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就讓我再好好教一次吧。仁王想。

  比賽很快就開始了。

  按照五局制的比賽戰術,第一局通常都是強度最低的一局。

  試探,熱身,等。紅土場的熱身不會強度太高,因為紅土場太消耗體能,一部分身體激活本身就會放在比賽的第一局裡。這種特殊場地,進入競技狀態和平時的訓練狀態,感覺是完全不同的,也需要用一點時間來適應。

  仁王不需要這個「試探」的過程,也不需要這種類型的熱身。

  但這是因為他有系統。他相當於不老不死,就算受傷也能在系統功能的支持下迅速復原。

  他不打算在第一局將比賽節奏拉太快。他會給小仁王調整狀態的時間,不至於因熱身或者狀態沒調整過來發揮不佳。

  第一局的發球局是仁王的,仁王也沒有選擇高速發球。

  紅土本來也不適合高速發球。場地會吞掉網球的力量。

  仁王扔起網球,沒有起跳而是用稍微略高於頭部的角度,橫斜著,用類似抽擊的技巧打出了這個發球。

  這個球的球速不算快,於是小仁王很快追上了球,再抽擊回擊。

  雖然發球看似普通,但仁王打出的發球其實是限制了對手的行動軌跡和擊球選擇的。小仁王也能看出來這一點,他也對仁王太熟悉了,練習賽不說,用幻影進行訓練時得到的那些信息,只要稍微研究就能加深對仁王的了解。

  「真是棘手……」小仁王想。

  他意識到,如果無法用絕對的力量或者足夠刁鑽的技巧,去破解掉仁王已經布下的「預測」(不是真的預測而是讓對手只能按照『預測』行動),那比賽節奏就會一直握在仁王手裡了。想要回擊,得變得更強才行。

  要直接打破對手的限制嗎?

  但打破限制,就能夠占據上風了嗎?

  仁王得不到確切的答案。他在比賽中,也有了很多想法,但最終都沒有實施。

  因為小仁王想要破解掉仁王的封鎖,或者說限制,是很難的。

  他不斷感受著仁王通過網球進行的「行動壓迫」,和自身移動空間的縮小。

  他甚至覺得,自己的存在對仁王來說可有可無——不是說他這個人,而是這場比賽。仿佛換一個發球機器,這次比賽也能有類似的作用。

  第416章 網壇評價

  沒有辦法。

  想要打破限制好像真的做不到。

  小仁王在連著輸掉兩局後難免有些沮喪。

  他理智甚至能分析出原因:不提自己和仁王本身打法上的相似性和一脈相承,自己就是仁王完全教出來的,這麼多年以來自己在球場上怎麼想,以仁王的能力一樣就能看出來了。

  幻影這招就能夠感知到對手的情緒和思維,而這招甚至也是仁王教給他的。

  但感性上,這麼多年了,每一次面對仁王都輸掉比賽,到了正式比賽還這樣,小仁王也難免有些失落。

  他在第三局開始之前的短暫休息時間裡,坐在休息椅子上,用毛巾蓋住自己的臉,一邊喘氣一邊放空自己的腦子。

  如果情緒持續失落,那麼身體也會受到心情影響吧。小仁王這麼想著,卻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但最終他還是強行讓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了。

  至少要打完這一場,打完這一局。

  怎麼可能提前放棄呢?那太難看了。如果這就放棄了,那他一直以來的目標和決心又算什麼呢?

  再走上球場的時候,小仁王的神色依然是冷靜的,雙眼裡也依然燃燒著求勝的光。

  仁王對此頗為滿意。

  第三局的小仁王看上去狀態比前兩局還要鬆弛一些。前兩局他發揮得很好了,也打出了自己的網球,但過於想要勝利,和仁王給他的壓力,都讓他的身體和心神有些緊繃。在呼吸法狀態下,這種緊繃不會影響到他整體實力,但狀態鬆弛下來後,小仁王的每一球都比上一球要有進步,隱隱也有要突破的跡象。

  在球場中突破,在高壓中成長,這就是仁王想要看到的。

  仁王最滿意的,是小仁王沒有自亂陣腳。

  分明打法好似被牢牢「框住」了,不管怎麼打都仿佛被看透,但小仁王沒有要打超出控制網球的意思,也沒有用一些辦法打出超出自己控制的網球。

  舉個例子,就是當年種島在世界賽時,將瓶蓋放在手心,去破解宙斯的「預測」。

  這不意味著當時種島的選擇是錯的。種島只是選擇了最簡單的破解對手招式的方式。而對小仁王來說,仁王強過他太多,就算打出失控的網球也不會有機會,反而會進一步處在劣勢中。

  第三局小仁王也毫無懸念輸掉了。

  甚至比賽場面上都四平八穩的,觀眾們都能看出小仁王從頭到尾都沒有機會。

  但他們也都給小仁王鼓掌:打完這場比賽的小仁王看上去情緒穩定,在比賽中也有突破,也不曾放棄,這對年輕選手來說是很好的表現了。

  比完賽以後仁王拉著小仁王一起離開球場的。

  立海大的人說好了要一起聚會,為教練慶祝勝利。當然他們賽前在群里都給小仁王加油。仁王不在那個群里。球員群怎麼會讓教練進。

  仁王沒看到群聊,但他不看到也知道立海大的正選們肯定是支持小仁王的。

  十九歲的小仁王已經基本長開了,骨架還不是完全的成人姿態,增肌也還在進行中,總體來講比他現在的身板要薄一些,身高也還差三四厘米。還能長。他們看上去也更像了,是別人驚訝「還能更像一點嗎」的程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