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因著夏日炎熱不便出行,待到入秋時節,青州的沈映蓉等人才動身回京商議這樁親事。
鍾國淮在信里說了已與國公爺會面商討,可見蕭煜確實說服了家裡人。
路上魏氏滿心歡喜,說道:「待娘子去到京城與鍾家商議妥當後,就可書信回宜州,請夫人他們過來主持這樁親事。」
沈映蓉沉默了半晌,才道:「我只覺得雲裡霧裡,像做夢一樣。明明是兩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人,偏偏湊一塊兒了。」
魏氏:「這便叫人算不如天算,娘子命裡頭註定要大富大貴。」
沈映蓉:「魏媽媽莫要打趣我。」
魏氏嚴肅道:「這都是命。
「興許也是沈家祖輩顯靈了,只要娘子能在京里紮根,阿寶的前程自不消說。
「以後有蕭家庇護,入仕定容易得多,沈家定能重振家業。」
青禾也道:「當初來京時夫人曾替娘子算過一卦,可見是靈驗的。」又道,「娘子過了吳家的劫,便是高飛的時候了。」
沈映蓉:「但願往後能順遂些罷。」
在她們回京途中還算順遂,過程不作多敘。
因著鍾家做官媒,姜氏特地差人收拾以前女兒住的廂房出來,騰給沈映蓉暫住,以便等著沈家長輩過來。
沈映蓉主僕抵達京城直奔鍾府,姜氏得知她們平安歸來,歡喜接迎。
廂房收拾得乾淨整潔,姜氏領著她們步入院子,說道:「這些日惠娘就安心住在這兒,待把蕭家的親事商定,再接你父母進京主持,更為穩妥。」
沈映蓉感激道:「惠娘得遇夫人,是上輩子積下來的福氣。」
姜氏拍了拍她的手,直爽道:「你們沈家以前就在京裡頭扎過根兒,如今也算是重回罷了,日後你與四郎好生經營小家,定能重振沈家門楣。」
二人在屋裡提起這樁親事,姜氏是竭力贊同的,對蕭煜的印象也有所改觀。
「那小子為了這事是費了心思的,自主分家出來,聽說在永康坊那邊有兩棟二進院子,怕惠娘念親,特地留一所給岳丈岳母居住。
「現在的郎君,可甚少有願意跟老丈住一起的,蕭四郎能這般開明,可見有把惠娘放到心上。」
沈映蓉:「我原是不願意的。」
提起這茬兒,姜氏好奇不已,「他又是如何說動你妥協進京來的?」
沈映蓉當即把蕭煜的說辭細敘一番,聽得姜氏笑意連連,「那紈絝雖混帳了些,頭腦卻精明,只要腦袋瓜管用,日後你定吃不了虧。」
沈映蓉:「起初我不信他能說服家中長輩,接到你們寄來的信件,才詫異不已。」
姜氏笑道:「我們已與國公爺見過面,就在你曾祖父故居商談的做媒一事,八字已經落下一撇,你只管放心。」
兩人久未見面,敘了許多家常。
傍晚鐘國淮下值回來,也同沈映蓉說起這樁親事,以沈家未來發展的角度討論婚事帶來的益處。
若是沈映蓉未曾經歷過婚姻,他們自會衡量,但她吃過苦頭,自不能感情用事。
在他們這輩人眼裡,什麼情啊愛啊的都是浮雲,唯有抓到手裡才是真的。
鍾國淮細細分析沈家往後的前程規劃,覺得她可以利用婚姻帶沈家翻身,借國公府的力讓沈家在京中站穩腳跟,也不枉沈父的悉心栽培。
經歷過這些,沈映蓉也成熟許多,開始為自己的出路做考慮,與鍾國淮議了許久。
她的那份清醒令鍾國淮欣賞,因為聽得明白話,不需要太費口舌。
翌日下午蕭煜屁顛屁顛過來帶她去永康坊看宅子。
兩處宅子都是挨著的,中間的圍牆是一堵共牆。
宅子地段好,裡頭的陳設半新,算不得太大,卻tຊ處處別致。
蕭煜歡喜拉著她的手,指著共牆道:「過兩日我差人打通這面牆,方便兩家進出。」
說罷拉著她去廂房,「這裡便留作惠娘的書房用,我給你備一張大大的桌案,足夠鋪畫紙。」
沈映蓉被他誇張的語氣逗笑了,那種充滿著憧憬的幸福極具感染力。
他像鬧山麻雀一樣同她說著對宅子的規劃,句句不離她。
之後兩日沈映蓉親自書信一封,請二老進京主持婚事,鍾國淮也寫了一封。
不僅如此,蕭煜還哄自家老子寫下議親信函,三封信一併寄送給沈家。
而蕭煜有心把祖宅的常生調過來用,書信到祖宅,安排他跟沈家接洽,務必把這樁事辦妥。
沈家那邊接到信函時已經是入冬了。
前段時日沈映蓉在青州時給他們報平安,說很快就會歸鄉,結果望眼欲穿,久等不到人。
這會兒一下子來了三封信,可把沈方哲唬得不輕。
原本擔心自家閨女安危,不曾想竟是催他們入京議親。
趙氏不識字,著急問道:「信裡頭都寫了什麼呀,怎麼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信?」
沈方哲拿著信紙,手都有些抖,「這封信是國公爺寫的。」
趙氏愣住。
沈方哲:「蕭家,要與我們沈家議親。」頓了頓,不可思議道,「琴娘趕緊掐我一把,我心裡頭發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鍾國淮在信里說了已與國公爺會面商討,可見蕭煜確實說服了家裡人。
路上魏氏滿心歡喜,說道:「待娘子去到京城與鍾家商議妥當後,就可書信回宜州,請夫人他們過來主持這樁親事。」
沈映蓉沉默了半晌,才道:「我只覺得雲裡霧裡,像做夢一樣。明明是兩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人,偏偏湊一塊兒了。」
魏氏:「這便叫人算不如天算,娘子命裡頭註定要大富大貴。」
沈映蓉:「魏媽媽莫要打趣我。」
魏氏嚴肅道:「這都是命。
「興許也是沈家祖輩顯靈了,只要娘子能在京里紮根,阿寶的前程自不消說。
「以後有蕭家庇護,入仕定容易得多,沈家定能重振家業。」
青禾也道:「當初來京時夫人曾替娘子算過一卦,可見是靈驗的。」又道,「娘子過了吳家的劫,便是高飛的時候了。」
沈映蓉:「但願往後能順遂些罷。」
在她們回京途中還算順遂,過程不作多敘。
因著鍾家做官媒,姜氏特地差人收拾以前女兒住的廂房出來,騰給沈映蓉暫住,以便等著沈家長輩過來。
沈映蓉主僕抵達京城直奔鍾府,姜氏得知她們平安歸來,歡喜接迎。
廂房收拾得乾淨整潔,姜氏領著她們步入院子,說道:「這些日惠娘就安心住在這兒,待把蕭家的親事商定,再接你父母進京主持,更為穩妥。」
沈映蓉感激道:「惠娘得遇夫人,是上輩子積下來的福氣。」
姜氏拍了拍她的手,直爽道:「你們沈家以前就在京裡頭扎過根兒,如今也算是重回罷了,日後你與四郎好生經營小家,定能重振沈家門楣。」
二人在屋裡提起這樁親事,姜氏是竭力贊同的,對蕭煜的印象也有所改觀。
「那小子為了這事是費了心思的,自主分家出來,聽說在永康坊那邊有兩棟二進院子,怕惠娘念親,特地留一所給岳丈岳母居住。
「現在的郎君,可甚少有願意跟老丈住一起的,蕭四郎能這般開明,可見有把惠娘放到心上。」
沈映蓉:「我原是不願意的。」
提起這茬兒,姜氏好奇不已,「他又是如何說動你妥協進京來的?」
沈映蓉當即把蕭煜的說辭細敘一番,聽得姜氏笑意連連,「那紈絝雖混帳了些,頭腦卻精明,只要腦袋瓜管用,日後你定吃不了虧。」
沈映蓉:「起初我不信他能說服家中長輩,接到你們寄來的信件,才詫異不已。」
姜氏笑道:「我們已與國公爺見過面,就在你曾祖父故居商談的做媒一事,八字已經落下一撇,你只管放心。」
兩人久未見面,敘了許多家常。
傍晚鐘國淮下值回來,也同沈映蓉說起這樁親事,以沈家未來發展的角度討論婚事帶來的益處。
若是沈映蓉未曾經歷過婚姻,他們自會衡量,但她吃過苦頭,自不能感情用事。
在他們這輩人眼裡,什麼情啊愛啊的都是浮雲,唯有抓到手裡才是真的。
鍾國淮細細分析沈家往後的前程規劃,覺得她可以利用婚姻帶沈家翻身,借國公府的力讓沈家在京中站穩腳跟,也不枉沈父的悉心栽培。
經歷過這些,沈映蓉也成熟許多,開始為自己的出路做考慮,與鍾國淮議了許久。
她的那份清醒令鍾國淮欣賞,因為聽得明白話,不需要太費口舌。
翌日下午蕭煜屁顛屁顛過來帶她去永康坊看宅子。
兩處宅子都是挨著的,中間的圍牆是一堵共牆。
宅子地段好,裡頭的陳設半新,算不得太大,卻tຊ處處別致。
蕭煜歡喜拉著她的手,指著共牆道:「過兩日我差人打通這面牆,方便兩家進出。」
說罷拉著她去廂房,「這裡便留作惠娘的書房用,我給你備一張大大的桌案,足夠鋪畫紙。」
沈映蓉被他誇張的語氣逗笑了,那種充滿著憧憬的幸福極具感染力。
他像鬧山麻雀一樣同她說著對宅子的規劃,句句不離她。
之後兩日沈映蓉親自書信一封,請二老進京主持婚事,鍾國淮也寫了一封。
不僅如此,蕭煜還哄自家老子寫下議親信函,三封信一併寄送給沈家。
而蕭煜有心把祖宅的常生調過來用,書信到祖宅,安排他跟沈家接洽,務必把這樁事辦妥。
沈家那邊接到信函時已經是入冬了。
前段時日沈映蓉在青州時給他們報平安,說很快就會歸鄉,結果望眼欲穿,久等不到人。
這會兒一下子來了三封信,可把沈方哲唬得不輕。
原本擔心自家閨女安危,不曾想竟是催他們入京議親。
趙氏不識字,著急問道:「信裡頭都寫了什麼呀,怎麼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信?」
沈方哲拿著信紙,手都有些抖,「這封信是國公爺寫的。」
趙氏愣住。
沈方哲:「蕭家,要與我們沈家議親。」頓了頓,不可思議道,「琴娘趕緊掐我一把,我心裡頭發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