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不同於面對他時的平靜淡然,她望向雲崢的眸光,璨若有火焰燃灼、星光流轉。
他也曾見過這樣的眸光,但他不會再擁有了。
第87章 第 87 章
那一夜, 她隨雲崢離開,她終究沒有點燃那盞花燈,望見那兩隻相隨飛舞的蝴蝶。
他在謝府大門邊, 望著她與雲崢攜手走進人群中走在煙火下,他聽見雲崢向世人宣告要娶虞嬿婉為妻,他看到她與雲崢眼中熱烈的愛意,他手中的燈跌在地上, 連同他的心,在絢爛煙火與喧囂人聲後, 默然地碎裂。
他想他已沒有資格走到她的身邊,他深深地傷害過她, 她既已愛上別人,他不該為一己私念, 再對她造成任何困擾, 他自釀的苦酒,就只該他自己飲嘗。
他與她的再相見, 是在她與雲崢的婚禮上,卻也沒有見,當時她手執喜扇,他看不見她的面容, 但可想像喜扇後她眸中的盈盈笑意,蘊滿了她對新婚的歡喜和憧憬。是曾可屬於他的婚禮他的笑容,是他咎由自取, 作繭自縛。
他為她和雲崢送上了豐厚的賀禮,此後就完全退出了她的人生中。他的痛楚只是他的痛楚, 與她並不相干,不應對她美滿的生活有半點打擾。
他聽說她與雲崢夫妻恩愛, 他也曾偶然遙遙望見,雲崢在馬車前為她披系披風,她微仰首看著雲崢,眸中儘是愛意。她過得很好,那麼此生,便是如此了,他祝她婚姻美滿、一生平安順遂。
然而後來,卻有她與雲崢感情不睦的流言傳出。起先他以為只是傳言而已,並未深信,直到在朝堂上,見雲崢不似從前明朗,為人越發冷峻,在一次去法源寺時 ,親眼見到她在佛前落淚。
他無顏見她,亦不想再打擾她,只是心中的思念蝕骨鑽心,總迫使他需遙遙看她一眼,那一眼,仿佛就是解藥,可暫解痛一時。
他知她定會在她母親忌日去法源寺上香,遂那一日,他也來到了法源寺中。他並不想在她面前出現,只是想在暗處看她一眼,看她近來過得好不好,然而卻見她正落淚,在菩薩悲憫的注視下,無聲地垂淚。
不是為她母親在落淚,而是為旁的事,他看得出來。眼前的她,不似新婚時眸中帶笑,她神色悲傷、容顏憔悴,似有深深的疲憊感從骨子里透出,她像是受到了重大的打擊,眸中不見從前的生機,心灰意冷。
傳言為真,雲崢傷了她,婚姻傷了她。心中痛憐她時,他亦對雲崢感到深深的憤怒。然他同時,好像又是在怨恨他自己,對他自己感到憤怒。
他亦曾深深地傷害過她,如今有何臉面和立場來指責雲崢。如他當年不退縮,與她結為連理,如今一切都不必發生,最先使她落淚的人,是他。
早在她離開時,他就將所有與她相關的舊物都收了起來,從法源寺回到謝府後,他打開那一隻只箱篋,看向那一件件舊物,手撫過她為他補織的衣裳,拿起她曾送給他的那只小面人。
深夜無人時,他問自己道,他能再有一次彌補的機會嗎?
他總是遲一步,未等他能走出這一步,就有她與太子私通的流言傳開。那也不是流言,後來她與雲崢和離,太子殿下為能與她成親,甘願受貶為晉王,她成了晉王的妻子、晉王妃。
她是當斷則斷的性子,就似當年被他傷透了心,就斷情轉戀雲崢,如今既被雲崢傷透,斷情轉戀他人,也是合情合理之事,即使那人比她小上八歲,但她從來是會熱烈愛人的人,她並不在乎世俗藩籬。
他默然地接受了現實,只是心中越發怨憎自己。
曾經他還能羨慕嫉妒雲崢,認為雲崢未似他那般承受身份和家世的重擔,儘管面前也有阻礙,但云崢所面對的不似他那般沉重,遂能更快地跨越過去,能夠與她結為夫妻。
然而在見太子殿下為她可放棄儲君之位、承受私通罵名後,他無法再給過去的那個自己尋找任何理由。他只能承認自己的懦弱膽怯,他越發地怨憎那個卑怯的自己。
他曾想過自己能不能有彌補的機會,然如此卑怯的他,有何臉面再去彌補什麼。他想他與她此生再無任何可能了,他以為他將終生悔恨孤寂,卻未想到,竟有一天,她還會走到他的面前。
自在上元夜隨雲崢離開謝家後,她未再踏入謝府半步,但那一天,她卻忽然來了,僕從通報時,他猶以為是幻聽,猶以為自己是在夢中,來到大門處見到她時,心神顫震,若有恍如隔世之感。
很快,他知道她不是為舊人而來,而是為了她的丈夫晉王。為了晉王能得到更多支持,她違背了曾說過的「不會回頭」的話,她回到了謝府,她甚至願意一死,以還晉王清名。
他嫉妒她對晉王的愛,可嫉妒之餘,又對這份愛觀感越發扭曲。若非因為對晉王的愛,她此生不會再主動走到他的面前,更不會再親手為他做蟹黃豆腐,在宴散後送他離開時,和他說了那樣一番話。
那夜赴宴時,他將那幅荷花鴛鴦圖作為了赴宴禮,既她深愛晉王,那他祝她與晉王恩愛美滿。儘管他心中並不坦蕩,但他想做出一副已坦蕩放下舊事的模樣,若他仍惦念舊事,她為了照顧丈夫的想法,也許會選擇不與他有任何往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也曾見過這樣的眸光,但他不會再擁有了。
第87章 第 87 章
那一夜, 她隨雲崢離開,她終究沒有點燃那盞花燈,望見那兩隻相隨飛舞的蝴蝶。
他在謝府大門邊, 望著她與雲崢攜手走進人群中走在煙火下,他聽見雲崢向世人宣告要娶虞嬿婉為妻,他看到她與雲崢眼中熱烈的愛意,他手中的燈跌在地上, 連同他的心,在絢爛煙火與喧囂人聲後, 默然地碎裂。
他想他已沒有資格走到她的身邊,他深深地傷害過她, 她既已愛上別人,他不該為一己私念, 再對她造成任何困擾, 他自釀的苦酒,就只該他自己飲嘗。
他與她的再相見, 是在她與雲崢的婚禮上,卻也沒有見,當時她手執喜扇,他看不見她的面容, 但可想像喜扇後她眸中的盈盈笑意,蘊滿了她對新婚的歡喜和憧憬。是曾可屬於他的婚禮他的笑容,是他咎由自取, 作繭自縛。
他為她和雲崢送上了豐厚的賀禮,此後就完全退出了她的人生中。他的痛楚只是他的痛楚, 與她並不相干,不應對她美滿的生活有半點打擾。
他聽說她與雲崢夫妻恩愛, 他也曾偶然遙遙望見,雲崢在馬車前為她披系披風,她微仰首看著雲崢,眸中儘是愛意。她過得很好,那麼此生,便是如此了,他祝她婚姻美滿、一生平安順遂。
然而後來,卻有她與雲崢感情不睦的流言傳出。起先他以為只是傳言而已,並未深信,直到在朝堂上,見雲崢不似從前明朗,為人越發冷峻,在一次去法源寺時 ,親眼見到她在佛前落淚。
他無顏見她,亦不想再打擾她,只是心中的思念蝕骨鑽心,總迫使他需遙遙看她一眼,那一眼,仿佛就是解藥,可暫解痛一時。
他知她定會在她母親忌日去法源寺上香,遂那一日,他也來到了法源寺中。他並不想在她面前出現,只是想在暗處看她一眼,看她近來過得好不好,然而卻見她正落淚,在菩薩悲憫的注視下,無聲地垂淚。
不是為她母親在落淚,而是為旁的事,他看得出來。眼前的她,不似新婚時眸中帶笑,她神色悲傷、容顏憔悴,似有深深的疲憊感從骨子里透出,她像是受到了重大的打擊,眸中不見從前的生機,心灰意冷。
傳言為真,雲崢傷了她,婚姻傷了她。心中痛憐她時,他亦對雲崢感到深深的憤怒。然他同時,好像又是在怨恨他自己,對他自己感到憤怒。
他亦曾深深地傷害過她,如今有何臉面和立場來指責雲崢。如他當年不退縮,與她結為連理,如今一切都不必發生,最先使她落淚的人,是他。
早在她離開時,他就將所有與她相關的舊物都收了起來,從法源寺回到謝府後,他打開那一隻只箱篋,看向那一件件舊物,手撫過她為他補織的衣裳,拿起她曾送給他的那只小面人。
深夜無人時,他問自己道,他能再有一次彌補的機會嗎?
他總是遲一步,未等他能走出這一步,就有她與太子私通的流言傳開。那也不是流言,後來她與雲崢和離,太子殿下為能與她成親,甘願受貶為晉王,她成了晉王的妻子、晉王妃。
她是當斷則斷的性子,就似當年被他傷透了心,就斷情轉戀雲崢,如今既被雲崢傷透,斷情轉戀他人,也是合情合理之事,即使那人比她小上八歲,但她從來是會熱烈愛人的人,她並不在乎世俗藩籬。
他默然地接受了現實,只是心中越發怨憎自己。
曾經他還能羨慕嫉妒雲崢,認為雲崢未似他那般承受身份和家世的重擔,儘管面前也有阻礙,但云崢所面對的不似他那般沉重,遂能更快地跨越過去,能夠與她結為夫妻。
然而在見太子殿下為她可放棄儲君之位、承受私通罵名後,他無法再給過去的那個自己尋找任何理由。他只能承認自己的懦弱膽怯,他越發地怨憎那個卑怯的自己。
他曾想過自己能不能有彌補的機會,然如此卑怯的他,有何臉面再去彌補什麼。他想他與她此生再無任何可能了,他以為他將終生悔恨孤寂,卻未想到,竟有一天,她還會走到他的面前。
自在上元夜隨雲崢離開謝家後,她未再踏入謝府半步,但那一天,她卻忽然來了,僕從通報時,他猶以為是幻聽,猶以為自己是在夢中,來到大門處見到她時,心神顫震,若有恍如隔世之感。
很快,他知道她不是為舊人而來,而是為了她的丈夫晉王。為了晉王能得到更多支持,她違背了曾說過的「不會回頭」的話,她回到了謝府,她甚至願意一死,以還晉王清名。
他嫉妒她對晉王的愛,可嫉妒之餘,又對這份愛觀感越發扭曲。若非因為對晉王的愛,她此生不會再主動走到他的面前,更不會再親手為他做蟹黃豆腐,在宴散後送他離開時,和他說了那樣一番話。
那夜赴宴時,他將那幅荷花鴛鴦圖作為了赴宴禮,既她深愛晉王,那他祝她與晉王恩愛美滿。儘管他心中並不坦蕩,但他想做出一副已坦蕩放下舊事的模樣,若他仍惦念舊事,她為了照顧丈夫的想法,也許會選擇不與他有任何往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