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6頁
李隱說話間,拔出了那柄短刀,而後猛然捅入駱觀臨腹部,用力推入更深處,直到僅剩下刀柄。
駱觀臨的面容因痛苦而變得扭曲,眼神卻痛快淋漓。
何為設局?若不能斷其後路,算得上什麼設局。
他自決心離開洛陽,踏入此局的那一刻起,所抱著的便是必死之心!
入局者如不敢存死志,瞻前顧後,焉能成事!
他入此局走一遭,是為追隨主公救人救世,既獨身而來,便當獨身而去,不必淪為人質使主公作難,不因想要活命逃亡而牽累任何一無辜者性命……這便是他的求仁得仁,此為得償所願!
看著李隱陰冷的臉和再也無法壓制的情緒,他暢快極了,咧開滿是鮮血的嘴,一字一頓道:「劍南道,王爺回不去了……某在黃泉路上恭候王爺大駕!勢必親眼目送王爺墮入阿鼻煉獄!」
隨著禁軍撤去鉗制,駱觀臨踉蹌後退兩步,口中湧出大量鮮血,他在倒下之前,轉頭面向那些官員,聲音嘶啞大聲道:「駱觀臨隨同徐正業起事,因一己之私釀蒼生苦難,實乃罪大惡極……」
「卻於尋死之際,偶得太女悲憫,因此撿回一條殘命,並得太女教化……」
「罪人駱觀臨今次所行,如有錯處,無關輕重,皆為我一人自作自為!」
「如有功績,無論大小……皆為吾主苦心教化……之功!」
言畢,他驀地吐出一大口鮮血,與話音一同猝然墜地,重重摔在御階之上。
李隱諷刺地看著自己右手上沾著的黏稠血跡——與這位駱先生相交一場,這竟是他唯一得到的東西。
可他失去的卻是太多了。
他的局勢是敗給了褚晦和駱觀臨這些人嗎?
是,但不單是……
那個讓這些人甘心以性命鋪路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是,走到這一步,她已經讓他覺得可怕了。
他苦心經營多年走到此處,甚至還未曾與她真正面對面的交手,竟然便已經要潰不成軍了。
她到底使了什麼手段,竟能讓這些厲害的人物前赴後繼自發做到這般地步?
荒謬之事如此層出不窮……他當真要忍不住相信那個荒謬的可能了!
李隱生出不真實的感受,殿內的一切仿佛都在扭曲變形翕張,他笑了一聲,抬起雙臂,寬大袞服衣袖垂落,問眾人:「無人肯為朕授璽嗎?」
那些被禁軍壓制的官員依舊在怒罵,餘下的官員驚懼垂首。
李隱似乎也渾不在意了,他徑直取過那顫慄著的內侍高捧著的玉璽,握在手中,笑道:「朕已是大盛的天子了。」
後路被阻又如何,天子本也不必回劍南道!
他的黔中道大軍就在城外,他這便前去親自迎戰,去見一見那位侄女,去看一看……那究竟是他的哪一個侄女。
李隱眼神陰鷙涌動,手握玉璽,點了兩名武將上前。
然而他還未及下達出城迎戰的命令,忽而又有急報入殿。
報信的禁軍滿身是血,撲跪在大殿中,幾乎已失去了原本的聲音,驚恐道:「……大軍自東面破城了!」
京師城門被破了。
接下來,無聲躺在御階上的駱觀臨只覺耳邊嘈雜嗡鳴,人影衣角憧憧。
混亂中,他仿佛失去了對時間的感知,不知過了多久,他竭力抬手,抓住了一方衣袍。
那是一名要急於逃命的年輕內侍。
他的力氣已經很微弱,但那內侍感佩他所為,還是蹲跪了下去,泣道:「駱先生……」
他的聲音也十分微弱:「這位公公,我未聽清……是何人破城?」
內侍的聲音既有憂懼又有忐忑慶幸:「據說是皇太女率軍而來!」
但是也未必,不是說城外有黔中道大軍嗎?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殺得進來呢?或許是訛傳……
「那便是吾主來了……」駱觀臨勉強動了動嘴角,似乎笑了一下,竟寬慰那內侍:「公公莫怕,吾主乃真仁者也……不會傷及無辜爾等……」
第641章 皇太女迴鑾
提到他的主公,駱觀臨已經開始渙散的神思重得些微凝聚,他拿微弱的聲音細數著:「吾主平江都,清倭賊,除瘟疫,定東都……而今,自北狄歸來,必然又是一樁了不起的功績……」
「歸來如此之快,可見吾主之能,必當保有雄厚兵力……」他與有榮焉,而又無比安心:「如此一來,我大盛便也不懼吐蕃了……」
他望著大殿藻井上雕畫的寶相紋,慢慢地說:「天下之亂……將在吾主手中平息。這蒼生苦難,也終於能夠休止了。」
內侍聽在耳中,哭道:「先生既有如此明主可以效忠,理當再等一等才是……太女便要入城了!」
駱觀臨想要微微搖頭,卻已不能,只微聲道:「這樣就很好了……」
他想問那內侍一句,小公公是否有仰重之人?
但他的力氣實在不多了,只能在心中自問自答。
他有。
他尚未入官場,便滿心仰重著那位儲君李效。
可直到今日方知,他不是他,而是她,原名喚李尚。
回含元殿的路上,於這劍拔弩張混亂生變之際,他卻曾暗自走神。
他好像突然之間明白了許多事。
難怪他那自幼養在閨閣中的主公在戰事之上可以無師自通,在民生政務之上同樣得心應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駱觀臨的面容因痛苦而變得扭曲,眼神卻痛快淋漓。
何為設局?若不能斷其後路,算得上什麼設局。
他自決心離開洛陽,踏入此局的那一刻起,所抱著的便是必死之心!
入局者如不敢存死志,瞻前顧後,焉能成事!
他入此局走一遭,是為追隨主公救人救世,既獨身而來,便當獨身而去,不必淪為人質使主公作難,不因想要活命逃亡而牽累任何一無辜者性命……這便是他的求仁得仁,此為得償所願!
看著李隱陰冷的臉和再也無法壓制的情緒,他暢快極了,咧開滿是鮮血的嘴,一字一頓道:「劍南道,王爺回不去了……某在黃泉路上恭候王爺大駕!勢必親眼目送王爺墮入阿鼻煉獄!」
隨著禁軍撤去鉗制,駱觀臨踉蹌後退兩步,口中湧出大量鮮血,他在倒下之前,轉頭面向那些官員,聲音嘶啞大聲道:「駱觀臨隨同徐正業起事,因一己之私釀蒼生苦難,實乃罪大惡極……」
「卻於尋死之際,偶得太女悲憫,因此撿回一條殘命,並得太女教化……」
「罪人駱觀臨今次所行,如有錯處,無關輕重,皆為我一人自作自為!」
「如有功績,無論大小……皆為吾主苦心教化……之功!」
言畢,他驀地吐出一大口鮮血,與話音一同猝然墜地,重重摔在御階之上。
李隱諷刺地看著自己右手上沾著的黏稠血跡——與這位駱先生相交一場,這竟是他唯一得到的東西。
可他失去的卻是太多了。
他的局勢是敗給了褚晦和駱觀臨這些人嗎?
是,但不單是……
那個讓這些人甘心以性命鋪路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是,走到這一步,她已經讓他覺得可怕了。
他苦心經營多年走到此處,甚至還未曾與她真正面對面的交手,竟然便已經要潰不成軍了。
她到底使了什麼手段,竟能讓這些厲害的人物前赴後繼自發做到這般地步?
荒謬之事如此層出不窮……他當真要忍不住相信那個荒謬的可能了!
李隱生出不真實的感受,殿內的一切仿佛都在扭曲變形翕張,他笑了一聲,抬起雙臂,寬大袞服衣袖垂落,問眾人:「無人肯為朕授璽嗎?」
那些被禁軍壓制的官員依舊在怒罵,餘下的官員驚懼垂首。
李隱似乎也渾不在意了,他徑直取過那顫慄著的內侍高捧著的玉璽,握在手中,笑道:「朕已是大盛的天子了。」
後路被阻又如何,天子本也不必回劍南道!
他的黔中道大軍就在城外,他這便前去親自迎戰,去見一見那位侄女,去看一看……那究竟是他的哪一個侄女。
李隱眼神陰鷙涌動,手握玉璽,點了兩名武將上前。
然而他還未及下達出城迎戰的命令,忽而又有急報入殿。
報信的禁軍滿身是血,撲跪在大殿中,幾乎已失去了原本的聲音,驚恐道:「……大軍自東面破城了!」
京師城門被破了。
接下來,無聲躺在御階上的駱觀臨只覺耳邊嘈雜嗡鳴,人影衣角憧憧。
混亂中,他仿佛失去了對時間的感知,不知過了多久,他竭力抬手,抓住了一方衣袍。
那是一名要急於逃命的年輕內侍。
他的力氣已經很微弱,但那內侍感佩他所為,還是蹲跪了下去,泣道:「駱先生……」
他的聲音也十分微弱:「這位公公,我未聽清……是何人破城?」
內侍的聲音既有憂懼又有忐忑慶幸:「據說是皇太女率軍而來!」
但是也未必,不是說城外有黔中道大軍嗎?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殺得進來呢?或許是訛傳……
「那便是吾主來了……」駱觀臨勉強動了動嘴角,似乎笑了一下,竟寬慰那內侍:「公公莫怕,吾主乃真仁者也……不會傷及無辜爾等……」
第641章 皇太女迴鑾
提到他的主公,駱觀臨已經開始渙散的神思重得些微凝聚,他拿微弱的聲音細數著:「吾主平江都,清倭賊,除瘟疫,定東都……而今,自北狄歸來,必然又是一樁了不起的功績……」
「歸來如此之快,可見吾主之能,必當保有雄厚兵力……」他與有榮焉,而又無比安心:「如此一來,我大盛便也不懼吐蕃了……」
他望著大殿藻井上雕畫的寶相紋,慢慢地說:「天下之亂……將在吾主手中平息。這蒼生苦難,也終於能夠休止了。」
內侍聽在耳中,哭道:「先生既有如此明主可以效忠,理當再等一等才是……太女便要入城了!」
駱觀臨想要微微搖頭,卻已不能,只微聲道:「這樣就很好了……」
他想問那內侍一句,小公公是否有仰重之人?
但他的力氣實在不多了,只能在心中自問自答。
他有。
他尚未入官場,便滿心仰重著那位儲君李效。
可直到今日方知,他不是他,而是她,原名喚李尚。
回含元殿的路上,於這劍拔弩張混亂生變之際,他卻曾暗自走神。
他好像突然之間明白了許多事。
難怪他那自幼養在閨閣中的主公在戰事之上可以無師自通,在民生政務之上同樣得心應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