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頁
馬婉轉身看去,立時道:「沒錯,就是這隻金鎖!」
她想起來了:「……正是我讓我的侍女蘭鶯帶出去的!此乃榮王妃的遺物!」
這一瞬間思緒被捋順,馬婉似乎更加清醒了一些,她含淚用力扯下頭頂的皇子妃珠冠,摔落在地。
「請太傅,請諸位,請蒼天,請李氏先祖……」她的言辭仍有些混亂,聲音卻愈發高亮,披散著發,再度伸手指向李隱:「懲治殺人者,李隱!」
言畢,轉身衝著祭案跪了下去,向李氏先祖神位重重叩首請求,無力支撐的身形劇烈地顫抖著,聲音低泣著。
褚太傅已當眾將那隻金鎖打開,取出其中之物,交到湛勉手中,讓他念出其上榮王妃的指證。
湛勉聲音顫顫,卻也一字不差地念了出來。
有震驚的官員顧不得許多,走上前去,跟著查看。
李隱靜靜聽著,心間難免有一絲意外。
那個女人竟然留下了這樣的東西,她竟然知道那件事。
她是個十分無能的人,當年察覺到了他要將錄兒送與明後為質之後,便開始畏懼他這個丈夫。
無能的她只敢畏懼,卻不敢做什麼,甚至慢慢不敢見他,她對兒子感到愧疚,卻又不敢說出真相唯恐父子敵對,她心疼自己同樣無用的兒子,卻又做不了任何,於是只能苟延殘喘。
那樣愚蠢無能的糾結他可以理解,他也需要這樣一個安分且知曉敬畏的妻子,但是……他當真沒想到,她竟然以這份愚蠢無能為掩飾,藏下了這樣的秘密。
他就說,當年之事分明那樣隱蔽,時隔多年,褚晦又怎會突然平白無故得知……原來,今日這登基大典上的變故,是他那懦弱的亡妻留下的賀禮。
在方才一瞬間的思索中,他險些有了一個離奇的猜測……還好這世道雖然充滿變故,卻不曾悖離「常理」。
既然還在常理之中,那麼,他便只能以「常理」之法來應對了。
在那之前,他要再看一看。
既然已被困於局中,便要看一看今日這場審判之局的全貌。
知曉全貌,才能一次掃除乾淨……
李隱平靜的眼底蘊藏著殺機,瞳仁漆黑如淵洞,靜靜看著眼前這場剝皮拆骨的大戲。
四下因為馬婉的指證,以及那金鎖中榮王妃留下的證詞,而掀起了軒然大波。
李隱沒有說話,沒有辯駁。
自有人為他開口,斷定那金鎖信紙乃是居心叵測的偽造,而馬婉口中所提到的榮王妃也好,喻增也罷,皆是已死之人,說到底,這根本就是死無對證!
「……焉能憑藉一兩句死無對證之空話,便將如此大不韙之重罪強加到新帝身上!」
「並非死無對證。」
一道仿佛從煉獄中爬出來、滲著陰冷之氣的聲音,從祭台側方傳來。
說話之人走向人前,不再躬身垂首,不再掩飾原本的氣息儀態,他走到祭台正前方,抬手除下了頭頂的內侍冠,托於一手中,向眾人露出了完整的原本面目。
那是一張稱得上漂亮的男人面容,膚色白皙,長眉鳳眸。
他說:「我就是證人。」
已有官員將他認出,不可置信地顫聲道:「喻……喻常侍?!」
「果真是喻常侍……」
「他竟還活著!」
「……」
喻增不是尋常內侍,他先是侍奉先太子,而後又在聖冊帝身邊擔任要職,京師幾乎所有叫得上名號的官員都見過他。
加上他雖為閹人,卻生得一副好樣貌,實在不難辨認。
宮中的內侍對他也大多熟悉,但宮中內侍經過卞春梁之亂已經換過了一次血,李隱入京後又撤換了大部分人,負責今日大典事宜的內侍多是新面孔。
但跟隨在李隱身側負責此事的,還是有一人或有認出喻增的可能——不過那人早於六日前,便在甘露殿中被撤下了總管之職。
這場局早在太傅答應李隱的請求、點頭入京之前,便已經開始部署,喻增順利出現在此處,乃是必然。
第637章 惡鬼本相
喻增的身份,不需要向在場眾人解釋。
而他的「死因」,大多數人也仍有印象。
似乎是三年前了,奉女帝之令去往江都監軍,動身返京的途中遇亂身亡……有人說是兵亂,有人說是匪亂。
這三年間,局勢已是天翻地覆,腳下這片京畿之地也屢次易主,而此刻這位司宮台前掌事忽然現身於人前,開口所言之事,同樣足以令這天下局勢人心再次陷入翻覆……
「三年前,我於唐州遇刺,而欲借那場行動滅口之人,正是榮王殿下。」
喻增直言間,定定地看向了李隱——那個曾一度被他視作恩人,在撕去恩人的外衣之後、繼而支配了他許多年的人。
李隱靜靜地與那雙眼睛對視著。
當年李隱便疑心喻增或許沒有真的死去,但並沒有任何蛛絲馬跡可以證明他的疑心,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相安無事之下,他不免覺得是自己多疑了……卻未想到,對方會出現在今日這等場景之下。
那麼,當年救下喻增的人,究竟是誰?
常闊?——還是李歲寧?
對此,喻增的答案是:「幸而得先靈護佑,僥倖逃過一死,今日方有機會自昭己罪,言明一段早該面世的真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想起來了:「……正是我讓我的侍女蘭鶯帶出去的!此乃榮王妃的遺物!」
這一瞬間思緒被捋順,馬婉似乎更加清醒了一些,她含淚用力扯下頭頂的皇子妃珠冠,摔落在地。
「請太傅,請諸位,請蒼天,請李氏先祖……」她的言辭仍有些混亂,聲音卻愈發高亮,披散著發,再度伸手指向李隱:「懲治殺人者,李隱!」
言畢,轉身衝著祭案跪了下去,向李氏先祖神位重重叩首請求,無力支撐的身形劇烈地顫抖著,聲音低泣著。
褚太傅已當眾將那隻金鎖打開,取出其中之物,交到湛勉手中,讓他念出其上榮王妃的指證。
湛勉聲音顫顫,卻也一字不差地念了出來。
有震驚的官員顧不得許多,走上前去,跟著查看。
李隱靜靜聽著,心間難免有一絲意外。
那個女人竟然留下了這樣的東西,她竟然知道那件事。
她是個十分無能的人,當年察覺到了他要將錄兒送與明後為質之後,便開始畏懼他這個丈夫。
無能的她只敢畏懼,卻不敢做什麼,甚至慢慢不敢見他,她對兒子感到愧疚,卻又不敢說出真相唯恐父子敵對,她心疼自己同樣無用的兒子,卻又做不了任何,於是只能苟延殘喘。
那樣愚蠢無能的糾結他可以理解,他也需要這樣一個安分且知曉敬畏的妻子,但是……他當真沒想到,她竟然以這份愚蠢無能為掩飾,藏下了這樣的秘密。
他就說,當年之事分明那樣隱蔽,時隔多年,褚晦又怎會突然平白無故得知……原來,今日這登基大典上的變故,是他那懦弱的亡妻留下的賀禮。
在方才一瞬間的思索中,他險些有了一個離奇的猜測……還好這世道雖然充滿變故,卻不曾悖離「常理」。
既然還在常理之中,那麼,他便只能以「常理」之法來應對了。
在那之前,他要再看一看。
既然已被困於局中,便要看一看今日這場審判之局的全貌。
知曉全貌,才能一次掃除乾淨……
李隱平靜的眼底蘊藏著殺機,瞳仁漆黑如淵洞,靜靜看著眼前這場剝皮拆骨的大戲。
四下因為馬婉的指證,以及那金鎖中榮王妃留下的證詞,而掀起了軒然大波。
李隱沒有說話,沒有辯駁。
自有人為他開口,斷定那金鎖信紙乃是居心叵測的偽造,而馬婉口中所提到的榮王妃也好,喻增也罷,皆是已死之人,說到底,這根本就是死無對證!
「……焉能憑藉一兩句死無對證之空話,便將如此大不韙之重罪強加到新帝身上!」
「並非死無對證。」
一道仿佛從煉獄中爬出來、滲著陰冷之氣的聲音,從祭台側方傳來。
說話之人走向人前,不再躬身垂首,不再掩飾原本的氣息儀態,他走到祭台正前方,抬手除下了頭頂的內侍冠,托於一手中,向眾人露出了完整的原本面目。
那是一張稱得上漂亮的男人面容,膚色白皙,長眉鳳眸。
他說:「我就是證人。」
已有官員將他認出,不可置信地顫聲道:「喻……喻常侍?!」
「果真是喻常侍……」
「他竟還活著!」
「……」
喻增不是尋常內侍,他先是侍奉先太子,而後又在聖冊帝身邊擔任要職,京師幾乎所有叫得上名號的官員都見過他。
加上他雖為閹人,卻生得一副好樣貌,實在不難辨認。
宮中的內侍對他也大多熟悉,但宮中內侍經過卞春梁之亂已經換過了一次血,李隱入京後又撤換了大部分人,負責今日大典事宜的內侍多是新面孔。
但跟隨在李隱身側負責此事的,還是有一人或有認出喻增的可能——不過那人早於六日前,便在甘露殿中被撤下了總管之職。
這場局早在太傅答應李隱的請求、點頭入京之前,便已經開始部署,喻增順利出現在此處,乃是必然。
第637章 惡鬼本相
喻增的身份,不需要向在場眾人解釋。
而他的「死因」,大多數人也仍有印象。
似乎是三年前了,奉女帝之令去往江都監軍,動身返京的途中遇亂身亡……有人說是兵亂,有人說是匪亂。
這三年間,局勢已是天翻地覆,腳下這片京畿之地也屢次易主,而此刻這位司宮台前掌事忽然現身於人前,開口所言之事,同樣足以令這天下局勢人心再次陷入翻覆……
「三年前,我於唐州遇刺,而欲借那場行動滅口之人,正是榮王殿下。」
喻增直言間,定定地看向了李隱——那個曾一度被他視作恩人,在撕去恩人的外衣之後、繼而支配了他許多年的人。
李隱靜靜地與那雙眼睛對視著。
當年李隱便疑心喻增或許沒有真的死去,但並沒有任何蛛絲馬跡可以證明他的疑心,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相安無事之下,他不免覺得是自己多疑了……卻未想到,對方會出現在今日這等場景之下。
那麼,當年救下喻增的人,究竟是誰?
常闊?——還是李歲寧?
對此,喻增的答案是:「幸而得先靈護佑,僥倖逃過一死,今日方有機會自昭己罪,言明一段早該面世的真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