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寧寧十分喜歡這邊,氣溫炎熱的時候,她可以躲在家裡的藥房,陪著媽媽一起學習喜歡的醫藥一道的知識,晚上和風習習,氣溫降下來後,沿著什剎海的林蔭道,細細的漫步,涼風習習吹來,是一種十分享受的自在。小丫頭年紀雖然最小,但是確實素來最有注意的,脫去嬰兒時期對世界不感興趣的慵懶,如今的小丫頭鮮活有趣,正是對事物最好奇的時候,她接替兩個小哥哥,成為了十萬個為什麼。
有了安安和樂樂的經驗在,在應對寧寧的好奇提問方面,一家人都更加的遊刃有餘。安安和樂樂集訓回來後,帶著寧寧玩的任務,就被兩個小傢伙稀罕的搶了過去,寧寧十萬個為什麼的解答,也由兩個得到過答案的小傢伙負責。如今沉穩下來的兩個小傢伙,不會再像小時候故意招惹寧寧,也越發的得到寧寧的喜歡,三個小兄妹之間的感情,自然也就越來越融洽,越來越和睦融融。
對於這樣兄友妹樂的發展,一家人自然都是樂見其成的。時光易逝把人拋,他們總有老得一天,離開人世的一天。日後,能夠互相幫助,互相關懷的,這世界上最親近的,就是他們三兄妹彼此,文娟不允許任何人破壞她美滿的家庭,自然也不允許任何不和諧的因素,毀壞三兄妹之間的親密。
等到寧寧的生日也到的時候,兩個小兄弟特別給寧寧親手準備了一份禮物,這也是他們每年的慣例。禮物或許是一個娃娃,或許是一個手工藝品,但是不管是什麼,都是安安和樂樂自己親手參考著寧寧的喜歡,親手準備的,最重要的誠心至上。
寧寧逐漸長大,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審美觀,她開始留起了小辮子。寧寧的長髮,因為先天的基因遺傳和後天文娟的精心養護,滑溜的仿佛最上等的雲綢一樣,手感特別的好。比起當年兩個有穿有玩就行的小傢伙,寧寧這一點兒,有著小女孩特有的天性。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是寧寧的喜歡,文娟也就給寧寧蓄長了頭髮。
只是,雖然給寧寧打理頭髮,大多數都是文娟和沈衛國還有楊母的活計。但是,文娟卻是藉此,讓寧寧明白一下,自己做的決定,要自己承擔附加的後果。所以,她給家裡人通了氣,他們可以給你寧寧扎頭髮,但是扎頭髮之前的通發,就要寧寧自己親自動手來做,他們可以教,但是不能代替寧寧去做。這也是想著用這樣的小事情,讓寧寧學會承擔責任,學會知道自己做的決定,自己要負責,自己要承擔這個決定帶來的後果。因果相承,又因必有果,有果必定事出有因,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
最開始,寧寧是有些不明白的。寧寧聰明歸聰慧,但到底也就是個四歲的娃娃,一些道理,總歸要她有所體會,才能感受著其中,文娟想要達到的影響。一點兒,文娟有十足的耐心。孩子的成長,總歸少不了耐心地教導,潤物心無聲的潛移默化,這一點兒,親自養護了三個孩子,文娟也已經深深體會到了其中三味。
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新手媽媽走到現在,文娟也是一步一步的學習,一步一步的和孩子們交流,用她的敏銳,感受著孩子的需要,最終才形成了如今遊刃有餘的經驗。但是,又有誰知道,剛有安安和樂樂的時候,文娟也曾為如何做一個好母親,而深深發愁過?
不過,好在,文娟並不是那種只悲觀厭世不去想辦法的性子,生活的經驗教會她堅定的信念,自身的信念,讓她相信,她把孩子們待到合格世界上,那份為母則強的堅韌,讓她一步一步的學習,一步一步的進步,最終成為一個優秀的媽媽,這其中的付出,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楚的,但是,從頭至尾,文娟始終無悔。即使付出再多,文娟始終不改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有愛人,有家人,還有三個日益成長的孩子,這就是文娟追求的初心,得到幸福的始終。
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
年末是變動的時候,當然,對於變動來說,也是有好有壞的。不過,對於文娟來說,因為年節的變動,她倒是迎來了兩個很是不錯的好消息。首先是駐守邊防十數年,終於完美交接的韓磊一家終於平安過度,回了京城,雖然調到了算是文職閒位,但是用於養老安生修養,剛剛好。沈衛國和韓磊,於秀竹和文娟隔了數年再次相聚,兩對交情好的夫妻倆這些年一直沒有斷了聯繫,逢年過節都相互惦念著,這再一見面,話題從前,可真是不減當年。
兩家本來來往親近,如今又在一個城市,就像當初文娟剛到邊防,於秀竹韓磊夫妻倆沒少幫著他們熟悉環境,安頓一樣,如今韓磊夫妻倆回京都養老休閒,退居二線,文娟和沈衛國也里里外外幫著久不回京都,里里外外有些生疏的韓磊夫妻倆安頓妥當。
韓磊駐守邊防這麼些年,嚴守在邊防第一線,還參加過著名的珍寶島戰役,可以說勞苦功高,這一次調任的職務雖然不是要職,但是也算有足夠的份量,又屬於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一樣在軍區大院有分房,而且距離沈家的位置並不遠,兩家來往十分方便,也就越發的走動親近了,只當做至親一樣。
若說韓磊一家調動回京,已經是讓沈衛國和文娟夫妻倆很是開心了,那另一個好消息,累積起來,就讓夫妻倆有些喜出望外了。在新一屆的全會上,陳庭的父親成功晉升常委,更進一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更被說,陳庭本就年輕有為,一同得到中央黨校的進修指令,也跟著調回了京都,日後自當在天子腳下發展。
陳父高升,和陳母比陳庭夫妻倆先行一步。陳庭夫妻倆是等著快到年關,交接完手頭工作站完最後一班崗才匆匆趕著大年之前進京都的。和韓家夫妻倆到京都一樣,文娟和沈衛國兩人直接接到車站。不過,比起和韓磊夫妻倆交往中更顯敬重,沈衛國和陳庭這一對鐵兄弟,兩家之間的交往,顯然更加隨意一些。
陳庭一家進京的這一天,文娟和沈衛國夫妻倆直接守著時間接到了站台,考慮到車站人多眼雜,又是接人,車中位置有限,文娟和沈衛國也就沒帶三個孩子和家裡聽到陳庭一家到京翹首以盼的三個老人,夫妻倆親自攜手前往。
火車鳴笛的聲音拉長響起來,在隆隆作響的聲音中,由申城開往京都的列車,在京都火車站停穩,沈家夫妻倆提前已經確認過陳庭一家的車廂號,見火車已經停穩,就趕緊從出站口往第六節 車廂走去。正好接上了剛從火車上下來,正準備抬頭張望微微熟悉更多是陌生感覺得京都火車站的陳庭一家。
陳庭一家論戶籍,實打實的也是京都人士,只是,自從老爺子在中原省從申市市高官,一步步晉升至中原省高官,一家京都人反而在中原一呆就是二十來年的時間,反而比中原人更像個中原人,再加上陳庭年少從軍,一去邊防就是十數年的時間,說實話,陳庭對於京都的熟悉,還真不勝在京都街上,隨便拉出來的陌生人。
他鄉遇故知,能排在人生四喜里,就知道,在一個自己陌生的城市,能夠遇到九年知己是一個多麼高興的事情了。
“陳哥,嫂子,這邊呢!”沈衛國夫妻倆無論是觸感還是視力都比一般人出眾,他們第一眼,就在人群中看見順著人流,牽著孩子拿著行李下車的陳庭夫妻倆。夫妻倆和孩子們的大部分行李,已經提前隨著陳家兩老打包進京,一家人帶的行李不算多,也都是最近的換洗衣物罷了。
有了安安和樂樂的經驗在,在應對寧寧的好奇提問方面,一家人都更加的遊刃有餘。安安和樂樂集訓回來後,帶著寧寧玩的任務,就被兩個小傢伙稀罕的搶了過去,寧寧十萬個為什麼的解答,也由兩個得到過答案的小傢伙負責。如今沉穩下來的兩個小傢伙,不會再像小時候故意招惹寧寧,也越發的得到寧寧的喜歡,三個小兄妹之間的感情,自然也就越來越融洽,越來越和睦融融。
對於這樣兄友妹樂的發展,一家人自然都是樂見其成的。時光易逝把人拋,他們總有老得一天,離開人世的一天。日後,能夠互相幫助,互相關懷的,這世界上最親近的,就是他們三兄妹彼此,文娟不允許任何人破壞她美滿的家庭,自然也不允許任何不和諧的因素,毀壞三兄妹之間的親密。
等到寧寧的生日也到的時候,兩個小兄弟特別給寧寧親手準備了一份禮物,這也是他們每年的慣例。禮物或許是一個娃娃,或許是一個手工藝品,但是不管是什麼,都是安安和樂樂自己親手參考著寧寧的喜歡,親手準備的,最重要的誠心至上。
寧寧逐漸長大,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審美觀,她開始留起了小辮子。寧寧的長髮,因為先天的基因遺傳和後天文娟的精心養護,滑溜的仿佛最上等的雲綢一樣,手感特別的好。比起當年兩個有穿有玩就行的小傢伙,寧寧這一點兒,有著小女孩特有的天性。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是寧寧的喜歡,文娟也就給寧寧蓄長了頭髮。
只是,雖然給寧寧打理頭髮,大多數都是文娟和沈衛國還有楊母的活計。但是,文娟卻是藉此,讓寧寧明白一下,自己做的決定,要自己承擔附加的後果。所以,她給家裡人通了氣,他們可以給你寧寧扎頭髮,但是扎頭髮之前的通發,就要寧寧自己親自動手來做,他們可以教,但是不能代替寧寧去做。這也是想著用這樣的小事情,讓寧寧學會承擔責任,學會知道自己做的決定,自己要負責,自己要承擔這個決定帶來的後果。因果相承,又因必有果,有果必定事出有因,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
最開始,寧寧是有些不明白的。寧寧聰明歸聰慧,但到底也就是個四歲的娃娃,一些道理,總歸要她有所體會,才能感受著其中,文娟想要達到的影響。一點兒,文娟有十足的耐心。孩子的成長,總歸少不了耐心地教導,潤物心無聲的潛移默化,這一點兒,親自養護了三個孩子,文娟也已經深深體會到了其中三味。
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新手媽媽走到現在,文娟也是一步一步的學習,一步一步的和孩子們交流,用她的敏銳,感受著孩子的需要,最終才形成了如今遊刃有餘的經驗。但是,又有誰知道,剛有安安和樂樂的時候,文娟也曾為如何做一個好母親,而深深發愁過?
不過,好在,文娟並不是那種只悲觀厭世不去想辦法的性子,生活的經驗教會她堅定的信念,自身的信念,讓她相信,她把孩子們待到合格世界上,那份為母則強的堅韌,讓她一步一步的學習,一步一步的進步,最終成為一個優秀的媽媽,這其中的付出,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楚的,但是,從頭至尾,文娟始終無悔。即使付出再多,文娟始終不改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有愛人,有家人,還有三個日益成長的孩子,這就是文娟追求的初心,得到幸福的始終。
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
年末是變動的時候,當然,對於變動來說,也是有好有壞的。不過,對於文娟來說,因為年節的變動,她倒是迎來了兩個很是不錯的好消息。首先是駐守邊防十數年,終於完美交接的韓磊一家終於平安過度,回了京城,雖然調到了算是文職閒位,但是用於養老安生修養,剛剛好。沈衛國和韓磊,於秀竹和文娟隔了數年再次相聚,兩對交情好的夫妻倆這些年一直沒有斷了聯繫,逢年過節都相互惦念著,這再一見面,話題從前,可真是不減當年。
兩家本來來往親近,如今又在一個城市,就像當初文娟剛到邊防,於秀竹韓磊夫妻倆沒少幫著他們熟悉環境,安頓一樣,如今韓磊夫妻倆回京都養老休閒,退居二線,文娟和沈衛國也里里外外幫著久不回京都,里里外外有些生疏的韓磊夫妻倆安頓妥當。
韓磊駐守邊防這麼些年,嚴守在邊防第一線,還參加過著名的珍寶島戰役,可以說勞苦功高,這一次調任的職務雖然不是要職,但是也算有足夠的份量,又屬於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一樣在軍區大院有分房,而且距離沈家的位置並不遠,兩家來往十分方便,也就越發的走動親近了,只當做至親一樣。
若說韓磊一家調動回京,已經是讓沈衛國和文娟夫妻倆很是開心了,那另一個好消息,累積起來,就讓夫妻倆有些喜出望外了。在新一屆的全會上,陳庭的父親成功晉升常委,更進一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更被說,陳庭本就年輕有為,一同得到中央黨校的進修指令,也跟著調回了京都,日後自當在天子腳下發展。
陳父高升,和陳母比陳庭夫妻倆先行一步。陳庭夫妻倆是等著快到年關,交接完手頭工作站完最後一班崗才匆匆趕著大年之前進京都的。和韓家夫妻倆到京都一樣,文娟和沈衛國兩人直接接到車站。不過,比起和韓磊夫妻倆交往中更顯敬重,沈衛國和陳庭這一對鐵兄弟,兩家之間的交往,顯然更加隨意一些。
陳庭一家進京的這一天,文娟和沈衛國夫妻倆直接守著時間接到了站台,考慮到車站人多眼雜,又是接人,車中位置有限,文娟和沈衛國也就沒帶三個孩子和家裡聽到陳庭一家到京翹首以盼的三個老人,夫妻倆親自攜手前往。
火車鳴笛的聲音拉長響起來,在隆隆作響的聲音中,由申城開往京都的列車,在京都火車站停穩,沈家夫妻倆提前已經確認過陳庭一家的車廂號,見火車已經停穩,就趕緊從出站口往第六節 車廂走去。正好接上了剛從火車上下來,正準備抬頭張望微微熟悉更多是陌生感覺得京都火車站的陳庭一家。
陳庭一家論戶籍,實打實的也是京都人士,只是,自從老爺子在中原省從申市市高官,一步步晉升至中原省高官,一家京都人反而在中原一呆就是二十來年的時間,反而比中原人更像個中原人,再加上陳庭年少從軍,一去邊防就是十數年的時間,說實話,陳庭對於京都的熟悉,還真不勝在京都街上,隨便拉出來的陌生人。
他鄉遇故知,能排在人生四喜里,就知道,在一個自己陌生的城市,能夠遇到九年知己是一個多麼高興的事情了。
“陳哥,嫂子,這邊呢!”沈衛國夫妻倆無論是觸感還是視力都比一般人出眾,他們第一眼,就在人群中看見順著人流,牽著孩子拿著行李下車的陳庭夫妻倆。夫妻倆和孩子們的大部分行李,已經提前隨著陳家兩老打包進京,一家人帶的行李不算多,也都是最近的換洗衣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