。
二來,他只有仍是那個勢單力薄、病弱可憐的小太子,他才可與她似從前相處。她的丈夫雲崢十分善妒,常是無理取鬧,但她卻深愛雲崢、十分顧念雲崢的想法。如若他不可憐無依、不需要關懷,也許她為打消丈夫的妒心,會與他保持距離,減少與他的日常往來。
他在京中某處置了一所清幽小院,常在那裡與她見面。他只想在那裡安安靜靜地與她相見,和她說說話,與她似從前相處,就他們兩個人,但云崢卻總是要跟來,硬插在她與他之間。
漸漸他發現他對雲崢此人的憎厭,竟遠超過秦皇后、齊王、越王等。秦後等人是他不共戴天的敵人,那雲崢呢,雲崢與他唯一的關聯,就只是她的丈夫而已。
那時年少的他,仍不十分明白自己的心意,就只是在雲崢與她出遊時,也常常隨行。她當然樂意,而雲崢自是心中不滿,雖因身份不能直言表露,但對上他時,面上殊無笑意。
然而他這樣做,卻也不能使他自己心中歡悅,在每次與她出遊,都會親眼看見她和雲崢是如何親密相處時。她與雲崢的每一次目光交匯、每一次自然挽手,都似是刺扎在他心上,日積月累,他心中似是荊棘叢生、遮天蔽日。
一次他本已離開又因忽然想起某事回頭找她時,無意望見她與雲崢在僻靜花樹下擁吻。他遙遙望著她酡紅的面色,望她注視雲崢的眸光濕潤迷離,似有春草突從荊棘叢中破出,在他心間瘋狂蔓生,有春光爛爛灼燒在他心底。
是夜,他在一場幽夢後醒來,身體叫他不得不知曉他的心欲,他在夜深人靜時,默然在榻上坐了許久許久,他是情竇初開,卻也是情根深種,只是他從前不明白,只是如今明白了似也無用。
她深愛她的丈夫雲崢,愛意堅貞,愛意熾烈,儘管他覺得雲崢作為她的丈夫,並不合格。雲崢既沒能使博陽侯夫婦真正接納她,也沒有真正解決長樂公主的嫉恨,就在外憂內患中貿然娶她為妻,使她在雲家過得並不無憂無慮。
若換了是他,他定會將一切可能會傷害她的人和事,都處理剪除乾淨,在萬事俱全時,才會到她身邊。但轉念他想,他原也是這麼做的,就是因為這麼做了,他才來晚了,晚了,似就追不上她的心了。
他曾以為當他擁有足夠的力量,這天下就再無其他人和事,可以阻隔他和她,可將她與他分離,然若使他們分離的阻隔,是她對其他男子的愛呢,他擁有再多力量也是無用,他不能對此做任何事,他不能使她傷心。
「病弱無為」的他,不得不無為時,有關於她與他的流言,悄然傳開。流言的最初,來自雲家僕婦孫氏,是此人將流言最先稟報給博陽侯夫人。他的手下跟蹤孫氏,見孫氏常在京中一家茶樓與人密會,孫氏早已為人收買,收買之人,來自秦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