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至於盛黎書,她本就因蒼老而病弱,完全靠寒食散激發精力。
如今在摘星樓中受盡折騰,便如同即將熄滅的燭火,以極快速度消瘦下去,現在連獨自下床都難,更別說處理朝政,這幾日已有流言傳出,說陛下恐怕時日無多了。
盛拾月表情索然,提起這些還不如說旁的,她突然想起一事,便突然問道:「流雲說南詔女王與你頗為親近,你離開時,她還騎馬百里相送。」
盛拾月揶揄笑起,說:「那南詔女王不會喜歡小姨吧?」
葉危止唇邊笑意一緩,卻說:「別聽流雲那傢伙胡說,她自個的感情都一團糟,還來想我的?」
「那南詔女王是被我扶持上位的,我若離開,她必地位不穩,自然捨不得我走。」
盛拾月恍然,又忍不住擔憂起來:「那南詔豈不要亂?」
「一盤散沙,不足為懼,」葉危止搖了搖頭。
兩人又說了幾句後才停,盛拾月再一次警告,要葉危止對自己夫人好些,不許再板著個臉,而後才快步離開。
望著她離開的背影,葉危止揉了揉眉頭,不由嘆氣。
躲在屏風裡的人這才走出,神色一如之前,好像沒有聽到兩人對話一般。
葉危止現在已經心累至極,只懨懨說出一句:「有些事情,你最好提早告訴小九,不然……」
寧清歌點了點頭,不知是答應還是拒絕,只道:「小九回房之後,必要尋我,我便不再與大人多聊了。」
葉危止一聽這話,頓時又老了十歲,只揮了揮手,將人趕走。
第111章
轉瞬來到次日, 出乎葉危止意料的是,陛下並未召見盛拾月,或者說她不是不想召見盛拾月,而是因為病弱無力, 無法召見。
於是, 只能派出陸鶴傳召,封盛拾月為太女, 代行皇權, 進行監國。
此事一出, 眾人皆譁然,暗自將此事與盛黎書登基作對比,便覺得兩者極為相像。
皆是前期隱而不發,等其餘皇嗣互相爭鬥、殘殺後, 再奪得儲君之位,一樣是有葉、寧兩姓相助。
坊間不免冒出許多傳聞,說陛下實際早就屬意盛拾月, 只是見她頑劣,便故意將寧相安排在她身邊, 督促她棄惡從善, 繼而再以她上位的方式,扶持九殿下為太女, 否則這一切, 怎會如此相像?
盛拾月對此也有所耳聞, 只當一則笑料, 不曾放在心上, 畢竟她自個都忙得像個陀螺似的。
因陛下病弱,她的冊封之禮被拖延往後, 但所要承擔的職責卻一個不落。
即便盛拾月十分聰慧,也極難適應一整個國家的重擔,全壓在自己身上,幸好有寧清歌、葉危止從旁協助,再加之她一月未回府,夜夜宿在宮中的勤奮,這才逐漸得心應手。
除去公事外,盛拾月也有幾件私事煩心。
一事是關於孟清心,孟家因六皇女造反一事死傷慘重,排在孟清心前頭的三個姐姐,兩死一傷,就連孟大人自個也落了極嚴重的病根。
曾經嗜賺錢如命的少女,一夜長大,砍斷了曾經形影不離的金算盤,改去了往日懶惰,如今天天跟在母親身後習武帶兵,或許過幾年就能承襲執金吾,掌管御林軍。
此事盛拾月無法勸告,只能讓孟清心不要逼自己太緊,可那人怎會聽?將過錯全部攬在自己身上,盛拾月看在眼裡,急在心中,卻又無可奈何。
另外一事則是關於蕭景,她與方畫影的婚事拖延許久,本打算等蕭景科舉高中之後,她們再成親。
可如今明眼人都能瞧出陛下命不久矣,大梁有律法,自陛下駕崩之日起,半年喪期內,全國上下皆不允娶嫁作樂,在新帝登基第二年後,才能舉辦科考。
眼看這婚事要被一拖再拖,蕭、方兩家自然焦急,急忙將婚期定下,不日就要成親。
盛拾月為此思索許久,琢磨著應送給蕭景什麼禮物。
也是在這一段時間內,潘玄這一夥昔日的紈絝好友們,也都陸陸續續成了親。
盛拾月忙中偷閒,一個不落地參加完,次次都要拉著寧清歌感慨,誰能想到她們這群整日鬥雞看戲的紈絝,竟也會老老實實成家念書,變成踏實又可靠的模樣。
而且如此巨大的轉變,居然只相差了一年時間。
三則是關於寧清歌,自從查出六皇女與拐賣幼兒案有關,再以之前的帳本與私章作為證據,順藤摸瓜下,參與其中的人全被捕獲,按律嚴懲。
這本是好事一樁,可耐不住坊間的風言風語,畢竟在百姓眼中,自寧清歌成為巡撫使之後,先是誅殺屈家九族,又在揚州屠城,如今再帶著錦衣衛四處抓人,如此雷厲風行的狠厲作風,難免讓人生畏。
以至於現在,錦衣衛的凶名傳遍內外,已到了隨口一提就能讓小兒止哭的地步,更別說掌管錦衣衛的寧清歌。
盛拾月有心為寧清歌辯解,可這畏懼之風卻越演越烈。
前幾日,葉危止還從邊遠地區尋到一副寧清歌的畫像,那畫像可笑得很,不僅把寧清歌畫得面目猙獰,還比尋常人多了一雙手臂、一隻眼,身後還有烈火燃起,說是那些人聽聞寧清歌的事例,專門請畫師描繪的畫像。
如今在摘星樓中受盡折騰,便如同即將熄滅的燭火,以極快速度消瘦下去,現在連獨自下床都難,更別說處理朝政,這幾日已有流言傳出,說陛下恐怕時日無多了。
盛拾月表情索然,提起這些還不如說旁的,她突然想起一事,便突然問道:「流雲說南詔女王與你頗為親近,你離開時,她還騎馬百里相送。」
盛拾月揶揄笑起,說:「那南詔女王不會喜歡小姨吧?」
葉危止唇邊笑意一緩,卻說:「別聽流雲那傢伙胡說,她自個的感情都一團糟,還來想我的?」
「那南詔女王是被我扶持上位的,我若離開,她必地位不穩,自然捨不得我走。」
盛拾月恍然,又忍不住擔憂起來:「那南詔豈不要亂?」
「一盤散沙,不足為懼,」葉危止搖了搖頭。
兩人又說了幾句後才停,盛拾月再一次警告,要葉危止對自己夫人好些,不許再板著個臉,而後才快步離開。
望著她離開的背影,葉危止揉了揉眉頭,不由嘆氣。
躲在屏風裡的人這才走出,神色一如之前,好像沒有聽到兩人對話一般。
葉危止現在已經心累至極,只懨懨說出一句:「有些事情,你最好提早告訴小九,不然……」
寧清歌點了點頭,不知是答應還是拒絕,只道:「小九回房之後,必要尋我,我便不再與大人多聊了。」
葉危止一聽這話,頓時又老了十歲,只揮了揮手,將人趕走。
第111章
轉瞬來到次日, 出乎葉危止意料的是,陛下並未召見盛拾月,或者說她不是不想召見盛拾月,而是因為病弱無力, 無法召見。
於是, 只能派出陸鶴傳召,封盛拾月為太女, 代行皇權, 進行監國。
此事一出, 眾人皆譁然,暗自將此事與盛黎書登基作對比,便覺得兩者極為相像。
皆是前期隱而不發,等其餘皇嗣互相爭鬥、殘殺後, 再奪得儲君之位,一樣是有葉、寧兩姓相助。
坊間不免冒出許多傳聞,說陛下實際早就屬意盛拾月, 只是見她頑劣,便故意將寧相安排在她身邊, 督促她棄惡從善, 繼而再以她上位的方式,扶持九殿下為太女, 否則這一切, 怎會如此相像?
盛拾月對此也有所耳聞, 只當一則笑料, 不曾放在心上, 畢竟她自個都忙得像個陀螺似的。
因陛下病弱,她的冊封之禮被拖延往後, 但所要承擔的職責卻一個不落。
即便盛拾月十分聰慧,也極難適應一整個國家的重擔,全壓在自己身上,幸好有寧清歌、葉危止從旁協助,再加之她一月未回府,夜夜宿在宮中的勤奮,這才逐漸得心應手。
除去公事外,盛拾月也有幾件私事煩心。
一事是關於孟清心,孟家因六皇女造反一事死傷慘重,排在孟清心前頭的三個姐姐,兩死一傷,就連孟大人自個也落了極嚴重的病根。
曾經嗜賺錢如命的少女,一夜長大,砍斷了曾經形影不離的金算盤,改去了往日懶惰,如今天天跟在母親身後習武帶兵,或許過幾年就能承襲執金吾,掌管御林軍。
此事盛拾月無法勸告,只能讓孟清心不要逼自己太緊,可那人怎會聽?將過錯全部攬在自己身上,盛拾月看在眼裡,急在心中,卻又無可奈何。
另外一事則是關於蕭景,她與方畫影的婚事拖延許久,本打算等蕭景科舉高中之後,她們再成親。
可如今明眼人都能瞧出陛下命不久矣,大梁有律法,自陛下駕崩之日起,半年喪期內,全國上下皆不允娶嫁作樂,在新帝登基第二年後,才能舉辦科考。
眼看這婚事要被一拖再拖,蕭、方兩家自然焦急,急忙將婚期定下,不日就要成親。
盛拾月為此思索許久,琢磨著應送給蕭景什麼禮物。
也是在這一段時間內,潘玄這一夥昔日的紈絝好友們,也都陸陸續續成了親。
盛拾月忙中偷閒,一個不落地參加完,次次都要拉著寧清歌感慨,誰能想到她們這群整日鬥雞看戲的紈絝,竟也會老老實實成家念書,變成踏實又可靠的模樣。
而且如此巨大的轉變,居然只相差了一年時間。
三則是關於寧清歌,自從查出六皇女與拐賣幼兒案有關,再以之前的帳本與私章作為證據,順藤摸瓜下,參與其中的人全被捕獲,按律嚴懲。
這本是好事一樁,可耐不住坊間的風言風語,畢竟在百姓眼中,自寧清歌成為巡撫使之後,先是誅殺屈家九族,又在揚州屠城,如今再帶著錦衣衛四處抓人,如此雷厲風行的狠厲作風,難免讓人生畏。
以至於現在,錦衣衛的凶名傳遍內外,已到了隨口一提就能讓小兒止哭的地步,更別說掌管錦衣衛的寧清歌。
盛拾月有心為寧清歌辯解,可這畏懼之風卻越演越烈。
前幾日,葉危止還從邊遠地區尋到一副寧清歌的畫像,那畫像可笑得很,不僅把寧清歌畫得面目猙獰,還比尋常人多了一雙手臂、一隻眼,身後還有烈火燃起,說是那些人聽聞寧清歌的事例,專門請畫師描繪的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